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提高直覺思維的基本步驟(4)
- 開啟直覺:全球最受歡迎的潛能開發術
- 章巖編著
- 4905字
- 2018-03-29 16:03:35
在人的生命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那些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肯定都具有這種能力和心態。即便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更具熱情的那個人肯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麥克阿瑟將軍在南太平洋指揮盟軍的時候,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這樣的座右銘: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
這是對熱忱最好的贊詞。培養發揮熱忱的特性,我們就可以對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火花和趣味。
一個擁有熱忱之心的人,不論是挖土,還是經營大公司,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圣的天職,并懷著深切的興趣。對自己的工作熱忱的人,不論工作有多么困難,或需要多大的訓練,始終都會用不急不躁的態度去進行。只要抱著這種態度,就一定會成功,一定會達成目標。愛默生說:“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有一顆熱忱之心而成功的。”事實上,這不是一段單純而美麗的話語,而是邁向成功之路的指標。
在波士頓有支棒球隊,一直以來只擁有極少部分的觀眾,支持他們的力量很弱,他們的表現也很差。但后來他們到了密爾瓦基,這里的市民對這支新球隊的熱情很高漲,棒球場擠滿了人,大家都十分關心這支球隊,并且相信這支球隊一定能夠取勝。
市民們的熱情、樂觀與信賴,給了這支棒球隊很大的鼓舞,第二年,他們幾乎躍登聯賽的首位。依然是原班人馬,但在這個球隊內部卻有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他們因此而發揮出了從來沒有過的水平。是觀眾的熱情給棒球隊輸入了新鮮血液,為他們創造了奇跡。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感,他們常常低估自己,沒有信心,缺少熱心。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與忍耐力具有巨大的潛在力量,自信和熱忱會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熱愛自己,熱情工作,就能幫助我們取得成功。
在紐約,有一位小姐從秘書學校畢業后,想找一份醫藥秘書的工作,但由于她缺少這方面的工作經驗,面試了好幾次都沒成功,于是她開始運用熱忱原則。在她去面試的途中,她給自己來段精神講話:“我要得到這個工作,我懂得這個工作。我是一個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夠做好這個工作。醫生將會視我為不可缺少的人。”在走到辦公室的途中,她一直對自己重復這些話。她充滿信心地走進辦公室,熱忱地回答問題,醫生果然錄用了她。幾個月后,醫生告訴她,當他看到她的申請表上列著沒有任何經驗的時候,他已經決定不用她了,只是給她一次禮貌的談話機會而已,是她的熱忱使他覺得應該試用她看看。她把熱忱帶進了工作當中,爾后成了一位很出色的醫藥秘書。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保持相當的熱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有一個曾被自卑、焦慮的病態心理折磨得幾乎對自己的事業絕望的人,在經歷了一場心理戰,且嘗試著付出熱忱之后,終于使自己的事業有了起色,并重新獲得了歡樂。他對自己這一段大起大落的生活感慨萬分,他說:“我得到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我體會到我必須去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改造我自己,喚起自己對生活、對每一件與自己相關聯的事情的熱情,學會對每個人、每件事都做出熱心的樣子,并熱心去做每件事,讓熱情貫穿自己的生活,這樣才不至于讓沮喪、煩惱占據自己的心。我這樣做了,終于使我又得到了充實的生活,我也將永遠保持那一份熱忱。”
想要改變自己,就要首先從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做起。只有對生活充滿熱忱,才能使自己重新擁有活力,進而改變自己,成為一個成功優秀的人。
在南非有一位叫阿爾夫·麥克衣凡的人,就是以熱忱之心和一個暴烈難纏的顧客建立了生意關系。阿爾夫·麥克衣凡負責出租起重機給承包商。那位被他稱之為“史密士先生”的人總是很粗魯無禮,而且經常大發脾氣,見了兩次面,史密士都拒絕聽他的解說。然而,麥克衣凡卻還是要再見史密士一次。麥克衣凡說出了經過:“他又在發脾氣,站在桌子前面向另一個推銷員大聲吼叫。史密士先生臉紅得像番茄一樣,而那個可憐的推銷員正渾身抖個不停。我不愿意讓這種景象嚇倒我,所以決心表現出我的熱忱。我走進他的辦公室,他粗聲粗氣地說:‘怎么又是你!你要什么?’在他繼續說下去之前,我先展開微笑,以平靜的聲音和最熱忱的態度對他說:‘我要將所有你要的起重機租給你。’他站在辦公桌后面安靜了約15秒鐘,以一種不解的眼光看著我,然后說:‘你坐在這里等我。’他在一個半小時以后回來,招呼我說:‘你還在這里。’我告訴他我有非常好的計劃提供給他,我必須要向他介紹完這個計劃之后才能離開。結果,我們訂了一年的合約,而且以后還可以做更多的生意。”
