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中醫特色治療與調養
- 李柳寧
- 6913字
- 2019-01-03 00:37:29
第三節 舌癌
舌癌是原發于舌體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舌癌多數為鱗癌,腺癌較少見,舌癌多發生于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處,約半數以上發生于舌中1/3的邊緣部,尤其在舌前2/3部位,舌根部有時也可發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早期癥狀不明顯,初發局部可疼痛,微隆起或無潰爛之硬結。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較強,常波及舌肌,致使舌運動受限,使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舌癌向后可以侵犯舌腭弓及扁桃體,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及頜骨,使全舌固定。我國舌癌發病率占口腔癌的39.95%,居口腔癌第一位,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94%。本病好發年齡是40~60歲,男女比例為(1.2~1.8):1。
中醫雖無舌癌之名,但古代醫籍中有關舌疳、舌苗之描述,與之頗類似,如《醫宗金鑒》論述舌疳曰“初如豆,次如菌,頭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紅爛無皮……若失于調治,以致焮腫,突如泛蓮,或狀如雞冠,舌體短縮,不能伸舒,妨礙飲食言語,時津臭涎,再因怒氣上沖,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延及頸項,腫如結核,堅硬疼痛……甚至透舌穿腮,湯水漏出”,這些證候與舌癌之發病過程是十分相似的。舌癌屬于中醫“舌疳”、“舌菌”、“舌蕈”、“舌巖”等范疇。
病因病機
1.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舌以脈系于舌根,認為舌病多屬心火。《瘍醫大全》曰:“舌菌屬心火,多因氣郁而生。”《外科集腋》曰:“舌菌……乃心火氣滯而成。”舌屬心,舌邊按五臟論屬脾,脾脈絡于舌旁。情志不遂,心緒煩擾則生火,致心火熾盛。思慮過度則傷脾,脾氣郁結,日久化火,心脾郁火循經上行于舌,灼津成痰,阻塞經絡,痰瘀互結發為本病。另外腎陰不足,水不濟火,以致心火肝陽上升,火盛灼津,煉液成痰,痰瘀阻絡,也可發為本病。《兼益齋外科醫案》“舌為心菌,腎陽不足,心火肝陽上升,發為舌菌”。《馬培之外科醫案》亦曰:“腎陽不足,心火肝陽上亢,發為舌巖。”
綜上所述,舌癌多屬于心火偏亢,舌邊為脾之脈絡所繞,肝脈終于舌體,腎之津液出于舌下,加之臟腑虛弱、氣血虧虛,邪毒外侵或內生,致痰、瘀、毒、熱等,久羈不祛,凝聚而成。由此可見,舌癌與心、脾、腎臟關系密切。日久火毒郁結,舌癌失治,進一步發展,臟腑氣血功能虛衰,則痰、毒之邪可乘虛流竄并羈留于舌、骨、臟腑、腦髓等處;若至此,則“病入膏肓”,不治矣。
2.西醫發病機制
西醫學認為舌癌的發生主要與吸煙、嗜酒、長期的異物刺激、口腔衛生不良、黏膜白斑病變等有關。遺傳、輻射、個體易感性、營養代謝障礙等與舌癌的發生亦有一定的相關性。
臨床表現
(一)癥狀與體征
1.常見癥狀
(1)硬結 其特點是初起局部微隆或為黏膜無破潰之小硬結,直徑多在1cm以下。
(2)疼痛 初起可有微痛,經久不愈。腫瘤侵犯或潰瘍繼發感染可引起放射性耳痛。
(3)腫塊 硬結逐漸形成明顯腫塊,繼而在其中心區出現邊緣隆起的小潰瘍,局部糜爛,創面難以愈合。疼痛尖銳劇烈,且有定處或局部壓痛,并隨吞咽、咳嗽而加重。
(4)發熱 因癌組織變性壞死引起癌性發熱。
(5)感染 舌癌病灶除潰瘍外,還有菜花型及浸潤型病灶。病灶破潰后局部繼發感染,出現組織壞死、出血、發熱等癥狀。
(6)舌呆 病變累及舌肌時,可引起舌體運動完全受限,并影響到發音、進食及吞咽,并有多量流涎。病灶累及口底或全舌時,則舌體完全處于固定狀態,甚至張口困難。
另外,隨病情進展,舌癌患者還可出現消瘦、食欲缺乏、乏力等癥狀。
2.常見體征
(1)舌潰瘍或腫物 早期僅為舌側緣黏膜組織增厚、白斑或小硬結,后逐漸形成潰瘍或腫瘤,并可侵犯中線和口底。
