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吃點虧,吃點苦,傻點笨點也是福——老人論做人(5)
- 受益一生的智慧箴言:老人言
- 張旭編著
- 2357字
- 2018-04-03 15:17:39
【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得意也不能忘形
世事變幻,人生無常。人生總有得意時,但是得意也要保持低調,時刻記住“銳者易折”的道理。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權力沒有永恒不變的,今天可以意氣風發,明天你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在你春風得意的時候,一定要有畏懼感和危機感,謹小慎微地為人處世。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很多人經歷了幾番風雨,幾度挫折,才漸漸地明白了,一個人得意的時候,不可能處處勝于人,也不要安逸時以為什么都可以享受一輩子。
南北朝時期,陳后主是陳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唐代有位詩人有感于陳朝滅亡,寫下一首七言絕句,說的就是陳后主不理朝政,驕奢淫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本來陳后主即位之初政治比較清明,國家富強安定,可是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并不長。由于陳后主的驕傲自滿,以為陳朝已經固若金湯,無須居安思危,所以終日花前月下,縱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起初的一代明君就變成了昏庸之君。
即位后不久,陳后主被弟弟叔陵砍傷,終日在后宮養病,只留當時他最寵幸的張貴妃陪伴于身旁,將其他妃嬪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
皇后沈婺華,出身顯貴,父親為陳朝重臣,母親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之女——會稽穆公主。她聰明賢淑,精通詩書禮儀,但因羸弱多疾,后主對她還不及一般妃嬪。這樣一來,備受寵幸的張貴妃就寵冠后宮。
陳后主修建許多富麗堂皇的宮殿,分別給張貴妃、孔貴妃等受寵的妃嬪居住。每日飲食起居均由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飲宴,都命諸妃嬪和女大士等吟詩作樂,選出較好的譜成歌曲,命上千名宮女習而歌之,輕歌曼舞終日彌漫整個后宮。張貴妃初入宮時,是龔貴嬪侍兒,偶然被后主見到,被其美色迷惑,對其寵愛有加,很快拜為貴妃,后生太子深。她又非常會察言觀色,每次宴會賓客,張貴妃都會薦諸宮女參與其事,宮女們對她甚為感激,于是都在皇帝面前說她好的一面。
張貴妃得寵以后,陳后主越來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必通過宦官蔡脫兒、李善度等人才能達于帝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與張貴妃共同定奪。張貴妃正好借此機會干預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沒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見朝野上下的言論,張貴妃足不出宮都了如指掌,使后主更加對她寵幸。可是后主并沒有看到,政治形勢的可危之處:朝中宦官佞臣內外勾結,王公顯貴驕橫不法,花錢買官者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后宮犯法的,只要請張貴妃說情,后主往往都會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陳后主仍然沒有意識到,“一時的興旺并不代表一世的興旺”,還繼續過著驕奢淫逸的奢靡生活。
朝中正直的官吏實在看不下去了,上奏后主,闡明了朝中的混亂局勢,并且力陳施文慶、沈客卿等人飛揚跋扈、專制朝政之舉,可昏庸的后主已聽不進任何忠言,先后將大臣毛喜貶謫出朝,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傅綽賜死獄中。
耿直的大臣章華,上書后主說:“陛下即位,于今五年,思銜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齋而不出,拜妃嬪而臨軒。老臣宿將,棄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場日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邪歸正,悔之晚矣!”
后主收到這樣的奏章,不但沒有悔過自新,而且一怒之下將章華斬首。朝中官員見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緘其口,一個本來興旺發達的國家就被陳后主弄得岌岌可危了。他總以為自己是那個“得志”之人,而不知道“失意”之日已不遠矣。
陳后主本來可以避免亡國,但是奸臣當道,妃嬪蠱惑,更加上他自己不知居安思危,最終導致國家滅亡。古往今來,太多才高位高之人不是因為自身能力輸于別人,而是因他們自己的功績變得驕矜自恃,忘了“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道理,這樣,終會被命運懲罰。
花開半醉,酒品微醺
謝周是南北朝時期的名人,結交甚廣,其中不乏王侯貴胄。一天,他應邀去朋友家赴宴。朋友是王侯之子,排場相當大,整個宴會占據了方圓百丈的露天大場。
酒過三巡,朋友請謝周獻歌一曲。謝周并沒有推讓,落落大方地為全場賓客演唱,優美的歌聲把酒宴的氣氛推向了最高點。
大家興致正濃時,謝周飲罷手中的酒,整理好自己的衣衫,跟眾人辭別。所有的人都很詫異,還有人怪他沒有禮貌,掃了大家的興。然而,他的這位朋友卻很理解他,笑著說道:“花要半開,酒要半醉。我只恨自己是舉辦宴會的主人,不能像他那樣瀟灑。”
花半開、酒半醉,在得意的時候懂得適可而止,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就拿故事里的謝周來說,他在宴會上出盡風頭,如果繼續下去,肯定會招人嫉妒,得罪人,所以不如見好就收,急流勇退。從謝周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適可而止的做人態度。
《菜根譚》中:“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記再加一搦。”意思是,當一個人的權力達到鼎盛的時候,就像水缸中的水將要溢出來,這時候切忌再加一滴水;一個人處在危急狀況時,就像樹木將折斷還沒有折斷的時候,這個時候切忌再施加壓力。
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事物到了極致就會招來災禍。然而,世人為什么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花開到極致時的樣子,酒也要飲到爛醉如泥方才罷休呢?
諸葛亮說過這么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其實,花在半開半閉之時最為美麗迷人,酒在慢品微醺時最為經久彌香,凡事不必都達到極致。同樣的道理,在富貴權勢面前,只要嘗到甜頭就應知足,千萬不要貪得無厭,否則,你只能獨飲自己釀制的苦酒。
老人智慧箴言:
在牢記“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高處不勝寒”。人生得意時,一定要在內心給自己劃一道警戒線,哪些是可以逾越的,哪些是不能觸碰的。這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身居高位而沉得住氣,才是真正胸中含有大韜略的人。
《史記·滑稽列傳》中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禍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得意到了極點,往往就是失意的開始;最輝煌的時刻,就意味著你將開始走下坡。所以,真正的智者懂得壓低姿態,低調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