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學習:斯坦福黃金學習法則
- (美)丹尼爾 L.施瓦茨等
- 1453字
- 2019-01-04 11:23:22
Ⅵ.好例子,壞例子
假如我們邀請你來講解與大腦神經通路有關的內容,需要用到下面這個類比:

優點
● 基礎類比組合描述了人們非常熟悉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 目標類比組合與基礎類比組合有諸多相似之處:
— 兩組關系都可以總結為“……是……用來通行的長長的路徑”。
— 兩組關系中,路徑上運行的實體,都經由岔路進入或離開主干路。
— 兩組關系中,路徑出入口的位置都是確定的,不是隨便從哪兒都能進入或離開路徑。
缺點
有時人們對基礎類比組合太過了解,以至于會一不小心誤把一些不應進行類比的細節錯誤地代入目標類比組合的關系中去。例如,在這個例子中,高速路是可以由其他道路進出的一條道路。但白質纖維束則是由一捆相互平行的、被稱為神經軸突的通路構成的。神經信號從起點到達終點只會經過一條軸突。如果按照高速路的類比來學習有關大腦的知識,人們可能會誤認為神經信號可以從一條軸突跳躍到另一條軸突(就像高速路上變換車道一樣),想走哪條道就走哪條道。
如果理解中遺留下了不準確的地方,人們就可能會按照自己對類比例子的理解去誤解目標內容。整體上講,準確的類比是我們的理想選擇,當然也不用因噎廢食,學習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不那么準確的類比例子,只要搞明白其中不準確、有誤導性的地方就行。

歸納類比
Analogy
核心的學習原理是什么
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外表看似迥異的例子之間找到共通的規律。
● 為了解釋全新的事物或觀點,用學習者熟悉的東西做類比。
● 為了讓學習者探索并總結出事物中蘊含的深層結構,給出至少兩個類比事例。
對學習什么有幫助,舉個例子
請問樹干上長得像枯樹枝的竹節蟲與非洲金黃草叢中的金毛獅王之間有什么相似點(見圖A.6)?讓學習者尋找其中的類比關系,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知識重點(如偽裝),而如果只給出其中一個例子,學習者很可能會將注意力放到其中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比如獅子的樣子多么偉岸,長得像不像《獅子王》里的辛巴,等等。類比可以促進學習者對于事物中蘊含原理的理解,并更有可能讓學習者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合理運用原理。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之一,讓學生把校內習得的知識技能,應用于校外真實場景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圖A.6 圖中能看出什么共通的深層結構?你能看出右上圖中隱藏在碎石里的小螃蟹嗎?
為什么會有用
類比可以幫助學習者通過自己熟悉的、已知的內容來理解新概念。類比是一種極為強大的學習方法,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學到“換湯不換藥”中的“藥”。(請問聰明的讀者,這個類比使用得恰當嗎?)
能解決什么樣的學習問題
● 學習者理解一個新概念有些困難。
— 學生無法想象地球與太陽之間的相對大小。
● 學習者似乎只關注表面細節,卻忽略了核心概念或原理。
— 在一節講解動物保護色的課上,一位小朋友開心地比較著各種動物不同的表皮顏色,而不去關心動物的顏色都能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這個關鍵點。
● 學習者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
— 學生在課堂測驗中做得很好,但在期末考試中卻考砸了。
— 學生知道用線性斜率來計算速度(d/t),但卻不會將斜率用在計算密度(m/v)的新問題中。
使用的范例
● 用一個熟悉的例子來解釋一個相對抽象的新概念。
— 電流就像充滿于水管中的水。
● 讓學習者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
— 蝴蝶、海蜇、花粉在遠距離移動時的相似點是什么?
— 從罐子中拿彈珠和擲骰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容易出現的問題
● 類比可能會引入誤解或錯誤概念:例如把神經元上的神經信號比作道路上的汽車,但要指出神經信號(汽車)可沒法停在神經元上(路上)。
● 學習者有可能抓不住類比中的關鍵點,尤其是在類比關系不直觀,或是對于類比對象本身也理解得不扎實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