(2)頸淋巴結腫大 多為同側頸淋巴結腫大,常轉移至頸深下淋巴結,原發于舌背、舌尖,侵犯中線的舌癌可發生雙側淋巴結轉移。
3.常見并發癥
(1)舌部感染 是舌癌最常見的并發癥,治療效果差。
(2)大咯血 是舌癌常見致死性并發癥。
(二)輔助檢查
(1)X射線檢查 是診斷舌癌的一種方法。可以明確舌癌侵犯上下頜骨及鼻腔、鼻竇時的情況。
(2)B超 評估轉移淋巴結的大小、形態、數目及與頸部重要血管關系。聲像圖示轉移淋巴結多呈圓形、低回聲,有時回聲不均。
(3)CT檢查 有利于舌癌的早期診斷,分期和鑒別診斷,并彌補常規X射線片上難以顯示的部位。借此可明確腫瘤的形態、大小、范圍、性質以及腫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還可以了解腫瘤是否侵犯對側。
(4)MRI檢查 對軟組織密度分辨率高,尤其能良好的顯示腫瘤結構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對舌癌的診斷和分期有重要意義。
(5)細胞學檢查 舌穿刺活檢確診率高,操作相對容易,能夠明確診斷。
(6)PET 可特異性鑒別腫瘤或炎癥性淋巴結,檢出頸部轉移淋巴結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CT和MRI為優,PET-CT兼能提供病變精確定位。
治療
中醫治療
1.中藥內治
(1)辨證論治
①心火熾盛
【證候特點】舌尖硬結、腫大如豆、疼痛難忍,言語困難,吞咽加重,心煩口干,小便色黃,大便干結,舌紅或紫暗,苔黃,脈細數或弦細。
【治法】清心瀉火,涼血解毒。
【代表方劑】導赤散加減——川黃連、木通、生甘草各6g,淡竹葉、赤芍、草河車各15g,梔子、山豆根、牡丹皮各10g,生地黃20g,車前草、白茅根、蒲公英各30g,半枝蓮15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元胡)、乳香、沒藥以活血止痛;潰瘍出血者,加三七、仙鶴草、蒲黃、地榆以止血;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川厚樸以通便泄熱;瘀久化熱、津血不足、口干舌燥者,加沙參、天花粉、玄參益氣生津;氣血虛較重,有食少、乏力、氣短者,加西洋參、白術、黃芪健脾補氣。
②脾虛濕瘀
【證候特點】舌邊潰瘍,或有糜爛,流涎腥臭,疼痛難忍,言語困難,吞咽加重,面色蒼白,少氣懶言,舌質淡,苔白膩或厚膩,脈弦滑或細滑。
【治法】健脾化濕,活血祛瘀。
【代表方劑】參苓白術散加減——蓮子10g,薏苡仁10g,砂仁(后下)10g,桔梗10g,白扁豆20g,白茯苓20g,人參10g,炙甘草10g,白術20g,山藥20g,乳香10g,沒藥10g,生地黃20,莪術10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痰瘀蘊久熱重,加魚腥草、黃芩清化熱痰;瘀而痛重者,加郁金、延胡索行氣止痛;乏力、食少納呆者,加雞內金、焦三仙健脾開胃。
③氣血兩虛
【證候特點】舌根短縮,礙食難言,面色白,唇甲色淡,聲低語怯,氣短懶言,語音不清,口中臭穢,甚或透舌穿頰,流膿出血,舌暗,苔薄或無,脈細弱或沉細。
【治法】補血益氣,解毒散結。
【代表方劑】八珍湯加減——黨參20g,白術、茯苓、生甘草各10g,當歸12g,山豆根、玄參各15g,熟地黃30g,黃芪、仙鶴草、半枝蓮各30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若出血較甚,加白及、地榆以止血;頸及頜下腫痛甚者,加夏枯草、海藻以加強散結之力。
(2)單方驗方
①方1
【組成】麝香、牛黃(人工牛黃代)、珍珠粉各4.5g,雄黃、蟾酥、冰片各3g。
【制用法】諸藥(除蟾酥外)分別研細末,備用;用酒化蟾酥,與前藥末調勻為丸,如芥子大,百草霜為衣。每服5~10丸,每日2~3次。亦可外用。
【適應證】各型舌癌。(何裕民.現代中醫腫瘤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
②方2
【組成】生地黃20g,木通10g,竹葉12g,甘草梢3g,黃連6g,廣豆根30g,草河車20g,藤梨根30g,梔子10g,郁金15g,天冬15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適應證】心火熾熱型舌癌。(李巖.腫瘤臨證備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③方3
