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中醫特色治療與調養
- 李柳寧
- 9068字
- 2019-01-03 00:37:29
第二節 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原發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惡性腫瘤。鼻咽癌散見于全世界,但有明顯的種族易感性、地區性和種族家族聚集性。全球大部分地區發病率較低,一般在1/10萬,但是,在我國南方廣東、廣西、湖南以及贛南地區,發病率卻甚高。據報道,廣東省中部地區廣東籍男子的鼻咽癌發病率高達30/10萬。國外報道的鼻咽癌病人亦多為廣東籍的華人。故鼻咽癌過去俗稱為“廣東瘤”,目前鼻咽癌的發病率已有北移、發病年齡漸趨年輕的特點,其惡性度頗高,自然生存期18.7個月,起病隱匿,早期不易發現。
鼻咽癌屬于中醫“鼻痔”、“鼻衄”、“鼻淵”、“上石疽”、“失榮”、“挖腦痧”等范疇。臨床以鼻塞、涕血、耳鳴、耳聾、頭痛、面麻及復視等為主要表現。
病因病機
1.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鼻咽癌是多種發病因素所致。臟腑功能失調是本病的內因,復受七情六淫所傷,機體發生病理變化,出現氣血凝滯或痰濁結聚,鼻絡受阻,積聚而成;或痞塞日久,積聚壅結,化火化熱,火毒內困而成。本病病位在鼻咽,與肺臟、肝膽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屬本虛標實之證。發展下去,臟腑功能失調不能控制,正不勝邪,則癌毒流竄至頸、腦、肝、肺及骨等處,病不易治,預后不良。
2.西醫發病機制
西醫學認為,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確,流行病學調查提示鼻咽癌可能與環境、飲食、微量元素、遺傳和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鼻咽癌很可能也像其他癌瘤一樣,是多步驟和多因素致癌。
臨床表現
(一)癥狀與體征
1.常見癥狀
(1)涕血或鼻衄 約70%的病人有此癥狀。約23%的病人以其為早期首發癥狀。
(2)耳鳴、聽力減退、耳內悶塞感 約50%的病人有此癥狀,是鼻咽癌早期癥狀之一。
(3)鼻塞 常為單側腫瘤堵塞鼻孔后所致,位于鼻咽前壁的腫瘤更易引發。常為單側持續性鼻塞。
(4)頭痛多 為單側顳、頂或枕部的持續性疼痛,往往是由于有顱神經損害或顱底骨質破壞,或鼻咽局部的炎性感染或神經血管反射性痛所致。
(5)面麻 面部皮膚麻木感,體檢為痛覺和觸覺減退或消失。由于腫瘤侵入海綿竇常引起三叉神經第1支或第2支受損,腫瘤侵入卵圓孔莖突前區、三叉神經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顳部、面頰部下唇和頦部皮膚麻木或感覺異常,面部皮膚麻木發生率占10%~27.9%。
(6)頸淋巴結 腫大腫瘤轉移至頸淋巴結所致,發生率高達79.37%,可單側或雙側發生轉移。頸部腫大之淋巴結無疼痛,質硬,早期可活動,晚期與皮膚或深層組織粘連而固定。
(7)眼部癥狀 若腫瘤侵犯眼眶或與眼球相關的神經,可出現視力障礙甚至失明、視野缺損、復視、眼球突出及活動受限、神經麻痹性角膜炎等。視神經萎縮、水腫在眼底檢查中均可見到。這些表現多已屬晚期,但仍有部分患者以此癥就診。
(8)顱神經損害癥狀 由于鼻咽癌向周圍浸潤,任何一支腦神經受壓迫均會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但以三叉神經、外展神經、舌咽神經、舌下神經受累較多,面神經、嗅神經、聽神經則較少受累。
(9)遠處轉移 鼻咽癌可轉移至全身各個部位,但以骨、肺、肝多見。且可多個器官同時發生轉移。因轉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相應的表現。
