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民族問題是當今國際政治中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以規避的重要問題。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并解決由民族問題引發的民族分歧、對立、沖突、分裂,實現民族平等、和諧、共同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的繁榮、穩定、興衰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民族問題的研究,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完善,以及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理論支撐。因此,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從理論層面看,民族問題十分復雜,對民族自決權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歐洲資產階級學者和政治家最早提出民族自決權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亦將民族問題作為研究的重要內容。他們結合歐洲和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對民族自決權問題進行了鞭辟入里地深入研究。其突出特點是把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決權的實現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人類的解放密切聯系在一起。他們指出,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同時就是一切被壓迫民族獲得解放的信號。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強調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決權的實現離不開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生力軍和重要組成部分。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與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權思想都對當時世界秩序的建構起了重要作用,二者有何相同之處及不同之處?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民族自決權思想有哪些豐富與發展?這些都值得認真研究。

同時,與列寧同時代的第二國際理論家們對民族自決權問題提出不同看法,有些公開反對列寧的觀點。俄國國內一些政治派別也否定民族自決權。對此,列寧進行了深刻批判和堅決斗爭。毫無疑問,搞清楚這些錯誤看法的實質,以及圍繞這些看法展開的辯論,是全面理解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不可或缺的理論背景。毋庸諱言,斯大林在民族自決權問題上同列寧存在分歧,斯大林時期蘇聯的民族政策特別是具體做法同列寧時期相比也出現一些變化。如何看待這些分歧和變化,孰對孰錯,有必要通過實事求是的研究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從現實層面看,蘇東劇變,世界震驚,也引起人們的深刻反思。蘇東劇變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因素是蘇聯黨和國家在處理民族問題上存在錯誤和不足,從而影響了民族團結與和諧。有學者認為,以民族為主體建立民族國家的“聯邦制”方案,便利了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由此,人們自然聯系到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質疑其正確性,甚至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客觀來看,列寧的“聯邦制”建國方案的確造就了蘇聯,但并不能由此斷定它斷送了蘇聯。不過,人們對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關注度卻明顯提高,由此引發不少爭論、分歧意見,也存在一些錯誤認識。如何正確認識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及其在蘇聯的實踐,如何看待蘇聯的民族政策及其經驗教訓,就成為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同前蘇聯一樣,中國是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從具體國情出發,借鑒蘇聯經驗,創建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但在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策劃、推動下,“臺獨”、“藏獨”、“疆獨”等民族分裂活動也很猖狂。他們甚至打著爭取“民族自決權”的旗號欺騙公眾,蠱惑人心。民族自決權也就成為一個敏感話題,對列寧民族自決權的研究難免受到影響。更有甚者,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堅持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就涉嫌支持民族分裂。中國正在崛起,全方位、多領域的國際合作日益拓展,這也需要深化包括民族問題在內的相關理論研究,為黨和政府正確分析判斷局勢,制定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提供理論支撐。如何認識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核心價值、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對各種相關的學術觀點進行辨析,以正視聽,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研究》一書,集中反映了陳娥英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作為她的導師,本人見證了她對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艱難思索歷程。讀博四年的探索,外加前期的學術積累和博士論文通過后的補充完善,可謂“十年磨一劍”。該書內容豐富,值得一讀。其主要貢獻和特點有:

第一,系統梳理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學術界對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研究,相對較為分散,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這不僅影響了人們對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全面、正確的認識和客觀評價,也制約了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該書系統梳理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發展演變,彌補了前人研究的不足。

