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天生的催眠大師(1)

通過實際的案例,多方呈現催眠大師艾瑞克森如何巧妙地采取不直擊要害的介入模式,并善用軼事、情境及對隱微線索的覺察力來協助個案。

【前言】

通過艾瑞克森的個人治療和專業督導的情境,我成為一位更為正向積極的個人和有效率的治療師。在本章當中,我將呈現一些與艾瑞克森的互動經驗——那些描述他身為一個人和一位治療師的經驗;我也會提到艾瑞克森以前的來訪者和學生向我描述的一些經驗。艾瑞克森經常被視為一位絕頂聰明的技匠。寫出這些短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呈現出我所看到的他——首先是一位卓越不凡的人,進而是一位治療大師。

杰·海利(Jay Haley, 1982, p.5)提到,他幾乎沒有一天不用到從艾瑞克森那里學來的某些方法;對我來講,那是以小時來衡量的!艾瑞克森治療模式中許多杰出的方面,都足以說明我熱衷于此的緣由,這些方面在接下來的案例中會很清楚。艾瑞克森取向的教導、督導和治療都是基于一般常識。他通常會以簡單、常識性的治療介入,搭配戲劇化的呈現方式,使得他的建議產生矚目的效果。他會因人而異地調整信息傳達的內容和方式,使聽者能夠容易理解,并對其間所蘊含的指令有所回應。最后,艾瑞克森會間接地激發反應,例如,他通常以比喻或軼事的方式來表達一般常識性的建議。艾瑞克森用這種方式保持一貫“不直擊要害”(one-step removed)的介入模式,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是有效治療溝通的重要元素。

艾瑞克森將他所欲傳達信息個別化的能力,歸功于他對隱微線索的觀察;他留意到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小事,例如,人們通常慣于忽略感官體驗的信息,特別是穩定狀態的信息。人類的感官系統是一個強力的“差異偵測器”,會注意到與特定情境不相符的行為模式。與此相反,艾瑞克森訓練自己去留意與特定情境相符的行為,揀選出標示了來訪者內在資源的隱微線索。他知道建構出來訪者正面經驗的全貌,比分析他們的負面經驗更容易促發改變。

我不認為艾瑞克森給予來訪者的建議有何深奧之處,但正如之后會看到的案例,他的治療取向的深奧之處,在于他始終運用顯而易見的事物。不幸的是,許多治療師執著于動力結構:卻忽略顯而易見的方面。然而,艾瑞克森留意顯著之處,然后回饋給來訪者,讓他們能以習慣的反應方式產生療效。

【情境和指令的運用】

艾瑞克森治療取向的一項特色,就是他善用情境的能力。通過對于情境和(或)來訪者對情境反應的操弄,產生治療性的改變。艾瑞克森會找出在當前現實情境中可用來產生療效的事物,他通常鋪陳出有利改變的情境,讓來訪者主動意識到他們先前未認知到,足以產生改變的能力(Zeig, 1980a; Dammann,1982)。

他的治療并不局限于人際互動和心理的考古學。艾瑞克森了解改變發生在有效溝通的情境和善用情境的有效溝通。

艾瑞克森治療取向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他對所處環境敏感地產生同調的能力。他似乎總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力。他之所以能如此覺察周遭的一切,是由于他特別意識到溝通的命令面。

正如在第二章提到的,瓦拉維可指出溝通既是指示,也是命令,每次溝通的指稱和內涵都呈現了雙重樣貌。溝通表現了所陳述事實的指示面,而溝通的命令面通常包含了一則內隱的信息:“做某事!”溝通的命令面促發了改變。

要說明什么是“指示性”和“命令性”,我想到一則艾瑞克森早期學習催眠誘導的指導語。這個故事表面上在說孩子如何學寫字:“當你剛開始學英文字母的時候,那是件相當困難的事。你‘以前’有沒有在‘t’,上面多點了一點,在‘i’上面多畫了一撇?你‘現在’,還會去算字母n和m分別有幾個凸起嗎?”

