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與當代性

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產物,它所揭示的人類社會歷史運動的一般規律對當代具有強大的實踐指導意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實踐性、歷史性與當代性的有機統一。歷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入分析中國優秀歷史傳統、總結歷史經驗,并深刻研究所處時代狀況的基礎上,適時將馬克思主基本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與之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的有機統一。

一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

馬克思主義汲取了人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優秀文化精華,是歷史的產物,其歷史理論和史學思想中充分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體現著其突出的歷史性。

(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一百多年前的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它是歷史的產物,體現著歷史性。“在漫長的世界發展史上,這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可謂彈指一揮間,但毋庸置疑,從其誕生的那一天開始,馬克思主義就以自己的鮮明特色呈現在史學園地中,它的發展進程為我們留下了凝重的、令人難忘的歷史篇章。”參見張廣智《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頁。19世紀30年代、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基本都完成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橫空凸顯。資本主義機器在工業中的大量運用,巨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勞動生產率得以極大提升,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飛躍性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的物質財富獲得了空前增長。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日趨尖銳化,進而導致資本主義世界性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不斷爆發,特別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社會遭到極大打擊,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尖銳化,工人階級、無產階級開始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制度。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1836年開始的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發生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這三次工人運動,“表現了無產階級高度的政治覺悟與英勇精神,顯示了無產階級在政治斗爭上的威力,標志著現代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參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頁。為適應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更好地指導革命實踐,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人類歷史學寶庫中優秀文化精華研究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強烈的歷史性。19世紀的歐洲,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是人類發展史文化璀璨的典型,被喻為“歷史學世紀”的時代。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對歷史的分析和研究,恩格斯曾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任何一個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0頁。馬克思恩格斯畢生致力于全人類歷史上優秀文化遺產的研究,在批判、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從其誕生以來的一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思想理論一直指引著被壓迫國家和民族人民努力前行,突出地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

(二)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

馬克思主義史學所蘊含的史學觀點和史學理論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創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提出用唯物主義解釋歷史,是歷史學的一次革命。”參見黎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歷史學》,載《歷史研究》1983年第2期。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它是對人類歷史發展客觀進程的科學的歸納與總結,是對人類史學思想史的豐富和發展。

作為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理論的核心內容的唯物史觀,是人類史思想史上的重要史學遺產,彰顯著馬克思主義歷史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在較早的時代,它是不會被任何最有天才的頭腦憑空想出來的。只有達到一定高度時,人類歷史才能揭開它自己的秘密。”[德]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頁。唯物史觀正是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獲得了巨大發展,人類文化精華得以集聚和凸顯,無產階級工人階級力量不斷發展和壯大等條件下,經過他們的深入研究和系統思考創立的。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了更加精辟的闡述,他講“以往一切歷史理論,至多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考察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沒有發現社會關系體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沒有看出物質生產發展程度是這種關系的根源;過去的歷史理論恰恰沒有說明人民群眾的活動,只有歷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使我們能以自然歷史的精確性去考察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變更。”《列寧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頁。列寧的論述深刻說明了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頁。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所包含的史學思想極其深邃而宏大,彰顯著馬克思主義歷史性。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內容除核心內容唯物主義歷史觀以外,還包括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歷史問題、事件和人物時提出的重要論斷和思想。馬克思主義主張在研究歷史時應當采用歷史主義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在充分占有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去分析和研究歷史。因為,唯物主義歷史觀“不再是從頭腦中想出聯系,而是從事實中發現聯系”,同上書,第312頁。“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頁。如果,“沒有這種觀察社會現象的歷史觀點,歷史科學就會無法存在和發展”。《斯大林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30頁。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后,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2頁。馬克思主義的史學理論和史學思想集中體現和始終貫穿于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之中,如《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神圣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伙伴》、《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資本論》、《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等。因此,對于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宏大、精深的史學思想,“即使那些否定馬克思主義歷史解釋的歷史學家們,也不得不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考慮自己的觀點。”[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頁。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本身的科學性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強烈的歷史性。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現著歷史性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歷史傳統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方法論原則去分析研究中國的歷史傳統,既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基礎。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誡人們:“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爾學派的方式構造體系的杠桿。”“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頁。因此,馬克思主義一進入中國,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學習分析研究馬克思主義,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同時,毛澤東也強調“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思想方法,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忽視中國文化遺產和非馬克思主義的外國思想的價值”,《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頁。而是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原則和方法去分析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傳統、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有機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二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正確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具有普遍的價值性,它不僅適用于對歷史的分析,也適用于當代社會實踐,體現出強烈的當代性。這也正是其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一)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著當代性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曾講:“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頁。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是由其理論自身一以貫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所決定的。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先生認為:“馬克思主義當代性的根本之點在于它的基本原理,在于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當代適用性。無論是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分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分析,還是對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問題的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思維方法都仍然是最有效的工具”。參見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性與文本解讀》,載《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也亦如當代政治學家劍橋大學加里斯特·瓊斯教授所言:共產黨宣言“雖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們現在經常談到的全球化、裁員、跨國公司、世界經濟朝這個或那個方向發展,所有這些內容在書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驚訝的現實意義,任何其它文獻都沒有這個力量。”參見人民網《國際周刊》“走向異國的紅色記憶”, 2006年6月29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1/4544261),最后訪問日期:2013年12月27日。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它的普遍真理只有與當時代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地解決時代的實際問題,推動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同時,又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

