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一本通(圖解版)
- 陳楠華
- 923字
- 2019-01-04 15:28:57
2.5 公司不同階段的股權釋放
不同的發展階段,公司所能釋放的股權比例也不同(見圖2-11)。

圖2-11 企業不同階段的股權釋放
1.初創期
初創企業存在著沒有足夠資金和資源,人才匱乏,開拓市場較為吃力等問題,很多事情需要出資者親自上陣。這時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可以考慮采用股權激勵方式。
第一種是崗位分紅激勵,類似“年終獎”,企業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和人事制度,年終的時候企業拿出一部分分紅激勵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二種是注冊股激勵。但需要注意的是創始人持股的額度盡量大于或等于2/3(67%的股份),也就是說釋放的額度不超過1/3。
創業初期,企業治理結構還不完善,管理者經驗相對欠缺,創始人只有掌握企業67%以上的股份,才能保證對企業有絕對控制權,在兼并、重組、解散、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事件具有話語權,能夠左右企業命脈。
2.發展期
處于發展期的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企業文化逐漸形成,股權結構相對完善,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開始進入良性循環狀態。這個時候企業創始人主要擔任“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應著眼于選拔、培養、招聘中層管理人才,并建立和健全企業文化。因此,在這個時期,創始人持有的股份最好大于1/2,獲得相對控股地位,無論是以后面對外圍股東的牽制,還是上市后的股權稀釋都可以應對自如。
3.擴展期
處于擴展期的企業發展較為迅速,營收和規模都急速擴大。這一時期,企業創始人一方面進一步釋放股權,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另一方面,考慮新的資本的注入。
由企業股東注入新資本是最好的,當然也可以考慮引入外圍股東。這時候,創始人需將股權控制在1/3以上。因為擁有的股權超過1/3代表著對企業的重大事件具有否決權。
4.成熟期
步入成熟期的企業,發展穩定,各項規章制度和激勵機制都能充分發揮作用;中高層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小,實行職業經理人考核機制,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財務狀況改觀,現金流增加,有的企業開始準備沖擊IPO。
這個時候,即使創始人僅僅持有5%的股份,控制權也不會旁落。因為在公司的章程中,會制定一些保護創始人或者大股東核心利益的條款。例如,在章程中規定實行雙層股權架構,創始人持有的股份具有10倍的表決權,或者規定在董事會成員中由企業創始人提名的董事占半數以上,以此保障創始人對企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