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2)
- 你要怎樣努力,才能讓夢想落地
- 張偉瑋
- 4912字
- 2017-11-08 14:47:11
就在年底,公司做了人員調整,這位高材生所在部門的王經理晉升了,職位要空出來,高材生覺得機會終于到了,于是他又跑到羽毛球館等著董事長。終于,董事長來打球了,他找了個機會和董事長說了自己的情況,并表達出自己想要承擔責任,為公司鞠躬盡瘁的決心。董事長微笑地點點頭,這位高材生心里興高采烈地想:“有戲!”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后的結果是辦公室里一位默默無聞的老同事得到了升職的機會,而自己依舊還是底層的“小兵”。這回高材生可生氣了,他又去羽毛球館等董事長,終于等到了董事長,他就問董事長為什么沒有考慮他。
董事長一臉嚴肅地說:“關于這次人事調動,我和王經理做了充分的溝通,我也向他提到了你,但是很遺憾,他認為你工作的態度有待提高,并且向我推薦了你的同事。經過人力資源部門的測評,他們一致認為王經理的建議是正確的。小伙子,我覺得你應該在業務上多下點工夫,多向那些優秀的同事學習啊!”
這位高材生聽完董事長的話,真是既羞愧又后悔。好在這位高材生經過這件事反省了自己,經過幾年的努力,業務上已經成為了全公司的楷模,自然,后來他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董事長也沒事就找他打球。
這件事其實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你不優秀,就說明你不具備被別人委以重任的能力,沒有人愿意隨便冒險,把一個重要的機會教給一個連自己都看不上的人。
要想成功,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讓自己從做事、說話、心態等各個方面都成熟起來,只有這樣,機會才會主動找上你。你也不用再費各種心思、精力去做關系,而是踏踏實實地等著別人主動聯系你。
【不要期望自己一畢業就當上CEO】
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常常會心比天高,渴望有伯樂慧眼識英才,渴望自己擁有一個很高的起點,能讓自己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對于底層的職位,他們會感覺: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怎么可以從底層做起呢?
事實上,越是高層管理人員越是難做。如果沒有足夠的歷練和觀察,即便給你一個很高的職位,你也未必能“搞得定”。所以,當你的閱歷和見識不夠的時候,還是虛心學習為好。早點踏踏實實做點工作,才有望靠近自己的理想。能屈能伸,方是英雄本色。
如果你想要提升能力,就不必計較職位的高低,達到你的目標就夠了。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目標,想進入一家公司,但是它給你的職位太低,那么就丟掉你的優越感,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
吳君是一家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大學畢業后繼續讀研,后又讀博士。他原以為憑借響當當的博士學位證書,找一個理想職位如“探囊取物”一般,可是他奔波了兩周時間還是沒有收獲。后來由于自身經濟危機的逼迫,他無奈地當了一家大公司的程序輸入員。這份工作對于吳君來說,簡直是大材小用,但是他干起來仍然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不久,領導發現他能夠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員所比。吳君告訴領導自己是某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后,領導提拔他當了主管。吳君當上主管后,增加了與領導的接觸機會。
又過了半年時間,領導發現吳君時常能夠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此時,吳君亮出了研究生證,領導看過證書后,又提拔他當了科研部經理。
吳君在科研部經理位置上,工作非常出色,開發出的新產品為公司贏得了豐厚的利潤。領導覺得吳君跟別的部門經理還是不一樣,此時吳君才拿出自己的博士文憑。
就這樣經過一兩年的了解,領導對吳君的能力水平有了全面的認識,后召開董事會,決定聘任吳君為公司副總。
吳君的故事很具吸引力,也值得我們思考。現在很多人抱怨社會不公平,埋怨沒有伯樂,埋怨領導沒眼光。其實,如果我們有真本事,就不必擔心會被別人小看,只要抓住機會將你的才華顯現出來,就一定能夠獲得應有的尊重和承認。
每一個行業中頂尖的人才都是經歷過市場錘煉的。如果你還年輕,那么對你來說,重要的是要敢想、敢冒險,善于學習、善于從實踐中獲得經驗。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可以毫無顧慮地做很多事情,這是一種積淀,所以說,趁年輕時多學習點東西,多嘗試些有用的工作,絕對不是壞事。
一個人如果真有才華,那么他就應該懂得用其才華去創造機會,而不是等著別人來賞賜機會。當一個人只停留在懷才不遇的感嘆里,那么他的才華也會同時被自己感嘆掉。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難道不是嗎?
