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及規律性研究
- 趙智奎等
- 6019字
- 2018-11-08 19:30:25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與具體性
馬克思主義是一般性與具體性的有機統一,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與具體性相統一的內在要求,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理論依據。
一 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
作為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是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揭示,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主客觀世界發生、發展的歸納與提煉,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最深刻的、最本質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具有顯著的統攝性和包容性。作為世界發展過程中的具有特殊性和具體性的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之所以能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根本的在于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即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
(一)一般性的基本原理
一般性是從個別性中抽象、概括、提煉、總結出來的,揭示普遍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本質的、內在的、必然性的穩定聯系的特性。
一般性揭示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的共同本質。事物的一般性,是事物內在的、非表面的,是通過抽象思維抽象出來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一般性揭示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必然具有的而非偶然出現的,是必定如此、確定不移的特性。
一般性揭示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穩定的而非搖擺不定的,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會重復出現的一種特性。
一般性具有普遍適用性。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所具有的一般性,不僅體現于個別事物,也體現于特殊事物,更體現于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之中。
一般性并不拒斥個別性、特殊性。一般性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的共同性,除此以外,還體現出事物的個體性、特殊性。
(二)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
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是“本質的一般。所謂本質的一般,是通過比較而抽象出來的根本性的共同點,本身包含著差別,它具有許多組成部分,分別有不同規定的東西。因而,這種一般,不是沒有內容的一般,而是包含著本質差別的不同部分的一般。”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體系,是普遍真理,具有一般性,因為“它作為諸多個別的共同點的概括,不僅內含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某些重要特點,也內含著其他國家革命和建設的特點,體現了個別的、特殊的東西的全部豐富性。”
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體現于真理性與價值性有機統一之中。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研究,批判汲取了人類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優秀文化精華,并在不斷總結當時革命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創立的。在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吸收最新的科學理論成果,在不斷解答各個歷史時期提出的各種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的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以反對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目標,是關于工人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它以其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所揭示的一般規律,和其理論本身所體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全人類解放自己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價值性是有機統一的,真理性決定價值性,價值性體現真理性。而馬克思主義真理性與價值性的有機統一既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內在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的突出體現。因而,具有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一誕生,它就引起了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震顫,從根本上動搖了人們的傳統觀念,改變了人們觀察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思維方式,開辟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
(三)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構成了中國化的基本依據
一般性揭示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的本質特性,具有普遍的適應用性。沒有離開個別的一般,一般不能離開個別而存在,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馬克思主義作為思維的一般,是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抽象和概括,是行動的指南,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行動指南,是全人類解放事業的行動指南。它不僅能指導歐洲革命,也能指導俄國革命、更能指導中國革命。因此,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這一具有一般性、普遍適用性的科學理論根植于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土壤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解決了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最基本的依據就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
二 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
馬克思主義的一般不是抽象的一般,而是具體的一般。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本身是客觀的,是在特定時間、空間和條件下創立的,是具體的。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使得在特定時間、空間和條件下中國能與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有機結合,實現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具體性的基本原理
具體性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多樣性。“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馬克思將具體性闡釋為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外部聯系、內部聯系的全部多樣性。
具體性是事物自身所蘊含的內在特質。任何事物都是多樣性的統一,既包括了事物的本質,又包括了事物的內外部聯系,但,事物的具體性首先體現事物的內在特質。
具體性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正確反映。從具體性的內容來講,具體性是包含客觀事物具體內容的具體性,這種具體性不是人的主觀臆造,而是在實踐基礎上的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相一致。
具體性是抽象的具體、一般的具體。任何純粹的抽象和一般都是思維的抽象,都是不易把握和呈現的抽象,因此,只有抽象的具體和一般的具體才具直觀性和客觀現實性。也就是說在具體性的把握中,人的認識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再上升到思維具體,這也是認識發展規律的基本要求。
具體性要求我們在把握事物過程中必須將事物當作有許多規定和聯系的復雜系統和多樣統一的有機整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以具體而存在,以多種規定相聯系。事物的具體存在、具體本質以及具體發展趨勢都是由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并在時空條件的作用下而處于與他事物的聯系與制約中的關系所規定的。
(二)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
馬克思主義是通過與其他理論相比較而抽象出來的揭示自然、社會、人的思維的根本的共同點,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又包含著差別,它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許多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又都有不同的規定性。
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首先表現為客觀性。馬克思主義包含著不依賴于主體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主要組成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這些內容來自于客觀實際又符合客觀實際。檢驗馬克思主義的標準是客觀的具體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感性到理性飛躍的創新成果,作為一種與客體即認識對象相符合、相一致的認識,需要接受正確與否的檢驗。而檢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特性,實踐又是檢驗馬克思主義的唯一標準,它是一種感性的物質性活動,從實踐的主體、客體、手段、結果來看都是客觀實在,又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馬克思主義是客觀的、具體的,作為主觀的、抽象的馬克思主義是根本不存的。
