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
- 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
- 986字
- 2019-01-04 12:56:56
一 新形勢:進入矛盾凸顯期,社會矛盾復雜化
自1978年以來,中國逐漸從計劃經濟過渡到了市場經濟時代,絕大多數民眾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比30年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為此而感到自豪,也得到國際社會多數人的肯定。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事情的另一個方面。事情的另一個變化是中國政府在這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從“全能型政府”轉變為一個“責任有限型政府”,社會的資源和權力已經更多地脫離了政府的控制。這是社會更加多元化,更加民主化的表現,顯然是一種進步的現象。但社會環境的過快改變使得舊有的制度、舊有的平衡被破壞后,新的平衡、新的制度未能及時建立起來,于是,我國進入了矛盾凸顯期。
據統計,1993年全國的群體性事件有數千起,目前則已增至每年數萬起。與此同時,在少數民族地區,社會轉型也有明顯的社會影響。
政府在計劃經濟時代制定的多項民族優惠政策,出現了一部分不能有效貫徹執行的情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時候,政府手里已經沒有那么多的資源和權力去徹底落實對少數民族的一些優惠政策。
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地區和內地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差距一直在逐漸縮小。而新時期以后,東部較發達地區和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差距有拉大的趨勢;特別是在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內,不同民族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有拉大的趨勢。
從新中國成立的60余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我們的攻擊,沒有停止過挑撥民族關系,分裂中國的努力,但過去幾十年他們的敵對宣傳和破壞活動在廣大人民中,特別是在廣大少數民族群眾中不僅沒有市場,而且遭到普遍的抵制。也就是說,國內外敵對勢力在中國的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并沒有挑起動亂的影響力。同時,對于民族間存在的矛盾和各種問題,我們始終以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反對狹隘民族主義的政策和宣傳教育去化解。因此我們的民族關系一直是好的,我們的社會一直是穩定和諧的。但新時期以來,社會轉型造成短期內人民內部出現了較多新問題、新矛盾,在這些矛盾沒有解決時,在少數人中,敵對勢力的宣傳有了一定影響。于是,在民族關系中,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交織,社會矛盾復雜化了。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處理和化解這些矛盾,甚至簡單化地將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混淆了,于是有些矛盾激化了或累積下來。
但是,是否我國的民族關系真的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是否一貫擁護我們黨和政府的基本群眾、少數民族普通大眾對我們黨和政府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