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病防痛防流感:中醫教你增強免疫力
- 郭美
- 3368字
- 2019-01-03 16:09:31
第二章 “入”要合理——強大免疫系統的物質基礎
補腎強骨以增強免疫生發之源
中醫稱腎為“命門”,即生命之門。腎的生理功能為:腎藏精,主骨生髓,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水,主納氣。
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而涵真陽,五臟六腑之陰,都要靠腎陰的滋養;五臟六腑之陽,都要靠腎陽的溫煦。腎陰充足則全身諸臟之陰亦充足,腎陽旺盛則全身諸臟之陽亦旺盛。所以說,腎陰為全身諸陰之本,腎陽為全身諸陽之根,對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溫煦、濡養的作用。
現代中醫認為,腎精還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也就是說,腎精是人體免疫活動的物質基礎。腎精充盈則生命力強,衛氣充實,固護有力,邪不易侵,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也強;腎精虧虛則衛外虛而不固,外邪易侵,適應外界的能力也弱;腎精這種抵御外邪的能力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意義相同,所以提高免疫力就要“扶正固本”。
腎精就其來源而分,有先天、后天之別:先天之精來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來源于脾胃運化的精微物質;后天之精依賴于先天之精的資助,先天之精依賴于后天之精的充養。
腎精是人體的精華,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我們說腎病多虛,只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在辨證分型上,一般分為腎氣虛、腎陽虛、腎精不足、腎陰虛的癥型。腎氣,是腎精所化生之氣,實際是指腎臟精氣所產生的生理功能。精化為氣,故腎氣是由腎精而產生的,腎精與腎氣的關系,實際上就是物質與功能的關系。腎的精氣充足,則生長發育正常,骨骼強壯,所生之髓也充盈(這里的髓包括腦髓、脊髓、骨髓);腎精不足,就會出現發育遲緩,在幼兒還會出現“五遲”、“五軟”、囟門遲閉、骨骼痿弱、發育遲緩等情況,在成年人則可出現須發早白、眩暈耳鳴、動作遲緩、不孕、陽痿、早衰、骨質疏松、牙齒脫落、脈細無力,等等。現代免疫學認為,骨髓是血細胞的生發之地,當然也是免疫細胞的生發之地,所以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對人體免疫力的高低有著重要影響。腎主骨生髓的功能強盛,人的免疫力就高,疾病就不容易找上門。
那么,怎么來補腎填精、固惜精氣,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又怎么保證腎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正常,讓免疫細胞的發源地取之不竭呢?
補腎強骨增強免疫的方法可以歸納為:本草沖前,飲食隨后,再用經絡作輔助。
本草方
【腎氣虛】
癥狀:倦怠乏力,腰膝酸軟,氣短自汗,聽力減退,滑精早泄,小便頻數或淋漓不盡,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
治法:益氣補腎,提高免疫力。
方藥:四君子湯加減。
【腎陽虛】
癥狀: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頭暈目眩,精神不振,面色白或黧黑,舌淡胖,脈沉弱,或見陽痿,早泄,宮寒不孕,或有五更泄等。
治法:溫腎助陽,提高免疫力。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
【腎精不足】
癥狀:小兒發育遲緩,囟門不閉合,智力低下,動作遲緩;不孕不育,早衰,脫發,牙齒松動或脫落,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健忘,記憶力減退,脈細無力。
治法:填精益髓,提高免疫力。
方藥:左歸丸加減。
【腎陰虛】
癥狀:形體消瘦,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口干咽燥,骨蒸潮熱;男子遺精,早泄,女子月經量多,崩漏;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補腎,提高免疫力。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
飲食療法
【菟絲子粥】
原料:菟絲子15克(鮮者3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菟絲子洗凈,搗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7~10日。
功效:補益腎精,養肝明目,安胎固沖。適用于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耳鳴耳聾,小便頻數,夜尿頻多,頭目昏花,視物不清,以及女子帶下,習慣性流產等。
注意:陰虛火旺、陽強不痿及大便燥結者禁服。
【墨旱蓮粥】
原料:旱蓮草10克(鮮者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墨旱蓮洗凈,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后,水煎取汁,將淘凈的粳米加入藥汁中同煮,粥熟米爛時,調入冰糖,至冰糖融化即可。每日1劑,連服7日。