2.常見體征
(1)頸部淋巴結檢查 注意頸深上淋巴結、頸深中淋巴結、頸深下淋巴結腫大情況。
(2)顱神經檢查 特別對有眼肌、咀嚼肌群和舌肌癱瘓的患者,必須認真進一步檢查。
(二)輔助檢查
(1)前鼻鏡檢查 少數病例可發現新生物侵入后鼻孔,多呈肉芽組織狀。
(2)鼻咽鏡檢查 有間接鼻咽鏡和纖維鼻咽鏡兩種。檢查時可見到鼻咽黏膜充血,輕度糜爛、潰瘍,黏膜粗糙、變色、水腫,或鼻咽壁隆起、不對稱等。如鼻咽后壁與軟腭背面間距狹小,為癌組織侵入后壁的黏膜下組織;如一側咽隱窩狹窄或消失,兩側不對稱,提示腫瘤侵入咽旁間隙或動脈鞘區。原發灶較小時,鏡檢不易發現。
(3)病理檢查
①組織細胞學檢查 經鼻腔或口腔,鉗取可疑組織送病理,如活檢結果為陰性,但臨床仍覺可疑者,可反復多次活檢并隨診觀察。
②脫落細胞學檢查 取鼻咽活體組織檢查的同時配合作脫落細胞學檢查,可補充活檢之不足。特別對病灶小,活檢困難或初次活檢為陰性者。
③頸淋巴結穿刺或頸淋巴結摘除活檢 對頸淋巴結腫大、質硬、活動差而鼻咽部未發現明顯可疑病變者,對頸部腫大之淋巴結可作細針穿刺活檢或切除活檢,但其活檢瘢痕將影響放射治療療效。
(4)X射線檢查 通過X射線片檢查,可以了解到腫瘤范圍和顱底骨質破壞情況,有利于制訂鼻咽癌的分期放射治療計劃、預后評價等。根據具體情況可攝鼻咽部側位片、顱底片或進行鼻咽鋇膠漿X射線造影。
(5)CT檢查 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不僅能顯示鼻咽部表層結構的改變,還能較清楚地顯示顱底骨質情況及鼻咽部及鼻咽旁腫瘤侵犯情況,以便能全面了解腫瘤范圍及進行準確的分期,為更好地作出放射治療設計提供幫助。
(6)MRI檢查 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較CT高,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范圍及對鄰近結構的侵犯情況,可鑒別放療后組織纖維化和復發的腫瘤。鼻咽癌在T1加權像呈中等、較低信號,在T2加權像信號增高,增強后可見病灶實質部分強化。骨質破壞時,受累區表現為中、低信號。
(7)EB病毒血清學檢測 EB病毒VCA-IgA抗體及DNA酶活性的檢測,作為鼻咽癌的輔助診斷方法,已被臨床廣泛應用,若滴定度高時應警惕鼻咽癌的可能。對鼻咽癌的高危人群,可作定期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
(8)腹部B超 該檢查可以初步了解有無肝內轉移,了解有無合并肝膽系統疾病。
(9)全身骨ECT掃描 了解有無骨轉移。
(10)全身PET/CT掃描 PET/CT為生物成像,反映全身及局部代謝情況,腫瘤區域為高代謝成像,通過該檢查可了解全身腫瘤分布情況。
治療
中醫治療
1.中藥內治
(1)辨證論治
①肝肺郁熱
【證候特點】鼻塞不通,涕血或鼻衄;或有咳嗽,痰少而黏,口苦咽干,煩躁易怒,頭暈頭痛,舌質紅,苔黃,脈弦滑而數。
【治法】清肝瀉肺。
【代表方劑】丹梔逍遙散合瀉白散加減——牡丹皮、梔子、當歸、白芍、地骨皮、黃芩、桑白皮、茯苓各15g,柴胡、僵蠶、川貝母、白術各10g,甘草6g,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夏枯草各20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加減】口渴者加生石膏清熱生津止渴;頭痛重加全蝎、鉤藤通絡除風、清熱平肝止頭痛;涕濃稠者加全瓜蔞、桔梗清肺化痰;鼻塞不通加辛夷、石菖蒲解毒通鼻竅;涕血重加白茅根、旱蓮草涼血止血。
②痰熱蘊結
【證候特點】鼻塞,鼻流濁涕或涕中帶血,頸淋巴結腫大;重者可見口舌斜、頭痛等;舌質晦暗,舌苔厚膩,脈弦滑或滑數。
【治法】化痰散結,清熱解毒。
【代表方劑】清金化痰丸加減——夏枯草、茯苓、麥冬、白花蛇舌草各20g,土茯苓、連翹、黃芩、桔梗、大薊、小薊各15g,川貝母、瓜蔞子、橘紅、僵蠶、膽南星各1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口舌斜、頭痛者加全蝎、白附子通經活絡。
