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性論
人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規定,人之善惡是倫理學的核心問題,人性論為善惡提供形上根基。儒家哲學主要從道德方面來說明和規定人的本質。在人性的問題上,歷來代表性的觀點有先秦時期孟子的性善說、告子的性無善不善說、荀子的性惡說,漢唐時期有揚雄的性善惡混說,董仲舒、王充到后來韓愈的性三品說。到宋明階段,理學主要以義理之性和氣質之性來解釋人性問題,心學則側重以心來論性。總體看來,在人性論上居主流的觀點是性善論,性善是道德可能性的根據。深受儒家思想浸淫的黃道周,其人性論思想亦以性善論為根本。
人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規定,人之善惡是倫理學的核心問題,人性論為善惡提供形上根基。儒家哲學主要從道德方面來說明和規定人的本質。在人性的問題上,歷來代表性的觀點有先秦時期孟子的性善說、告子的性無善不善說、荀子的性惡說,漢唐時期有揚雄的性善惡混說,董仲舒、王充到后來韓愈的性三品說。到宋明階段,理學主要以義理之性和氣質之性來解釋人性問題,心學則側重以心來論性。總體看來,在人性論上居主流的觀點是性善論,性善是道德可能性的根據。深受儒家思想浸淫的黃道周,其人性論思想亦以性善論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