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閱讀字對字譯本更容易透徹地理解原文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將《共產黨宣言》的德、英、法、俄文版進行了字對字翻譯,因為在有全文翻譯的情況下,閱讀字對字譯本更容易透徹地理解原文。本書首先開始嘗試字對字的翻譯方法,也許可以作為一種新的翻譯方法,用來翻譯其他的作品。本書字對字的翻譯部分,由我翻譯校訂,因此如果出現錯誤,完全由我個人負責。在閱讀本書前,希望讀者注意如下幾點:
(1) 每個段落的探究一般分為【字對字譯本】【主旨】【分段】【思考】【拓展】四部分。本書將全部按德文原版進行分段。
(2) 由于中文譯本牽涉版權問題,因此閱讀本書時請對照如下著作的全文翻譯:馬克思和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3) 在德、英、法、俄文本中,重要的詞幾乎都字對字地標出了漢語的詞義,這樣使得不懂這四種語言的讀者也能看到這些語言中的同樣的詞之間的差別,能夠更好地理解漢譯本。每種版本的細微差別幾乎從頭到尾都存在,因此要了解這些差別,只能對照著這幾種版本一字一字地讀。有的字沒有字對字譯出,因為這樣譯出更容易誤解,可以對照中文譯本看這些詞在文中的意思。也可以根據本書提供的線索,進一步通過各種字典仔細考證一些關鍵詞的具體意思。
(4) 在閱讀漢譯本發生理解上的分歧時,可以便捷地找到這些譯本中相應的詞,更容易達成共識,所以它也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使用。在標詞的時候,本人對每個詞的詞義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然后再選出最恰當或最需要讀者了解的詞義,因此選詞本身就是探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語法的變格和變形比較多,本書只按原形標出,這樣更便于讀者進一步查詢。
(5) 在【思考】部分,有大量的新的思想感悟。因為本人不是歷史學家,所以新的思想感悟不是來自新的史料,而是來自邏輯推導,并且很多推導具有假說的性質,需要歷史學家通過史料加以論證。哲學學者與史學學者的區別就在于他們使用的依據不同。哲學學者的新思想一般來自推導。
(6) 在【拓展】部分,主要是對德、英、法、俄文本中的一些關鍵詞做了拓展性研究,激發人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考,并用簡潔的散文方式寫作,能夠增強本書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從而能夠增強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品的傳播力。有的詞在第一、第二詞義上是類似的,而到了第三詞義以后就有不太一樣的。同一個詞,在有的語言中,到了第三詞義后就有了貶義,而另外一種語言中卻是褒義。這就表現了說不同語言的民族之間的價值觀方面的差異。從語言的詞義最能看到那個民族在那個詞形成時期的價值觀,因為只有得到認同的意思才會出現在詞匯之中。
(7) 把《宣言》的整個推導過程加以梳理,使讀者能夠不只看見樹木,還能看到森林,這樣更容易把握《宣言》的整體的精神實質。
(8) 本書中所選的外文版本信息如下:德文原版 (馬克思和恩格斯著,1848年),來源于 (Berlin 1921 Buchhandlung Borw?rts);英文譯本\[薩繆爾·莫爾 (Samuel Moore) 翻譯,恩格斯 (Frederick Engels) 校訂,1888年\],來源于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Moscow 1952);法文譯本\[勞拉·拉法格 (Laura Lafargue) 翻譯,1885年\],來源于les Editions Sociales en 1962;俄文譯本\[巴枯寧( MиxaилAлeкcaндpoвичaкyнин) 翻譯,1882年\],來源于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Москва,1961)
\[本書屬于“共家學派的倡立”系列之一,目前本系列已經出版了:《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韋正翔著,約38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2月版;《有清華學生這樣學習馬克思主義》,韋正翔、張正東主編,約3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共產黨宣言〉探究 (對照中、德、英、法、俄文版)》,韋正翔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