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你不優(yōu)秀,認識誰都沒用(1)

【你是有才華的“空想家”嗎】

一個成功者和一個失敗者的區(qū)別,可能是轉念之間的事情:成功者習慣有了想法就立即去做,而失敗者心中有了想法總是一拖再拖。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的人,當看到別人成功時,總是后悔不已地說:“我原來也想到了,只可惜我沒像他那樣去做。”成為了“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那么,成功怎么會屬于你呢?

別人成功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沒有什么做不到,只有不去做。如果你只是一味空想,而不付出行動,再美好的夢想終是黃粱一夢。就像成語中那位守株待兔的人,始終一事無成。行動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投資,而成功則是對長期的投資的一次性回報。成功始于行動,不斷地追求成功,這才是生命的真諦!

幾十年前,有一位在劍橋留學的韓國學生,他在喝下午茶的時候,經(jīng)常去聽一些成功人士的聊天。時間長了,他發(fā)現(xiàn)成功其實沒有那么難。1970年,這位韓國留學生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作為畢業(yè)論文,提交給現(xiàn)代經(jīng)濟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布雷登教授。這篇論文很快引起了劍橋大學,乃至世界的轟動。

這篇論文后來又發(fā)展成一本書,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jīng)濟起飛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這本書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yè)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不斷采取行動,就會成功。因為上帝分給每個人的都是上上簽,只要你堅持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功。成功始于行動,沒有行動,一切夢想都只是空談。

我們經(jīng)常看到年輕人坐在一起,暢談各種各樣的理想,就好像自己馬上就要建立一個偉大的商業(yè)帝國一樣。但遺憾的是,真正有能力去把想法變成現(xiàn)實的年輕人,實在太少了,希望你是其中的一個。

著名演講大師齊格勒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個例子:世界上最大的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驅動輪前面塞一個幾厘米見方的小木塊,這個龐然大物就無法動彈。但是一旦火車頭動起來,這小小的木塊就再也擋不住它了。當它開到時速最高時,一堵厚1.5米的水泥墻也能被它撞穿。火車頭的威力變得如此強大,只在于它動起來了。

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甚至堪比這個巨大的火車頭。當我們只是空想而不付出行動時,就像火車頭停止了,無法動彈,但是人一旦開始行動,便會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說到人的潛能,我忽然想到另外一個小故事。

一個老人掉進了2米深的枯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看夜晚快要來了,老人覺得再沒人救他,他就會凍死在枯井里了。老人非常著急,也非常害怕。出于本能,老人緊閉雙眼,用力向上一躍,希望救援的人能夠看到他。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老人居然自己跳到了地面上。

如果不去試,不去行動,老人怎么知道自己可以跳出2米深的枯井呢?但是他試了,并且成功地實現(xiàn)了自救。這,就是行動的力量。

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輟學時,曾約過同班的另一位高材生,建議他一起創(chuàng)業(yè)。但那位同學說:“不行呀,我們還年輕,知識不夠用,等我畢業(yè)后再說吧!”比爾·蓋茨只好自己一個人放棄學業(yè),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

大學本科畢業(yè)時,比爾·蓋茨又來找到他的那一位同學,同學說現(xiàn)在的知識還是不夠,等研究生畢業(yè)后再說。等到他研究生畢業(yè)后,比爾·蓋茨沒有找他,因為那時,他早已成為億萬富翁,全世界各種各樣的頂尖人才都想進入他的公司。

比爾·蓋茨說:“一旦做出決定就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動!”看到了就要立即去做,這是任何一個成功者都具有的共同特質。成功始于行動,只有立刻行動起來,成功才會早日到來。如果像那位一直嫌知識儲備不夠的同學那樣,將行動拖到本科畢業(yè)、研究生畢業(yè),機會豈不是早就溜走了?

成為比爾·蓋茨一樣的人物,并不是癡人說夢。只要我們有夢想,去行動,堅持不懈地嘗試不同的方案,終有一天,你會走上成功之路。不管你現(xiàn)在決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你現(xiàn)在設定了多少目標,請你一定要立刻行動,而且必須積極地努力。

為何說空想者注定與成功無緣呢?因為空想者最大的愛好是談論、幻想和渴望,他們總是想要去做某些事情,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或是只付出了一丁點兒的行動,你想,這樣的人能成功嗎?

