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眼神反應:FBI教你從眼睛里識別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1 眨眼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現實中的每個人都會眨眼。在FBI前犯罪學專家羅伯特·雷斯勒上校看來,眨眼和心理活動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一個人眨眼的速度有快有慢,而且有時表現得目不轉睛,有時又會快速撲閃。雖然眨眼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小動作,但它有時卻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心理秘密。

“從一個人眨眼的動作中可以真切地看出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信息。”這是羅伯特·雷斯勒經常說的一句話。他一直認為,雖然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是無意的,但正是無意間的一舉一動,才顯露出了這個人的性格特征,進而使他人得以窺探到這個人的內心,而從眨眼動作中就可以看出不少的心理玄機。

眨眼頻率是由人的潛意識控制的行為,當一個人和別人談話時,如果出現了厭煩、不安等情緒,這個人每次眨眼時會閉上2秒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這就意味著這個人在潛意識里希望盡快結束談話,更希望對方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中;如果一個人在和別人交談的過程中,眼睛一直處于閉合狀態,那么就說明這個人對談話的內容表現出了不耐煩,與此人進行談話的人可以就此停止與他的談話。

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表明,人在正常且放松的情況下,眼睛每分鐘會眨10次左右,而每次眨眼時眼睛閉上的時間也只有1毫秒。當人們撒謊時,眨眼的頻率就會明顯提高,而且閉上眼睛的時間也會比正常狀態下要長。

關于眨眼動作的研究和分析,包括羅伯特·雷斯勒在內的很多進行心理研究的人都做過相關的實驗。早在20世紀60年代,羅伯特·雷斯勒就做過這樣一個測試:他將接受測試的人分為兩組,第一組人自由活動15分鐘,并且活動內容要盡量簡單一些,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測試者在短時間內不會做出任何需要用說謊來掩蓋真相的事情;第二組測試者沒有自由活動的十五分鐘,而是被告知要馬上對他們進行提問。之后,羅伯特·雷斯勒讓接受測試的人戴上了可以測試眨眼頻率的專業儀器設備。結果發現,說真話的測試者,眨眼頻率要比一般情況要高,這是因為這些人由于擔心自己回答不好問題心里產生了焦慮不安的情緒;而那些說謊者,他們的眨眼頻率變化則十分明顯,首先他們表現出的是眨眼頻率放慢的情況,這表明他們在思考如何回答被提問到的問題,以便用撒謊掩飾真相,可當他們將謊話說出口后,眨眼頻率就開始明顯上升。由于此時他們眨眼的行為根本不受自己大腦的控制,所以他們這一前一后眨眼動作的明顯變化也將他們的謊言暴露無遺。

羅伯特·雷斯勒甚至開玩笑地說:“一個人眼睛的變化中蘊藏著很多信息,如果這個人在說謊時,你能讀懂這些信息,你所判定的結果的準確率會絲毫不比測謊儀低,這就好比把測謊儀隨時帶在身邊。”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在說謊的時候眼神會飄忽不定,眼珠轉個不停,或者一直眨眼睛,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視線往往會轉移到其他的方位,甚至還會臉紅。確實,一個普通人在說謊的時候是會有這樣的表現形式的,但是FBI認為,當一個人和對方在說話的時候敢于直視對方的眼睛,并不意味著這個人就沒有撒謊,因為有些說謊的人與上述的情況恰恰相反,在說謊的時候,會直視對方的眼睛,并且絲毫沒有緊張和慌亂的感覺。

FBI的這種說法并不是沒有根據的,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說謊的“技術”也自然越來越高,因此人們就不能不再單純地把“在說話的時候是否敢正視對方的眼睛”作為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的依據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騙子的說謊“技能”在不斷提高,隨著他們行騙技能的不斷提高,他們在說謊的時候也非常注意對方的心思。他們敢于正視對方的眼神,而且還會加上從容的或者帶有感情的表情,因為,這樣會使對方更加容易相信他們,而他們也就更加輕而易舉地進行行騙。最終的事實也證明這樣的人是對的,因為現實中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一個人在說謊的時候,眼神會出賣這個人,但實際上僅僅憑借一個人的眼神是不完全能夠判定出一個人是否是在說謊的,還必須根據對方的其他的動作或者行為,再加上對其眼睛的凝視,才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在說謊。

