登錄???|???注冊
《秦腔》以一個陜南村鎮為焦點,講述了農民與士地的關系、農民的生存狀態,通過一個叫引生的“瘋子”的眼光,書寫了對農民沉重的負擔及農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層憂慮與深切同情。作品以凝重的筆觸,解讀中國農村20年的歷史,集中展示了鄉村價值觀念和傳統格局巨大而深刻的變遷以及人際關系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是“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本書歷時近兩年,四易其稿。是作者費時最長、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曾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賈平凹 ·鄉土 ·43萬字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驚心動魄的長幅畫卷。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權代代爭斗不已: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粟。該小說以陜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陳忠實 ·鄉土 ·46.1萬字
作者停筆20年后再度寫作,《江漢謠歌》尚未出版,即獲首屆新芒文學計劃獎,被媒稱為“文學版的《清明上河圖》”和“一面風土小說的旗幟。全書七個章節不僅可獨立成篇,且視角、手法、人稱、語言節奏等各不相同,趙照川將現實主義、荒誕魔幻、意識流手法、散文筆法、田野調查融于一爐,實為其沉潛20年對小說創新深入思考之結晶。小說在精彩細膩的抗戰故事中,融入了喪鼓、哭喪、端午、龍船、鬼節、婚俗、葬禮、宴席等江漢平原的傳統文化,極像是一部風俗文化志。書中融入的民謠、民歌、鼓詞、哭詞、號子與別具特色的風味美食,又像是一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錦。一個獨立特行的作者,一部與眾不同的小說,這部探索與創新之作,文學名家也值得一讀。
趙照川 ·鄉土 ·46萬字
這是作家孫惠芬的最新長篇小說。上卷故事發生在1992年,在遼南北部山區一個叫小峪溝的村莊,好高騖遠、三十多歲都沒娶上媳婦的農民工湯立生,突然從城里領回一個叫冷小環的女子回家結婚,因親哥霸占房子不讓進家,就把媳婦領到堂哥湯犁夫家。可在結婚三個月后,不幸發生,湯立生一天半夜回家,發現老婆和堂哥在木匠鋪的工棚里,激動之下喝了農藥,在醫院搶救半個月無效后被拉回家等待死亡,故事聚焦并呈現了三個人在三天內經歷的情感崩塌和人性糾葛。下卷故事講述了湯立生死后,剩下曾經深愛卻經歷了道德審判和良心追問的湯犁夫、冷小環,從黑暗的小屋走出,面向漫長的日子、無邊的鄉村與城市,他們如何在鄉村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的年月,置身滾滾洪流。這是一部從人的道德難題和精神困境入手,探索人類精神超越如何發生的農村題材小說。作品細密又深入地講述了中國農村中那些有著“靈魂清潔”的農民,他們怎樣在城鎮化進程與靈魂拷問中完成自己的精神救贖。
孫惠芬 ·鄉土 ·48.8萬字
一部彌足珍貴的鄉土寫真和另類心史。本書的主線是一個60年代生人的“上學記”,從西北邊遠山鄉的村塾,歷經波折直至成為北京大學教授。作者記憶力驚人,對早年生活細節記憶之具體,描寫之生動令人驚嘆,所述中國西北農村之貧困也同樣令人驚嘆。除了主線“上學記”,書中還兼述作者甘肅邊遠山區的風土人情,白描式的記錄了那個“平凡的世界”里人們的歌哭悲歡,希望與絕望。
漆永祥 ·鄉土 ·13.4萬字
這是一部詼諧、幽默、雅趣橫生的鄉土風情小說,主角張叉叉是一個類似于阿凡提、孔乙己的鄉村落魄文人,他比阿凡提更豐富,比孔乙己多智慧,他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卻又生性油膩,不務正業,難成大器。
郭大國 ·鄉土 ·3萬字
一部以西部殘疾農婦奮斗故事為藍本的勵志自傳性小說。女主人公身患殘疾,沒有考大學,學了裁縫手藝,自力更生,卻不幸孩子失聰,接二連三的變故讓她措手不及,受盡百般艱辛和屈辱,可她沒有放棄生活的信心,陪伴孩子艱難成長。女主角在一個貧困又殘疾的家庭里掙扎拼命,為改變命運不斷做著各種努力,但又不得不忙于眼前,不斷陷入“貧困陷阱”,而她一次次證明活著就要奮斗,讓生活更美好。
蒲小平 ·鄉土 ·15.3萬字
