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16—17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

萌芽于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沖破封建關系的束縛迅猛發展起來。如馬克思指出的:“雖然在14和15世紀,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頁。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產生了現代無產階級的先驅——從城市平民和破產的農民中間產生的早期無產者,他們在反對封建主義的同時,也開展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的斗爭,16—17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就是與這種斗爭相適應的理論表現。這種思想理論是歐洲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有其深厚的社會現實基礎。“16—17世紀,世界歷史進入資本主義產生時期。……當時的英國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最快的一個國家,意大利和德國也有了資本主義萌芽”,與之相應,這些國家也就成為社會主義思想的發祥地,“在這些國家出現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它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國的莫爾、意大利的康帕內拉和德國的閔采爾”高放、黃達強主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頁。

(一)莫爾的“烏托邦”: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起點

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1478—1535)生活在西歐封建制度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興起的時期,或者說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原始資本主義時期”。當時的英國,“最廣泛地展開了封建主義的解體、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這些過程的軸心是一場真正的土地革命,即通過掠奪和圍圈村社的土地使之變成放羊的廣闊牧場的途徑,來強制性地剝奪農民群眾。這一切使財產關系、國家制度、所有制和社會正義的問題,變得十分尖銳和引人注目。”[蘇]Н. Е.扎斯田克爾:《社會主義思想史綱》,南致善等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97、99頁。也即說,莫爾所處的時期,資產階級正通過強制性的、赤裸裸的暴力掠奪方式,尤其是通過“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迅速推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農民的喪失土地,家庭手工業和雇傭工人階層的產生,這些就是當時英國社會發展的特征。”[俄]沃爾金:《空想社會主義的遺產》,載普列漢諾夫等《論空想社會主義》(上卷),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等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29頁。

莫爾親眼目睹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給廣大貧苦人民帶來的苦難,在《烏托邦》一書中,他鮮明而真實地描繪了一幅他所處時代英國經濟政治發展的生動圖景,深刻揭示了資本原始積累帶來的小農所有者被剝奪土地后的貧困狀態,并力圖揭示造成社會不平等和勞動大眾受剝削的主要原因。他明確指出:“如不徹底廢除私有制,產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類不可能獲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類中絕大的一部分也是最優秀的一部分將始終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貧困災難擔子。”[英]托馬斯·莫爾:《烏托邦》,戴鎦齡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44頁。從這種意義上說,莫爾的《烏托邦》無論是在反對圈地運動方面,還是在反對基于私有制和剝削的社會政治制度方面,都是一份前所未有的強烈抗議書。“莫爾詳盡描繪的新社會藍圖(在那里,隨同私有制的被消滅,對勞動者的剝削也永遠地被消滅了),則是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提出強烈抗議的獨特表現。”[蘇]И. Н.奧西諾夫斯基:《托馬斯·莫爾傳》,楊家榮、李興漢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04頁。

在對封建專制國家和王公貴族造成的貧富懸殊現象、對資本主義血腥發跡的罪行進行尖銳揭露、對造成社會不公的根源——私有制進行無情批判的基礎上,莫爾大膽構思了一個新的社會制度藍圖,即一種與資本主義私有制對立、以財產公有制為基礎的、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

無怪乎對空想社會主義頗有研究的蘇聯學者維·彼·沃爾金會對莫爾及其《烏托邦》的歷史意義做出如此高的評價:“作為一個思想家來說,莫爾在社會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給后代留下了第一個經過全面考慮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方案,——盡管在這個方案里,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空想主義的特點,這些特點反映了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英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烏托邦》這本書的另一個方面也有同樣重大的意義,這就是在論證社會主義原則時所采用的方法。……莫爾是第一個剝掉‘共有制’的宗教外殼的人,是第一個從理性出發論證‘共有制’的人。”[俄]沃爾金:《〈烏托邦〉的歷史意義》,載普列漢諾夫等《論空想社會主義》(上卷),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等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99—200頁。第二國際的領袖卡爾·考茨基(Karl Kautsky)也對莫爾給予了極高評價:“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在初露端倪的時期,他已洞見它的本質,以致他在頭腦中所描繪出的、和為了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損害而與之比較的那種對立的生產方式,已經包含著不少近代社會主義的最重要的特征。他的同時代人自然不能理解他的陳述的深遠意義。即便莫爾本人也沒有充分覺察到這一層,直到今天,我們才能充分評價:不管300年來重大的經濟和技術的改革,我們在《烏托邦》一書中卻發現有許多傾向,在今天的社會主義運動中仍然起著作用。”[德]卡爾·考茨基:《莫爾及其烏托邦》,關其侗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年版,第175頁。

