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FBI探究五官(1)

  • FBI微表情
  • 許大鵬
  • 4999字
  • 2017-11-29 14:20:21

不同器官的不同微表情有時可以表達同一種心理。所以,只要我們能將五官的微表情一一掌握,就一定可以輕松地、有配合地做到準確辨識謊言,從而識破人心。

第一節 眼睛神態

眼睛神態,就是我們常說的眼神,是一個多義詞,通常指我們通過眼睛所傳達出的心理信息。當我們在面對一個陌生人時,一般會通過觀察他的形態和神態兩方面來獲取信息,對他建立一個初步的印象。形態以觀察外形為主,神態則以觀察“神”為主,而眼睛作為心靈的窗戶,自然就成了人類最傳神的器官,所以神態的“神”,主要就是指眼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在需要辨別他人心意的時候,第一時間去觀察對方的眼睛,以希望看到對方的真實情感。簡單地說,眼神是心靈之窗,心靈是眼神之源。

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子就認為,通過觀察他人的眼睛,可以辨識出他人的善惡。他說:“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由此可見,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就已經能通過觀察他人的眼神來辨別善惡忠奸,而且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人們也可以通過對方的眼神變化判斷對方到底在講真話還是在說謊話。

FBI通過科學實驗發現,直徑僅有大約2.5厘米的眼睛中,卻蘊含著大約1.37億個細胞。它們負責采集外界的光敏信號,采集人類所處的周圍環境的信息,并傳遞給大腦。這些感光細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同時處理150萬個信息。也就是說,即便是人類一個轉瞬即逝的眼神,都蘊含著千萬條信息量。不僅如此,眼睛的底部還具備三級神經元,其功能和大腦皮質細胞一樣,有著強大的分析綜合能力,可以說,眼睛就是大腦的直接延伸產物,它的一切變化都受到大腦的實時操控,所以,只要人類產生了心理變化,這些心理變化的內容都會通過眼睛傳達出來。它是當之無愧的最復雜的人體攝像機,也是人們表達豐富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秘密的工具。

FBI通過研究和實踐發現,通過觀察他人的眼神變化,可以輕松做到了解內心狀況的目的。通常情況下,眼神一般分為清澈和渾濁兩種類型。雖然眼神的清澈與渾濁很容易區分,但是在清澈的眼神中又有“奸邪”和“忠直”之分。如何分辨這兩種眼神,就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辨別手段了。如果我們想要從對方的眼神中區分出奸邪和忠直,就應該先觀察他的眼神在動態和靜態時的表現。比如說,有的人在靜態時眼神沉穩有光,宛如兩顆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于動態時眼神則精光閃爍,敏銳犀利,就像春天樹木抽出的新芽,這種在靜態時清澈沉穩,在動態時鋒芒外露的眼神,就是屬于純正正直而且不加掩飾的眼神。

如果在靜態的時候眼神如螢火微光,微弱而閃爍不定;在動態的時候眼神像流動的溪水,雖清澈但游移不定,那么可以判斷,這個人在靜態時的眼神是掩飾的眼神,在動態時的眼神則是心中別有想法、奸心內萌的眼神;而如果一個人在靜態時眼神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在動態時眼神像受驚的麋鹿一樣惶恐不安,那么他靜態的眼神就代表有智慧卻不愿利用,動態的眼神則代表了想要圖謀取巧,卻又懼怕被人發現。這最后一種眼神正是FBI在審訊中最常見到的一種眼神神態。

FBI在總結了眾多實驗數據之后發現,如果我們在征求他人意見時,對方目光坦誠、清澈、溫和,那就說明,他在真心思考我們提出的問題;如果他的目光狡黠隱晦,那么很可能他在敷衍我們,甚至對我們另有所圖。在生活中,我們還常常會遇到一種清冷的眼神,經常使用這種眼神的人,通常謹慎多疑,性格冷漠,喜歡置身事外。所以這種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朋友,因為他的這種眼神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不和善,實際上這種人是沒有歹意的,只是他多疑的性格讓他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眼神。如果對方的眼神暗淡,沒有光澤,那通常表明他的性格比較軟弱,對生活多持逆來順受的態度,不會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和利益,面對生活困境時態度消極,缺乏意志力和決心,只會怨天尤人。這種人其實就是魯迅先生筆下“怒其不爭”的代表。

FBI就曾利用眼神的含義破獲了一起變態殺人案。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一個聲名狼藉的變態殺人狂魔——哈維·瑞莫·格拉特曼。在那個時代,他的作案手法和作案思路可以說是屬于“開創性”的,后來的許多心理變態殺手和罪犯都以模仿他的作案過程為榮。