這則信息比所陳述的指示面含有更多的信息。在這兩個句子當中含有許多的指令,整體的指令是:“進入催眠狀態。”另一個指令是:“這一個作業(催眠)有它的難度,但你最后仍然能夠自發地完成。”在“t”上面多點了一點和在“i”上面多畫了一撇的例子,目的是要讓來訪者“產生困惑”。除此之外,來訪者被引導去回想過去的經驗。最后一個句子由過去時態變成現在時態,也是告訴來訪者要“專注在記憶里”。

一位治療師的話或信息很少直接促發改變。改變通常發生在來訪者響應治療師的指令時,響應他們聽到治療師間接要他們做的事。艾瑞克森比我所見過的任何溝通者更了解這個部分,也更敏銳地留意溝通的命令層面。

情境也是溝通的一部分,能夠作為命令層面的運用。有一個艾瑞克森善用情境的例子,發生在我第一次拜訪他的時候,當時艾瑞克森在整個心理治療界并不是那么有名氣,那本將艾瑞克森推向鎂光燈焦點的書——《不尋常的治療》(Haley, 1973)才剛出版。

【保羅的例子】

在幾次的拜訪之后,我決定錄下艾瑞克森的治療過程,因此我帶朋友保羅一同前往鳳凰城。保羅精通攝影器材的使用,因為艾瑞克森的治療過程很少被記錄下來,我們打算全程錄下他的治療過程。

我們安裝好器材,保羅當受試者,錄下了艾瑞克森的催眠誘導過程。艾瑞克森對著一個完全沒有催眠經驗的人進行催眠;他工作的重點是提高保羅接受催眠的敏感度,并提升他產生各種催眠反應的能力。

不幸的是,我們卻沒有機會再欣賞到這個過程——帶子有問題,保羅忘了將麥克風接到錄像機上面,所以我們的錄像帶是一出啞劇。你們可以感受到我的措詞里有責怪保羅的意思,對他的不滿溢于言表。我非常看重我和艾瑞克森學習的時間,現在我參與了那段時間,但錄像帶卻不能用。

當天晚上,我們三個談到這個問題時,艾瑞克森不讓我繼續責怪保羅,他說我對這個失誤也要負同等的責任。我接受他的看法,然而私底下我覺得他錯了。我告訴我自己,即使是米爾頓·艾瑞克森也會犯一個新手會犯的錯誤!他似乎不了解一盤寶貴的實況錄像帶就這樣無法挽回地喪失了;這盤帶子已經毫無用處了。然而,我完全不知道艾瑞克森對這盤啞劇帶子另有打算。

第二天,保羅和我在艾瑞克森的辦公室,艾瑞克森告訴我:“放那盤啞劇帶子來看。”然后他特別看了保羅一眼,那個時候保羅正好坐在來訪者位置的椅子上,保羅看了一陣子就自動進入了催眠狀態!艾瑞克森用那盤沒有聲音的錄像帶當成催眠誘導的工具!

催眠誘導的技術通常是讓來訪者回想起先前的催眠經驗,然后讓他進入催眠狀態。當保羅看到自己昨天的催眠影像,他立刻進入一次新的催眠。對他而言,錄像帶有沒有聲音是無關緊要的。保羅對錄像帶的情境相當敏感,他直覺知道艾瑞克森的意圖,自發地響應他的指令。

我連忙架好器材,記錄下這一天的催眠誘導。即使仍然在催眠狀態,保羅右手僵直地抵住他的側邊(他慣用右手),離開座位走到錄像器材旁,用他的左手檢查聲音插座。他完全沒有意識到周遭環境以及他右手僵直的狀況。當保羅回到座位時,他看著艾瑞克森,緩慢而機械地說:“我希望你能在我現在這個狀態,教我更多的東西。”

艾瑞克森認為保羅的僵直表現是側化行為(lateralized behavior)很好的例子。他之后強調,要不是有那盤沒有聲音的錄像帶,我們絕不會有這么好的學習經驗。

這絕對是艾瑞克森如何善用情境的佳例。他僅僅操弄現實情境,就讓保羅進入催眠狀態,以“不直擊要害”的方式溝通,借以形成一個讓保羅響應的指令。而且他很典型地強調了事件的正面性;原本“明顯無用的”錄像帶頓時變得很有價值!