維斯卡亞公司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最為著名的機械制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并代表著當時重型機械制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后到該公司求職會遭到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詹姆斯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申請,其實這時的用人測試會已經是徒有虛名了。詹姆斯并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里的廢鐵屑。
一年來,詹姆斯勤勤懇懇地重復著這種簡單但是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后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1990年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有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解決,當會議進行一大半卻尚未見眉目時,詹姆斯闖入會議室,提出要直接見總經理。
在會上,詹姆斯把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并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后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詹姆斯面對公司的最高決策者們,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經董事會舉手表決,詹姆斯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詹姆斯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并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并想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做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詹姆斯才叫真正的聰明人,他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他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能夠不爭一時的先后,才華不外露,鋒芒內斂;他目光遠大,為自己的發展準備了充分的條件,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與其成天抱怨,積憤厭俗,不妨放下身段,以低姿態融入自己的單位環境中來,從小處也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為任何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
不過,雖然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一個崗位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你可以從最底層做起,但你一定不能不思進取,甘于平庸。不要給自己找借口,無論什么職業,都可以不斷學習創新。是否能夠成功地從目前的工作中脫穎而出,關鍵看我們自己的選擇,是得過且過,還是追求卓越。
如果你一畢業就期望自己能成為CEO、中高層管理者,那么要么你進入的是自己家的家族企業或自主創業;要么是你活在童話的世界里,只能說明你的思想還不成熟,甚至是有些幼稚。
年輕人不怕心比天高,但就怕不能甘于寂寞,從底層做起。如果你有這份耐心,愿意從平凡的、不起眼的職位做起,并且不斷發展自己,那你的未來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就會高估自己】
我也曾經年輕過,年少經歷淺但卻也喜歡張揚,以至于常聽長輩教訓:“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兒”這話雖通俗,但道理卻深刻。有個詞叫作“年輕氣盛”,意思是說年輕的人精神旺盛、朝氣蓬勃、富有活力,但經驗不足,做起事來橫沖直撞。現在回想起來,確實如此。
你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有許多方法,但不要一味認定自己就是對的,為了一個所謂的答案爭得面紅耳赤,不僅毫無意義,很可能連自己努力的方向都弄錯了。
凡事能從別人身上看出端倪,吸收對自己有利的元素,而不是經常把自己掛在嘴邊,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
長輩們或許并不是這個時代的主力,但是他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某些事情,只要有經驗的人用鼻子一嗅,就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而年輕人可能摸索半天也沒有答案。很多時候,作為年輕人,在大刀闊斧搞工作的同時,也要切記別把自己太當一回事兒。
世界無限大,而我們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有限,很多事情我們根本不懂。即使你在某個領域上掌握的事情比較多,一山也還有一山高,所以一旦有人“不把你當回事兒”了,不要因此而感到別扭,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法國電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車,一名女工接待了他,女工長得很漂亮,車修得也很好,這一切都吸引了洛依德,他想進一步和她接觸,便對她說道:“你喜歡看電影嗎?”
“當然喜歡,我是個影迷。”女工回答道。“好了,先生,你可以開走了。”女工說。
洛依德卻依依不舍地說:“小姐,你可以陪我去兜兜風嗎?”
“不,我還有工作!”女工拒絕了他。
洛依德依然不死心,他再次問道:“既然你喜歡看電影,那你知道我是誰嗎?”
“當然知道,你一來我就認出您是當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女工平靜地回答。
“既然如此,你為何對我這樣冷淡?”洛依德問。
“不!你錯了,我沒有冷淡。你有你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你來修車是我的顧客,如果你不再是明星了,再來修車,我也會一樣地接待你。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這樣嗎?”女工的一席話使洛依德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動,他開始反思自己,身為萬眾追捧的影帝,他在這個普通女工面前感到了自己的淺薄的虛妄。
看了這個故事,不知道你有什么啟發?對于剛進入社會沒幾年的年輕人來說,你還沒有財富積累,有的只是思維、意識、語言、行動。用意識去采購,多聽取別人的意見,慢慢改掉自己不好的地方;多動腦筋,用思維去生產,生產出正確的語言和行動。這才是正解。
人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謙虛是一種智慧,它能讓你比別人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工作技巧和更為靈活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別把自己太當一回事兒,有時候你覺得別人低估你,很可能大家都沒錯,是你高估了自己。善于做一塊海綿,吸收周圍的人身上有用的經驗教訓,實實在在做事,而不是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不管是在你年輕的時候,還是當你功成名就之后,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抱著故步自封的心態,還會有什么進步呢?
布思·塔金頓是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均獲得普利策獎。在塔金頓聲名最鼎盛時期,他在多種場合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我作為特邀的貴賓參加了展覽會,其間,有兩個可愛的十六七歲的小女孩來到我面前,虔誠地向我索要簽名。
“我沒帶自來水筆,用鉛筆可以嗎?”我其實知道她們不會拒絕,我只是想表現一下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范。
“當然可以。”小女孩們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我看得出她們很興奮,當然她們的興奮也使我備感欣慰。
一個女孩將她的非常精致的筆記本遞給我,我取出鉛筆,瀟灑自如地寫上了幾句鼓勵的話語,并簽上我的名字。女孩看過我的簽名后,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看了看我,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頓,《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兩次普利策獎獲得者。”
小女孩將頭轉向另外一個女孩,聳聳肩說道:“瑪麗,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后,我都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么出色,都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你在意的不是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是在乎你自己。其實,我們所看重的自己,對于別人,可以是珠寶,也可以是沒有價值的瓦礫。我們不能期望別人眼里的自己總是光芒四射,那樣你一定會令自己失望。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不過是年少無知的想法,或者是蠢人的自高自大。年輕時,你需要的不是喧鬧中的光環,而是人后寂寞的修煉。
一個人無論怎樣紅極一時,如眾星捧月;也無論怎樣素凈質樸,如深山一隅的小草,心懷別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兒的意識,是內心祥和、平淡是真、物我兩忘的表現,是一種修養,一種胸懷,更是人生境界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