FBI認為,現在雖然說謊者的“技術”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這些人在說謊的時候會直視對方的眼睛,而且有時候直視的時間還會較長。在這樣的情景下,這個人可能會存有三種情況:其一是這個人可能企圖想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采用這種長時間直視對方的方式來暗示對方;其二是這個人可能對對方充滿了敵意和挑釁;其三便是這個人有可能在撒謊。而在這三種情況中,一般撒謊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2 眼部特征和動作所對應的心理狀態

在人類的整個面部器官中,眼睛的活動最為復雜多變,因此,眼睛活動所攜帶的信息也是最為豐富和難以捕捉的。心理專家通過對比發現,無論一個人的性格是溫和還是暴躁,是冷淡還是熱情,是睿智還是愚鈍,他的面部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而眼睛正是面部特征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器官。可以說,眼睛是輔助語言交流的重要工具,而眼神對于想法和感情的表達,則是未經過任何人為加工的,所以,眼神才是人類思想感情的最直接表現。

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人類進行眼神交流和眼睛中的眼白部分關系很大,因為眼白可以敏銳地捕捉到對方眼神的波動,從而接收到對方發送的信息。而在所有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擁有眼白,也就是說,只有人類可以通過眼神進行交流。同時研究表明,女性的眼白往往比男性多,所以相對來說,女性更容易多愁善感。

心理學家的最新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交流雙方的眼神接觸時間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信息。在兩個人的交談過程中,以眼神接觸時間占交談時間的比例來說,如果小于30%,那么說明兩人的交流基本屬于無效交流,這也就是說,雙方對彼此的信息根本不感興趣,只是出于客觀原因才不得不進行交流;而如果這個比例在30%到60%之間,則說明雙方對彼此的信息已產生興趣,這種情況下,雙方達成預期結果的幾率會大幅提升,他們之間也是因為主觀需要才進行的交流;如果比例大于60%,則說明雙方的興趣很可能已經超出談話內容,而轉移到了說話的人身上,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不僅可以非常容易地達成預期結果,而且還有可能達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禮節性的注視宜在3秒鐘左右,過短可能讓對方覺得無理,過長則有可能使對方感到不適。

當然,與人交流時要學會坦然面對,對視時間不宜過長,并且不宜四處張望。否則,即使交談一方僅僅是因為不習慣或者害羞,對方也有可能誤讀為自己的表述受到輕視或者質疑,從而使談話陷入僵局。經過長時間的分析總結,心理學家得出了一系列可以作為判定依據的眼部動作特征。

(1)凝視眼神和內心活動的關聯。

如果是單方面的癡情凝視,那么行為人一定十分尊重、敬佩甚至崇拜對方,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對老師、長輩、上級和社會名流等人群的身上;如果是雙方的凝視則完全是另一種情況。雙方的凝視,確切地說是對視,除了情侶之間的脈脈私語外,這種情況通常是一種潛在的交鋒,而最終回避的一方往往處于弱勢;如果是占據主動或優勢的一方采用凝視動作,則很有可能是陷入了某種思考當中。此外,一個人眼珠的移動速度也會暴露他的心境。如果眼珠移動平緩,那么此人一定心境平和;而如果一個人的眼珠移動迅速,那么他的內心世界一定處于不安和焦躁之中。

(2)回避眼神和內心活動的聯系。

耷下眼皮,眼睛望著地面是回避眼神的標志性動作,這是一種類似于采用逃避方式處理問題的方法。在雙方的交流過程中,如果其中一方采用了回避的眼神,那么表明行為人已經選擇了屈從。當然,選擇回避實際上也是一種潛在的自我保護。無論回避動作得到的結果如何,行為人都是為了化解矛盾,而不是想要激化矛盾。但如果占據主動的一方變本加厲,則可能迫使屈服的一方發起絕地反擊,最終使雙方矛盾激化甚至發生沖突。此外,行為人在回避對方眼神的同時也可能是在東張西望,但它表現更多的卻是不屑甚至挑釁。

