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家書(4)

評點

曾氏最看重豁達光明的胸襟。什么是豁達光明的胸襟?從這段話中可知“沖融”“恬淡”應是這種胸襟的表現形式之一。曾氏又常用“沖融”“恬淡”來形容陶、謝等人的詩:“五言詩若能學到陶潛、謝朓一種沖淡之味和諧之音,亦天下之至樂,人間之奇福也。”(同治元年七月十四諭紀澤)如此看來,陶、謝等人在五言詩中所表現的就是一種豁達光明的胸襟,它與追名逐利、熱衷鉆營等分屬兩種不同的境界。

報國修行

原文

舍命報國,側身修行。

譯文

舍掉性命報效國家,戒慎恐懼修煉德行。

評點

同治二年三月,曾國荃晉升浙江巡撫。咸豐六年,老九以一貢生統兵,不過六七年時間,便升至一方諸侯,亦可謂飛黃騰達。老九剛授浙江按察使,便因帶兵圍南京而僅一個月便升江蘇布政使,現在才過一年又升浙撫。遷升如此之快的背后,可見朝廷收復南京心情之緊迫,也可見朝廷對老九期望之大。梁氏所抄的這八個字,便是老九初奉浙撫之命時,曾氏送給他的勉勵,希望他在事功與德行上齊頭并進。

畏懼敬慎

原文

吾輩所最宜畏懼敬慎者,第一則以方寸為嚴師,其次則左右近習之人,又其次乃畏清議。

譯文

我們所最應該敬畏謹慎的,第一是以自己的心作為監督自己行為的嚴師,其次則是左右經常接觸的人,又其次則畏懼清議。

評點

曾氏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對待自己的內心世界要重視,不能容許心中有歪門邪道,有齷齪陰暗;也要注意約束身邊的人,既不能由他們所左右,也不能讓他們有所依恃而放縱;再就是要認真對待清議,不可悍然不顧。這三點都是針對受信者老九的缺點而言的。老九一面辭謝浙撫的任命,一面又在公文署上浙撫曾某某的字樣。曾氏認為老九的辭謝便不是“至誠”,并嚴厲批評他:“欺方寸乎?欺朝廷乎?”所謂“以方寸為嚴師”,系指此事。

擔當大事在明強

原文

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中庸》學、問、思、辨、行五者,其要歸于愚必明,柔必強。

譯文

擔當大事,全在明與強兩個字上。《中庸》中的學、問、思、辨、行五個方面,其重要之處歸結在“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句話上。

評點

《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不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不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段話的意思是,若真正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則即便愚蠢者也會聰明,柔弱者也會剛強。明與強,乃學、問、思、辨、行的最終目的,也是擔當大事者所應具備的素質。

無形之功不必說

原文

無形之功不必騰諸口說,此是謙字之真工夫。所謂君子之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見也。

譯文

無形的功勞不要去說,這是謙虛的真功夫。所謂君子的不可企及處,在于人所見不到的地方。

評點

這段話其實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無形的功勞別人看不見,你一旦說出便不是真正的謙虛。這一層曾氏說到了。二是你說了,未必別人會認可,故而還是不說好。這一層曾氏沒有說明,但想必受信人老九也能領悟到。

強從明出

原文

強字原是美德,余前寄信,亦謂明強二字斷不可少。第強字須從明字做出,然后始終不可屈撓。若全不明白,一味橫蠻,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證之以后效,又復俯首輸服,則前強而后弱,京師所謂瞎鬧者也。

譯文

強字本是美德,我先前信中,也說過明與強兩個字絕對不能缺少。但強字必須從明字中做出來,然后才能始終不屈服。若完全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味橫蠻,等到別人以真正的道理來折報,以日后的效應作為證明,又再俯首認輸,則變成先強而后弱,京師將這種人稱為瞎胡鬧者。

評點

強而不明事理或不講事理,這種現象叫作橫蠻。如此,優點就變成缺點了。所以必須先明才能后強,即強從明出。

虛心

原文

君子大過人處,只是虛心。

譯文

君子大為超過常人之處,只是在虛心這一點上。

評點

這句話的前面,曾氏說:“弟于吾勸誡之信,每不肯虛心體驗,動輒辯論,此最不可。吾輩居此高位,萬目所瞻。凡督撫是己非人自滿自足者,千人一律。”虛心對普通人來說都必要,對居高位享大名的君子而言,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君子所承擔的責任更大,對社會的影響更大。

曲折交互

原文

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處不通,則處處皆窒矣。

譯文

大凡辦一件事情,其中常有曲折交錯之處,一處不通,則處處都受阻。

評點

世上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互相聯系的,所以常會遇到一處受阻,處處皆阻的現象。但正因為互相聯系,則也可能某一處通了,則處處皆暢通。