格拉特曼在每次作案前都會先偽裝自己,將自己打扮成一個成功的經紀人形象,然后在報紙上刊登一條廣告,說自己正在尋找合適的女性,會協助她發展模特事業等,之后就坐等受害人上門。在接待這些聞訊而來的女孩子時,格拉特曼會通過高超的騙術,騙取部分女孩的信任。之后,他會以模特事業的需要為借口,要求這些女孩在與自己獨處的情況下脫去衣服,一步步瓦解這些女孩的心理防線。如果有女孩子這樣做了,他就將女孩的行為解讀為是對自己的引誘,繼而強暴她們。為了防止這些女孩在事后將自己的罪行說出去,他還會將她們殺死。

在格拉特曼被警方抓捕之后,他拒絕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再加上當時有很多殺手也在爭相模仿他的作案過程,因此,警方不能確定哪些案件確實與格拉特曼有關,法院也因此無法作出有效判決。正在此時,FBI了解到格拉特曼喜歡在作案時將受害人痛苦的表情拍攝下來,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變態心理。于是,FBI在審訊時將警方收集到的所有作案照片拿出來,一張張讓格拉特曼指認,并悉心觀察他的眼神變化。雖然格拉特曼一直沉默抵制,幾乎不說任何話,但是,敏銳的FBI還是通過他的眼神變化判斷出哪些是他犯下的罪行,哪些是其他模仿者犯下的。依據就是,當FBI提供的照片正是格拉特曼的作案證據時,他的眼神中明顯帶了回憶和喜悅(心理病態式)的情感。而當照片與格拉特曼無關時,他的眼神中則更多帶著感興趣的色彩,并且對照片的內容關注度也會提高很多。

最后,FBI將整理出來的照片和格拉特曼的其他罪證相對照,最終將他所犯下的罪行一一落實。1957年,法院對格拉特曼的罪行做出最終宣判,這個變態殺人狂魔最終在斷頭臺上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第二節 瞳孔變化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之窗。”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想探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時,總會下意識地去觀察他的眼睛。美國著名作家艾默生就曾說過:“人的眼睛和舌頭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任何字典,就能夠從眼睛的‘言語’中了解整個世界。”魯迅先生也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由此可見,眼睛對人類情感的傳遞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實際上,眼睛也有著自己的“窗口”,這個窗口就是——瞳孔。

瞳孔是眼球中間的圓形小孔。這個小孔是光線進入眼睛的唯一渠道,它可以控制眼睛的進光量。通常情況下,瞳孔的直徑變化范圍是2.44-5.82毫米。如果瞳孔直徑小于2毫米,就稱為瞳孔縮小,如果瞳孔直徑大于6毫米就稱為瞳孔擴大。瞳孔縮小和擴大的極限,分別是1.5毫米和8毫米。在不同的年齡段中,10-19歲的青年人的瞳孔是最大的;中年人的瞳孔最小,比青年人大約小10%;老年人的瞳孔則比青年人小約4%。通常情況下,人在情緒活躍或者恐懼的時候,瞳孔會擴大,而在睡覺、安靜或感到疲勞時,瞳孔會縮小。

FBI通過實驗驗證了這種有意思的瞳孔變化現象。他們發現,在從事一些比較耗費腦力、需要人多動腦子去思考的事情時,人的瞳孔會慢慢放大,而如果人們已經進入到超負荷用腦狀態時,瞳孔又會慢慢縮小。這種變化其實和人的生理機能相聯系,當人在進行比較費腦筋的運動時,通常處在精神亢奮、大腦活躍的狀態中,此時,瞳孔會放大,以便幫助大腦收集到更多信息資源;如果人正處于超負荷的腦力運動中,精神狀態及大腦活躍程度一定是低沉的,此時人最需要的是休息,所以瞳孔會自動縮小,以此來減弱外來信息對大腦的刺激程度。

FBI經過整理總結后發現,當人們產生了喜愛、愉悅、興奮等情緒時,瞳孔會變大到正常瞳孔的四倍左右。相反地,當他們產生排斥、厭惡、消極等負面情緒時,瞳孔又會馬上縮小。如果瞳孔沒有任何變化,就說明他對所看到的物體不關心或是感到無聊。

FBI研究發現,一些特殊的情況也會使瞳孔變大,比如疼痛。這實際是一種生理反應。因為人在產生痛覺的同時,會下意識地想要找到痛感的來源;吸食毒品也會使瞳孔放大,所以吸食毒品的人普遍畏光;酒精也會讓人的瞳孔放大,有些交警就是通過觀察瞳孔來判斷司機是否飲酒的;人在腦死亡的時候瞳孔則會完全擴散,所以在醫學中,瞳孔擴散就代表著死亡。

