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是什么讓你變得焦慮(5)
- 你焦慮,不代表你努力
- 金正浩
- 3098字
- 2017-11-08 14:52:25
【老話兒說得好,“心開路就開”】
有位網上的朋友給我寫郵件,說最近心里堵得慌。大概是他一直很努力地工作,有個空缺的管理崗位卻落在不如自己努力的同事身上,后來別的同事悄悄告訴他,這個令人不愉快的同事是老板親戚,最可氣的是,還要在他手底下工作。
這位朋友問我有什么好辦法,是不是應該辦離職手續,反正就是心里很憋得慌,感覺這么工作下去早晚憋成內傷。
我給他回了郵件:“我覺得這事兒是這樣,首先你犯了個很嚴重的錯誤,你認為你工作努力,表現出色,那個空缺的好位子就一定會給你。你只有一種理由得到這個位子,就是你能勝任,你工作責任心強、業績好,這個好那個好,說白了就是勝任。但遺憾的是,老板有100個理由不讓你坐到那個位子上去,不光是關系戶,還有空降兵,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總之,你未必有機會。
“但你不要放棄你的努力,你拿別人薪水就要付出對應的工作結果,否則從某個角度來說就等于詐騙啊,而且你也騙不到什么,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你可以把意識放在學習上,如果你只會Photoshop的話,你肯定做不到總監的位置。你要思考: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會得更多。
“另外就是你覺得這個公司本身已經沒前途了,自己也學不到東西,拿不到資源,那就走吧。用古玩行的術語叫‘打眼’,這公司我看錯了,不能再在里面浪費自己的青春了。但是如果你覺得公司以及行業都有發展,那就留下,像我說的那樣不放棄自己的努力,等你翅膀硬了,或許老板想留你都留不住呢!”
過了幾天,這位網友回了郵件,他覺得我說的對,公司未來機會還不錯,而且挺鍛煉人的,決定接受這種狀況,不去想亂七八糟的,而且心情好多了。
人生路漫漫,受我們自己的能力、年齡、經驗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成長的過程中,誰沒碰過幾回釘子、摔過幾個跟頭啊?一遇到挫折就難受,就想不開,那你的承受力也太差點兒了吧。
這世界離開誰都能活,但是你離開這世界不就是“掛了”么?所以與其對發生的事痛心疾首、焦慮萬分,不如自己調整一下心態:心開,路就開;心堵,路就堵了。
有的人說了,我也想想開點啊,但我命太苦了,什么機會都沒有。
你要是成天這么消極地想,機會怎么會給你?你成天覺得自己“苦哈哈”,突然給你塊糖,你也不知道怎么吃。
多年前我看過一個叫《人生的試金石》的故事,里面的觀點很對:世界上沒有真正的試金石,你對人生的態度就是試金石,當你老是抱怨沒有機會的時候,或許機會真的到了手邊你也把握不住了。
牛仔大王李維斯的西部發跡史中曾有這樣一段傳奇:當年他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帶著夢想前往西部追逐淘金熱潮。一日,突然間他發現有一條大河擋住了他前往西去的路。苦等數日,被阻隔的行人越來越多,但都無法過河。于是陸續有人向上游、下游繞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則是怨聲一片。
而心情慢慢平靜下來的李維斯想起了曾有人傳授給他的一個“思考致勝”的法寶——是一段話:“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了我一個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于是他來到大河邊,“非常興奮”地不斷重復著對自己說:“太棒了,大河居然擋住我的去路,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果然,他真的有了一個絕妙的創業主意——擺渡。沒有人吝嗇花費一點小錢來坐他的渡船過河。于是,他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居然因大河擋道而獲得。
當遭遇挫折的時候,換個角度思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就像李維斯一樣,當遇到挫折,別人都在唉聲嘆氣的時候,你如果能從另一個角度把挫折看成是人生的一種機遇。那么,你就會細心地從中發現機會,這樣也就只有你能看到挫折中潛藏的機會,從而把挫折轉化為人生的機遇。
人是脆弱的,現實中,人們往往容易淪為生活的奴隸。生活主宰了你的情緒,左右了你的快樂和幸福,于是一旦生活遭遇不幸,人生也就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所謂的強者是心的強者,擁有堅強的信念,你才能永遠做生活的主人。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你不能主宰生活,就等著被生活屠宰。
【請你不要為錢而活】
成功的標準現在被一些人弄得很廉價——看誰資產雄厚,說白了就是“誰錢多”。
當然,咱們實話實說,有錢挺好,沒錢哪也去不了。可是,錢這東西,一輩子掙不夠、花不完,沒必要把錢當作你奮斗一生的目標。
我有位比我歲數大很多的朋友,之前是做礦業的,動輒就是幾個億地折騰,家里豪車好幾輛,每一輛都能換套北京三環內的兩居室。前些日子我們一起喝茶,聊到生活。我說:“老兄,你現在這實力相當可以啦,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啊?”