積勞者非成名享福者

原文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積勞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吾兄弟但從積勞二字上著力,成名二字則不必問及,享福二字更不必問及矣。

譯文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占十分之三,天意常居十分之七;往往積勞之人并非就是最后成就名聲的人,成就名聲的人并非就是享福的人。我們兄弟只從“積勞”二字去用力,不去過問“成名”二字,更不要去過問“享福”二字。

評點

凡大事,因為牽涉的方方面面多,影響成功的因素也便多,故而天意的分量要超過人謀。如果一心一意奔著成名、享福去做事,想到這一點,便有可能會泄氣;只有不去想最后的結果,才有可能堅持到底。早年在京師時,曾氏便有過“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說法,其用意亦在此。

儉廉直忍

原文

儉以養廉,直而能忍。

譯文

以儉樸來養護廉潔,性格耿直且能忍耐。

評點

這八個字是送給在家守業的老四國潢的。曾氏認為,老四能廉但不能儉,能直但不能忍。

一個有權者若不儉樸,便很難保持廉潔。這是因為花費大,合法收入不夠,則企圖獲取非法收入,貪污受賄之念便由此而啟。耿直者往往里外一致,心里有所想,嘴上便有所說,很少去想到忍耐,但人若一點兒都不能忍耐,則難以很好地處世辦事,故耿直又能忍耐才是好的性格。

方寸中有權衡

原文

用人極難,聽言亦殊不易,全賴見多識廣,熟思審處,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

譯文

用人極難,辨識別人說的話也很不容易,全靠見多識廣,仔細思考謹慎處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權衡。

評點

岳飛有一句名言,道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曾氏所說的“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與岳飛的“存乎一心”異曲同工。至于方寸權衡的水平如何,則取決于閱歷與智慧。見多識廣即閱歷,熟思審處可歸之于智慧的大范疇中。

胸次浩大

原文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譯文

富貴功名都是人世間的虛浮榮譽,唯有胸襟浩大才是人生真正好的享受。

評點

從整體上看待人生,從比較上看待人生,或者從終極點上回頭看待人生,這句話無疑說的是真理。因為人生真正的享受,是屬于產生于自身的快樂,自身之外的東西皆附加之物,人們習慣稱之為身外之物。但古往今來,人們都拼命追求富貴功名,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在許多時候,富貴功名能夠帶來落實到自身的好處,而且二者并不完全截然對立。當然,即便如此,也應清醒認識到二者孰主孰次、孰大孰小,千萬不要因為富貴功名這些身外之物而害了自身。

崇儉習勞

原文

吾屢教家人崇儉習勞,蓋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也。

譯文

我屢屢教育家人崇尚儉樸習于勞苦,因為艱苦可以使筋骨日漸強壯,嬌生慣養則精力日益柔弱。

評點

富貴人家的子弟常體弱多病,多半是嬌生慣養安逸過度的原因。人之常情乃愛欲使之舒適安逸,家里有錢卻讓孩子去吃苦耐勞,則非具大眼光的家長做不到。

既奢返儉極難

原文

既奢之后而返之于儉,若登天然。

譯文

習于奢華之后,再回到儉樸,好比登天一樣難。

評點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因為人性喜歡奢而不喜歡儉,猶如水性之趨下而不趨上。

小心埋頭

原文

小心安命,埋頭任事。

譯文

小心謹慎安于天命,埋頭做事不問其他。

評點

這種態度是醫治浮躁、投機取巧、不安本分等毛病的良方。

蝮蛇螫手壯士斷腕

原文

不如意之事機,不入耳之言語,紛至迭乘,余尚慍郁成疾,況弟之勞苦過甚百倍于阿兄,心血久虧數倍于阿兄者乎!弟病非藥餌所能為力,必須將萬事看空,毋惱毋怒,乃可漸漸減輕。蝮蛇螫手,壯士斷腕,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當視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东莞市| 富蕴县| 黄大仙区| 浦江县| 太白县| 涿鹿县| 寿光市| 中方县| 罗城| 永吉县| 都昌县| 湖南省| 玉溪市| 东兴市| 会东县| 乐昌市| 罗江县| 桂阳县| 宜兰市| 营口市| 秀山| 大悟县| 安徽省| 伊宁县| 岑巩县| 顺昌县| 忻州市| 大理市| 龙胜| 太和县| 日喀则市| 湄潭县| 滕州市| 肃宁县| 正阳县| 乌恰县| 通州市| 镇安县| 镇沅|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