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循環的夜
- 另一個,同一個
-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 1245字
- 2018-05-24 15:45:19
獻給西爾維娜·布爾里奇
畢達哥拉斯艱苦的門徒知道:
天體和世人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命定的原子將會重組那噴薄而出
黃金的美神[1]、底比斯人、古希臘廣場。
在未來的年代,半人半馬怪
將要用奇蹄圓趾踐踏拉庇泰人的胸膛[2];
當羅馬化為塵埃,牛頭怪在惡臭的迷宮
漫漫長夜里奔突,咆哮不已[3]。
每一個不眠之夜都會毫發不爽地重現。
寫下這詩的手將從同一個子宮里再生。
鐵甲的軍隊要筑起深淵。
(愛丁堡的大衛·休謨說過同樣的話。)[4]
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像循環小數
在下一次循環中回歸;但是
我知道有一個隱蔽的畢達哥拉斯輪回
夜復一夜地把我留在世上某個地方。
那地方在郊外。一個遙遠的街角,
它可以在北方,在南方,或者西方,
但是總有一道天藍色的圍墻,
一株蔭翳的無花果樹和一條破敗的小路。
那里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時間給世人
帶來了愛情或黃金,留給我的卻只有
這朵凋零的玫瑰,這些凌亂的街道,
重復著我血液里的過去的名字:
拉普里達[5]、卡夫萊拉[6]、索萊爾[7]、蘇亞雷斯[8]……
名字里回響著號角、共和國、軍馬和早晨,
歡樂的勝利,軍人的犧牲。
在黑夜里顯得格外空曠的廣場
仿佛是荒廢宮殿的深深庭院,
而那些匯向廣場的街道
則像是模糊的恐懼和夢幻的走廊。
安那克薩哥拉[9]破譯的夜周而復始;
使我的軀體感受到終古常新的永恒
和一首永不停息的詩的回憶(或是構思?):
“畢達哥拉斯艱苦的門徒知道……”
一九四〇年
注釋:
[1]這里原文是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即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據說她出生時從海洋泡沫中躍出,Aphrodite源自希臘文的aphros(泡沫)。
[2]希臘神話中居住在色薩利的拉庇泰人曾打退半人半馬怪的騷擾。
[3]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國王米諾斯之妻和海神波塞冬派來的公牛生下一個牛頭人身怪,米諾斯把它囚禁在一座迷宮里,吞食雅典每年祭獻的七對童男童女。
[4]這首詩1940年發表時寫的是“尼采”,博爾赫斯后來發現蘇格蘭哲學家、歷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在其《有關自然宗教的對話》第八章闡述了循環時間之說,1964年便作了修改。
[5]Francisco Narciso de Laprida(1786—1829),阿根廷政治家,1816年當選為圖庫曼國民代表大會主席,宣布普拉達河聯合省獨立,中央集權派受挫后逃亡門多薩,被高喬人殺害。
[6]Jerónimo Luis de Cabrera(1528—1574),西班牙征服者,1573年建立阿根廷科爾多瓦城。
[7]Miguel Estanislao Soler(1783—1849),阿根廷將軍、政治家,獨立戰爭時曾指揮1812年的塞里托戰役,羅薩斯獨裁統治期間,移居蒙得維的亞。
[8]Joaquín Suárez de Roudelo y Fernández(1781—1868),烏拉圭獨立運動領袖,后任蒙得維的亞共和國臨時總統。
[9]Anaxagoras(前500—前428),古希臘哲學家,在雅典授課三十年,主張萬物由極小的原子組成,創立宇宙論,并發現日食月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