③肺腎陰虛
【證候特點】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視物不清,聲音嘶啞,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或苔薄黃,脈細數無力。
【治法】滋養肺腎。
【代表方劑】麥味地黃湯加減——西洋參、北沙參、玄參、茯苓、生地黃各15g,山藥、麥冬、女貞子各20g,澤瀉、山茱萸、五味子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有熱毒者加用白花蛇舌草、連翹、金銀花、山豆根清陰虛之毒熱,使毒清而正復;大便干結加用肉蓯蓉、火麻仁養陰潤燥通便;心悸、少寐者加當歸、茯神、白術養心血、補脾氣、安心神。
(2)單方驗方
①方1
【組成】黃連15g,黃柏15g。
【制用法】加水約100ml,煎10min后去渣,晾溫后用棉簽蘸藥液,每日3~5次涂頸部照射野皮膚,并盡量暴露照射野。
【適應證】鼻咽癌放療中照射區皮膚出現紅斑、色素沉著、干性脫皮者。[黃榮瑜,程麗明.中西醫結合治療30例鼻咽癌的護理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0(11):1086]
②方2
【組成】黨參、黃芪、茯苓、淮山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葛根各30g,玉竹、女貞子、僵蠶、白蒺藜、石菖蒲、白術各10g,薏苡仁50g,陳皮6g,重樓20g,玄參、知母、鉤藤各15g,全蝎、田七、甘草各5g。
【制用法】從放療開始第1日服用至放療結束,每日1劑,水煎成400ml,上下午各服200ml。
【適應證】放療中的鼻咽癌患者,有減毒增效作用。[胡岳然,吳超權等.參芪放后方防治頭頸部腫瘤放射損傷的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7):623]
③方3
【組成】金銀花、甘草、竹葉、白茅根、菊花各15g。
【制用法】每日1劑,煎成湯劑250ml,多次含漱。
【適應證】放療中的鼻咽癌患者,可防治鼻咽癌放療所致口腔黏膜損傷。[鄧卓霞,周富鈴.金銀花含漱液對鼻咽癌放療所致口咽并發癥預防作用的探討.廣西醫學,2002,24(11):1744]
④方4
【組成】女貞子15g,旱蓮草15g,菟絲子15g,淮牛膝15g,茺蔚子15g,丹參20g,夏枯草15g,田七末(沖服)3g。
【制用法】前7味藥先用1000ml水煎成300ml藥汁后,再將田七末沖入藥汁口服,每日1劑,每周服5劑,放療開始的第1日開始服用,至完成放射治療的后1日。
【適應證】放療中的鼻咽癌患者,可防治鼻咽癌放療所致視后路損傷。[徐伯平,龍時先等.中藥防治鼻咽癌放療致視后路損傷的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9):661]
⑤方5
【組成】蘆根30g,天花粉15g,玄參15g,麥冬10g,生地黃20g,桔梗10g,佩蘭6g,板藍根15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適用于放療中的鼻咽癌患者。有防治因放療所致口咽部的黏膜充血、水腫、咽喉腫痛、飲食減少等癥的作用。[孫培敏,王君德.鼻咽癌放療毒副反應的中醫治療.江蘇中醫,1996,17(4):21]
⑥方6
【組成】白花丹、白術、生天南星、生半夏、山慈菇各15g,茯苓、昆布各30g,青皮12g,黨參24g,水飛薊(老鼠勒)18g,僵蠶9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適用于痰濁結聚型晚期鼻咽癌不宜進行放化療治療的患者。有減癥抑瘤作用。(邱寶珊,王德鑒.中醫藥治療24例晚期鼻咽癌的療效觀察.新中醫,1994,9:10-13)
⑦方7