(二)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中體現當代性

科學理論只有運用于實踐才能發揮其力量,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在實踐中形成的理論,只有回到實踐才能得以檢驗,也只有回到實踐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發揮理論的力量作用。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7月的《實踐論》中明確指出:“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頁。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真理,它對當今世界仍有強大的解釋力,體現著其當代性。當今世界,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整個世界的主要輪廓及其現象都體現于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之中,都能夠從中找到強有力的理論根源。如經濟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資本的全球化,以及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等。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強烈的實踐特性,對當今世界仍有強大的改造力,體現著當代性。馬克思主義強調“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馬克思主義的武器力量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體現和實現。作為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普遍的價值功能,不僅在19世紀的歐洲,在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不僅能夠改造客觀世界,更能改造人的主觀世界。在改造人的主觀世界中,使無產階級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促使人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進而指導人們在新時代做出新的實踐,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當代化體現著當代性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身所包含的世界和方法論決定了,它能與中國當代具體實際相結合。真正科學理論的創立必然根植于當時所處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馬克思主義是在回應和解決19世紀歐洲當時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而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它以人的解放、人類的幸福、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其根本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它具有普適性,對任何一個時代、社會都具有適用性。同時,用這種普適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指導實踐時,又必須與各時代的特點相結合起來。在19世紀的歐洲,馬克思批判和繼承當時歐洲思想家,特別是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的理論時,他強調:“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得以創立的基本立足點。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科學的方法論特別是它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適用于對一切時代社會問題的分析。當代哲學家喬恩·埃爾斯特也曾指出:“我相信,有一種特殊的、研究社會現象的馬克思主義方法,即一種可以被廣泛運用甚至能為那些不贊成馬克思基本觀點的人所運用的方法。實際上,這種方法在今天得到了如此廣泛的運用,以致很少有人提到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然而,歷史地看,馬克思是運用這種方法的一個先驅。甚至在今天,他的全部洞見仍未曾枯竭。”[美]喬恩·埃爾斯特:《理解馬克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頁。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蘊含著強烈的當代性。

中國當代的具體實際需要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首先,中國社會主義建立與發展以來的歷史證明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第一大創新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革命的理論永不能和革命的實踐相離,否則將成為空談的重要思想。”瞿秋白:《瞿秋白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6頁。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入研究當時中國具體實際的基礎上與產生于19世紀歐洲的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起來,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中國革命,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開始了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實踐已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

其次,當代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突出特征,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講到:“馬克思主義非但沒有衰竭,而且還十分年輕,幾乎還處在童年時代:它才剛剛發展。因此,它仍然是我們時代的哲學:它是不可超越的。”[法]讓-保羅·薩特:《辯證理性批判》,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頁。馬克思主義是真理性與價值性的有機統一,體現于對時代的考察與研究,及時有效詮釋和解決時代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黨報告中強調了“三個沒有變”,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沒有發生變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是我們長期的任務。這仍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內,仍能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找到理論依據,也符合恩格斯所強調的“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頁。因此,詮釋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當代性的重要體現。

三 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集中體現著其歷史性與當代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研究人類社會歷史并深刻剖析揭露現實社會的基礎上,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并用以指導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

