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想要才能得到,想到才能做到
- 別在世俗里跟我談放下
- (美)克勞德·布里斯托
- 3564字
- 2018-03-19 16:48:10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這本書的主題,你應該思考一下思想本身和它的現象。除了認為它是某種心理行為,沒有人知道思想真正是什么。但就像未知的元素一樣,我們在到處都能看得到它的表現形式。我們在孩子的行為和表達方式中發現了它,在老年人身上發現了它,甚至在其他生物身上也發現了它。我們越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思想,我們就越意識到它的力量有多么強大和無限。
讀到這里的時候,看看你的周圍。如果在一個配備家具的房間,你的眼睛會告訴自己看到的是很多無生命的物體。就視覺而言,這當然沒錯,但實際上你正在看的是通過某些人的創造性工作而實體化的想法。正是思想首先創造了家具,塑造了窗戶上的玻璃,給予編織物和有機覆蓋物以形狀。
無論是汽車、摩天大樓、掠過平流層的巨大的波音747噴氣式客機,還是縫紉機、小別針,它們最初是怎樣誕生的?它們來自于那不可思議的力量——思想。經過進一步分析,我們認識到,這些成就以及實際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1]聲稱,思想乃是人類所有行為之起源;當理解了這一點時,你就開始明白思想之外的每個東西都有其對應的思想起源。
人的思想分成兩部分:一是意識,二為潛意識。意識是想法的源泉,潛意識是力量的源泉。就人體的作用而言,意識可以影響潛意識,并通過潛意識改變一切。在接下來的兩章,我將向你說明思想對于人類成功的重大意義,并引導你思考與潛意識聯系的途徑和方法。
【在頭腦中播種什么,生活中就會收獲什么】
生活正是想法的外在顯現。你的血肉、骨頭和肌肉可以被分解為百分之七十的水和少量化學成分,但真正塑造了你的是你所思考的東西。成功的秘訣不在于外物,而在人的思想之中。
在沒有思想脈沖的情況下,你將不會吃飯,不會穿衣服,不會追趕公交車,不會開汽車,不會開電視,或者不會讀報紙,甚至抬不起來手臂!雖然你可能會認為自己行動多少是習慣性的,也許是某種物理反射導致的,但是你在生命中所走的每一步,無論方向如何,背后可畏而強大的推動力卻是思想。
走路的方式、言行舉止、衣著,無不反映著你的思考方式。懶散的舉止是懶散思想的體現,而正直的舉止是內心的力量和信心的體現。人的行為舉止是內心思想的外在表現。你是自己思想的產物。相信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思想是所有財富、成功、功利、偉大的發現和發明,以及成就的起源。沒有了思想,世界上就不會有醫學,不會有宏偉的博物館,不會有偉大的戲劇或小說,也不會有現代化的便利設備。事實上,原始時代的生命不會有任何進步。
思想是支配你的性格、職業,甚至日常生活的力量。因此“思想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這句話就變得容易理解了。沒有了思想之原動力的推動,就不可能有任何行為或反應。所以,《圣經》中說“播種什么,收獲什么”,莎士比亞也說過:“事情本無好與壞,全在自己怎么想。”
【欲望:成功與成事的法門】
我必須指出:只靠勤奮工作是不能獲得成功的。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很多年卻沒有什么可炫耀的成績。對于成功,還有一種比勤奮工作更必要的因素,即欲望。
欲望是思想的強烈表現形式。思想使矮人成為巨人,也經常把巨人變成矮人。歷史上留下了無數思想使弱者變強、強者變弱的故事,你也經常會目睹它起作用的證據。
推動這個世界前進的正是欲望。沒有了它,我們就會仍舊生活在石器時代。我們在現代世界中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欲望作用的結果。的確,欲望是生命本身的驅動力。它在你的周圍隨處可見——在動物王國中,在所有形式的植物體中,以及在人類的一切行為和活動中。饑餓引起對食物的欲望,貧窮引起對財富的欲望,寒冷引起對溫暖的欲望,不方便引起對舒適和效率的欲望。
欲望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沒有了欲望,任何人都不會有很大的成就。欲望越是熱切急迫,它就越能很快被實現。它標志著人和人之間的不同,包括正在努力奮斗的人與取得成就的人之間、店員和經理之間、失敗者與成功者之間的不同。
你的欲望必須強烈到使你堅定不移。你的思想和目標必須協調一致,而且精神必須集中,不能有任何松懈。你可能希望得到財富、名譽、地位或知識,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成功的理解。但是不管你認為成功是什么,如果愿意把它變成生命中熾熱的欲望,你就可以達成目標。
你認為這太不切實際?一點也不。欲望可以幫助你調動所有的精神力量實現目標。如果你已經結婚了,一定還記得向自己心目中的配偶求婚的經歷。它刺激而又感人,當然不是件傷腦筋的事——恰恰相反!從有了結婚的想法到步入婚姻殿堂,贏得配偶是你腦海中的最大愿望。這個想法,這個欲望,無時無刻不在伴隨著你,甚至還縈繞在你的夢境里。
既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思想和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那么你要決定的第一件事正是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先說說一種籠統的想法,如果僅僅想要的是成功——像大多數人希望的那樣,那么你的欲望太模糊了。你必須在腦海中清晰地繪制未來的藍圖。你要問問自己,路到底通往何方?確切目標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成功是以財富來衡量的話,你能否用數字來表示其數量?如果是以成就來衡量,你能否明確地界定它?