【組成】青皮、當歸、川芎各12g,馬鞭草、生牡蠣、澤蘭各30g,昆布、兩面針、丹參、五靈脂(包煎)各15g,紅花9g,田三七末(沖服)3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適用于氣血凝結型晚期鼻咽癌不宜進行放化療治療的患者。有減癥抑瘤作用。(邱寶珊,王德鑒.中醫藥治療24例晚期鼻咽癌的療效觀察.新中醫,1994,9:10-13)
⑧方8
【組成】黃藤、赤芍、玄參、川萆薢、地膚子各15g,虎杖18g,柴胡9g,牛膝24g,天花粉、梔子、生牡蠣、蚤休各30g。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適用于火毒困結型晚期鼻咽癌不宜進行放化療治療的患者。有減癥抑瘤作用。(邱寶珊,王德鑒.中醫藥治療24例晚期鼻咽癌的療效觀察.新中醫,1994,9:10-13)
(3)中成藥
①玉樞丹 具有清熱豁痰開竅的作用。適用于痰熱壅盛型鼻咽癌??诜?,每次1.5g,日服2次。
②鼻咽靈片 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作用。適用于痰熱蘊結型鼻咽癌??诜看?片,日服3次。15日為1療程。
③西黃丸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適用于鼻咽癌各期??诜看?~5g,日服2次。
④平消膠囊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結,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于各期鼻咽癌??诜看?~8粒,日服3次,3個月為1療程。
⑤生脈膠囊 具有益氣養陰扶正的作用。適用于肺腎陰虛為主型鼻咽癌或放療后鼻咽癌??诜看?粒,日服3次。
⑥金龍膠囊 具有扶正祛邪,通絡抑瘤的作用。適用于瘀血阻滯型鼻咽癌??诜看?粒,日服3次。
⑦艾迪注射液 具有益氣扶正,增敏抑瘤的作用。適用于正虛邪盛型鼻咽癌。靜脈滴注40~60ml,加入0.9%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
⑧康艾注射液 具有益氣扶正,增敏抑瘤作用。適用于正虛邪盛型鼻咽癌。靜脈滴注40~60ml,加入0.9%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
⑨生脈(參麥)注射液 具有益氣扶正的作用。適用于氣陰兩虛為主型鼻咽癌或放療后鼻咽癌。靜脈滴注40~60ml,加入0.9%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
2.針灸治療
(1)體針取穴法
①鼻咽癌致頭痛 在藥物止痛的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可提高療效,選巨髎、四白、合谷、天柱等穴,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留針15min,每5min捻轉1次。
②鼻咽癌致鼻塞不通,流濁涕,色黃腥穢 選列缺、合谷、迎香、鼻通、印堂等穴,針刺用瀉法。
③鼻衄 選合谷、上星、少商、期門等穴,針刺用瀉法。
(2)耳針取穴法
①鼻咽癌致頭痛 取枕、額、皮質下、神門等穴,每次取2~3穴,留針20min,每5min捻轉1次。
②鼻咽癌致鼻塞不通,流濁涕,色黃腥穢 選內鼻、腎上腺、額、肺等穴,捻轉留針20min,或埋針1星期。
3.中藥外治
(1)硼腦膏 金銀花9g,魚腦石6g,黃柏6g,硼砂6g,冰片0.6g。共為細末,用香油或凡士林調成軟膏,用棉球蘸藥膏塞鼻孔內,或將藥粉吹入鼻孔內,每日3次。適于鼻咽癌痰熱蘊結,鼻塞、頭痛等。
(2)辛石散 白芷3g,鵝不食草3g,細辛3g,辛夷6g,魚腦石4塊,冰片4.5g。共為極細末,每日1~2次吹入鼻竅內。適于鼻咽癌有鼻塞、頭痛較劇者。