該書按照歷史的邏輯順序,梳理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理論淵源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該書認為: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主要理論淵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自決權思想和西方資產階級民族自決權思想。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它在肯定和借鑒了西方資產階級早期民族自決權思想中有益看法的同時,揭露和批判了它維護和粉飾西方殖民統治的本質;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時代背景,即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進入帝國主義時代,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并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重要組成部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為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特別是俄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有一個產生發展的過程。該書認為:列寧在籌建俄國無產階級政黨過程中提出民族自決權思想;“一戰”爆發前,歐洲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圍繞民族自決權的大辯論,促進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一戰”后,各種民族自決權思想展開了激烈交鋒,列寧在與反對民族自決權主張的斗爭和與各種錯誤觀點的辯論中,進一步凝聚和升華自己的思想,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自決權理論。總體上看,該書的概括和梳理是準確的,思路清晰,觀點明確,值得肯定。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內容十分豐富。該書抓住重點和關鍵問題,闡釋了列寧的主要觀點,使讀者比較容易了解和把握列寧民族自決權理論的要義。該書認為,列寧民族自決權理論的主要內容和觀點包括:民族自決權是民族分離權,是民族獨立和成立民族國家的權利;每個民族都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歷史和所面臨的經濟、政治、社會條件,選擇相應的爭取民族自決權的內容、形式和方法道路;不同歷史時期,爭取民族自決權任務各有側重: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自決權思想要服從和服務于無產階級革命,帝國主義戰爭時期的民族自決權思想要服從和服務于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斗爭和民族解放運動,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自決權思想要服從和服務于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第二,比較研究了列寧、威爾遜和斯大林的民族自決權思想。進行比較研究是該書的一個貢獻和突出特點。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權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對“一戰”后世界秩序的重構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該書通過比較研究認為,列寧和威爾遜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相同之處在于:都反對繼續維護以歐洲為中心的舊國際秩序,主張建立平等自由民主的新國際秩序,倡導道義力量,反對武力威脅,支持民族自決權。因階級立場和根本出發點不同,二者觀點也存在根本區別:列寧完全站在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堅決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堅決支持被壓迫民族通過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斗爭,爭取民族自決權;威爾遜則站在美國政府的立場上,企圖通過支持民族自決權,削弱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勢力,為美國謀取道義制高點和實際戰略利益。

同時,該書對斯大林和列寧在民族自決權問題上的分歧進行了比較研究。該書認為在革命戰爭時期和革命勝利初期,斯大林曾擁護和積極貫徹落實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即使列寧逝世后,斯大林仍努力提高非俄羅斯民族的政治地位,根據其具體情況建立和建設管理體制,大力促進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在如何組建多民族國家形式和實現民族聯合的問題上,斯大林和列寧始終存在分歧意見。隨著農業全盤集體化和工業國有化的實現,蘇聯宣布建成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在這種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的民族政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在民族問題上,斯大林逐漸背離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不斷削弱乃至取消各民族自決權,對少數民族采取歧視和壓制的政策。這種做法產生了嚴重后果,埋下民族矛盾和分裂的禍根。該書的這些分析無疑是實事求是的。

第三,評析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實踐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推動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和爭取民族自決權斗爭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自決權的實現;而民族解放運動和爭取民族自決權斗爭的勝利,特別是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現民族自決權的實踐,更使民族自決權思想得到廣泛發展和普遍認可;二戰后,民族自決權成為國際法的一項原則和國際人權準則。該書認為,蘇東劇變后民族自決權思想面臨新的挑戰。蘇聯多民族國家的解體,既導致人們對蘇聯民族政策的批判和反思,也引起人們對民族自決權思想的質疑。蘇東劇變后,世界范圍內涌現出新一輪民族獨立的浪潮,有些甚至與宗教極端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等同流合污,逆潮流而動,分裂民族國家,敗壞了民族自決權的聲譽,危害尤為嚴重。怎樣看待這些問題,如何推進民族自決權的研究和實踐,學術界的觀點和看法也不盡相同,充滿爭議和岐見。

該書認為,就民族自決權本意來說,我們應當承認民族自決權。但它強調:各民族應當謹慎選擇實現民族自決權的形式;民族自決權的實現要符合時代潮流,有利于國家統一、人民團結、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時代主題的背景下,實現民族自決權要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既不能人為制造新的民族分裂,更不能采取恐怖主義手段謀取自身的利益;社會主義國家既要保障民族自決權的實現,又要維護國家的統一、領土完整,堅決反對和打擊任何以民族自決權為借口,分裂國家、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我們應當注重培養國民的公民意識、國家意識,增強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責任感和凝聚力;實現民族自決權的重心應當放在發展民族經濟上。該書的這些看法和獨立見解值得借鑒。