(3)瞳孔變化與心理活動的聯系。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瞳孔的大小變化,除了會受到光線的影響之外,和情緒也有很大關系。例如,當一個人的心情處于舒暢或者興奮狀態時,瞳孔會自動放大;而當一個人的情緒處于低落或者郁悶狀態時,他的瞳孔則會漸漸縮小。當然,進入眼睛的情景也會使瞳孔發生變化。例如,一些容易讓人感到惡心、痛苦的場面,會讓人的瞳孔縮小;而一些美好的場景又會使人的瞳孔放大。可見,瞳孔的變化是一個人情緒的外在體現,并且瞳孔的變化屬于生理范疇,無法通過后天的訓練主觀控制,所以,瞳孔的變化經常會暴露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此外,瞳孔本身還具有一定的傳導性,當一個人的瞳孔放大被另一個人看到后,對方的瞳孔也會隨之放大,這就使瞳孔較大的人更具魅力。

(4)眨眼和心理活動的聯系。

眨眼同樣屬于一種難以控制的生理反應,即使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眨眼動作也會自主進行。這是因為眼睛具有自我保護功能,隨時會對眼部組織進行清理和消毒。但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眨眼的次數每分鐘都會在10次左右,每次眨眼的時間也不會超過0.3秒。所以,當行為人在正常環境中的眨眼次數超出這個范圍,那么他的眨眼動作就已經和心理活動產生關聯。通常情況下,焦躁、緊張、憂慮等負面情緒會使眨眼次數增多,而平和、欣慰、興奮等正面情緒會使眨眼的次數減少。

在研究過程中,心理學家為了更加深入了解眼睛和心理之間的關聯,還對眼睛的外形特征進行了分析總結。結果表明,除了眼神變化和心理活動息息相關之外,眼睛的外形特征也與性格信息密不可分。

眼形細長的人通常性格比較內斂,聰明睿智,富于創造力,樂于幫助別人。另外,這類人的意志也比較堅定,一旦認定的事情便不會輕易改變,而且深謀遠慮和統籌全局的能力也是這類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眼睛細長的同時又十分明亮,則說明此人忠實本分,值得朋友信賴。不過,這類人對朋友的選擇十分挑剔,也只有在對待自己真正認可的朋友時,他們才會毫無保留。

圓形眼睛的人一般比較外向,熱情奔放、不拘小節,常常為別人帶來歡聲笑語。此外,富于愛心是這類人的另一性格特征,他們心地純凈、感情豐富,甚至悲天憫人。如果被人冒犯甚至傷害,只要別人是無心之過,他們都不會計較。即使受到故意的傷害,這類人也下定決心與之絕交甚至報復,但只要傷害他們的人真心悔過,他們最終還是會不爭氣地原諒對方。可以說,這是這類人的優點,同時也是弱點。

眼睛比較大的人在心態上比較趨向樂觀。他們在接觸內向性格的人時,自身性格也會趨于內向;如果接觸的人都是外向型性格,他們的性格又會趨于外向。因此,這類人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也能在一定情況下保持積極心態,但他們受外界影響的幾率比較大,經常會更改已經做出的決斷。因此,猶豫不決是這類人致命的性格缺陷。

眼睛比較小的人偏于外向,但他們會很好地把握尺度,常常表現出風趣幽默的一面,且富于智慧。對此,心理學家指出,實際上這是一類比較現實的人群,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冷靜,往往能夠在人群中先于別人做出反應,獲得成功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強。不過,這類人通常氣量不大甚至心胸狹隘,所以,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總是畏首畏尾、猶豫不決。

除了對眼形特征的研究,心理學家還同時進行著另一項課題,即對人類視野的研究。視野研究的對象有性別之分,一般來講,男性的視野比較狹窄,但觀察的距離會比較遠,對于遠方存在的事物,男性往往先于女性發覺;而女性的視野則比較寬廣,相同的距離,尤其是近距離的事物,女性的目光會更加獨到。據相關數據顯示,男性的視野距離大體為女性的三倍,而女性的視野范圍則約為男性的六倍。