(3)血竭膏 香油150g,血竭粉10g,松香12g,羊膽5個,冰片3g,麝香3g。將香油煎沸,加松香熔后離火,均勻撒血竭粉于液面,以深赤色為度,再下羊膽汁,加至起黃色泡沫為止,待冷卻后加入冰片、麝香即成。攤在膠布上貼于痛處。有活血化瘀、解毒消癥的功效。
西醫治療
1.治療原則
鼻咽癌治療以放療為首選,其次為外科手術或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藥治療。目前鼻咽癌的治療仍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中醫藥治療重點應放在放療的輔助治療及放療后復發與晚期鼻咽癌上。早期鼻咽癌以放射治療為主,中醫藥治療以減毒增效為主;晚期或復發的病人在化療或手術治療時應配合中醫藥扶正治療;不能放化療或手術治療的晚期病人,則以中醫藥辨證治療為主。
2.放射治療
(1)放射治療目的 在放射治療前應確定放療目的,是根治性放療還是姑息性放療。如患者一般情況好,無顱底骨破壞或顱內侵犯,鎖骨上無淋巴結轉移,頸淋巴結轉移未超過6cm及無遠處轉移者,可給予根治性放療,組織劑量在70Gy左右。如身體狀況較差、病變范圍較廣者,則以控制腫瘤生長、減輕痛苦和延長生命為目的,選擇姑息性放療。
(2)放射治療原則 首次治療應首選體外放療,必要時配合腔內照射治療。隨著放療設備、放療技術發展,鼻咽癌的放療經歷了從2D的普通放療(2DRT)、3D適形放療(3DRT)、調強放療(IMRT)、4D影像引導下放療(IGRT),伴隨著的是療效提高、副反應的降低。照射源應選擇高能X射線或γ線。照射野應包括腫瘤侵犯范圍及有可能侵及的顱底與頸淋巴結引流區。應用多野、調整入射角度等技術,盡可能保護正常組織。根據瘤體及病情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放療計劃。
(3)禁忌證 有惡液質,多發性的遠處轉移,白細胞或全血細胞下降者;同一部位多療程放療后癌灶未控制或愈后復發者;原部位復發并有明顯的放療后遺癥者。
(4)照射野的選擇 根據鼻咽癌生長的部位、侵犯范圍及淋巴轉移,可選擇耳前野、鼻前野、面頸聯合野、耳后野、眶下野、眶前野、眶上野、顱底野、頸部切線野等。
(5)放療時間劑量 總放療劑量與腫瘤的病理類型、分化程度、瘤體大小、放療目的及療效有關。應用高能X射線與γ線時,根治劑量一般在70Gy/7周,預防劑量為50Gy/5周,姑息劑量為30~50Gy不等。上述劑量可按患者的具體病情適當增減5~10Gy,適宜的劑量一般在65~77Gy。常規分割劑量一般在10Gy/5次/1周(5日),連續照射累積至總劑量,若患者身體狀況允許,其間不停止。
(6)放療注意事項?、儆忻鞔_診斷。②放療前處理好病牙,拔出殘根、齲齒,拆除金屬齒冠,待創口愈合后再開始放療。③調整好身體的營養狀態,補充高蛋白等;治療頭頸部感染。④口腔黏膜放射性損傷者給予含漱液漱口,嚴重的給抗感染治療或暫停放療。⑤放療中應每周復查一次放療計劃執行情況、反應情況及身體耐受情況,如擺位、血常規檢查等。⑥放療后注意觀察療效,如有無復發、轉移及放療后遺癥。⑦放療后2~3年內不能拔牙,可修補,以后需拔牙時應先抗炎調整幾日。⑧放療后,育齡婦女應避孕2~3年。
(7)與化療聯合應用 鼻咽癌在放療時與化療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療效,有效地控制遠處轉移,對那些放療敏感性差的鼻咽癌可起到增敏的作用。常用方法:以鉑類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原發灶和頸部根治性放療或放化療;放化療序貫輔助化療順鉑+放療序貫順鉑/5-Fu;誘導/后續化療方案:多西他賽/順鉑/5-Fu、順鉑/5-Fu、順鉑/表柔比星/紫杉醇。誘導化療后,在同步化放療中應用的藥物通常包括每周1次的順鉑或卡鉑。
3.化學藥物治療
不能放療的晚期鼻咽癌或放療后復發的鼻咽癌,可選擇化學藥物治療。此外化療也可作為放療或手術治療的輔助性治療方法。常用的化療方法與方案如下。
(1)全身化療
①TP方案
紫杉醇(PTX) 175mg/m2,靜脈滴注,第1日;