(二)康帕內拉及其“太陽城”

作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康帕內拉(Tommas Campanella,1568—1639)出生時,正值意大利人民外遭西班牙侵略者強行掠奪,內受封建統治階級恣意魚肉,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反抗外國侵略者和封建統治者的斗爭此起彼伏。家境貧寒卻學識淵博的康帕內拉,一生都在積極思索如何改造社會,拯救人類,他強烈渴望并積極投入到將意大利人民從西班牙重軛之下解放出來的設想和行動之中。1599年,康帕內拉由于參與密謀反對當時統治意大利南部的西班牙君主政權再次被捕在之前的1591—1597年,康帕內拉就因發表反宗教的著作3次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寫成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太陽城》長期的獄中生活,使康帕內拉強烈渴求光明和自由,認為太陽才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人類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決定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凝聚成一座“太陽城”。

該書采用對話體裁,描繪了一種與當時意大利和西歐各國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新型理想社會。在這一社會里,沒有剝削,沒有私有財產;人人勞動,產品按需分配;實行“哲人政治”,只有大智大慧的“賢哲”才能擔任最高管理人(稱為太陽)及其助手;教育與生產相聯系,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有差別,等等。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康帕內拉不僅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勞動光榮”和體力腦力勞動結合的思想,還第一次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在他設想的“太陽城”中,“完全沒有私有財產,大家從事義務勞動,由社會組織生產和分配,對公民進行勞動教育——這就是康帕內拉的社會思想的總體。”[俄]沃爾金:《康帕內拉的共產主義烏托邦》,載普列漢諾夫等《論空想社會主義》(上卷),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等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06頁。正如康帕內拉所說:“不論對于現在或將來的生活來說,財產公有制是一種最好的制度。”[意]托馬斯·康帕內拉:《太陽城》,陳大維、黎思復、黎廷弼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74頁。這些思想理論,反映了意大利早期無產者和貧苦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因此《太陽城》擁有很多讀者和敬仰者并得以流傳300多年。

盡管康帕內拉的思想還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義因素,帶有中世紀小生產者思想特點的平均主義傾向,但仍不失為是那個時代中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著的《太陽城》,“是傳播共產主義的文獻資料,它應該和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相提并論。這是一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獻,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文獻。”[俄]沃爾金:《康帕內拉的共產主義烏托邦》,載普列漢諾夫等《論空想社會主義》(上卷),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等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03頁。

(三)閔采爾與空想社會主義的實際斗爭

托馬斯·閔采爾(Thomas Münzer,1489—1525)是德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先驅者,也是德國農民戰爭的重要領袖,是空想社會主義在實際斗爭中的早期代表。

閔采爾將其短短30多年的人生都奉獻給了“平均共產主義”學說,他設想在人間建立了一個“千年太平王國”也即“天國”“閔采爾所理解的天國不是別的,只不過是這樣一種社會狀態,在那里不再有階級差別,不再有私有財產,不再有對社會成員而言是獨立的和異己的國家政權。”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頁。,并運用宗教神學的辭令對這一“千年太平王國”進行了詳盡描述,同時通過宗教改革的形式,積極傳播其以暴力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差別、沒有剝削和沒有私有財產的社會思想。