有位朋友從年輕時就對美國的人文景觀情有獨鐘,對美國文化也非常癡迷,他買了很多關于美國旅行及社會文化的書,并反復研究旅行的路線,總喜歡和身邊的人交流美國文化。結果好幾年過去了,人們問他怎么還沒去美國旅行,不是研究很久了嗎?

這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說自己研究了很久,但是覺得去美國走一趟太累了,而且自己英語也不好,到那兒難免會遇到麻煩,跟團去又沒意思,不如再等等吧。

結果這一等,又是好幾年過去了,至今他還未曾踏出國門。

很多人說:“成功開始于想法。”但是,只有這樣的想法,卻沒有付出行動,還是不可能成功。成功需要行動去實現(xiàn),行動是成功的基石。

成功者從來不拖延,他們說:“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他們忙忙碌碌盡其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著去干,不斷地努力、失敗,直至成功。失敗者總是考慮他的那些“假若……怎么辦”,所以總是因故拖延,然后就順利不起來。

【聰明的人未必都能成功】

世界上許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資質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藝的人。這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們一半、在學校排名一般的學生卻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有些人,盡管在學校里表現(xiàn)不佳,后來卻能專心一個領域,耕耘不輟,最終到達目的地。盡管智力平平、學歷不高,但是他們總想方設法保持領先,一步一步地積累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那些所謂智力超群、才華橫溢的人卻仍在四處涉獵、毫無目標,最終一無所獲。

其實,個人素質主要包括形體素質、智商、情商(心理素質)三個部分。西方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居核心與決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見,學歷不高的人總是能當上老板,而高學歷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備高學歷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它只是具備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當你知道這一點之后,你就不要嘲笑那些“土得掉渣兒”的大老板了,他們能成功,情商和見識一定不會比你差。

杜邦公司創(chuàng)始人伊雷爾的哥哥維克多可以說是一表人才,他口齒伶俐、頭腦敏捷、身材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簡直沒什么缺點。他是一個社交明星,給每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從來就沒有認認真真地辦過一件事,就是答應別人的事,他也可能會忘掉。

他僅僅是個吃喝玩樂的專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來后拿不出多少有價值的商業(yè)情報,卻能繪聲繪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伊雷爾做火藥買賣時,維克多在紐約給他做代理。維克多憑借社交手腕發(fā)展了一些客戶,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侖的弟弟杰羅姆——一位花花公子,卻毀了他。在縱欲無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們倆很投緣,只要杰羅姆缺錢,維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羅姆的一筆筆巨額借款,導致了維克多的貿易公司破產(chǎn)。

伊雷內則是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頭腦一般,但在學習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癡迷的專注勁兒。小時候在法國,家境還很寬裕的時候,他受拉瓦錫的影響,對化學著了迷。

那時候他父親皮埃爾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業(yè)總監(jiān),兼有貴族身份,誰也想不到這個家庭在未來的法國大革命中會險遭滅頂之災。拉瓦錫和皮埃爾談論化學知識的時候,小伊雷內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谂赃叄Q起耳朵聽著,他對“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興趣。拉瓦錫喜歡這個安安靜靜的孩子,把他帶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藥廠玩,教他配制當時世界上質量最好的火藥。這為他將來重振家業(yè)奠定了基礎。

若干年后,他們全家人為逃脫法國大革命的血雨腥風,漂洋過海來到美國。他的父親在新大陸上嘗試過七種商業(yè)計劃——倒賣土地、貨運、走私黃金……結果全都失敗了。

在全家人垂頭喪氣的時候,年輕的伊雷內苦苦思索著振興家業(yè)的良策。他認識到,目前戰(zhàn)火連綿,盜匪猖獗,從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風險,與其這樣倒不如創(chuàng)辦自己的實業(yè)。但是有什么可以生產(chǎn)的呢?這個問題縈繞在他腦海里,就連游玩時他也在想。

有一天,他與美國陸軍上校路易斯·特薩德到郊外打獵,他的槍啞了三次,而上校的槍一扣扳機就響。上校說:“你應該用英國的火藥粉,美國的太差勁。”一句話使伊雷內茅塞頓開。他想:在戰(zhàn)亂期間,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是火藥嗎?在這方面,我是有優(yōu)勢的,向拉瓦錫學到的知識,會讓我成為美國最好的火藥商。后來,他就靠著這股專注勁,克服了許多困難,把火藥廠辦了起來、并成為舉世聞名的杜邦公司。