(一)歷史性與當代性統一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體現于馬克思主義對人類優秀文化精華的繼承與創造。馬克思主義是在吸收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優秀成果,批判繼承與大膽創新的基礎上,深刻分析馬克思、恩格斯所處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特征及發展趨勢而創立和發展起來,是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莊國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歷史性與當代性統一的產物,它“既對以往的歷史開放,又對今天的現實開放”,“既對馬克思主義以前的人類思想文化遺產開放,又對它產生以后的新探索、新學科、新成果開放。”莊國雄等:《西方歷史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1頁。毛澤東也曾指出,“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頁。。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大膽吸收、積極借鑒,批判繼承,但是,他們沒有就此駐足。因為,“馬克思以前的社會學和歷史學,至多是積累了零星收集來的未加分析的事實,描述了歷史過程的個別方面。他們沒有也不可能指出對各種社會經濟形態產生、發展和衰落過程進行全面而周密研究的途徑。”《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6頁。真正科學理論的形成只有當社會一定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及其適應程度“達到一定高度時,人類歷史才能揭開它自己的入秘密”[德]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3頁。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人類文化精華的基礎上,“伴隨巨大生產力——大工業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人們能夠對于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頁。的基礎上創立的,是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體現于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是在分析研究人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中形成的,形成以后又將此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于當代社會及其發展趨勢中進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的,體現了其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馬克思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對人類文化和思想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這又是研究當代社會現實問題的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毛澤東曾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的愿望出發”,他們也反復“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一”。“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798、853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分析研究當代社會發展問題的運用中又得以豐富和發展,體現了其歷史性與當代性的有機統一。

(二)歷史性與當代性統一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科學。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指導實踐,其生命力根植于實踐之中。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觀點,因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頁。它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類首要的基本活動,而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是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礎。因此,馬克思在他的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強調哲學家的真正歷史使命在于改造世界。

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特征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將實踐解釋為,它是人類有目的的能動的客觀物質性活動,是人與自然、個體活動與社會活動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實踐性特征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中得以充分體現。因為,馬克思以前的“直觀的唯物主義,即不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至多也只能做到對‘市民社會’的單個人的直觀。”同上書,第60頁。而事實上“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頁。充分說明了人的思維是否能對人類歷史與現存社會的正確思維,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檢驗和確證,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品格的內在要求。這一思想在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這一著作中作了充分的闡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中心思想是革命實踐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馬克思指出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以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忽視實踐作用缺點,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標準。世界是否可知,人們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只能由實踐來證明。馬克思的著作處處體現馬克思恩格斯為揭露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積極努力工作的偉大實踐品質,也充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統一于實踐性之中。

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實踐性得以實現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具有強烈的實踐性,而這種實踐性展現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現實性。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偉大實踐都在將分析研究歷史與剖析揭示現實相結合中實現全人類解放。馬克思曾講:“我們的任務是要揭露舊世界,并為建立一個新世界而積極工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4頁。因為,“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頁。馬克思通過對階級斗爭歷史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歷史運動規律,從而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偉大實踐。他指出,以往的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并用法國的階級斗爭歷史進行了科學論證。馬克思用法國這段階級斗爭歷史成功地檢驗了他最先發現的(適用于一切社會包括當代社會的)歷史運動規律。在遵循這一歷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宣言》中分析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論證了無產階級充當資產階級掘墓人的歷史使命,指出只有無產階級領導受壓迫的勞苦群眾才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建立新的社會。馬克思主義始終將研究歷史與分析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為現實中的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找出必須遵循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進而實現實踐的歷史使命。馬克思懷著堅定的信念宣告:歷史本身就是審判官,而無產階級就是執刑者,充分體現著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

(三)在歷史性與當代性的統一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

毛澤東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形成的理論成果,是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歷史傳統和時代特點的有機統一中實現的。毛澤東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近代革命實踐問題時十分重視研究中國的歷史問題。他強調:“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他認為,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不研究現狀不研究時代特點“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是“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同樣,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還必須要研究中國的歷史。毛澤東強調:“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環境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不但要懂得外國革命史,還要懂得中國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801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深入研究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的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系統分析當時的現實社會狀況,并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與之結合起來,在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的有機統一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同樣是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以來的歷史及當前時代特征有機統一中實現的。在面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新問題、新情況時,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認真研究、分析、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總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刻分析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具體實際,以及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并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之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歷史性與當代性中,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確回答了前述所面臨的急需回應的問題,從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鹤庆县| 定兴县| 辽阳市| 肥西县| 衡阳市| 资中县| 万山特区| 汽车| 德安县| 卫辉市| 辽阳县| 扎兰屯市| 临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孝感市| 霞浦县| 邓州市| 济南市| 铁力市| 略阳县| 灌阳县| 金塔县| 黄陵县| 衡东县| 龙井市| 衡水市| 库伦旗| 晴隆县| 固阳县| 千阳县| 长泰县| 津南区| 余姚市| 汾阳市| 梅州市| 礼泉县| 虹口区| 綦江县| 宜良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