對工作毫無熱忱的人勢必會到處碰壁,相反,那些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一定取得成功。查爾斯·史考也曾說過:“對任何事都充滿熱忱的人,不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如果沒有熱忱,軍隊就不能夠打勝仗,雕塑就不會有靈魂,音樂就不會如此動人,人類就沒有駕馭自然的力量,雄偉建筑就不會拔地而起,詩歌就不能打動人的心靈,這個世界也就不可能會有慷慨無私的愛。熱忱使人們拔劍而出,為自由而戰;熱忱使樵夫舉起斧頭,開拓出人類文明的道路;熱忱使彌爾頓和莎士比亞拿起筆,在樹葉上記下他們燃燒著的思想。
熱忱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態,也是一種激發自身潛能的巨大力量。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們用一顆熱忱之心對待一切,就會出現奇跡。
其次,要保持一個真誠的胸懷。
一個信任的眼神、一瞬關切的對視都是真誠的流露,此時無聲勝有聲,道是無情卻有情,一切盡在不言中;狡猾的一瞥、戲耍的斜窺是虛偽的翻版,真誠也許會從此以后離你遠去,因為只有真心才能換來真誠。
真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虛偽卻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為成功而努力奔波的路上,只有真誠的人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李嘉誠馳騁商界,是從生產塑膠花開始的。當初,有一位外商需要從李嘉誠那里大量訂貨,為確證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愿意為他作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只能如實地把這件事情告訴那位外商。李嘉誠的誠實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您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作保了,我們現在就簽合同吧。”沒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您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可是,因為資金真的是非常有限,一時無法完成您這么多的訂貨。所以,我想我還是不能與您簽約。”李嘉誠這番實話實說使外商內心大受震動,他沒想到,在“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說法為人們廣泛接受時,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誠實商人。李嘉誠的真誠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對李嘉誠說:“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決定預付貨款,以便為您擴大生產提供資金。”李嘉誠就這樣靠他的真誠做成了一筆大生意。可以設想,如果李嘉誠早先沒有將誠實的種子播在他人心中,那他這一次或許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今天的華人首富也許就不是李嘉誠了。
如今的社會物欲縱流,但人們對“真誠”二字的呼喚卻是發自內心,從未停止過,真誠已經成了人們的做人之本。
一些身居高官要位的人,以多面人居多。見機行事、靈活機動也許是工作需要,他們懂得在什么場合說什么樣的話,臺上講的未必就是心里所想。豪華酒宴中充斥著虛偽,點頭哈腰間隱藏著“殺機”。鮮花和掌聲也許能滿足一時的虛榮,高處不勝寒才是真實的內心寫照,越來越多的人從心底渴望人與人之間的真誠。
還有一些穿梭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商人們,他們雖然腰纏萬貫、財大氣粗,但在爾虞我詐的商海里,他們吃夠了不守信用的苦頭,看透了唯利是圖的同行,領略了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奸詐,所以他們更期盼自己身邊能出現一位真誠的人。
對于準備為自己事業努力的人來說,真誠是一個首要的前提,因為你的顧客會根據你過去的記錄采取行動。如果你不正直誠實,就會被束縛住,因為信譽是無價之寶。薩克雷說:“大自然已經在某些人的臉上刻了一個代表信用的符號,無論他在哪里出現,都將受到尊重。你會情不自禁地相信這樣一個人,他們的外表就給人以信任感。在他們的臉上寫著‘恪守承諾’這幾個字,與另外一個人的書面保證相比,你甚至更傾向于相信前者。”
一家新開的店鋪內圍著一群印第安人,他們只看不買。當地的印第安酋長來了,他對店主說:“把你的貨物拿來看看。啊哈!我要給自己買一條毯子,給我的妻子買一塊印花布……我的毯子需要付三塊貂皮,印花布需要付一塊貂皮。這樣吧,我明天把它們拿來給你。”
到了第二天,酋長果然背著一個大包來了,包里裝滿了貂皮。“嗨,我給你付賬來了。”他從包里抽出四塊貂皮,放在柜臺上,稍稍猶豫了一會兒,他又從包里拿出了第五塊,這是一塊特別珍貴、特別稀有的貂皮,他把它也放在柜臺上。“已經夠了,”店主把它推了回去,“你只欠我四塊貂皮,我只收下我應得的。”他們為四塊、五塊的事推讓了半天,最后,酋長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酋長把第五塊貂皮收好放進包里,看了看店主,然后跨出門去,朝他的族人喊道:“來吧!來吧!跟他做買賣吧,他不會欺騙我們印第安人的!他是個不貪心的人!”