《福壽春》以閩東鄉村為背景,聚焦李福仁與常氏夫婦及其四個兒子——安春、二春、三春、細春——的家族沉浮。故事始于二春娶親時的短暫繁榮,卻在經濟壓力與人性弱點交織中逐漸走向衰敗。長子安春好逸惡勞,四處欠債;二春南下廣州闖蕩,卻因挪用家庭積蓄引發危機;三春游手好閑,淪為鄉間混混;幼子細春則試圖掙脫土地束縛,卻陷入更深的迷茫。常氏作為家庭支柱,以傳統農婦的堅韌與精明周旋于生計與倫理之間,卻在時代的碾壓下逐漸力不從心。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摹鄉村生活的“永恒性”:從請神問卜的迷信儀式到土地征用引發的利益糾葛,從家族血脈的傳承焦慮到計劃生育政策的荒誕沖擊,每一處細節都折射出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書中既無田園牧歌的濾鏡,亦無居高臨下的批判,而是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現鄉村人在命運洪流中的掙扎與妥協。正如常氏為爭奪補償款時的矛盾行為,既顯露出人性的自私,又飽含生存的無奈,讓讀者在“是非曲直”的模糊地帶窺見鄉村的真實底色。《福壽春》以李福仁最終皈依佛門為終章,隱喻著傳統鄉村精神的消解與重生。這部作品不僅是對消逝中的鄉村生活的一曲挽歌,更以“東魂西技”的獨特筆法,將類型小說的可讀性與純文學的哲思融為一體。書中對常氏一家三代人的命運刻畫,既展現了傳統倫理的溫情與桎梏,也揭示了現代化浪潮下鄉村經濟與信仰的雙重困境。
李師江 ·鄉土 ·22.4萬字
《煤城往事:東北流金歲月》是一部以中國東北煤城為背景的小說,主要講述了宋厚成和鳳珍一家人的生活故事。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畢業后進入同一家洗煤廠工作。在工作中,他們面臨著經濟困難和生活壓力,但他們依然努力工作,盡力解決老工人的醫藥費問題,同時也為家人購買節日服裝和食物。之后,他們決定去東北煤城挖煤謀生,辛勤工作,不斷寄錢回家,幫助家人渡過難關。最終,他們決定開設記賬公司和飯店,經歷了種種困難和挑戰,但最終取得了成功。
倪寶珍 ·鄉土 ·11.5萬字
本書是賈平凹帶給文壇、帶給讀者的又一驚喜,作品不僅保持了作者以往的藝術特點,更是達到了新的文學高度。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帶燈”的女鄉鎮干部,她原名叫“螢”,即螢火蟲,像帶著一盞燈在黑夜中巡行。這個名字也顯示了帶燈的命運,拼命地燃燒和照亮,卻命里注定地微弱無力,終歸塵土。帶燈是鎮綜合治理辦公室的主任,她容貌美麗、孤芳自賞卻又有那么一點不合時宜,主要負責處理鄉村所有的糾紛和上訪事件,每天面對的都是農民的雞毛蒜皮和糾纏麻煩。農村的瑣事讓人心煩又讓人同情,帶燈在矛盾中完成著自己鄉鎮干部的職責,她既不愿意傷害百姓,又要維持基層社會的穩定。帶燈從一出場,就浮現著與眾不同的超然脫俗,她有豐富的內心和豐沛的情感,她更愿意在鄉間的山風樹谷中尋找安寧。2014年,《帶燈》獲評“2013年度中國好書”。
賈平凹 ·鄉土 ·29.9萬字
小說講述泰、臨、濟三地交界的幾個村子之間,以張、莊、楊等幾戶人家因“換親”引發的一系列鄉土故事,這些原始、混沌而富有野性的婚嫁之事,在禮學泰斗林放故里徐徐展開,猶如一幅齊魯大地上的鄉村風俗圖,帶給讀者強烈的沖擊。
丁庵 ·鄉土 ·56萬字
寫一個看不見世界的女人,即我的外婆與小鎮英雄的故事。前半部分寫看不見世界的外婆,在一個我還未出生的時間里所發生的故事,故事通過小鎮英雄的眼睛聽世界。后半部分是依靠我的眼睛所產生的,這個時代的變化是依靠我傳遞給外婆的。故事從舊社會激烈斗爭的地方開始,面對無法回避的困難,我的外公忠德老漢,在小說中樹起了血肉的形象。小說通過人物命運的塑造,展現了小鎮和小鎮上生活的人的命運。通過展現民風、民俗,鄉人的變化,從而反映山鄉巨變。
徐春林 ·鄉土 ·18.6萬字
趙樹理的小說《鍛煉鍛煉》講述的是一個關于農村社會治理與個體行為改造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某個農業合作社里,主要圍繞兩位性格鮮明、行為懶散的農村婦女——“小腿疼”和“吃不飽”展開。這兩位婦女以身體疼痛或饑餓為借口,逃避集體勞動,實則是為了滿足個人私利。合作社的青年副主任楊小四,面對這樣的現象,決定采取行動,利用巧妙的方法揭露并糾正她們的不良行為。小說通過一系列富有戲劇性的情節設計,如“小腿疼”在勞動時假裝腿疼,卻在私人事務上健步如飛;“吃不飽”總是抱怨食物不夠,卻在私下偷竊等行為,生動地描繪了她們狡猾且自欺欺人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農村社會中存在的部分干部對于此類問題采取的和稀泥態度,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適當的“鍛煉”(即實際勞動中的考驗與糾正)來促進農民的思想覺悟和行為習慣的積極改變。《鍛煉鍛煉》不僅是一部富有幽默感和諷刺意味的作品,更深刻揭示了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實際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和教育農民群眾,推動農村社會向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趙樹理 ·鄉土 ·5萬字