功效:補益肝腎,涼血止血,提高免疫力。適用于肝腎虧虛所致的頭目眩暈,須發早白,牙齒松動及陰虛血熱所致的吐衄、便血、尿血、崩漏等。
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不宜選用。
【五味子膏】
原料:五味子300克,冬蜜200克。
做法:五味子洗凈,加水適量煎煮、取汁,然后將藥汁濃縮成稀膏,加入蜂蜜,以小火煎沸,待冷備用。每日1次,每次15克,空腹溫水送服,連用10日。
功效:滋陰斂汗、益腎澀精。適用于心腎不交、虛煩不寐、盜汗、失眠等,也可用于神經衰弱的防治。
【牛膝地黃丸】
原料:川牛膝200克,熟地3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川牛膝打成粉末,備用;熟地水煎取汁,然后將川牛膝粉浸入生地汁,日曬夜浸,直至汁盡,煉蜜為丸。每次10克,每日3次,空腹溫米酒送服。
功效:滋陰潤燥,填精益髓,提高免疫力,壯筋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腰膝酸軟、消渴、耳聾耳鳴及關節痹痛,足痿筋攣等。
【山藥枸杞粥】
原料:山藥20克,枸杞10克,粳米50克。
做法:山藥去皮、洗凈、切丁,枸杞、粳米洗凈,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同煮。煮沸后,改文火再煎30分鐘即可。每日1次,連用10日。
功效:健脾益氣,滋腎益精,延年益壽,提高免疫力,緩解疲勞。適用于脾腎兩虛,體質偏弱,容易疲勞者。
【肉蓯蓉羊肉粥】
原料:肉蓯蓉15克,羊肉100克,粳米50克。
做法:肉蓯蓉洗凈,加水煎煮取藥汁;將羊肉洗凈切丁,粳米淘凈,同放入藥汁中,共煮至米爛肉熟,調入少量食鹽即可。每日1次,連服7日。
功效:溫腎補陽,益精血,提高免疫力??捎糜诟纳颇I陽虛衰,精血虧虛的狀況。
【何首烏粳米粥】
原料:何首烏20克,粳米100克,紅棗6枚,白糖適量。
做法:何首烏加水煎煮取汁,將粳米、紅棗加入藥汁中同煮成粥,煮好后調入白糖即可。每日1次,連用14日。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安神,提高免疫力。可用于精血虧虛所致頭暈眼花,失眠多夢,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等。
【補骨脂方】
原料:補骨脂10克,豬腰1個,食鹽少量。
做法:把豬腰洗干凈,切成碎塊,加入補骨脂同煮,鍋開后文火再煮40分鐘,加入食鹽調味即可。飲湯食肉。每日1次,連用10日。
功效:補腎填精,澀腸止瀉,提高免疫力。用于腎虛久瀉或腰疼、遺精、耳鳴耳聾等癥;常用還可增加白細胞,提高免疫力。
經絡療法
【搓腳心法】
操作方法: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處做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宜。
功效:足底涌泉穴為腎經之首,通過推搓,可達到對腎、腎經及全身由下到上整體性的調節和整體治療保健作用。
【雙掌摩腰法】
操作方法:并腿坐于床沿,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后,緊按腰部腎腧穴,用力搓揉50次。早、晚各一遍。
功效:可補腎納氣,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
【揉按丹田法】
操作方法: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處按摩30~50次。
功效:丹田是人之真氣、真精凝聚之所,為人體生命之本。常用此法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固本的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壽。
【雙手掃耳法】
操作方法:一雙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掃,聽到“嚓嚓”聲音。每次30下,每日3次。
功效:腎開竅于耳,多搓耳朵可使腎氣充盈。此法長期堅持,可強腎健身。
【雙手掩耳法】
操作方法:兩手掌掩兩耳郭,用食指壓中指彈擊24下,可聽到“隆隆”之聲,稱為“擊天鼓”。
功效:可活躍腎臟,有健腦、明目、強腎之效。
以上五種方法對于強腎健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都比較好,但是,對于腎陽偏虛型和腎陽不足兼口干舌燥型這兩種比較具有針對性的癥狀,則需要綜合治療。
對于腎陽偏虛型的人而言,養腎選陰陵泉、關元和腎腧穴。晚上,用艾條灸關元穴5分鐘,喝一小杯溫水;然后在兩側腎腧穴上拔火罐,一般10分鐘為好,起下火罐后,按揉2分鐘;最后是按揉兩側陰陵泉穴,每次5分鐘左右。飲食上可適當加食羊肉、辣椒、韭菜等偏于溫熱性的食物。
對于腎陽不足兼口干舌燥型的人而言,可選取關元、太溪和腎腧穴。每晚先泡腳40分鐘左右,后按揉兩側太溪穴,每側300下,然后用艾條灸關元5分鐘,最后灸兩側腎腧穴各5分鐘。飲食上則可添加枸杞、山藥、麥冬等可以養陰的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收到比較好的療效。
最后,腎虛骨弱,免疫力降低,可由先天稟賦不足、過勞、營養不足、精神壓力過大、慢性病的長期消耗等因素引起。中醫養生重在“治未病”,所以在出現腎虛免疫力下降后,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調養,而在平時更要注重收心神、節情欲,注意營養攝入,適當休息,以保養腎精,使人體正氣充足,免受外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