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社會主義整體發展視閾中的國外社會主義流派
- 呂薇洲
- 655字
- 2019-01-04 17:48:29
第一章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前的國外社會主義流派
正如列寧所指出的:“當農奴制被推翻,‘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時候,一下子就暴露出這種自由意味著壓迫和剝削勞動者的一種新制度。于是反映這種壓迫和反對這種壓迫的各種社會主義學說就立刻產生了。”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和演進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確立和發展并行的。早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開始出現以后、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正式創立之前,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和流派就已經存在。除了人所共知的各種空想社會主義思潮之外,還有其他許多類型的社會主義派別。在1948年出版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列舉并批判性地分析了包括“反動的社會主義”、“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在內的三大類型數種社會主義流派。
這些流派尤其是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思想的早期萌芽,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說,正是在對這些社會主義思想流派的批判和揚棄中,科學社會主義才得以正式創立。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前的國外社會主義思潮流派,從1516年《烏托邦》一書出版算起,伴隨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綿延了三百余年,或者說“在烏托邦的荒野中徘徊了三百多年”
,期間涌現出多種社會主義流派(僅空想社會主義就經歷了三大時期多種形態的發展)。由于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流派歷史跨度較長,且大多停留在思想理論層面,少有社會主義運動與之伴隨,所以主要按照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