FBI發現,人在陳述事實的時候瞳孔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排除某些外界因素的干擾,比如疾病造成的疼痛、沒有其他外界吸引元素等),但是,如果這個人試圖編造謊言,瞳孔就會因為心理緊張而放大。這種現象已經被很多家長在無意中使用,他們在判斷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說謊的時候,一般都會要求孩子看著自己的眼睛,以便于觀察孩子瞳孔的變化,來確定孩子有沒有說謊。

觀察他人的瞳孔甚至已經成為某些職業不可或缺的謀生手段。比如說,魔術師在表演猜牌魔術的時候,通常都會緊盯著對方的眼睛,經過對對方瞳孔變化的觀察,來判斷出對方想要哪張紙牌,所以魔術才永遠保持神秘,被觀眾們所喜愛;精明的商人也懂得觀察顧客的瞳孔,如果顧客在挑選物品的時候,對某件物品產生了興趣,那他的瞳孔一定會隨著喜愛情緒的產生而擴大,這時,某些商人就會趁機在銷售時上抬價格。

在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想要在無形中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態度,那就必須學會觀察對方的瞳孔,而如果自己想要做到真正的不露聲色,那就需要給自己準備一副墨鏡。比如世界知名談判專家阿里斯多德·亞娜西斯,每次在與他人談判的時候,總會戴上一副莊重的墨鏡遮擋住自己的眼睛,以此來掩蓋自己真實的心理變化,讓對手不能準確捕捉到他的真實情緒,所以他才能在談判中永占先機。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是不善于觀察他人的人,看不清楚別人的瞳孔變化怎么辦?”實際上,我們用不著把別人的瞳孔變化看得清清楚楚。FBI早就證明了,雖然我們不能夠看清和掌握所有的變化,甚至我們可能都沒刻意觀察過對方瞳孔的變化,可是我們的潛意識已經接收并且識別了對方想要表達的信息。所以說,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在想做判斷的時候,迅速瞥一眼對方的眼睛,而不用一直盯著仔細看,就能讓我們對對方的真實情緒產生一個初步判斷。

第三節 視角變化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你可能喜歡拼搏,可能喜歡謀劃,也可能喜歡順其自然。其實,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和我們的認知有著直接關系,那些被我們的認知所認同的事物自然就被我們喜歡、選擇,而那些不被我們的認知所認同的事物,就會相應地被我們厭棄、排斥。但是誰都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我們的喜歡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也不會因為我們的厭棄就消失在我們的世界里,此時,我們就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視角變化,來表達我們的喜歡或者厭棄。

FBI經過多次實驗后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周邊的客觀事物,而且會通過這些視角的變化來傳遞人們的內心情緒。比如說,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喜歡俯視他人,而且享受他人用仰視的角度來注視自己。就好比一輛公交車和一輛小轎車“并駕齊驅”的時候,公交車靠近車窗的人大多喜歡俯視小汽車內的人,因為這種俯視的角度會給人帶來一種奇特的優越感。而小汽車內的人則多會拒絕仰視公車內的人,即便他注意到有人在觀察自己。因為仰視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崇拜,而他們不認為自己會崇拜一個搭公交車的陌生人。

仰視和俯視在人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并不算多,但是這兩種視角對人的影響卻是極深的。比如,男人在擇偶的時候通常會帶著俯視視角。FBI研究發現,大多數男人在選擇妻子的時候都會傾向于選擇“不如”自己的女性(比如學歷、收入、地位比自己低等),而大多數女性則不具備俯視情結。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男性的征服欲望比較強,一旦這種欲望不能得到釋放,對男性的心理或生理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而女性則多帶有仰視情結,一旦對某種事物取得認同,她們就會經常使用仰視的方式注視對方,這不僅會讓被注視的人產生愉悅感,還可以增添女性自身的魅力。

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視角還是平視和斜視。這兩種視角被用于日常交際中的各個場合,并不局限于某些特定場景中。在正常的溝通交流中,采用平視也就是正視的視角觀察對方,既是一種交際禮貌,也是對溝通者的尊重。如果我們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正視對方,那很容易會引起對方的疏離感,對方會因此認為我們沒禮貌,從而在內心中拒絕我們。所以在日常交際中,我們應該盡量正視對方,以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浦东新区| 西畴县| 镇康县| 河间市| 道孚县| 即墨市| 七台河市| 德保县| 钟山县| 增城市| 崇阳县| 江安县| 颍上县| 南川市| 株洲市| 绩溪县| 惠水县| 于田县| 桃江县| 奈曼旗| 竹溪县| 敖汉旗| 兴海县| 婺源县| 白银市| 佛冈县| 郧西县| 台北市| 定襄县| 正定县| 电白县| 玛沁县| 嵩明县| 红原县| 龙游县| 运城市| 通道| 雅江县| 历史|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