【組成】黃芪30g,黨參、丹參、半枝蓮各15g,連翹、蒲公英各12g,山慈菇、穿山甲(山甲珠)、藕節、金銀花、雞內金、菟絲子、枸杞子各20g,當歸、川芎各9g,三七、陳皮、砂仁(后下)、黃連各6g,甘草3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適應證】氣血兩虧型之舌癌。(周宜強.實用中醫腫瘤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
④方4
【組成】白花蛇舌草30g,赤芍25g,麥冬、羊蹄根各15g,牡丹皮、黃柏、梔子、黃連各9g,龍膽6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適應證】熱毒熾盛之舌癌。(周宜強.實用中醫腫瘤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
⑤方5
【組成】絞股藍20g,麥冬15g,沙參12g,白毛藤30g,天冬18g,藤梨根30g,太子參15g,生黃芪20g,豬苓15g,黃精15g,枸杞子15g,竹葉12g,仙鶴草18g,青黛12g,西洋參6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適應證】舌癌氣虛型。(李巖.腫瘤臨證備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3)中成藥
①平消膠囊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結,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于中晚期舌癌。口服,每次4~8粒,日服3次,3個月為1療程。
②西黃丸 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心火熾盛型舌癌。口服,每次3g,日服2次。
③六神丸 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散結的作用。適用于熱盛火毒瘀結型舌癌。口服,每次10~20粒,日服3次,或用3~5粒研細敷于潰瘍面。
④康艾注射液 具有益氣扶正,增敏抑瘤的作用。適用于正虛邪盛型舌癌。靜脈滴注,每次40~60ml,加入0.9%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
⑤參附注射液 具有益氣扶正的作用。適用于舌癌有氣血虛弱或氣虛、陽虛證候的。靜脈滴注,每次40~60ml,加入0.9%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
⑥參芪扶正注射液 具有益氣扶正,增敏抑瘤的作用。適用于正虛邪盛型舌癌。靜脈滴注,每次250ml,每日1次。
2.針灸治療
(1)體針 取承漿、地倉、天突、翳風、內關、合谷、足三里、太沖、神門、太白、太溪、三陰交等穴。每次取3~4個穴,補瀉兼施,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可起到滋陰清熱降火的作用。
(2)耳穴 取心、脾、腎、舌等,每次取2~4個穴,日針1次,每次留針30min,行較強刺激。或每次埋針3~5日,2~3日后再行第二次埋針。可起到解毒、抗炎、鎮痛、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3)電熱針 每日1次,每次1條經,從十二經井穴針刺開始,氣至病所后繼續治療30min,28次為1療程,刺激強度以舒適為宜,刺激1~2min。可起到溫經通絡,祛瘀止痛的作用。
(4)艾灸 灸神闕、足三里、三陰交、腎俞等,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腫瘤能力。
3.中藥外治
(1)地龍止痛液 20g蚯蚓,以糖水化之,每日數次敷患處。具有清熱定驚,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舌癌引起的面頰腫痛。
(2)舌癌止痛散 冰片0.5g,三七5g,青黛5g,黃柏10g,共為細末,每日用少許敷患處。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舌癌表面腫起,疼痛,尚未潰爛者。