順帶一提,第二次的催眠誘導,是我遇到過的少數幾次被艾瑞克森忘記的事情之一。當錄像帶開始播放之后,保羅對于艾瑞克森細微線索的反應相當敏感。在誘導期間,艾瑞克森看著我說了這么一句話:“我看不出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I can't see exactly what is happening),但他的眨眼反射已經改變。”當艾瑞克森說話的時候,保羅的眼睛是閉著的。

稍后艾瑞克森問我何時和為什么保羅閉上他的眼睛。我不知道。艾瑞克森解釋說,保羅是當他提到改變眨眼反射的時候閉上了眼睛。但在看錄像帶的時候,我和保羅發現艾瑞克森錯了。事實上,當艾瑞克森說:“I can't see...”,保羅對于細微的線索非常敏銳,所以他很快地閉上眼睛來響應字面上的意義。精確地照字面意義來響應指令,通常是一個好的催眠受試者的象征。保羅把“I can't see”聽成“Eye can't see”的指令,并且精確地反應。

【善用情境的實例】

這里是艾瑞克森善用情境的其他例子:

例一

艾瑞克森并沒有向我收取學費,我想要送他禮物來表達我的感謝。我當時并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他的訓練費用,如果來訪者或學生沒有能力償付,他的風格是不收取任何費用。

艾瑞克森喜歡木雕;他收藏許多居住在墨西哥西北部沙漠的沙瑞印第安族(Seri Indians)創作的鐵木雕刻作品。因此我送艾瑞克森一件木雕作品,基座是未經修飾的漂流木,雕刻品的上部是一個成形的鴨頭。當我把這件禮物拿給他的時候,他看看漂流木,再看看我。然后他說:“嶄露頭角。”

例二

多年之后,在他去世前的圣誕節,艾瑞克森送我一件鐵木貓頭鷹做禮物。我向他道謝:“艾瑞克森醫生,非常聰明的禮物。”他的象征意義仍在。

例三

在1974年,有一次療程結束之后,艾瑞克森坐在輪椅上費力地征服由陽臺到屋內的坡道。我趕過去幫他,真的想要給他一點協助,但他拒絕了我的幫助,強調說:“一個人必須用他自己的力量,因為他知道自己所面對的處境。”然后他繼續把自己推進屋內。他抓住這個情境給了我一次機會教育。

例四

我知道艾瑞克森有兩次“意外地”將來訪者的檔案夾打開,留在桌上,來訪者能窺見內容。他的筆記通常十分潦草,兩次來訪者都讀到:“做得好!”

例五

我覺得他甚至利用電話來做指導。在辦公室進行訓練課程時,他通常會親自接電話,然后他會在剛剛停下的地方,精確無誤地連貫他的思緒。用這種方式回到先前的分割點,是一種稱為結構性失憶(structured amnesia)的技術,目的是產生使當時介入事件的立即記憶喪失的效果。對我來說,在課堂中接電話的目的,對當時在辦公室的人揭示了一個要點,或許是讓來訪者或學生展現他們自己失憶的能力。(作者按:艾瑞克森只有在他最后十年待的黑沃街辦公室才用這個技巧。1949年到1969年期間,他在賽普路斯街用來當辦公室的房間里沒有電話。)

