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
- 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
- 1603字
- 2019-01-04 12:56:54
三 江澤民等人的觀點
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持工作期間,鑒于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黨中央更為重視宗教問題。這期間,宗教是文化的觀點越來越引起社會共識。黨中央對于宗教文化及其積極因素,也給予了肯定,這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一個重要特色。
1.宗教文化有不少優秀成份,可以研究和發掘其中的精華。2001年12月10日,江澤民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在談到如何調動宗教的積極因素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服務時,辯證地分析了宗教文化、道德,乃至宗教信仰的積極作用。“我國宗教在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與我國文化的發展相互交融,吸取了我國建筑、繪畫、雕塑、音樂、文學、哲學、醫學當中的不少優秀成分,可以研究和發掘其中的精華。宗教道德中的棄惡揚善等內容,對鼓勵廣大信教群眾追求良好的道德要求有積極作用。宗教通過對信教群眾的心理慰藉,對穩定信教群眾的情緒、調節信教群眾的心理也有積極作用。當然,肯定宗教中的積極因素,目的不是為了發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已經存在的宗教多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祖國統一服務。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分寸一定要把握好。宗教中的積極因素可以肯定,但不能夸大。”
2.宗教優秀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對于如何發揮宗教的特有作用,李瑞環提出了宗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的觀點。他說:“中國傳統文化相當一部分是從佛、道等宗教中來的。我國宗教文化中有許多的東西迄今仍有進步的意義,特別是一些主張、格言、規定,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思想和做法并不矛盾,希望宗教界的朋友們能夠對此加以挖掘,進行整理,以便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對于佛教。他說:“佛教傳到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的影響是比較深遠、廣泛的。講中國的傳統文化、優秀文化,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佛教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是分不開的。”
1995年5月22日,在接見出席中國、韓國、日本佛教友好交流會議代表時,李瑞環說:“中國、韓國和日本是近鄰,三個國家之間的交往有著很長的歷史,三個國家之間的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在三國很長的友好交往過程中,佛教起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非常珍惜自己的傳統的優秀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有著很深的聯系。韓國和日本的傳統文化,許多也與佛教文化相聯系。趙樸初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說中、韓、日三國佛教的聯系是一個 ‘黃金紐帶’,我贊成這句話,并希望這個黃金紐帶今后繼續放出光彩。”
1996年7月22日李瑞環視察塔爾寺時,他再一次強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離不開佛教文化。”
正是基于對宗教文化的認識,所以,他主張:“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進一步挖掘、整理宗教文化中積極、向上的內容。”
特別要“挖掘、整理各宗教教義在倫理道德方面所倡導的棄惡揚善、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內容,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
3.共產黨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江澤民等人肯定宗教文化積極因素的同時,又鑒于改革開放以來宗教有神論的世界觀甚至迷信活動對于黨內的影響,多次鮮明地提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是任何時候都絲毫不能動搖的。共產黨員是無神論者,不論出身哪個民族,都要堅持唯物論和無神論,不應該信教。一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動搖了這些根本的東西,也就動搖了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就必然會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無神論,宣傳無神論。對一些黨員中存在的非無神論思想,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好世界觀問題。對群眾進行無神論宣傳教育,要同對黨員的要求區別開來,并同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要善于用唯物主義觀點說明宗教信仰的根源,下功夫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防止簡單從事而傷害信教群眾的宗教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