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又體現為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作為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相一致的認識,它是對自然、社會及人的思維一般規律的正確反映,是與客觀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認識,這是馬克思主義產生一百多來在實踐中所證實的,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然而馬克思主義又不是僵死的教條,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會隨著時間、空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這是在馬克思主義絕對性基礎上承認其相對性。馬克思主義的絕對性與相對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滲透,馬克思主義總是在實踐進程中不斷從相對性向絕對性轉化。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
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是: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普遍真理,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正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才得以使它能與東方的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具體性即構成馬克思主義各部分內容內在規定性的多樣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實現的基本依據。一方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內容并應用于具體實際,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前提。列寧強調:真理是全面的,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真理只是在它們的總和中以及在它們的關系中才會實現。要從構成馬克思主義的各主要組成部分的規定性中去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內容,并運用于具體實際,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實現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具體性所要求的條件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實現的基本要求。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一切以時間、空間和條件為轉移,時刻以變化了的具體實際為條件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否則,在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時,不加任何具體分析,最終只會變成空談。因此,全面系統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得以實現的基本依據。
三 馬克思主義一般性與具體性的統一
一般存在于具體之中,具體包含一般,一般以具體而存在,具體體現一般,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實現了一般與具體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將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一般與具體關系的外化,是一般與具體聯系的展現。這是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具體實際的客觀需要,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中體現著馬克思主義一般性與具體性的有機統一。
(一)馬克思主義是一般性與具體性的統一
一般寓于具體之中,但是,任何具體又不能完全包含一般。一般性與具體性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普遍與特殊的關系,它們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一般性存在于具體性之中,一般只能在具體中存在,只能通過具體而存在。一般作為事物本質的一般,是靈魂,高于任何具體,不僅比具體深刻,而且比具體穩定。但是,一般不是僵死的,是可以變動的。一般通過具體和特殊的東西的不斷發展變化,并在這種變化中不斷提高自身,而使自己豐富和充實起來。因此,作為具體和特殊的東西,在一般的變化發展中,顯得如此至關重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來講,它是一般與具體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所揭示的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規律是屬于馬克思主義最本質、最深刻的一般,而馬克思主義所包括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具體知識則是具體。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它所揭示的一般規律存在于構成它的各部分內容的具體知識之中。因而,馬克思主義內在的、本質的靈魂以及馬克思主義顯現的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知識,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一般與具體的有機統一。
一般性與具體性是互相區別的,一般性只是包括了眾多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東西,但沒有包括個別事物的全部內容和特點。一般比具體更普遍、更深刻,具體比一般更豐富。因此,一般性與具體性不能相互替代,特別不能用一般性代替具體性,因為具體性比一般性更豐富。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來講,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所揭示的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規律不能等同于構成馬克思主義各部分的內容的具體知識,因為前者比后者更本質、更深刻。
(二)馬克思主義在一般性與具體性的統一中豐富發展
馬克思主義在一般與具體的統一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內在要求。作為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普遍的真理性,是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以及它所揭示的人類發展過程的本質的、內在的一般規律。這不能等同于馬克思主義“句句是真理”,更不能搞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將馬克思主義庸俗化。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有過慘痛而深刻的教訓的。恩格斯也曾經反復告誡后人: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后來列寧也強調不能把馬克思的理論看成是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毛澤東也明確提出了反對本本主義的要求等。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和具體性是處于不同層次具有不同地位的統一,而一般通過具體和特殊的東西的不斷發展變化,并在這種變化中不斷提高自身,而使自己豐富和充實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內在要求。
從馬克思主義外在聯系來講,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一般性與具體性而且二者在實踐中得以統一。相對于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來講,中國的具體實際、俄國的具體實際等是具體的。在實踐中實現了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與具體性的中國實際、俄國實際的有機結合,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同時,在馬克思主義外在聯系方面,馬克思主義是一般,中國、俄國等是具體,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等同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等同于俄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由一般性和具體性在事物中所處的層次和地位所決定的。因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者俄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講,作為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只能作為其行動的指南。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般性與具體性相統一的直接體現
具有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是對諸多事物的共同點的提煉、總結、抽象和概括。它既涵蓋了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中的重要特征,也涵蓋了其他國家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的特征。它體現著諸多具體事物全部的豐富性。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體現為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一般規律的揭示,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依據客觀世界發展的實際所做出的科學判斷或命題,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發生、發展的科學歸納和概括,它具有強大的統攝性和包容性。因而作為一般性的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行動指南和方向指引,實踐證明,也只有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行動指南,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
馬克思主義是一般性與具體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一般不是抽象的一般,而是具體的一般。將作為普遍真理的馬克思主義與作為特殊個別的中國具體實際在實踐中的結合,必須深入分析研究中國的具體情況,因為中國的具體實際不同于俄國,更不同于歐洲。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表現在特定的空間、時間,體現著具體的、特殊的性質,體現著區別、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和區別,在本質上與一般是相貫通的。本質上相同而又具有區別、差異,這就是所謂的同中之異。因此,在中國革命時期,毛澤東強調應用馬克思主義必須注重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現狀,如若僅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若干個別詞句搬運到中國來當做教條,毫不研究這些詞句是否合乎中國現時的實際情況”,離開中國的具體來談馬克思主義,是空洞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鄧小平也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因此,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與具體性的內在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一般性與具體性在實踐中有機統一的本質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