對此,心理學家表示,男性和女性的視野差距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逐漸形成。在原始社會,人們依靠體力和笨拙的武器捕獲獵物,身體強壯的男性就有了優勢。因為常常需要緊盯獵物,所以男性的視野焦距就越來越集中并越來越遠;而女性則多從事一些采集和整理的工作,比如尋找野果、野草,修理農具、武器等,這就使得她們的視野越來越近并越來越寬廣。這種細微的差別經過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積累衍化,到了現代人身體上,差距實際上已經很明顯了。比如,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就可以證明這一觀點——對于近距離的小物品,如鑰匙、火機、紐扣等,即使近在眼前,男性也經常無法發現,而是望著遠處亂找;而女性則容易發現這些小物品。這其中,除了細心的成分之外,視野的差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行為人對異性關注的差別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心理學家指出,男女雙方對異性的需求程度是基本相等的,也就是說,他們對異性的關注程度也大體相近。但心理學家觀察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男性因為關注女性而忽視其他事物,甚至在路上有撞到垃圾桶、路燈桿的情況。而對異性有同樣渴求的女性卻鮮有這種狀況發生,原因就是她們的視野更加寬廣,如果有感興趣的事物出現,她們往往只要轉動一下眼球就可以看到了,完全不必把整張臉都對準目標。

3 跟隨對方的視線來移動你的目光

在現實中,一個人的視線也是一種探視他人心理的信號。通過視線探測對方的內心世界,也是FBI在審訊犯罪嫌疑人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因為聯邦調查局的特工發現,一個人的視線往往能夠反映其內心的變化,而他們也往往能夠通過觀察疑犯視線的變化來洞悉其內心世界,從而為破獲案件提升幾率。

FBI的行為心理分析專家認為,人的視線方向能反映出其心理狀態,而當人的內心發生變化的時候,其視線也必然會有所變化。在與人交談時,斜視的目光就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含義。

通常來說,斜視可能表示感興趣,也可能是表示猜疑和不確定,甚至是表示輕蔑或者敵意。那么,斜視到底表示拒絕、輕蔑,還是猜疑對方呢?

曾經擔任過FBI代理局長的路易·帕特里克·格雷通過多年的實戰經驗,掌握了一些通過視線讀懂別人心理特征的心得。在他看來,當你與別人談話時,如果對方斜視你,往往意味著他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或者他并不重視你甚至是想遠離你。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斜視意味著不屑一顧,甚至是鄙視;如果別人在斜視你的同時,眉毛微微上揚或者面帶笑容,那可能就表示他對你很有興趣,而如果發生在異性之間,那很有可能是一種求愛的信號;相反,如果對方斜視你的同時伴隨眉毛向下壓低或眉頭緊皺,嘴巴下拉等表情,那多半表示猜疑、敵意、反對等態度。

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在長期的實踐中還發現,在與人談話的過程中,那些喜歡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的人通常比較誠實,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會盯著對方不放。很多時候,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在與疑犯周旋的過程中,就十分注重對疑犯視線變化的觀察,而且,在觀察中他發現,相當一部分嫌疑人往往會在特工的注視下移開視線,而這恰好說明疑犯多半因為心中存在愧疚感等,才快速將視線移開,試圖掩蓋自己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比如,路易·帕特里克·格雷曾經將畫有一雙皺著眉頭的眼睛的圖紙貼在一家珠寶店巨大而透明的玻璃柜上,玻璃柜里面放著一些珠寶,之后他對進入商店的人進行了觀察。觀察中他發現,當一些人來到珠寶店玻璃前的時候,被眼前的珠寶深深吸引,將手放在玻璃上想要去摸珠寶,可當他們看到玻璃上放著的眼睛后,手就快速地縮了回來,并匆忙離開了。原來,他利用了人們做賊心虛的心理,雖然不是真的眼睛,但卻能在心理上對那些偷盜者構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而那些試圖偷盜珠寶的人為了避開這種視線,自然不敢進入商店行竊了。