例六

艾瑞克森也將贈書題詞個人化,借此進行心理治療。每段題詞都針對受贈者的情況而寫,而大多數都有治療意義。他為我寫過一些令人難忘的題詞:一、“在每段人生里,都會面臨惶惑不安……也會有清明來臨的時刻。”艾瑞克森改編自他母親經常引用的隆菲勒(Longfellow)著名句子。我和艾瑞克森剛認識的時候,正好面臨了許多人生困惑,他的安慰讓我知道總有隨之而來撥云見日的時刻;二、“難以預料的事總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對一個慣于過度依賴理性計劃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忠告;三、“睜開眼睛,你會看見世界的精彩。”對于一個主要受聽覺主宰的人,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四、“又是一本讓你毛發卷曲的好書。”艾瑞克森知道我喜歡卷發,將他的治療和來訪者/學生所看重的事彼此“掛鉤”是他的特色;五、艾瑞克森替瓦拉維可、維克連和費士奇(Fisch)合寫的《改變》(Change)—書題詞,他寫道:“給杰弗瑞·薩德,十年之后回顧,留意你的改變。1974年5月。”這對于一個急于成功的人是一記當頭棒喝,我體會到他想提醒我去欣賞發展的過程。

很明顯,艾瑞克森沒有將心理治療局限于辦公室內的口語溝通。他持續的工作,努力讓他的影響最大化。艾瑞克森非常了解他溝通的效果。他積極找尋新的契機,善用環境去創造有影響力的溝通。除了善用情境之外,他也采用其他間接的溝通方式。

【善用間接溝通】

艾瑞克森取向的共通點是他間接溝通的使用。雖然他也能相當直接,但一般而言,他都是采用間接溝通。矛盾的是,間接溝通常是促進改變最直接的方法。

艾瑞克森的間接溝通方式之一,是編一個能產生多層次效果的故事。在教學中,他的軼事不僅是有趣的成功心理治療例子,也通常跟其他的心理層次有關。

例如當我、保羅和另一名學生在鳳凰城求教于艾瑞克森時,我們三人潛意識里都想贏得艾瑞克森更多的注意,當然他注意到這個情況。他突然話鋒一轉,告訴我們一個故事,內容關于一位東方的競爭伙伴來看他,希望艾瑞克森幫他催眠(對個案完整的描述見Rosen, 1982a, p.81)。艾瑞克森用了手臂懸空的技巧,說:“好,現在看看誰手舉得最快。”

我們其中一位問艾瑞克森,這個故事是不是暗指我們三個人的競爭。艾瑞克森承認他感受到我們之間的競爭,他說:“我真的不希望有任何導向我的競爭。”他由此暗示競爭可以被重新導向。

同時,他間接地評論和同理。他并不以人本學派的方式同理,他不會說:“似乎你們有競爭的需求。”相反,他的故事點出了潛在的競爭,和競爭重新導向的看法。

當他說這個故事時,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彼此的競爭,但我們理解他的觀察。當我們直接和他談關于我們競爭的想法時,他很愿意開放地來談這件事。他的風格并不意味著議題一定要擺在潛意識層次。

禮貌是他不直接提競爭概念的一個原因。他以所接收到相同層次的經驗來響應。如果我們開誠布公地談論競爭議題,我想他也會直接來回應。但他相信潛意識的誠實,以及不應該去直擊潛意識想法。他似乎遵照著既定原則來行事,如果事情是以潛意識的方式呈現,便用相同的方式響應;如果事情是以意識的方式呈現,便直接談論來加以響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治多县| 阿拉尔市| 东台市| 阜宁县| 镇平县| 馆陶县| 普格县| 巴马| 德安县| 汤阴县| 道真| 专栏| 秭归县| 综艺| 宁强县| 嘉祥县| 冷水江市| 平果县| 秦皇岛市| 玉溪市| 湟中县| 拜城县| 舟山市| 临江市| 芦山县| 皋兰县| 德惠市| 海安县| 土默特右旗| 错那县| 顺平县| 衡东县| 连州市| 安庆市| 台北市| 开江县| 凤山县| 邵东县| 白沙|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