酋長又轉過身對那位店主說:“如果你剛才收下最后一塊貂皮,我就會叫他們不要跟你打交道,我們還會趕走其他顧客。但是現在,你已經成為我們這群印第安人的朋友了。”
在天黑之前,這家店鋪堆滿了毛皮,店主的抽屜里也塞滿了現金。
沒有人愿意與不真誠的人打交道。不真誠的人讓我們懼怕,讓我們躲避;而真誠的人則讓我們樂于靠近,樂于交往。見面時,誠心誠意的一個笑容;節日時,不經意的一語祝福;困難時,一次熱心的鼓舞,都不由得讓人心中感到真誠帶來的溫暖。
有些人總想得到,而不愿付出,在與人交往時,總是掩著、藏著、騙著,讓大家覺得不可靠近。
而有些人則是懷著一顆純潔的心,干凈的像新生一般,不帶半點污跡,沒有猜疑,沒有妒忌,沒有狡詐,有的只是一顆不加任何的裝飾的赤誠之心。它是透明的,讓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或許這樣的心也是易碎的,稍不經意便會摔個粉身碎骨,但請相信,盡管它掉在地上,支離破碎了,也還是那樣的透明、可愛,讓看見它的人都感到憐惜。
最后,要保持一個寬容的胸懷。
戰國時,楚王宴請臣下。燈忽然熄滅,一醉酒的將軍拉扯楚王妃子的衣服,妃子扯下了將軍的帽纓,要求楚王追查。楚王為保住將軍的面子,下令所有的人一律在黑暗中扯掉自己的帽纓,然后才重新點燈,繼續宴會。后來,這位被寬容了的將軍以超常的勇武為楚國征戰沙場。
可見,寬容的力量是巨大的。批評會讓人不服,謾罵會讓人厭惡,羞辱會讓人惱火,威脅會讓人憤怒,唯有寬容讓人無法躲避、無法退卻、無法阻擋、無法反抗。
藺相如對廉頗傲慢無禮的寬容忍讓,最終感化了廉頗,使之自愿負荊請罪,留下了千古美談將相和,使趙國雖小而無人敢犯;周總理以其容納天地的博大胸懷,在外交上奉行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方針,造就了他偉大的人格,樹立了中華民族的大國風范。同樣,鄰里間的團結和睦需要寬容,夫妻間的白頭偕老離不開寬容,一個健康、文明、進步的社會處處離不開寬容。假如沒有了寬容,則國與國之間會兵戎相見,人與人之間會拳腳相加,社會將因此變得黯然。
所以說,在現代社會,寬容是必修的一門人脈課。
首先,學會寬容,就學會了做人的責任。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寬容的最高境界,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應放棄這種追求。因為忘卻別人的過失,以寬容的心態對人,以寬闊的胸懷回報社會,是一種利人利己、有益社會的良循環。屠格涅夫曾說:“不會寬容別人的人,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所以,當你寬容了別人,在自己有過失或錯誤的時候,也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寬容。
有位將軍向白隱禪師問道:“真的有天堂和地獄嗎?”禪師反問:“你是做什么的?”問者自得地說:“我是一個大將軍。”白隱禪師大喝一聲:“是誰有眼無珠請你當將軍?你看來倒像是個屠夫!”將軍聞言怒不可遏,拿起腰間的刀作勢要砍向禪師。禪師即說:“地獄之門由此開。”將軍驚覺自己失態,即收起嗔怒心,向禪師作禮。禪師說:“天堂之門由此開。”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吶喊,這體現了一種對“異見”的胸懷,是一種高層次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