你必須問自己這些問題,因為在回答中包含了可以決定自己從現在起的整個人生的因素。似乎很奇怪,一百個人里面竟然沒有一個人可以回答出這些問題!大多數人都有想獲得成功的愿望,但除此以外,一切都是模糊不定的。他們只是一天接一天地前行,想著只要今天有工作,明天也會有,在年老時無論如何總會有人照顧吧。他們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軟木,隨波逐流,不是被沖上岸,就是被水浸透,最終沉入水底。
因此,至關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自己到底想從生活中得到什么,必須了解自己的人生之路到底通往何方,心中必須懷著一個想要實現的確定目標。當然,那個目標是你人生的終極目標。不管你是想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一棟新房子,還是一雙新鞋,這些欲望并沒有什么不同。你必須有一個對未來的明確想法。
記住,需求和欲望有著天壤之別。你可能為了上下班出行需要一輛車,你也可能為了讓家庭成員高興而渴望擁有一輛車。為干事業而購買車是出于需求,而為了讓家庭成員高興而購買車是出于迫不及待的欲望。為了購買這輛家庭用車,你會翻遍產品宣傳冊,拜訪許多經銷商,這是因為它可能是你從未擁有過的車型,是可以為你的責任感加分的東西,還可以促使你獲得判斷力和新的外部資源。對新的、不同事物的欲望將會改變你的生活,促使你付出額外的努力。
那么,無論何時,如果希望達成任何目標或得到比現在所擁有的更多的東西,就從欲望開始吧。它是所有人心中的第一激發力量,沒有了強烈的欲望,就不能達成任何目標,或得到任何東西。
【相信自己心里認準的東西】
如果要用最恰當的詞語來闡釋欲望,我會使用“振動”或“波動”:當構成物質的分子振動加速時,物體的形態經常會發生改變,就像冰塊在鍋里受熱融化并迅速變成水蒸氣時一樣。
我再做一個簡單的比喻。被投擲到池塘中的石子立刻會激起一連串呈環狀的波紋,并在水面上泛開,最終在到達岸邊時中止。石子越大,激起的波紋越大。兩塊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石子被同時拋進水中,每塊石子都會激起一連串的水波,波與波相匯合。我們會發現,在兩組水波相交的地方會有水波之間為超越對方而進行的沖突。就我們的生理視力所能看到的范圍而言,如果兩組水紋波及的范圍大小相同,那么它們相交處的波紋會迅速消失。但如果一組的范圍大于另一組,那么范圍較小的那組波紋會被一掃而光,并在漸漸消失之后產生新的波紋。
現在,把上述現象與你的思想方式結合起來思考,例如,一個人是如何用思想征服他人的。而你很容易理解這種思想越是強大或集中,就越能征服較弱的思想,越能快速地進行創造性工作。我們聽說過很多有關冥想的不同階段、覺悟的不同水平、思想集中的不同程度、人類信仰力量的不同大小的知識,所有這些都涉及從我們自身發出的力量的強度。只有當一種思想被完全醞釀或釋放,想象雄心壯志被實現,并在頭腦中將想得到的物體一一形象化——一棟房子、一輛車、一臺電視,就好像已經擁有了它們,創造性力量才會降臨你身上。
1944年的晚秋,托馬斯·薩格魯在《星期六文學評論》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宣稱心靈醫治的潮流已迅速興起,以至于如今已經到了無處不在的地步。他列舉了幾個患者治療并獲得顯著療效的例子。一位62歲的婦女,不僅身體局部殘疾,還因關節炎而手指彎曲,由于采用了瑜伽呼吸法修煉而使身體痊愈。薩格魯聲稱在完全康復之后,那些看到她的人都判斷她的年紀大概是40歲。另一位婦女采用一種神秘的玄學方法治療,也獲得了極好的療效,對于她的年齡的猜測小于她實際年齡15歲。
到這里,我們只能得出唯一的結論,即所有的方法、信條和療法都因人類個體的堅定信念而起作用,進而引領我們獲取思想的魔力。
注釋:
[1]譯者注: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1803——1882),美國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