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4)
- 你要怎樣努力,才能讓夢想落地
- 張偉瑋
- 4454字
- 2017-11-08 14:47:11
3年能有他的這個成績很不容易,而且不是靠任何捷徑來達到的,M君靠的是自己認真的態度,踏踏實實做事,這才是唯一讓自己晉升的方法。你要知道,當痛苦的過程被我們逾越之后,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東西,包括職位的晉升。只有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機會才會來找你。
這么說并不是打擊各位的理想和熱情,而是要告訴各位,不要輕視自己眼前的工作和努力,雖然這和你最終的夢想與目標相距甚遠,但卻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日本有位名叫野田圣子的女士,她曾經是東京帝國酒店的服務員,從事最底層的工作——擦洗廁所。可是,她沒有因此放棄自己,而是從這種卑微的工作起步,一絲不茍,恪盡職守,她把洗廁所的工作做到了極致。始于平凡,終于輝煌。后來,野田圣子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女郵政大臣。
除了扎根于現實的工作和生活,耐得住當前的寂寞以外,如果你想進步得更快,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你一定要給自己做好定位。清晰的定位要求你能夠對自己有個更為清醒的認識,能夠找到你的優勢和特長,并把這些優勢和特長與你的目標結合起來。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經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18歲報考了紐約最有名的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他夢想成為一個光彩奪目的音樂家。可是,20多年之后,格林斯潘終于明白,自己缺乏音樂的天賦,最多只能做一個業余的音樂家。
于是,格林斯潘果斷地放棄了音樂的夢想,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投身于金融業。事實證明,格林斯潘的選擇是明智的。假如格林斯潘當初沒有及時調整人生的方向,這個世界只是多了一個不起眼的末流的音樂家,而失去了一個頂級的金融奇才。
由此可見,一個人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應該與自身的潛質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理想的種子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年輕人應該擁有理想,但更應該將理想之樹扎根于肥沃的現實土壤,將理想的大廈建造在自己特長的基石上。
【你的忙碌或許一文不值】
我坐在地鐵里,時常聽到身邊的年輕人的電話響起,可能是許久不見的朋友,一般打電話來的人都會問:“最近忙不忙啊?”90%的情況下,接起電話的人一定是說:“忙啊,最近忙得很。”
從某種意義上講,很多人都把“忙”作為一種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的方式。好像如果不說自己“忙”,自己就屬于社會前進列車外的人,屬于毫無追求的人,屬于不被社會所認可的人。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忙碌的時代,每一天的變化都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但所謂的“忙”并不是追趕時代的正確方式。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整天像疾風一樣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什么事情都要做,在一件事情和另外一件事情的空當休息期間也要順便處理一下別的事情。可是到頭來一看,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做好。不僅事業沒有發展,家人也顧不上,朋友也沒陪過,運動也沒有做過,問他一年都干什么了,他說:“忙得很。”社會中給類似這樣的人貼了個標簽,叫作“窮忙族”。
我相信那些成功的人也會說“忙得很”,只不過區別在于,成功的人會有目的地忙,有效果地忙;“窮忙族”的忙,屬于瞎忙,被社會和壓力所帶動的忙,沒有成效的忙。
那么,如何告別這種“窮忙”的狀態呢?
想想我們之前說到的目標和計劃吧,我們在做什么事情之前,只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標,看一下自己的計劃,就知道哪些事需要自己集中精力去攻克,哪些事與目標無關,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主動放棄那些與目標無關的事,集中精力做計劃內的事,你就能做到不瞎忙了。當然,我承認這有一點功利色彩,但社會的商業屬性決定了你必須這樣去做,否則你將會落后于別人,那樣不更讓你感到難受嗎?
比如你的目標是成為職業經理人,那么擺在你面前的事情有很多,例如進修MBA、看企業管理的書、學習市場營銷和會計知識,等等,這些事都很重要,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展開,所以,你必須制訂計劃,一步步來。如果你同時又做這,又學那,恐怕哪樣都做不好,到頭來你只會抓狂,沒有效果,陷入“假忙”的陷阱。
還有一些年輕人說,自己陷入繁忙和抓狂的生活狀態,就是因為自己的目標。覺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應該要做很多事,自己還有很大不足,希望能迎頭趕上。結果越著急,卻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抓狂,由此陷入了迷茫。
要知道,年輕人保持上進心是好事,做事情要有目標性,你可以有功利色彩,但不能急功近利。你的目標會驅動你前進,但你要懂得一步步實現它。你的目標有多遠,其實都不需要擔心,只需要每次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就可以。關于這一點,我希望下面這個故事能對你有所啟發。
著名記者雷因在25歲的時候因失業而挨餓,甚至一度為了躲避房東討債,白天只能四處游走。一天他在42號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賓先生。
雷因在失業前,曾經采訪過他。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夏里賓竟然一眼就認出了他。
“很忙嗎?”他問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夏里賓一定看出了他的際遇。
“我住的旅館在第103號街,跟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
“走過去?但是,夏里賓先生,60個路口,可不近呢。”
“胡說,”他笑著說,“只有5個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說的是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游藝場。”
這話有些答非所問,但雷因還是順從地跟他走了。
