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斷層掃描檢查
癌癥不可怕,關鍵要早發現
全球癌癥患者和死亡病例正以嚴峻的形勢增加,基于龐大的人口基數,目前中國新增癌癥病例高居全球首位。北京市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為2014北京居民主要死因前三位,共占比73.2%,惡性腫瘤死亡率則連續8年位居死亡率榜首。
盡管目前尚沒有醫治癌癥的有效藥物,但是人們不必“談癌色變”。很多癌癥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早治療的話其愈后還是比較理想的。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做到早發現。大多數患者到醫院去檢查治療時已經是中晚期了,失去了根本治愈的機會,那么到底有沒有技術能夠做到早期發現呢?回答是肯定的,隨著社會的進步,通過腫瘤標志物檢查、熱斷層掃描(TTM)等技術就可以實現癌癥的早期發現。
什么是熱斷層掃描
熱斷層掃描是熱斷層掃描成像技術的簡稱,它是一種無損傷、非介入、原狀、實時、原位觀測細胞代謝熱的功能影像技術。臨床檢驗顯示,熱斷層掃描檢查系統對早期惡性腫瘤診斷符合率超過85%;對早期心梗、腦出血、栓塞可提出準確診斷和早期預示,其準確率可達85%以上;對甲狀腺、乳腺、前列腺和婦科疾病診斷準確率可達90%以上。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疾病的變化必然有細胞代謝的變化與之對應。在疾病早期,細胞異常代謝物的累積還未形成明顯形態變化時,運用CT、B超是看不見的,但細胞代謝熱的變化是從一開始就發生的,并不斷從病變部位向體表傳遞。熱斷層掃描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紅外探測器接收人體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于體表的熱,通過熱斷層計算出熱源深度、強度和形狀,經計算機處理,形成對應人體內各組織器官不同深度的細胞新陳代謝相對強度的分布圖,根據分布圖與健康狀況的對應規律,對人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健康態、亞健康態、疾病態的定性定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