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天夬卦:資源快到碗里來!既來之,則該我挑挑揀揀了

澤天夬卦
澤天夬卦象,很像是一個剛剛成功或者就位的企業家,面對滿天飛的投資支票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商業資源,該如何抉擇。或者是已經成功的企業家,要帶領企業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如何整合揚棄現有的資源。杰克·韋爾奇領導通用集團進行的“數一數二”策略的改革,是個可以借鑒的很好的經典案例。
多元化在世紀之交前后,一度是單體企業升格為集團企業的主旋律。多元化的成敗得失,我不予置評,也不認為多元和單元經營有高低之分。只是認為,那個時候企業家的抉擇,更有故事性,哪怕是過去后的“成王敗寇”的解讀。
企業家面對資源,如何抉擇?抉擇的標準是什么?有無規律可循?
卦辭: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卦辭的意思是:人們正在王庭里放輕松,以舞樂取樂。有呼號而來:兇險,敵人來犯。于是王傳達命令給前線陣地:若不利,便要嚴陣防守以待;若有利,便要追擊出去。通常的翻譯,最后一句是“有利于旅行”,但我覺得莫名其妙,與上句不搭。
夬。夬,決也,是決斷,也是抉擇。
揚于王庭,孚號,有厲。企業在成功之時,會遇到競爭對手突然而強力的侵犯,高管甚至是整個團隊被挖走。企業家永遠要“居安思危”。“思危”的不僅僅是國家政策、行業環境、消費因素、技術創新帶來的變化,還有直接競爭的對手和新進入的“野蠻人”的威脅。這也是馬云和馬化騰這種領導型企業的企業家,屢屢在演講中提到的“憂患意識”。企業會因為沒有準確的預判和預防,而被明天的新浪潮覆沒。
告自邑,不利即戎。作為領導型的企業,其商業模式、產品被模仿,被營銷差異化是常態。所以,智慧的領導企業不會過多地在產品直接競爭中投入全部的資金資源,更不會和競爭者打性價比的直接價格戰。反而會想方設法確定或者重新確定“行業游戲規則”的“產品標準、服務標準”,作為對直接競爭者或者新進入者的城池防范。
利有攸往。這里不能解讀為企業家遠離辦公室辦公,去打高爾夫球,才能解決問題。而是說,企業的商業行為要主動而為。只有主動,才能先人一步,才能夠獲利。從卦象上來看,只有一個陰爻在上六的位置,是最末端的,好比是零售終端,偏于靜態。所以必須行動,必須突破,才能六爻皆陽。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象辭的意思是:澤水上漲,都到天上了,好像是舜禹時期的洪水。大禹治水吸取了其老爹鯀治水用堵的錯誤教訓,改用開山劈石(夬)的疏導方式。所以引申的意義是勸導君王不要貪著自得,而要仗義疏財,分財于民,分利于團隊。
當企業的資源相對充沛時,企業家要懂得“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道理,要發揮團隊的財富利益共同體的作用。我特別欣賞曾國藩的帶兵馭下之道:待之之法,有應寬者二,有應嚴者二。應寬者,利也,名也;應嚴者,禮也,義也。這個道理可是很實際很實用的!我們很多企業家對待手下,連空空的名頭帽子都舍不得給。我有個朋友,名片是“國內營銷副總”。我問,你上面還有個總經理?他說沒有,只有老板。我追問,那是老板兼任國內營銷總經理?他說,老板不管事的。我又問,這個名片是你自己印的?他說,公司總經辦統一印制的。于是我明白了,誰說老板不管事的?!只是我還不清楚是嚴謹還是嚴苛。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這段彖辭是對卦辭的詳細解釋。
夬。決也。剛決柔也。抉擇和決定行動,是創新、變革的動態舉止,不思陰柔的守成,而思陽剛的進取。或者,理解成“分蛋糕”也對。
健而說,決而和。健者,天行健也,發揮“元亨利貞”的企業家精神,但是要注意和企業資源和悅關系的建設。不是獨斷專行,要形成團隊,特別是要實現團隊思想意識的統一,這樣才能讓最終端的執行者們“安心”。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享受以往的業績,偏于保守的心態。陰爻居于上六,最終端的問題反應上來了。
“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企業經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時隨地都有被對手攻擊的危險,但是危險與機遇并存。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領導者,永遠不要和追隨者,做被動的、直接的具體商戰,這種商戰使企業走向窮困之道。因為追隨者在你的身后,能夠看清你的所有優缺點。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要主動行動才有收獲。畢竟,從初九到九五爻都是陽爻,行動者占大多數,行動也會有好的收獲。
我們將這個澤天卦,用“體、相、用”的佛法觀念來分解一下:
體,是卦辭,是警告企業家要通曉“諸行無常”的道理,再多再好的優勢資源,都是“假有”的,都有用盡的時候。企業家不要過于依賴外在,要自我,要有危機意識。
相,是象辭。民間有句俗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得三個知己得天下。所以,你與其羨慕馬云的十八羅漢,不如先培養自己的小班底,要有“財散人聚”的意識。
用,是彖辭,指果斷做事,和悅做人。厚待自己的團隊,主動積極地拓展自己的事業版圖。
企業家不是轉手商人,轉手商人靠個人的人脈資源做事情,而企業家要做事業,要靠企業組織來運營企業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所以,企業家在面向各類資源時,即使是有個人資源,也要慎用,最好是將個人資源化為企業資源,使企業資源為企業的戰略轉型、營銷活動、運營管理所用。這是一個走近道,還是走大道的選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