歷史上,很多看似平庸的人,比那些高學歷、高智商的聰明人還要成功,很是令人奇怪。通過仔細分析,人們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那些聰明卻不堅定的人,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四處出擊,結果分散精力,浪費才華。

相反,那些看似愚鈍的人有一種頑強的毅力,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如磐石的決心,一種從不受任何誘惑、不偏離自己既定目標的能力。

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名叫阿甘的美國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進小學都困難,但是,他幾乎做什么都成功:長跑、打乒乓球、捕蝦,甚至愛情,最后,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yè)家,而比他聰明的同學、戰(zhàn)友卻活得并不成功。阿甘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媽媽說,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fā)揮到極限。”這部電影表達了美國人的一種成功理念:成功就是將個人的潛能發(fā)揮到極限。

阿甘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拜賜于他的輕度弱智、不懂得計算輸贏得失。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簡單堅持,認真地做、傻傻地執(zhí)行。很多時候企業(yè)里缺的不是“聰明人”,而是這樣的“傻子”。

聰明人遇到問題總是怨公司、罵領導,算計著要有一分收獲才肯一分耕耘,沒多少收獲便不肯耕耘了。每個決策,每個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損失,如果不劃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獲,后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獲。阿甘并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負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計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他的“單純”或者說“執(zhí)著”。

有句老話叫“知易行難”,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聰明人喜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瀟灑,但是,他們往往只限于“頭腦風暴”,而不善于與人打交道,剛愎自用,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你不優(yōu)秀,認識誰都沒用】

很多人覺得認識一些有實力的人,跟對一個“重量級”人物,比自己修煉要容易得多。我們在社會中也經(jīng)常聽到或看到,有一些原本很不上進的人,就是因為接觸到了一些大人物而飛黃騰達。

結果,很多人受此影響,把本來可以用于提高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到處巴結別人身上。到頭來,除了弄得自己很累以外,自己的生活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人是群居的動物,這個社會已經(jīng)不適合個人單打獨斗了,想要成功,你必須要拓展自己的人脈,建立自己的圈子。特別是一些成功的、優(yōu)秀的人,更是你應該多交往、多學習的目標。

但是問題來了,你要知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你不夠優(yōu)秀的話,又怎么能融入到優(yōu)秀的人的圈子。換句話說,你各方面都表現(xiàn)得很平庸,就算結識了有錢有勢的朋友,他們又憑什么給你提供機會、與你合作,或是把你拉到他的事業(yè)路線中呢?

有位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畢業(yè)之后進入了一家大型企業(yè)工作,當然,作為一名剛畢業(yè)的學生,從底層做起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但是這位畢業(yè)生卻有點不甘心,他心想,憑我這么大牌的學校背景,我怎么著也得很快升到中層吧。

總之,他覺得自己背景好、人聰明,工作時總是馬馬虎虎對待,對自己部門的領導也缺乏尊重,在辦公室里口碑很差。就這樣,過了一兩年職位也沒有任何變化。這位高材生可真有點生氣,成天悶悶不樂地去上班。

有一天,他和朋友在家附近的羽毛球館里打羽毛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公司的董事長也在這里打球,于是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就跑步過去主動和董事長打招呼。董事長對他沒什么印象,但是聽說他是自己公司的員工,也很有禮貌地交流了幾句。

這位高材生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索性自己也不打球了,專門坐在球場邊上給董事長加油叫好,給董事長拿水遞毛巾,很是殷勤。董事長看起來也很高興。

就這樣,他沒事就去羽毛球館等著給董事長獻殷勤,董事長也不推辭,他感覺自己就像和董事長成為了好朋友似的。于是他上班時,更是肆無忌憚,完全沒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潜江市| 彩票| 威远县| 瓦房店市| 磐石市| 盈江县| 桂林市| 乐东| 台湾省| 固始县| 兴隆县| 屏南县| 伊金霍洛旗| 卓尼县| 金门县| 怀来县| 普宁市| 英吉沙县| 嘉鱼县| 博野县| 望江县| 上林县| 若尔盖县| 本溪| 金乡县| 海兴县| 永康市| 奉化市| 嘉义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义乌市| 兰西县| 陈巴尔虎旗| 肥乡县| 贵阳市| 江北区| 枣强县| 英吉沙县| 潜山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