順鉑(PDD) 75mg/m2,靜脈滴注,第1日。
每3周重復。
②DP方案
多西紫杉醇(DOX) 75mg/m2,靜脈滴注,第1日;
順鉑(PDD) 75mg/m2,靜脈滴注,第1日。
每3周重復。
③TPF方案
多西紫杉醇(DOX) 75mg/m2,靜脈滴注,第1日;
順鉑(PDD) 75或100mg/m2,靜脈滴注,第1日;
④NP方案
順鉑(DDP) 80~100mg/m2,靜脈滴注,第1日;
長春瑞濱(NVB) 25mg/m2,靜脈滴注,第1日、第8日。
每3~4周重復1次,3周期為1療程。
⑤5-FU 1000mg/m2,持續靜脈滴注,第1~4日或
750mg/m2,持續靜脈滴注,第1~5日。
每3周重復。
(2)介入化療 選擇PFB方案或PF+CF方案(CF口服),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動脈,在導絲引導下插管至頸外動脈分支的腭升動脈或咽升動脈,分別灌注化療藥物。病變位于中線,可雙側同時灌注。每隔3周為1周期,注藥時應緩慢。
4.手術治療
鼻咽部解剖結構特殊,手術治療難以切除全部病灶。因此,鼻咽癌的手術治療往往應用于放療后病灶仍未清除或復發,無其他浸潤病灶,無遠處轉移病灶。分化較好的腺癌、腺鱗混合癌,切除前也可先作放療或冰凍、激光、微波等治療。若原發癌已被控制,患者全身狀況良好,則頸部殘留的淋巴結也可行頸淋巴結清掃術。
生活調養
(一)生活調理
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保持鼻及咽喉衛生,避免病毒感染。盡量避免吸入有害煙霧,如煤油燈氣、殺蟲氣霧劑等,并積極戒煙、戒酒。有鼻咽疾病應及早就醫診治,如發現鼻涕帶血或吸鼻后口中吐出帶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頸部淋巴結腫大、中耳積液等應及時作詳細的鼻咽部的檢查。患了鼻咽癌應避免體力上的過勞,如重體力勞動、熬夜、過度的體育鍛煉等,均可使機體的內環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癌癥復發或轉移。
(二)飲食調理
飲食宜均衡,宜清淡,應選用容易消化、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物。特別應注意的是,鼻咽癌放化療期間的患者,常出現口燥咽干、食欲缺乏、惡心嘔吐。中醫認為此為氣陰虛損、熱毒熾盛所致,所以患者日常膳食中應避免辛燥熱毒刺激之品。少吃或不吃咸魚、咸菜、熏肉、臘味等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宜食用辛燥刺激性食物,如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不宜過量飲酒。食物要以清淡、細軟、易消化吸收為主。放療期間,常出現津液耗傷,如口干舌燥,宜選飲梨汁、藕汁、橙汁、番茄汁、茅根汁等補充津液,也可多食枇杷、梨、西瓜、綠豆湯、冬瓜湯等。平時宜多食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防癌抗癌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甜杏仁、菱角、牡蠣、海蜇、黃魚、龜、蚶子、海參、茯苓、淮山藥、大棗、四季豆、香菇、核桃、甲魚等。咽燥痰多者宜食銀杏、蘿卜、芥菜、杏仁、陳皮、枇杷、青果(橄欖)、海蜇、海帶、冬瓜、絲瓜、無花果、核桃、羅漢果、桃、橙、柚等。
建議選用下列藥膳進行日常防治。
(1)無花果燉肉 鮮無花果120g(干品60g),瘦豬肉120g,分別洗凈切塊,同入鍋中,加適量水及調料,煮至肉爛,喝湯吃肉。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口干咽痛。
(2)山藥蓮苡湯 山藥30g,蓮子(去心)30g,薏苡仁30g,加水適量,慢火燉熟,加白糖少許,每日1次,量不限,連服15日。治療各期鼻咽癌屬脾虛者。