(3)雙料喉風散 將藥散頻頻外敷于舌潰瘍面及患處,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舌癌表面糜爛,咽喉腫痛者。
(4)漱口方 苦參、五倍子、山豆根、龍葵、草河車、白茅根、仙鶴草各30g,加冰片1g,煎湯,代水含漱,每日數次。具有燥濕祛風,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于舌癌潰瘍者。
西醫治療
1.治療原則
早期舌癌仍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或采取放射治療、冷凍治療;晚期舌癌徹底切除的可能性已很小,應采取綜合治療,即放療加手術或三聯(化療、手術、放療)或四聯(三聯加中醫中藥或免疫治療)療法。
2.外科治療
(1)手術治療目的 首次手術是治療的關鍵。因此首次手術必須達到無瘤根治的目的。
(2)手術治療原則 早期舌癌易發生淋巴結轉移,故無論淋巴結轉移與否,皆可行聯合根治術。由于舌癌的轉移率較高,故除T1病例外,其他均應考慮同期行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對臨床淋巴結陽性的患者,應同期行治療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原發灶按腫瘤手術原則,沿正常組織切除,切緣一次力爭達到陰性。
(3)手術的方式 包括半舌切除術、舌大部分切除術及全舌切除術等。若腫瘤未侵犯下頜骨,做下頜骨矩形切除;如已侵犯下頜骨,則將患側下頜骨一并切除;對于T1、T2病例或N0病例,可行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T3、T4病例及N1~N3病例均采用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3.放射治療
(1)放射治療的目的 可以用作對晚期舌癌病例術前、術后的輔助治療,以外照射為主。另外病灶小于2cm,可以組織間插植內照射為主,可利用γ線組織間治療,全身反應小,能保存全舌功能。對于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人,采取單純姑息性外照射治療。
(2)放射治療的原則 病灶小于2cm,無論原發病灶在舌尖、舌側緣還是舌腹,均可用192Ir近距離組織間插植治療,體腔內照射治療或外照射。體積較大的腫瘤,以外照射為主,輔以體腔或組織間插植內照射治療。
(3)照射野 雙側放療野包括頦下、頜下及頸深上區。
(4)放療時間、劑量 應用高能X射線與γ線時,放療劑量一般在40~60Gy/4~6周,再行組織間插植內照射治療。組織間照射用γ線高劑量率,一般1次或2次即可。單純外照射,總劑量在70Gy/7周,控制脊髓耐受量在40Gy以下,以預防放射性脊髓炎。
4.化學藥物治療
(1)單藥化療 DDP(順鉑)為目前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最有效和最新的藥物,其為廣譜抗癌藥。第二代鉑類抗癌藥卡鉑由于其非血液學毒性如腎毒性、消化道反應、耳毒性及周圍神經毒性較低,可以代替DDP。其他單藥如吡柔比星、甲氨蝶呤、平陽霉素都是比較常用的單藥化療。
(2)聯合化療 聯合化療方案主要是含DDP和不含DDP的兩大類。以DDP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在晚期舌癌的治療中,目前認為是最為有效的。
①MVP方案 DDP30mg/m2,靜脈滴注,第1、3天;VLB5mg/m2,靜脈注入。第1、8天:MTX20mg/m2,靜脈注入。第1、8天。每3周重復。
②DDP+5-FU DDP30mg/m2,靜脈注入,第1~3天;5-FU300~500mg/m2,靜脈注入。第1~5天。第3周重復1次,共3次。
(3)DBF方案
順鉑(DDP) 50mg,靜脈滴注,第1日、第3日、第5日;
平陽霉素(博萊霉素A5)(BLM-A5) 8mg,肌內注射,第1日、第3日、第5日;
氟尿嘧啶(5-FU) 500mg,靜脈滴注,第1~5日。
每3周為1周期,共2~3周期。
生活調養
(一)生活調理
