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掌控情緒提高效率的31條法則
- 張為娜
- 725字
- 2019-01-04 15:55:32
期望可以誘發出人們的潛能
一名心理學家對一所中學的所有學生進行了一個智商(IQ)測試,之后他告訴學生的老師,一些學生的IQ非常高,并告訴老師,這樣的高智商足以使這些學生在第二年的學習中成績有很大的飛躍。
而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高智商”學生并非是真正的高智商,他們只是被實驗者隨機抽取出來的(因此,他們不見得有其他學生的智商高,也并不一定有提高來年成績的潛力),他們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只是在于老師的對他們的思想或認知。
接下來出現的事實足以令人震撼,那些被老師認為是“高智商”的學生,其第二年的學習成績確實突飛猛進。
科學家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比如老師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覺中給了這些“高智商”學生更多的感情投入,又或者給了他們更多學習資料和讓他們研究更難的學習內容等等。
但是,重要的不在于探究這中間的具體原因,而在于明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產生了某種期望(也就是一種明確的、堅定的預期)時,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約束自身的行動,并表現出實現這種期望的行為,最終創造出我們想要的結果。
自我期望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力量。前提是,我們要真正地相信它。有些期望是消極的,比如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完成不了任務等等;有些期望是積極的,比如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能交出圓滿的答卷等等。無論消極還是積極的期望,其結果都會得到驗證。
如果人們對自己持消極的期望,認為自己也管不了自己,結果就往往都是讓自己失控;如果人們對自己持積極的期望,認為只要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肯定能在自控上取得進步,結果往往都是讓人高興的。例如,同樣是戒煙,那些認為自己肯定戒不了煙的人,甚至都不會嘗試著戒煙,更別說能戒掉煙了;那些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定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戒煙后,多少都會在戒煙上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