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依賴與掌握
  • 李火林
  • 907字
  • 2019-01-04 17:49:51

第二章 人掌握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

人對外部世界的掌握是植根于人的需要和本性的,亦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確證。人的需要的多樣性、豐富性和不斷增生性決定了人占有、把握、享用和消化外部世界方式的多樣性、豐富性和變動性。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不斷增強也決定了掌握方式的演化和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以何種方式掌握外部世界也就以何種方式存在,所以,掌握方式也就是人的存在方式。關于掌握世界的方式,黑格爾曾在《美學》中有過闡述。他把人類掌握世界的方式分為感性和理性兩種類型。他說:“最低級的而且最不適合心靈特色的掌握方式就是單純的感性掌握。這種掌握首先只是單純的看、單純的聽、單純的觸之類。”[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45頁。感性掌握更主要的表現(xiàn)在人“對外部世界起欲望的關系之中。人是以感受性的個別事物的身分……按照自己的個別的沖動和興趣去對待本身也是個別的對象,用它們來維持自己,利用它們,吃掉它們,犧牲它們來滿足自己。”[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46頁。黑格爾認為,藝術作品也是訴之于感性掌握的,但它不只是訴之于感性掌握。“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卻基本上是訴之于心靈的,心靈也受它感動,從它得到某種滿足。”[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44頁。至于理性的掌握指的是與個別的感性觀照與實踐欲望相對立的,對事物的理智的純粹的認識性觀照,就是“認識事物的普遍性,找出它們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理解它們的概念”。“這種認識性的興趣就是靠科學的工作來滿足的”。[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47頁。后來,馬克思在1857年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中對人類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作了更集中和明確的闡述。馬克思在談到理論思維時指出:“整體,當它在頭腦中作為思想整體而出現(xiàn)時,是思維著的頭腦的產(chǎn)物,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這種方式是不同于對世界的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掌握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頁。在這里,馬克思認為人對外部世界的掌握主要借助理論的、藝術的、宗教的和實踐—精神的等方式來進行的。我們認為,人對世界的掌握既然是植根于人的需要的,所以基本的掌握方式也應同人的基本需要相一致。據(jù)此,我們認為,人類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實踐的掌握方式和觀念的掌握方式。而觀念的掌握則包括了科學的、藝術的、宗教的和哲學的等諸方式。這些方式具體地歷史地構成了人與外部世界豐富充實、縱橫交錯的立體網(wǎng)絡和結構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普洱| 布拖县| 巫溪县| 巫溪县| 丽水市| 平罗县| 安塞县| 新邵县| 长乐市| 鹤岗市| 怀来县| 靖远县| 腾冲县| 嵊州市| 阿克陶县| 罗山县| 冷水江市| 高雄县| 阿拉善右旗| 昔阳县| 穆棱市| 邹城市| 云龙县| 辽中县| 平湖市| 富顺县| 天峨县| 施甸县| 和顺县| 平谷区| 阳曲县| 内黄县| 南川市| 清涧县| 买车| 句容市| 阳东县| 冕宁县| 宜城市|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