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學批評與文學研究
文學研究,又稱為文學評論。廣義的文學評論與文學研究是等值同量的,是一事 ( 物) 二名 ( 詞)。狹義的文學評論,也被認作文學批評。
文學研究,除國別、歷史階段之別以外,很多研究者認同三分法: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文學史。
(一) 文學批評
對現時的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和評價,兼及文學思潮、流派、事件、文學運動等。它的研究者自覺不自覺地受一定的文學理論觀念指導 ( 或者影響),有一定的文學史知識作參照,對文學創作、文學欣賞、文學理論研究、文學史研究都產生一定影響。
文學批評的最大特點,是與時代同步,與作家及時相呼應,與讀者形成互動,最大程度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欣賞和理解、評價。
文學批評的重要的創新的理論成果,對于文學理論,有積極的補充。文學批評理論,也是文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文學理論的體系形成和細化,文學批評理論的作用會更多地被認識和在實踐中發揮作用。
文學批評,是當時當世的批評家對于一定歷史時期文學現象的認識和評價,其中的一些優秀成果,可以成為文學史研究的一部分。
(二) 文學理論
研究文學的各種表現形式及其本質、規律、特征,將文學現象與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合乎邏輯地抽象出來,使其理論化。隨著文學研究的日益復雜和成熟,對文學如何研究也形成了自身的理論,即文學研究理論 ( 乃至文學批評理論),也被涵蓋在文學理論之內。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文學創作、文學鑒賞、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
文學理論的最大特點,是其理論形式的抽象性與概括性。相當于文學美學或者文學哲學。
(三) 文學史
文學史,亦稱文學發展史,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它指的是文學從其產生之后,經過漫長時期發展至現代以后,所包含的一切有關文學創作、欣賞、評論、傳播及其相關背景的總體過程的各個方面,是關于它的對象的所有個別的和全體的方面 ( 空間),從頭至尾的全部過程 ( 時間) 的總體。
文學史研究既為現實文學批評提供參照,在現實中或潛或顯地顯現著自身存在。對文學史的借鑒、總結,為現實的文學發展提供了立體的參照系;也為文學理論提出積極的證明或者反證。當代人的文學理論創造,可以在現實與歷史的文學發展中得以驗證真偽、得失、成敗、優劣。
文學史研究在時間段落上,正好與文學批評相銜接。一個指向過去的歷史,研究已經凝結為歷史的卻與現實相關的現象與問題;一個指向現時的文學現象,關注文學的現實存在以及與歷史的關系。在方法上,它們各有其特點。在內容上,也有當代文學史的提法與研究實踐。學術界還有“當代文學不宜稱史”觀點的存在。但是,當代文學一旦成史,或者作為文學史來研究,就不是文學批評了。有些學者 ( 如程光煒等)在21世紀初開始,呼吁劃清當代文學史研究與文學批評的界限,就是積極的建設性的主張。
每一個文學批評家都無法擺脫文學史對他的影響 ( 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從而使文學史在現實的文學活動中發生作用。
三者都可以是學術研究成果。同樣,三者形式表現的也可能是非學術研究成果。關鍵在于那個成果的學術含量,而不僅僅是其學術研究成果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