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雨果原序
- 巴黎圣母院(譯文名著精選)
- (法)雨果
- 605字
- 2018-05-14 13:58:32
若干年前,本書作者參觀圣母院——或者不如說,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時候,在兩座鐘樓之一的黑暗角落里,發現墻上有這樣一個手刻的詞:
'ANáГKH[1]
這幾個大寫希臘字母,受時間的侵蝕已經發黑,深深陷入石頭里面,它們的形狀和姿態都顯示出峨特字體固有的難以言狀的特征,仿佛揭示著把它們書寫在這里的是一位中世紀古人[2]。尤其是這個詞所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強烈地打動了作者。
作者尋思再三,力圖猜出:那痛苦的靈魂,一定要把這罪惡的烙印、不幸的烙印留在古老教堂的額頭上才肯棄世而去的人,究竟是誰。
后來,那堵墻壁又遭灰泥涂抹或者刮磨(到底是哪一種原因已不得而知了),這個字跡也就不見了。將近兩百年來,各座中世紀奇妙的教堂遭受的對待,不正是如此么!隨處都有人來加以破壞,使它們里里外外殘缺不全。教士們來加以涂抹,建筑師們來加以刮磨,然后民眾跑來把它們平毀。
這樣,雕鑿在圣母院陰暗鐘樓的神秘字跡,它不勝憂傷加以概括的、尚不為人所知的命運,今日都已蕩然無存,空余本書作者在此緬懷若絕。在墻上寫這個詞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墻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
這本書正是為了敘說這個詞而寫作的。
一八三一年二月
注釋:
[1]希臘文,命運。——譯注(以下除另行注明外,皆為譯注。)
[2]峨特字體的特征是筆勢直立、尖削,帶鉤拐圓弧;12世紀以后代替了羅曼字體。所以,可以想見書寫者是中世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