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家書(5)
-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語錄
- 唐浩明
- 3227字
- 2018-04-09 15:52:12
譯文
不如意的事情,不入耳的言論,紛至沓來,我尚且惱郁成疾,何況弟的勞苦百倍于老兄,心血虧損數倍于老兄呢!弟的病非藥物所能為力,必須將萬事看空,不要惱怒,才可漸漸減輕。蝮蛇咬手,壯士斷腕,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保全性命。我們兄弟想要保全性命,也應當視惱怒如蝮蛇,去掉它不能不勇敢決斷。
評點
這是同治三年四月寫給老九的信。老九率吉字營圍攻南京城已整整兩年,勞師糜餉,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而這期間,李鴻章統率的淮軍卻接連收復江南各城,左宗棠所統率的楚軍也收復浙江大部分土地,相形之下,老九更顯戰績不佳。這給好強的老九壓力極大。前不久,江西巡撫沈葆楨又攔截解往南京的贛省厘金。本就欠餉多時,沈之舉猶如雪上加霜,極易激發兵勇因缺餉嘩變,老九因此郁結成疾。曾氏心里也很焦慮,生怕突發變故,致使功虧一簣,遂以“斷腕”相勸慰。
置毀譽禍福于度外
原文
弟信于毀譽禍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層功夫。此處有定力,到處皆坦途矣。
譯文
弟信中說將毀譽禍福置之度外,這是屬于根本上的第一層功夫。在這點上有定力,則到處都是平坦之路了。
評點
人們常說置生死于度外,真正做到這點,則再沒有什么可畏懼了,心里反而坦然,做事反而不受得失干擾。置毀譽禍福于度外,其用意亦在此。
切勿存一自是之見
原文
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
譯文
天下的事理與人才,為我們所不深知所不及預料的多得很,切不要存一自以為是的成見。
評點
同治五年三月,在老九剛奉湖北巡撫之命時,曾氏在給他的信中說了這兩句話。老九打下南京后不滿百日便辭職回家養病。次年七月,朝廷委任他為山西巡撫,他以病辭。同治五年正月,改任他為湖北巡撫,他接受了。出任鄂撫,雖然仍以兵事為主,但畢竟住進武昌撫衙,是名副其實的一省之主。老九沒有做過一天地方官,一旦做,便居一方大員之高位。從行政管理角度來看,朝廷此種任命并不合適,這純是戰爭所造成的結果。處于老九這種狀況,最主要的是謙虛,但老九偏偏生性不謙虛。曾氏深知老九的性格,怕他壞事,故而有這一番叮囑:天下之人和事,我們不知道的多了,切不可自以為是。
不可在勝人處求強
原文
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以。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譯文
我們在自我修養方面求強則可以,在勝過別人方面求強則不可。若專門在勝過別人方面去求強,這種強能否強到底,尚且不可知,即便終身強梁安穩,也是君子所不屑于稱道的。
評點
老九果然因自是而壞事。他進武昌接篆不到五個月,便以貽誤軍情、貪污受賄等諸多罪名,參劾湖廣總督官文。清廷在地方上的最高長官為總督、巡撫。這兩個官職在職權上每每交錯,若督、撫住在同一個城市,常常會因此而鬧不和。督、撫不和雖常見,但督、撫相參卻不常見。老九如此不按常規辦事,令曾氏甚為不悅。他認為老九太強梁了,遂以這段話相規勸。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原文
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余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岳州之敗、靖江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弟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
譯文
心思遭遇困擾阻塞,這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的時候。李申夫曾經說我是受了氣卻從不說出,一味忍耐,慢慢地來圖謀自強,因此引來“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諺語。這二句話是我生平咬牙立志的訣竅。我在庚戌、辛亥年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丑、甲寅年間,為長沙官場所唾罵,乙卯、丙辰年間,為江西官場所唾罵,以及岳州之敗、靖江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了,無一次不和血吞下。弟來信每每埋怨運氣不好,這便不像好漢說的話,唯有一個字都不說,咬定牙根,慢慢地圖謀自強而已。