“現在,”到達射擊場時,夏里賓先生說,“只有11個街口了。”
不多一會,他們到了卡納奇劇院。
“現在,只有5個街口就到動物園了。”
又走了12個街口,他們在夏里賓先生的旅館前停了下來。
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覺得怎么疲憊。
夏里賓給他解釋不疲憊的理由:
“今天所走的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里。這是事業成功的一個教訓。你與你的目標無論有多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令你煩悶。”
是的,“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你就不會感到彷徨和郁悶。一次做好一件重要的事情,實現你的一個重要計劃,你就能逃離“假忙”的陷阱。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忙碌,有條不紊地抓緊時間做完要做的事情,有目的、有計劃地忙著自己的事情,而且不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這樣的人才會統籌規劃,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達成目標,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有一個小的建議,你可以試著照做一下,就是把你每天忙碌的事情記錄下來,連續記錄一周的時間,看看你所做的事項中,有哪些是純粹浪費自己時間的,有哪些是可以通過努力縮短時間的,有哪些是你應該花更多時間在上面的,等等。
你可以通過這樣的記錄,來幫助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告別窮忙、瞎忙的陷阱,真正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
【你浪費掉的,不是別人的青春】
老人們常會對年輕人說,“人生路漫漫”“慢慢來”“年輕人不要著急”,實際上是希望青年人不要太急功近利,這一點是對的。但是,你不要忘了,讓你從幼稚到成熟的青春歲月,也就只有幾年光景。
我們來算一下,一個人22歲的時候大學畢業,到三十而立,這期間不過8年時間。這8年里,你有一半的時間用來休息,一天里留給自己打拼的時間也就不過1/3——8個小時而已。也就是說,這8年里,你真正用在做正事的時間,也不過3年,可這3年,卻決定了你30歲之后的人生啊。
你會說,8年呢,很漫長哦。但是現在請你思考一下,從你開始上學到大學畢業,是不是一轉眼就過來的樣子?你是不是覺得你的童年很短暫,好像沒有發生什么就消失了。
人會對現在的時間感到漫長,但對過去發生的時間感覺過得很快。這雖然讓人感到遺憾,但確實是事實存在的。當我回想起自己青春的時光,我也覺得很短暫,仿佛一眨眼就過了似的。
所以,我想對年輕人說一句,千萬不要認為時間過得很慢,就可以放松自己,任時光慢慢流走。
我見過很多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總在想:“今天實在太苦太累太疲倦了,明天再來做吧”“工作先放一邊,看電影、打游戲更重要”,等等。如果這些想法控制你的大腦,并養成拖延的習慣,實在是浪費自己的生命。
你明明可以提前完成工作,提前迎接新的挑戰,卻因為這些思想,讓越來越多的工作積攢了下來,拖住了你前進的步伐。
我知道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的作風,原本事情可以隨手就處理了,可是非要拖幾天幾周;事情可以在幾天內辦好,可是非要幾個月不見蹤影;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以后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就這樣一拖再拖,把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還有,習慣拖延的人,總習慣找各種借口欺騙自己:“等一會兒再做,我現在正忙著呢。”其實,有些年輕人在說這些話時,手頭上正干著無關緊要的事情。有些人讓“辦事拖延”這種惰性成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我們不喜歡被別人欺騙,卻總在欺騙自己,這難道不讓人痛心嗎?
對于年輕人來說,如果把拖延當作習慣,不光是對青春的浪費,更是不利于自己的職場口碑和職業生涯。給大家講一個職場中常見的例子。
在一家公司里,有一位辦公室文員小S,是領導的秘書。有一次,領導一早交給他一大沓材料,讓他寫一份講話稿,字數5000字左右。這是公司上半年的各項總結材料,內容多而雜,光看材料就用了很多時間,直到快下班了小S還沒有開始動手寫。
小S覺得,領導反正也沒有時間限制,轉天再寫也是可以的。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又有了其他的事情,原本就團團轉的他根本沒有時間寫,第三天也是如此。直到第四天,小S才開始動手寫。沒想到的是,他正不停地敲擊鍵盤時,領導給他打了電話,讓他下午就把講話稿送到辦公室。
眼看馬上就下午了,按時完成是肯定無法做到了,小S抓狂了。當他推遲了一天,拿著打印好的材料交給老板時,領導的臉色明顯不悅:“拖得時間太長了,這種事情以后要抓緊!”小S馬上保證以后不會再這樣了,然后急忙灰溜溜地出去了。
對于剛進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很多業務原本就不是很熟練,再加上拖延一定會讓自己的問題越積越多,每天對著桌面上堆積如山的未處理的工作,卻不知從何下手,最后肯定會手忙腳亂,更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職場中,拖延只會讓你的前途黯淡,沒有機會晉升。一個領導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部下辦事拖拉,不講求實效,做不出什么業績來。強有力的輔助者才是領導需要的,優柔寡斷是不行的。
很多年輕人因為拖延的習慣,讓自己成功的機會喪失了。假如應該打一個電話給客戶,但由于拖延的習慣,沒有打這個電話。工作可能因為沒打這個電話而延誤,公司也可能因這個電話而蒙受損失。有時候一個企業家會因為沒能及時做出關鍵性的決定,錯過了最佳時機而慘遭失敗;一個病人延誤了看病的時間,會給生命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看似無傷大局的拖延,卻是那個讓自己不能成功的元兇。
所以,你應該讓自己擺脫拖延的習慣,因為拖延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使問題深化,造成更大的危害。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復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越來越難,而且也只能自己去面對。
最重要的是,你要記住一點,你現在所拖延的,并不是別人的時間,不是領導的時間,不是同事的時間,也不是身邊朋友的時間,而是你自己的時間啊。
如果你凡事都不拖延,用最快的速度開始,最好的質量做好,這本身就是一種超越別人的競爭力,而且你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或是發展你自己,或是豐富你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