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是什么讓你變得焦慮(4)
- 你焦慮,不代表你努力
- 金正浩
- 3374字
- 2017-11-08 14:52:25
【和別人比較,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活】
在美國,有個小孩叫拉爾夫,從小到大,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比別的孩子慢半拍,同學們譏笑他笨,老師們說他不努力。他費盡心思地去試圖改變自己,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直到拉爾夫上了九年級,才被醫生診斷出患有動作障礙癥。
高中畢業時,別的同學都申請名校,但是拉爾夫知道自己的缺陷,他申請了十所最一般的學校,心想總有一所學校會錄取他。可直到最后,他連一份通知書也沒有收到。后來,拉爾夫看了一份廣告,上面寫著:“只要交來2500美元,保證可以被一所大學錄取。”
拉爾夫向父母要了2500美元并寄出,果真有一所大學給他寄來了錄取通知書。看到這所大學的名字后,拉爾夫立刻想起了幾年前,一份報紙上寫著有關這個大學的文章:“這是一所‘沒有不及格’的學校,只要學生的爸爸有錢,沒有不被錄取,也沒有考試不及格的。”然后這篇文章指出,這個學校校風極差,因為沒有被退學的風險,所有的學生幾乎不是睡懶覺就是搞派對。
這時拉爾夫有點后悔,他明白這是一個非常爛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自己可能都不會學到什么知識,只能和差學生同流合污。于是拉爾夫下定決心:我一定要上一所正規的大學。
在這個大學上了一年后,拉爾夫通過自己的努力轉到另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大學畢業后,別的同學很多都進了跨國大公司,但是拉爾夫覺得,自己應該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于是他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從一個最底層的經紀人做起,一邊賣房子一邊學習建筑設計。
28歲那年,他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后來,他在美國的四個州建造了近一萬座公寓,擁有900家連鎖店,資產數億美元。
其實這篇報道有兩個細節挺值得我們思考的。首先是拉爾夫在高中畢業時給自己做了清楚的定位——不申請名校。當別的孩子都申請名校的時候,他并沒有刻意去比較,而是腳踏實地申請普通的大學。
當然,運氣不太好,沒有大學愿意要他。于是拉爾夫只好申請了以賺錢為目的的“爛大學”。你要知道,在爛大學里,你看書學習就是個“奇葩”,人家都會看不起你的。但是拉爾夫并沒有同流合污,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了一所大學。
另外一個細節在于,大學畢業之后,別人都去申請好公司、大公司,但是拉爾夫卻沒有,只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房地產,然后低起點進入,從普通的小經紀人做起,一邊努力賺錢一邊學習,最后才有機會展開自己的事業。
說這個故事其實就是想告訴各位,很多時候我們不用太刻意和別人一樣,你看別人報了清華、北大,但是你一模成績400多分,你覺得考上清華、北大的可能性有多大?人要有所追求,當然也要有所定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追求一所還不錯的大學,選你感興趣的專業,但沒必要非要和班里最好的學生一樣報名校。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們也是暗暗較勁,有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月薪萬八千的,當時覺得那是好大一筆錢,很多人都羨慕,都想去。還有去外企、大國企的,不是光鮮就是福利好,大部分人都是這樣,一聽說企業來學校招聘了,凡是有名的、大牌的企業那里都堆滿了人,恨不得打起來。
不是說去這樣的好企業、有名的公司不好,畢竟是不錯的平臺。只是說,還有很多企業也適合你的發展,有的民營企業一樣很有前途。
我有個師妹小S,口才一般,相貌平平,不太喜歡大城市的壓力,于是畢業之后踏踏實實地去了南方的一家民營公司做財務。工作表現挺好,老板很看重,因為覺得這是北京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于是很快就升職加薪。到后來,師妹覺得有點累,想換個工作。老板急了,做了一通思想工作,還承諾師妹給予一些公司的股份,這才把人留住。
到了2012年,這家不起眼兒的民營公司居然上市了,師妹的股份一下子升值了幾十倍,成為很多人都羨慕的上市公司財務總監。
雖然這是一個有點特別的例子,但是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很多人看別人怎樣怎樣,自己就想怎樣怎樣,其實最后你會發現這種選擇的方式,真不怎么樣。
倒是那些按照自己想法努力活著的人,活得最好。因為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至少不用太參考別人,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心情完全不同。如果再肯努力,運氣也不壞的話,很有可能你就是同學、朋友圈里最成功的人啊!