他聽我這么一說有點吃驚:“退休?可沒那么快吧,最近剛把手上的兩個礦賣了,正準備搞農業,養豬去,哈哈哈。”
然后巴拉巴拉給我講他的宏圖偉業,準備先怎么搞,后怎么搞,然后上市,上不成就打包賣給上市公司之類。
最后和我說:“啊呀,我現在雖然有點錢,但是在我們省里根本排不上號,我還能再奮斗幾年,爭取咱也進回福布斯,哈哈哈。”
其實追求事業是挺好的事,但是現在的風氣更像是追求資產。有位相聲演員曾調侃福布斯叫“服不服”,其實琢磨一下還真是:我資產排前100名,你服不服?!
很多年輕的朋友都信誓旦旦地說過:我要在40歲之前賺足了錢,然后40歲之后就退休,周游世界,吃遍天下美食,閱遍天下美景。
哪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一位高中好友曾直言不諱地向我訴苦:他的事業處于上升期,感覺很快就能實現財富自由了,但真的是很疲憊。無休止的應酬和各種人際關系上的復雜,讓他身心焦慮。盡管他覺得自己有些浮躁,也沒時間陪家人,但他無法停止這樣的生活,因為他擔心自己一旦放松下來,就好像要失去很多東西一樣,這讓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這樣的人生。
結果我這位高中好友身體出了問題,很嚴重,現在后悔了,覺得還是身體、家人重要。
我并不想說追求錢是一件可恥的事,因為從物質需求的角度來說,追求金錢并沒有錯,再說了,追求金錢本身也是一種追求,能帶給人一種驅動力,有利于自身的成長。
可如果一個人只把追求錢當成生命的意義,那就成了錢的奴隸。有位臺灣朋友從小家里很窮,一家人擠在一個很小的房子里生活,很是艱難。后來他父親做了生意賺了很多的錢,他們一家搬到了市里的大房子里,從那一刻開始,他開始覺得錢真是好東西啊。
于是他工作之后,開始拼命地賺錢,而且也賺了不少錢,他用這些錢買名車、名表,還經常換女朋友,他感到非常滿足,覺得只要有錢,就有全世界似的。他幾乎夜夜笙歌,請朋友去酒吧、KTV消費,人們見到他都尊稱他為“馬哥”,他感到特別滿足。
以至于后來他發現,好多來派對的人,自己都不認識,但是這些陌生人喜笑顏開地叫他“馬哥”,他也只能默默地接受。但是心里卻有了一種很空虛的感覺。
為了賺更多的錢,“馬哥”聽信了一位朋友的話,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投資了一筆生意,結果沒想到那位朋友不光卷了他的錢,還把他的女朋友也帶走了。這個打擊,讓“馬哥”傷透了心,而身邊的朋友也陸續疏遠他,讓他徹底感到了世態炎涼。他終于懂得,有錢買不來人生的價值,買不來真正的朋友,買不來存在感。
于是他痛改前非,從一個夜夜笙歌、隨意揮霍的公子哥,變成了一位熱心于公共事業、專注于幫助別人的人,他逐漸找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而且事業也東山再起。他不再那么看重錢了,而是把精力放在豐富自己的人生上,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樂。
我想告訴諸位,你現在沒錢不要焦慮,因為只要努力,早晚日子會好起來。不過不要把錢想得比什么都重要,因為為了錢,很多人不光丟掉了道德、犧牲了健康、失去了親情,更是丟棄了自己的人性。如果連人性都沒有,又和動物有什么區別?
淡定地活著才叫活著,不被別人的浮躁所影響,做你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目標,盡可能地體會生活帶給你的“酸甜苦辣咸”,讓你自己活得“有血有肉”,才能遇到最真實、最幸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