《李家莊的變遷》一書,以山西農村李家莊為背景,通過木匠張鐵鎖的遭遇,展現了抗日戰爭前后李家莊的巨大變化。張鐵鎖一家在農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的殘酷欺壓,軍閥和地主相互勾結,魚肉百姓。張鐵鎖的爺爺和父親苦了兩輩子買下的十五畝地被村長李如珍等人霸占,他有理無處伸張,只能離鄉背井外出打工。在外地,他饑寒不保,還意外遇到仇人小喜,為了生存只能在其手下干活。后來時局動蕩,小喜的四十八師留守處解散,鐵鎖無奈回到老家……
趙樹理 ·鄉土 ·7.9萬字
《三里灣》通過描繪20世紀50年代初華北解放區三里灣村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矛盾糾葛,展現了農村先進與落后力量的沖突、社會變革的艱巨性以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優秀干部在推動合作化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生動刻畫了包括馬多壽、范登高、袁天成等在內的眾多人物形象,語言生動幽默,富有鄉土氣息,深刻反映了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風貌。
趙樹理 ·鄉土 ·13.3萬字
往事如煙,往事并不如煙。一部《農民筆記》,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普通農民以及他的家庭從貧窮走向富裕的點點滴滴,客觀地再現了上世紀40年代以來關中農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深刻地表現了渭北高原60多年來發展變化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間,講述著柴米油鹽、家長里短,洋溢著親情割舍、團聚歡樂,彌漫著政治風云、時代變遷、散落著民眾疾苦、百姓呼聲,記錄著地方習俗、民間風情。也許,它是中國現代史上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階段的縮影。
侯永祿 ·鄉土 ·39.3萬字
本書是當代實力派作家付秀瑩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曾獲施耐庵文學獎,入選《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收獲》文學排行榜。芳村這地方,怎么說呢,不過是華北大平原上,一個最平常不過的小村莊。村子里,有男人,有女人。也有老人,也有孩子。雞鳴犬吠也有,是非恩怨也有。莊稼地有的還種著,有的早就不種了。月亮有圓的時候,也有缺的時候。……年深日久,一些東西變了。
付秀瑩 ·鄉土 ·26.6萬字
以淮北農村的小學教師生活為主線,鋪開了五彩繽紛的農村校園生活畫卷,用平時的語言塑造了鄭國勝、吉海明、吉方良、趙玉榮、李文清、為光明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敘寫了這些人在每次運動影響下的一代人艱難而又廣闊的生活,用凄婉的筆調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的人間素描。
周世鼎 ·鄉土 ·37.2萬字
《益北原》一部20世紀齊魯大地80年變遷的編年史,致敬茅盾文學獎扛鼎之作《白鹿原》。以民國時期山東益北原的民間生活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各個時期人物的命運沉浮為背景,勾勒出一部小春秋、小歷史、小人物、小敘事、小江湖,寫出了彼時彼地大山東、大中華的苦難,人民的頑強和不屈,英勇和壯烈……是一部兼具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益北原特有神奇色彩的長篇歷史小說。
劉丙學 ·鄉土 ·51.8萬字
這是一部集愛情、勵志、鄉土、人性、大愛為一體的長篇小說。家境貧寒的農村青年陳思農高考落榜,感覺前途渺茫,老同學郭紅秀不顧一切深愛著他,就像一道皎潔的月光照在他的心上。窮則思變,陳思農決定貸款創業,郭紅秀全力支持。當他成功后,沒有忘本,幫助鄉親們銷售農副產品,成為當地的名人。作品反映了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振興鄉村,共同富裕,創建和諧美好的家園,是每個人的心愿,是時代的最強音。有夢想的人在哪兒都能成功,他們選擇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和命運抗爭,實現人生價值,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
李明誠 ·鄉土 ·2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