評點
官文乃朝廷心腹,但此時朝廷要依靠老九這只“功狗”來對付捻軍,故而不得不遷就他而免去官文的湖廣總督一職,朝野因此事對老九譏議甚多,老九開始感受到壓力了。倘若老九軍事順利,這個壓力就會少多了,但偏偏軍事上極不順,新湘軍的戰績遠不如吉字營。先是郭松林部中埋伏,郭本人受重傷,其弟戰死,繼而彭毓橘部亦遭不利。老九心緒很焦悶。曾氏雖不悅九弟的在勝人上的強梁,但面對這種情形,只能再次予以開導。這次的開導其實就是現身說法,講自己的如何處困境。曾氏的成功之路上,敗多于勝,困多于順,他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態度來對待敗與困,并自認這是“立志之訣”。曾氏此訣,百余年來激勵過許許多多的有志之士。
自己全無本領
原文
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譯文
兄自問近年來所得力的,唯有一個悔字訣。兄從前自以為本領很大,能屈能伸,能出仕能隱居,又每每容易看到別人的不是處。自從丁巳、戊午年間大悔大悟之后,才知道自己完全沒有本領,凡事都能看到別人有幾分對的。故而自戊午年到現在九年間,與四十歲以前迥然不同。大致說來,我這些年是以能立能達為本體,以不怨不尤為運用。所謂立,即發奮自強,能站得住腳;所謂達,即辦事圓融,能行得通。
評點
老九已是心緒惡劣了,不料年底又遭火災:家眷所居的巡撫衙門后院五福堂被燒。此事又給老九增添一樁心病。他向大哥求教。曾氏告訴他,后院遭火之事,只能說是雜役不慎失火,既不能怪罪會黨,更不能說是仇家的報復,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接下來,就談到悔字訣。所謂悔,就是對往年行事的懺悔,這是他在咸豐七、八(丁巳、戊午)兩年守父喪期間一個最大的收獲。從這段話中可知曾氏所悔的是往年的自視過高,因自視太高而剛愎自用,于是悟到應多看別人的長處與自己的短處,從而復出后待人辦事內方外圓,終于導致事業的成功。
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原文
袁了凡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
譯文
袁了凡所說的“從前種種好比昨日一樣死去,以后種種好比今日一樣新生”,另起爐灶,重新開辟一個世界。怎么知道這兩次大敗,就不是上天在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呢?諺語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平生的長進,全在受挫折受恥辱的時候。務必咬牙勵志,積蓄氣力,增長見識,切不可疲玩自餒。
評點
同治六年正月,鮑超、劉銘傳兩支部隊約會在湖北聚殲捻軍。結果鮑軍后至,劉軍大敗。二月,彭毓橘被捻軍活捉處死。曾國荃再次遭受重挫。這就是信中所說的“兩番之大敗”。袁了凡系明代學者,他所著的《袁了凡綱鑒》頗為有名。袁了凡說的這兩句話常被人引用。人們看重的是其中所表現的了斷過去的果決氣概與重建新生的熱切信心。
硬字訣
原文
弟當此百端拂逆之時,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譯文
弟處在這種百事都不順利的時候,也只有采取逆來順受的法子,依舊不外乎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評點
鮑、劉會師失利一事,曾國荃奏報朝廷,有指責鮑超之意。鮑大為不滿,請朝廷批準他開缺養病。既打仗失敗,又內部不和,老九陷于內外交困之中,曾氏也無法替他解圍,只能教他逆來順受。所謂硬字訣,曾氏在這句話的后面有說明:“朱子嘗言:悔字如春,萬物蘊蓄初發;吉字如夏,萬物茂盛已極;吝字如秋,萬物始落;兇字如冬,萬物枯凋。又嘗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貞字配冬。兄意貞字即硬字訣也。弟當此艱危之際,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啟春生之機,庶幾可挽回一二乎?”所謂硬,即硬著頭皮挺住的意思。曾氏曾戲言他有《挺經》十八條,硬字訣當系其中之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