要注意口腔衛生,做到每日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如有齲洞應早期填補,能修補利用的殘冠、殘根要及時處理,早些恢復牙齒的正常解剖形態。磨改銳利的非功能牙尖和邊緣嵴,使牙冠咬合面的牙尖和邊緣嵴變成圓鈍形,以防止損傷舌側邊緣組織。發現良性病灶或癌前病變,如舌體部乳頭瘤或糜爛性扁平苔蘚等,應及時切除活檢,或積極治療,定期觀察。應注意調理生活起居,改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氣,防止被細菌、病毒等感染。適當的性生活對身心健康有益,但在剛接受手術或放化療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
(二)飲食調適
戒除吸煙、嗜酒等不良習慣,加強體質鍛煉,改善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和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新鮮水果,少食刺激性食物,或飲食中加入中草藥來治療疾病,增加營養,增強體質,使機體產生抗御病邪的能力,起到輔助抗癌的作用。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食不易消化及用力咀嚼的食物。忌食臘味、熏肉、油炸和鹽腌的食品及各種涼果。飲食通常要細軟、富營養、易消化吸收。手術后宜以補氣養血為主,選用北黃芪、黨參、淮山藥、蓮藕等;放療期間,常出現津液耗傷、口干舌燥的現象,可食用甘蔗、蘋果、香蕉等,或選飲梨汁、藕汁、西瓜汁、番茄汁等補充津液,也可多食綠豆湯、冬瓜湯等。化療時宜以大補氣血為主,選用香菇、木耳、甲魚、龜等。平時宜多食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防癌抗癌功效的食物,如茯苓、淮山藥、蘑菇、香菇、大棗、薏苡仁、海參、四季豆、核桃等。
建議選用下列藥膳進行日常防治。
(1)苡米粥 薏苡仁50g,白糖適量。將薏苡仁加水煮成稠粥,依據個人口味酌加白糖調味食用。具有健脾除濕之功,可用于術后調養。
(2)甘草雪梨煲豬舌 甘草10g,雪梨2個,豬舌1個(約150g),加少許清水和冰糖,小火熬煮后服用。用于濕熱蘊濁者。
(3)蘆根薏仁綠豆湯 取蘆根、薏苡仁、綠豆各30g,先將蘆根用水煎半小時,棄蘆根,留汁備用,洗凈薏苡仁、綠豆,放入蘆根湯汁,用文火煮爛,加冰糖適量食用。適用于舌癌火毒熾盛者。
(4)冬蟲夏草燉瘦肉 豬瘦肉200g,冬蟲夏草10g,洗凈,以水適量,慢火燉熟,加食鹽調味食用。適用于舌癌咯血及晚期癌癥形體虛衰者。
(5)百合40g,大米100g,煮粥食用。適用于舌癌干咳、出血、心中煩熱者。
(6)無花果干地竹蔗水 無花果30g,干地黃60g,竹蔗約300g。竹蔗切細段,將以上三物加水煮1~2h成濃汁,內服。適用于舌癌潰瘍腫痛、妨礙飲食者。
(7)沙參冬瓜瘦肉羹 北沙參30g,冬瓜500g,豬瘦肉100g,油、鹽各少許。冬瓜切細絲備用,先煮北沙參半小時,后入冬瓜絲、豬瘦肉煮羹,油鹽調味,飲湯或佐餐食用。適用于舌癌口干口苦、患處疼痛、胃納欠佳者。
(8)百合鳳尾豬舌湯 百合60g,鳳尾草50g,豬舌一個,鹽少許。鳳尾草洗凈切成段,用紗布包。豬舌切數段,將以上三物(除鹽外)加水適量慢火煎煮2h以上,去鳳尾草渣,和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于舌癌紅腫熱痛、痰涎壅盛者。
(9)蓮子豬脊骨水魚湯 蓮子30g,豬脊骨250g,甲魚(水魚)約500g,鹽少許。蓮子浸泡去皮、去心,豬脊骨連肉帶髓斬段,甲魚(水魚)理凈切塊,將以上三物一起加水燉爛,和鹽調味,飲湯或佐餐食用。適用于罹患舌癌體質虛弱者。
(三)精神調理
舌癌病人的精神調理非常重要,對疾病的遠期療效有直接影響。醫護人員應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正確對待所患疾病,鼓勵病人樹立未來的生活目標,克服精神上和情緒上的緊張,做好為實現生活目標而承受治療的心理準備。實踐表明,有心理準備,有承受能力,性格開朗,有戰勝癌癥信心的患者,其機體免疫狀況均能得到提高,其對治療的承受能力、對治療的反應均較好,相應的遠期療效也較好。
(四)其他
氣功治療具有提高免疫,舒暢情志,條暢氣機,疏通經絡,暢通氣血的作用。適當地練習氣功或各種養生功,對緩解舌癌患者的焦慮、抑郁;對增強患者體質,及幫助術后或放化療后的恢復有一定的裨益。
(逯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