第四,做了一些有益的文本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作者在讀博期間和撰寫該書的過程中,全面系統地閱讀了列寧有關民族自決權的著作、論文、書信等,并反復精讀了其中一些篇章。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系統梳理了《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中列寧對民族自決權問題的全部論述,按照詳略原則對其進行了甄別,具體指明了列寧在哪些論著中首次提出民族自決權概念,在哪些論著中對此進行了專門論述,在哪些論著中提及這個問題,并將其整理制表,作為附錄列于書后。這不僅為論文的完成和專著的寫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而且為他人繼續研究相關問題提供了便利。同時,該書資料翔實,言之有據,符合規范,也便于人們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

民族自決權問題,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今世界,都存在分歧和爭議。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影響最大,又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自然備受關注。但是,如何認識和評價它,卻眾說紛紜。對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不同理解,會產生不同的后果,甚至會產生災難性后果。由此可見,準確和完整理解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尤為迫切和重要。

第一,不能把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簡單理解為民族分離權。民族分離不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而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為實現各民族獨立平等、共同發展創造條件。民族分離更不是解決民族問題的唯一選擇,也不是任何情況下的最好選擇。只有當殖民統治和民族壓迫,阻礙民族相互平等、共同發展時,民族分離才具有必要性和進步性。實現各民族平等與自由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核心和宗旨。所謂民族平等,就是反對民族壓迫,實現民族獨立自主地處理本民族事務,民族無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對外同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所謂自由發展,就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權、發展權,能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發展方式。這是人類社會長期奮斗和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長遠奮斗目標,需要全世界各民族艱苦奮斗,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為早日實現這一奮斗目標,促進各民族發展繁榮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不能脫離具體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抽象理解和教條式運用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形成于資本主義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殖民地被世界列強瓜分完畢,世界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民族面臨主要任務是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壓迫,爭取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這樣,民族自決權就同民族解放運動密切聯系在一起,二者不可分割。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壓迫,堅決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無疑是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十月革命勝利后,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努力踐行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對內,廢除舊沙俄的民族壓迫制度,實現各民族平等,并在民族平等自愿原則的基礎上建立了聯邦制的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對外,結束舊沙俄的殖民統治,廢除各種不平等條約,并充分利用國家力量支援世界民族解放運動。

脫離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產生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教條式照搬和運用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不僅不能發揮這一思想應有的作用,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隨著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不斷取得勝利,一大批殖民地相繼獲得獨立,建立了獨立的民族國家。長期以來,這些新獨立的民族國家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沒有明顯改善,內部民族、種群、宗教之間矛盾重重,沖突不斷,乃至釀成暴力沖突和大規模戰亂,國際恐怖主義乘機泛濫。解決這些民族國家的發展問題,關鍵是在堅持民族平等的基礎上,齊心協力發展經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能以民族自決權為借口,分裂主權統一的民族國家。當今中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面臨的主要威脅是“臺獨”、“藏獨”和“疆獨”,如果不顧事實,教條地、機械地解讀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是有害無益的。

第三,我國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制度保證了我國各民族平等、共同發展、繁榮昌盛,也保障了我國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符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歷史原因,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內地和邊疆、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國內外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三股勢力相互滲透、相互勾連,由外部勢力所策劃參與的民族分裂活動和恐怖襲擊時有發生。面對此種現實情況,我們應當進一步堅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同時,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要把維護各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和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要把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維護國家統一、中華民族大團結有機結合起來;要把少數民族自治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國家統一管理有機結合起來。要避免片面、無原則地強化民族獨立意識,而要加強中華民族的整體意識、統一意識和國家意識,積極鼓勵和支持各民族平等相待,相互交往,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研究》一書的問世,既是作者博士學習的一個階段性總結,也是今后學術研究的一個良好開端。希望作者再接再厲,不斷取得更新的成果。

李景治

2016年7月于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年辖:市辖区| 句容市| 饶平县| 筠连县| 临沧市| 昭平县| 法库县| 礼泉县| 新郑市| 丹寨县| 海门市| 张家港市| 新巴尔虎左旗| 苍梧县| 舞钢市| 西乡县| 西昌市| 高要市| 日喀则市| 旺苍县| 望奎县| 邢台县| 兴文县| 资源县| 沙洋县| 枝江市| 巴林右旗| 象州县| 鄱阳县| 乌兰察布市| 淳化县| 长子县| 广元市| 安泽县| 比如县| 呼和浩特市| 保定市| 广元市| 英超|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