路易·帕特里克·格雷認為,在觀察對方視線的時候,要注意幾個細節:首先,觀察對方是否在注視自己。那些想掩蓋事實的人,多半會將視線移開;其次,觀察對方視線移動的情況,是目不轉睛地注視,還是剛一接觸就移開,甚至是飄忽不定地看其他的地方,是自下而上的移動,還是自上而下的移動;最后,不要忘記觀察對方是在正視你,還是側視或者斜視你。因為不同的情況,視線的移動變化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比如,當領導和下屬討論工作時,領導的視線一定是從高處出發,并且很自然地投射下來;而作為下屬,即便沒有做錯事,視線也往往會由下而上,顯得軟弱無力。顯然,這與職位和權限有關。職位高的人自然希望在下屬面前保持其威嚴,而下屬通常對領導也懷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另外,初次見面時,如果對方在你身上上下打量,不要認為對方對你不尊重,這只是出于一種本能,你完全可以表現得大度、從容一些。

實際上,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在研究中還發現,人的視線變化與人們的性格有很大的關聯。通常在人們的交往中,性格內向的人,多半無法自始至終都注視對方,他們往往頻繁地移動視線。相反,那些初次見面時,先將視線移開的人往往性格較為主動。而在交談的過程中,能否很快占據優勢地位往往取決于最初的30秒。也就是說,先移開視線的人多半是勝利者。此時,你可能會因為對方先移開視線而感到不適,以為對方不喜歡自己,甚至于對此耿耿于懷,而正是因此在無形中你已經完全受制于對方。所以,在日常交往中,與人初次見面時,在沒有其他特殊的情況下,先將視線移開而不能集中視線與你交談的人,你要小心應付。

除此之外,當人們面對異性時,如果對異性瞄上一眼,然后有意匆忙移開視線,多半說明這個人對對方有好感。比如,走在大街上,如果迎面走來一位年輕貌美,穿著時尚的女性,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會投向她,但這時,年輕的男性通常匆忙地看上一眼便很快地會將視線移開,把臉轉向一旁,而這基本可以認定他們對這樣的女性非常感興趣。如果他們的興趣或者欲望表現得極為強烈,他們很可能會通過斜視來偷看女性。

總之,視線的變化能夠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狀態。路易·帕特里克·格雷提醒FBI特工,實戰中要學會留意對方視線的變化,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對方的心理,并洞悉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做到這些才能為獲勝贏得十足的把握。所以,FBI將觀察別人的視線變化作為實戰中獲勝所必備的一堂課程,而且他們堅信學好這門課程可以有效地分析別人的心理。

4 交流過程中的目光轉移

目光是人類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種身體語言。眼睛能生動地表達出一個人的情感情緒,而目光的相互接觸則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控制交流的氛圍。目光是如此神奇,當演講者踏上講臺時會先用目光掃視一下整個會場,這種掃視有一種掌控的作用。這時,臺下的聽眾馬上就會集中精神進入到聽講狀態,而演講者也有一種掌握全局的自信。因此,有經驗的演講者會用自己的目光掌控整個現場,使整個演講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時,人們的目光通常會停留在對方的臉上以示尊重。目光不僅是引起注意、增進感情的重要方式,它所傳達的信息也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到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人們初次接觸時所產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由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東西決定的。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當你用目光望著對方時,卻發現對方將目光轉到了別處。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另一方要將目光投向別處呢?每一個碰到過這樣情景的人恐怕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奧秘。

FBI表示,當你與他人交談時,如果對方將目光投向遠方,表明對方對你的說話內容毫無興趣或者是大腦被其他的事情所占據。比如,一名男士和自己的女友溝通結婚事宜時,她卻將眼睛望向遠處,這表示她心中正在考慮其他事情或者根本就無意與男友結婚,也或許是她心中有了別人,但不知如何對男友開口。另外,如果對方是很重要的談判對手,當他的目光凝視于某一點或者兩眼的聚焦點不變時,這表明他正在思考別的事情。如果生意對象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再重新考慮與對方的合作,以防對方支付不了貨款或者貨物有問題等。

一個人斜視的目光是在表達蔑視、疑惑、拒絕的心理。生意上的競爭對手或者其他方面的對手難免會正面交鋒,這時雙方就會用這種輕蔑的眼神盯著對方。另外,當一個人與他人交流時,如果對對方的言語感到疑惑,或者是對自己將要付諸的行動猶豫不決時,通常他就會用斜視的目光看著對方,同時還會皺著眉頭問:“這是真的嗎?”又或者是在告訴對方:“我現在還做不了決定!”但是,FBI又指出那種斜而帶笑的眼神有時也在表達一種興趣,尤其是在初次見面的年輕男女之間,如果雙方有興趣就會用斜視的眼光悄悄打量彼此,這往往被看作是一種表達喜愛之意的信號。