(3)養津飲 雪梨干、蘆根各50g,天花粉、玄參、薺菜各25g,麥冬、生地黃、桔梗各15g,杭白菊20g,同煎,去渣取汁,每日1次,分2次溫服。治療鼻咽癌津液虧損、口舌干燥者。
(4)柴胡9g,桃仁9g,白術15g,白花蛇舌草30g,煎湯去渣后,加剔凈烏龜1只燉熟,吃龜肉喝湯,2~3日1劑,可常服。治療鼻咽癌。
(5)天花粉15g,川貝母9g,紫草30g,煎湯去渣后,加豬瘦肉60g燉熟,加食鹽調味,服食。每1~2日1劑,連服20~30日。治療鼻咽癌經常涕血、咽干者。
(6)川貝百合綠豆水 川貝母6g,百合50g,綠豆100g,冰糖適量。先打碎川貝母,然后將前三味加水適量,煮至綠豆熟爛,放入冰糖,飲湯服食。適用于鼻咽癌涕血頭痛,或鼻咽癌放療中出現口干咽燥者。
(7)蒲葵青果煲瘦肉 蒲葵子60g,青果(橄欖)15g,豬瘦肉150g,鹽少許。將蒲葵子、青果洗凈,稍打破,豬瘦肉切細,將以上三物加水適量,慢火煮2~3h,和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于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放療后復發者。
(8)葛菜生魚 湯葛菜花200g,生魚約200g,鹽少許。葛菜花揀洗干凈,生魚去腸洗凈,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和鹽調味,飲湯食魚。適用于鼻咽癌頭痛涕血、咽干納呆者。
(9)水魚石上柏湯 甲魚(水魚)1只(約500g),石上柏50g,豬骨約200g,鹽少許。將甲魚(水魚)宰殺去腸臟后切塊,石上柏洗凈,豬骨斬段,三物一起加水適量煮熟,和鹽調味,飲湯食甲魚肉。適用于鼻咽癌治療后復發或涕血頭痛者。
(三)精神調理
應避免精神緊張、情緒過激,保持開朗、樂觀的良好心境,并廣泛培養興趣愛好,積極參加文體活動,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若確診患鼻咽癌后,應克服焦慮、恐懼、悲傷、失望等不良心理,要樹立向癌癥作斗爭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克服治療中的種種困難,同時可適當參加打太極拳、練氣功、聽音樂等有益的文體活動,積極面對生活。
(四)其他
氣功治療能疏通經絡,暢通氣血,調解情志。練習氣功對鼻咽癌患者的體質恢復有益。
具體的步驟如下。
(1)仰臥調息 仰臥,自然人靜,兩掌重疊枕于腦后,下肢一伸直,一屈曲呈60°~90°角,閉雙目,意守上丹田,舌抵上腭,唇似閉未閉,調節呼吸(8~10次/min,一個月后3~4次/min)。
(2)端坐搖櫓 取坐位,意守上丹田,兩手(握空拳)舉至齊耳,再向前推伸,呼氣,腳掌用力,然后兩手拉回至耳旁,吸氣,腳跟用力??谖㈤],目視前方,呼吸深長,作10~20次。練至一定時候,可在呼吸時伴發吐音。
(3)前伸蹦蹲 沉肩墜肘,含胸收腹,兩上肢屈曲,手掌輕握拳,放于兩膝之外側,下蹲,意守中丹田,兩手隨即向上平伸至與肩平,亮掌,趁勢兩足跟離地躍起,后落地,并急吸氣,還原時緩緩呼氣(用鼻呼吸),呼吸之比為5:1或4:1,每分鐘蹦蹲5~10次。
(4)蹲起展肢 取立位,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眼向前平視,挺胸,收腹,手握拳放于兩側腰間,意守中丹田。以足尖跑步,繞一個小圈,口微閉,鼻呼吸,兩臂交替前后擺動。8步一息或4步一息,每分鐘跑30~50步,以10~15min為宜。
(5)升降呼吸 輕松站立,意守下丹田,將雙手從體前輕輕提起,同時吸氣,手舉至頭頸最高處時向后折,吸足氣后兩手再由體側緩緩放下,并下蹲,呼氣,待手放至下丹田時再重復前一個動作,共做5~10次。
(6)收功站立 上下齒輕叩36次,再咽唾液3次,如此反復3次后可做任意活動。如需重練,應間隔15~30min。
(羅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