閔采爾的空想社會主義具有一個不同于莫爾和康帕內拉空想社會主義的鮮明特點,即他不是停留在思想闡釋和理論宣傳的層面,而是積極投身到他倡導的社會改革實踐中。他領導的農民軍后來雖然被公侯聯軍所擊敗,他本人亦被送上了斷頭臺,但是他的活動和思想在德國革命史和思想史乃至整個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對于閔采爾及其社會主義思想和活動,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一文中給予了高度評價:“閔采爾的政治理論是同他的革命的宗教觀緊密相連的;正如他的神學遠遠超出了當時流行的看法一樣,他的政治理論也遠遠超出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正如他的宗教哲學接近無神論一樣,他的政治綱領也接近共產主義。甚至在二月革命前夕,許多近代共產主義派別擁有的理論武庫還不如16世紀‘閔采爾派’的理論武庫那么豐富。閔采爾的綱領,與其說是當時平民要求的總匯,不如說是對當時平民中剛剛開始發展的無產階級因素的解放條件的天才預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頁。考茨基也把閔采爾與莫爾并稱為通向社會主義入口處的“兩個偉人”,并稱閔采爾“是鼓動家兼組織家,通過他的鼓動和組織力量,迅速地團結起來了無產階級和農民群眾,德國王侯們因而戰栗失色”,認為他們兩人“在觀點、方法和性格方面雖截然不同,不過就他們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來說,就他們的勇猛無畏和信念堅定來說,就他們的結局——兩人都死在斷頭臺上——來說,兩人又是相似的。”[德]卡爾·考茨基:《莫爾及其烏托邦》,關其侗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年版,第5頁。

(四)16—17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主要特點

除了上述3個重要代表人物之外,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家德尼·維拉斯(Denis Vailasse,1630—1700)17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他所著的《塞瓦蘭人的歷史》一書,是當時法國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著作。該書虛構了一個存在于“南方大陸”上的國家——塞瓦蘭,并對這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政治體制、風土人情及其建立以后的歷史進行了詳盡的描述。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如公有制、人人勞動、按需分配等在這部著作中都有體現。和英國掘地派運動的著名領袖杰納德·溫斯坦萊(G. Winstanley,1609—1652)17世紀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其代表作《自由法》一書,以法律條文的形式,闡述了掘地派的政治經濟綱領,描繪了一幅公有制社會的藍圖。根據《自由法》的規定,真正自由的共和國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之上,人人都必須參加勞動,實行民主政治制度等。為此,他主張廢除土地私有制和一切封建義務,主張人人都有利用村社土地的自由,同時也有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權利。雖然掘地派運動被克倫威爾政府鎮壓下去,但其光輝思想對于后來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這個階段空想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他們也批判了由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社會弊病,并提出了自己關于未來社會主義的各種構想,他們的學說,可以說是兼具空想社會主義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某些特征,構成了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中間環節。

總體上看,16—17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是空想社會主義的雛形時期,這一階段的空想社會主義流派不同程度地從古希臘柏拉圖等社會思想家、原始基督教等思想中汲取了一定的思想材料。誠如蘇聯學者沃爾金所說:“16—18世紀的共產主義者把柏拉圖看作自己的導師不是沒有理由的。柏拉圖的名字是不會從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抹去的。”[蘇]沃爾金:《論空想社會主義者》,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62頁。

16—17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大都采用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游記方式,揭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批判剛剛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種種弊病,幻想建立一個沒有私有制、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參加勞動、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在16世紀和17世紀有理想社會制度的空想的描寫”《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頁。。其中有些理論主張,如公有制、計劃生產、按需分配取消商品和貨幣、普遍民主,等等,為后來社會主義各流派乃至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材料。

當然,由于西歐社會受到長達數百年的教會束縛和封建貴族專制統治的影響,這一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不同程度地帶有宗教神學的色彩,特別是吸收了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但不能由此否認其歷史價值和意義。對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評價,必須放在16—17世紀的歐洲社會歷史條件中進行。正如考茨基在評價莫爾時所說的:不能“糊涂地用20世紀的標準而不用16世紀的標準來衡量”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盡管有許多缺陷,但“仍表現了近代社會主義的若干最重要的標記,因而他有權利進入近代社會主義者的行列”[德]卡爾·考茨基:《莫爾及其烏托邦》,關其侗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年版,第222—2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怀宁县| 洪泽县| 龙胜| 成武县| 营山县| 香港 | 玉树县| 汝南县| 驻马店市| 公安县| 白玉县| 全椒县| 宜城市| 永年县| 台南县| 中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平乐县| 广州市| 广河县| 桐城市| 渑池县| 神农架林区| 邵阳县| 五常市| 福鼎市| 万载县| 阿荣旗| 内黄县| 禹城市| 泗洪县| 马鞍山市| 青岛市| 宁都县| 城口县| 南召县| 靖安县| 昆山市| 上犹县|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