人們在交談過程中,視線接觸的時間應該占到交談時間的30%至60%。如果超過60%,則表明彼此對對方的興趣可能大于交談的內容;如果低于30%時,則表明彼此對交談不感興趣。兩個人的視線接觸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靈活掌握分寸,不僅會使對方感覺到尊重與重視,而且還不會讓氣氛變得尷尬。

另外,如果有人是因為受到關注才轉移視線,FBI認為,這種形勢下的目光轉移往往是在表示屈服。在動物界中也可以碰到這種情況,如果一只猩猩要對另一只相對弱小的猩猩發起攻擊,它就會將自己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對方,為了避免受到攻擊,弱小的猩猩就會將目光迅速轉移,并蜷縮起來讓自己顯得更加柔弱。

研究表明,由于動物的求生本能,一些靈長類動物在遭遇攻擊時,都會盡可能地將自己的身體縮緊,并將目光移到一旁。這種行為會減弱攻擊者想要攻擊的意識,于是被攻擊者就很有可能免遭厄運。當人們由于犯錯而遭到他人的指責時,就可以采取此種屈服的姿態來博取對方的同情。但是,如果遇到歹徒,這種屈服的姿態反而更會放任對方肆無忌憚的行為。比如你在路上獨自行走,正面走過來一群小混混,如果這時你表現出驚慌的樣子,更會激起他們的攻擊欲望。如果你目不斜視,旁若無人地大步向前走,則會表現出很強的威懾力,那么這些人就會對你產生警誡心理,不敢隨便攻擊你了。

總之,當你發覺交談對象的目光不斷地在進行轉移的時候,其背后定隱藏著某種心理。通常情況下,說謊者都會盡量避開人們的眼光,他們害怕自己的內心被人看穿,不敢正視他人。但并不是所有轉移視線的人都在說謊,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不舒服,轉移視線僅僅是一種自衛方式。這類人很可能缺乏自信,所以將眼光移向別處,以免被他人看透。殊不知,正是這種躲避行為出賣了他們的內心。

5 謊言被拆穿了?很可能是眼球出賣了你

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口,是人類身體語言的焦點。FBI認為,眼睛是人的面部最重要的部位,它將人的性格、情緒、學識等暴露無遺。無論一個人是善還是惡,都能夠通過他的眼睛辨別出來。據FBI觀察,一個善良誠實的人,通常眼神平和、坦蕩;而那些心懷鬼胎、行為不軌的人,總是眼光閃爍、飄忽不定。一個人的眼神如何,眼光是否端正,都能有效地反映出他的品性、情緒、心態等。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碰到這種情況:當兩個人視線接觸時,雙方會陷入一個矛盾的心理狀況,他們會認為這種對視會讓對方感覺不快;但若將視線轉移,則有可能讓對方察覺到自己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變得非常焦急,這種狀況主要產生于他們的不自信。據FBI分析,這種人習慣從他人的眼中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

心理學家表示:當你與一個人進行交談時,對方的眼神總是飄忽不定,而且一旦與你的視線接觸就會快速地將自己的眼神移開。這時,這個人心中可能隱藏著秘密,或者是做了什么有愧于心的事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是視線回避的行為,通常是因為對方不想讓他人看到自己的心理變化。所以,這時你就可以判斷出對方極有可能隱瞞了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格瑞德和班德勒研究表明,人們眼球的轉動可以表現出內心的感想。所以,人們可以通過他人眼光的動向,來判斷他們正在想象或者思考著什么東西。在偵查案件時,FBI的工作人員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所以練就了通過目光來解讀對方內心的本領。

一天早上,FBI探員盧卡斯接到一個案子,在一家公寓內發生了一起搶劫案。探員們馬上趕到現場了解情況。這家被搶的公寓主人的名字叫勞拉,據勞拉陳述,大約在凌晨2點,一個蒙面的盜賊潛入了她的家里,并將她捆綁了起來,然后將屋中值錢的物件洗劫一空。直到今天早上,她的朋友過來拜訪,才發現她被人捆綁著躺在地板上。勞拉一邊哭訴著自己的不幸,一邊不斷地將眼光望向右上方,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勞拉的朋友也向盧卡斯證實,的確是自己解救了被捆綁的勞拉。不過,FBI探員盧卡斯卻判斷出了勞拉在說謊。經過幾番的審訊,勞拉最終承認是自己偽造了這起案件,目的是騙得財產保險金。那么,FBI探員盧卡斯是如何得知勞拉在說謊呢?