【你總是自己嚇唬自己,結果哪也去不了】
成功者的時間和能力與我們同樣有限,他們也有絕望和倒霉的時候。不同的是,在面對困難畏懼不前的人眼中,挫折猶如一堵堅實的高墻,難以穿越;成功者則勇往直前,他們的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攔阻在自己面前的障壁,其實只是一張薄紙,只要知道如何突破,就能突破困境,脫穎而出。
在生活中,被“紙”攔住了前進腳步的人多是有所謂的恐懼心理的人。也就是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人在過去受過某種刺激,大腦中形成了一個興奮點,當再遇到同樣的情景時,過去的經驗被喚起,就會產生恐懼感。恐懼心理還與人的性格有關。一般從小就害羞、膽量小,長大以后也不擅交際,孤獨、內向的人,易產生恐懼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自己的想法嚇到了,而實際擋在我們面前的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我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能慢慢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我那位心理咨詢師朋友給我講過一個例子。說有一家大公司的經理叫喬納森,很多年來,喬納森都有一個特別奇怪的心理障礙——害怕乘電梯。每天早晨上班的時候,喬納森寧愿從樓梯爬上7樓的辦公室。如果他需要見別的公司的人,而那些人的辦公室又在很高的樓層上的話,他總是找理由讓對方到自己的辦公室來,或到飯店去談生意。而出差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他每次都得提前給旅館打電話,確保他的房間在低一點的樓層上,讓他可以爬樓梯上樓。
這種恐懼是由他的潛意識造成的,或許因為他曾有過什么不愉快的經歷,但現在已經忘了。當他意識到這一點時,他立馬下決心要改善這一情況。他每天都做幾次關于電梯的祈禱。在鎮靜自信的情緒中,他這樣祈禱:
在我們公司里安裝電梯是再好不過的設計了,對我們所有員工來說都是一個恩典,它提供了很棒的服務。乘坐電梯時,我感到安全和快樂。現在,生命的河流,愛和理解之河正在我身上流淌,我依舊保持著沉默安靜。
現在我正在乘坐電梯,我已步出電梯走進了辦公室。電梯里都是我的職員,他們都很友好,很快樂,我們自由地交談著。這種感覺真好,我感到了輕松和自信,我感謝電梯。
他這樣祈禱了10天。第11天,他跟公司的其他員工一起步入了電梯,他心里不再害怕了,非常輕松。
這個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很多時候,攔阻在我們面前的既渺小又巨大的高墻,也許僅僅是一張薄薄的白紙,只要突破,就能眼界大開,進入一片藍天闊海的新天地,而馳騁于其中的就是那些知道如何突破的人。
其實人生下來的時候,天生就有兩種恐懼:害怕從高處跌落,害怕突然的噪聲。這是一個天生的預警系統,它能保護你不受傷害。
正常的恐懼是有益的。比方說,當你聽到一輛摩托車呼嘯而來時,你會立馬躲開,以免被它撞了。隨著你躲開的動作,這種怕被撞到的暫時的恐懼會很快消失。
還有一些是不正常的恐懼。它們源于過去的特殊經歷,我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受父母、親戚、老師或其他人的影響,產生了恐懼心理。
當然,還有一些恐懼其實是焦慮演變而來的。比如說你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有一些擔憂,你害怕失敗,你怕別人笑話,你怕讓自己受到損失等。總之,你就是怕。
這種恐懼也像是一層紙,擋住了你。比方說你在公司里上班,你有個很好的想法,能幫公司賺錢,但是你覺得這也只是個想法,萬一成了呢,老板會高興,沒準升職加薪走上幸福人生。但是萬一不成呢?公司會不會賠錢?老板會不會很生氣?同事會不會笑話我?我會不會被開掉?
總之,一想到失敗兩個字,你會對結果產生恐懼,有了恐懼你就會縮手縮腳,“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踏踏實實過日子。”你看,就是這樣,你和升職加薪的機會擦肩而過了。
前些日子,有個朋友和我說想創業,而且也有項目,我說那你都準備好了就做吧,現在大環境這么好,需要啥資源我幫你找。他說好。然后過些日子沒消息了,我就問啦,你那個項目進展得如何啊?朋友說:“不行啊,這不是剛剛有小孩么,要是創業萬一失敗了,這幾年攢的錢都搭進去不說,還得從頭再來。”
他一說我就明白了,還是自己把自己給嚇唬住了,什么也干不了。
人生其實很短,算一算能折騰的也就不過幾十年,總是習慣性地嚇唬自己,到頭來什么事也不敢伸手去做,豈不是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