負責此案的探員表示,是勞拉向右上方轉動的眼球出賣了她自己。人們眼球的轉動表示大腦正在思考,FBI通過長期的觀察分析出,一個人在回憶自己曾經看見過的東西時,眼光會投向左上方;如果是在回憶聽過的聲音會將眼神投向側面,還會將頭傾斜做出聆聽狀。總之,如果人們在回憶真實發生的事情時,會將眼神投向左上方。然而如果一個人正在進行邏輯思維,構建一種聲音或者圖像時,會將眼球轉到右上方。這種眼神轉動是一種條件反射動作,沒有經過長期的嚴格訓練是裝不出來的。

一個人的眼神變化往往發生在一瞬間,同時還伴隨著其他的行為動作,所以人們很難快速掌握這些身體信號。不過,通過錄像我們就能很容易發現人們的心口不一。

在審訊犯人時,FBI通常都會注意犯人回答問題時眼神的變化,從而把握對方講真話時的眼球運動的規律,然后再問一些他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并觀察對方的眼球是向同一方向運動,還是朝著相反的方向。如果方向相反,則表明犯人在捏造事件的真相。可見,從一個人的眼神變化中,可以得到很多實用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人們的心理活動。

一個人的眼球運動,還可以表現出他的個性特征。一個人的眼球經常左右轉動,通常可以說明這個人內心缺乏安全,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非常不自信,甚至還有被害妄想癥。FBI指出,這些人內心對某一件事感到異常懼怕,因此常常表現出焦慮不安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常常無規則地亂轉,通常會讓人感覺此人是一個不懷好意的危險人物。FBI表示,這種人極有可能在心中密謀著對你的惡作劇,甚至正密謀利用、陷害你。大量事實表明,那些在交談中不敢正視你的人,大多都是心懷不軌,或者是已經犯下了有愧于你的罪行。如果發現有人在交談中不敢接觸你的眼神,那么你就要對他的言行舉止加倍注意了。

如果一個人在與他人交談時,經常將目光不斷地望向上方,或者是投向身外之物,這表明他對你的說話內容毫無興趣,但是又出于禮貌不好拒絕。如果他突然將目光鎖定在你眼睛上的時候,或許是你此時的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又或者是他已經對你的話產生了成見,甚至說他根本就不認同你說話的內容。這時,你需要格外謹慎了。但如果對方突然將自己的眼神向上翻或者是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你,或者是用尖銳的眼神望著你,這表示他反對你說話的內容。

另外,一些性格古怪的人習慣斜視或者用眼角掃視他人,通常這樣的人心胸狹隘、斤斤計較,或者居心不良、心懷叵測,他們的眼神表示他們鄙視一切。

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約翰·布魯德斯提出,如果一個人眼神總是游移不定,不敢正視交談對象,這極有可能表明他向對方隱瞞了某些事情的真相,或者是對交談內容或者交談人本身抱有不滿情緒。一個人的眼神變化是極其豐富的,通常能夠有效地表達他的情緒和心理活動等,所以從對方的眼神入手,通過觀察其眼神變化,眼球運動狀態,可以掌握對方真實的想法,然后根據所了解的情況就能做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泽普县| 德格县| 南昌市| 陆丰市| 嘉义市| 宣化县| 建宁县| 荣成市| 康定县| 桑日县| 儋州市| 工布江达县| 长丰县| 凌海市| 滁州市| 库车县| 佛坪县| 定兴县| 西和县| 黄大仙区| 府谷县| 神农架林区| 正定县| 曲周县| 巴青县| 望江县| 灵武市| 祁东县| 东山县| 沧源| 吴川市| 上犹县| 德保县| 淳化县| 恩施市| 天柱县| 彭阳县| 常宁市| 黄龙县|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