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少爺
書名: 寶匣作者名: 易剛本章字數: 3427字更新時間: 2017-11-09 18:25:10
橫貫劉家凼村的那條寬敞的土路,順著多鵝卵石的小溪穿過村子,通向遙遠的官道。因此也有村民把那條土路叫作古道的:朝南偏西,翻三層坡,便可進城。這里所謂的“城”,乃是魚嘴沱(地名)。倘若順長江江水而上,穿銅鑼峽,過寸灘,則可到達江北廳城,乃至江北對岸的重慶朝天門碼頭;倘若朝南偏東,可到達馬嶺:五月初五日,可在太洪江(又名御臨河)與長江的交匯處太洪崗,看龍舟競技。
如果順官道向北偏東走,村民都說可以直達湖北境內。但蠻子從小走到大,不僅沒有到達過湖北,就是秀兒的老家涪陵,他也沒到過。在村莊兩邊的山坡頂端,都生長著大片大片的松樹林,山腰又多洋槐樹等灌木和芭茅等雜草,所以每遇兵災匪禍,村民很容易躲藏起來。
蠻子當小娃兒時,和村長劉鴻鳴家大少爺劉正豐,地保老幺等人,常常到林中草叢里去耍,捉蚱蜢兒,捉小麻雀兒玩。小麻雀兒在窩里,沒有長毛,肉呼呼,紅兮兮的,人們一旦刨開芭茅草,它們就張著帶黃邊兒的大嘴巴等待喂食兒。蠻子他們三人還悄悄學大人,拜把子玩,仿佛桃園三結義那樣。只不過到后來,真正拜完把子以后,不久,大少爺劉正豐就出去闖蕩江湖去了。臨走之前,他甚至還動員了蠻子和老幺,卻被蠻子的嬸嬸拒絕了。一來,她舍不得蠻子這位免費的長工,二來,畢竟蠻子是孤兒,嬸嬸的家,也就是他自己的家啊,所以幾天都不同蠻子說話。而老幺卻推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所以,他也沒有跟大少爺劉正豐走。
“革命?在哪里還不是一樣的革?”
老幺曾經這樣對蠻子說過。蠻子則懵懂地點點頭。但村長劉鴻鳴知道后,頗不以為然。他以為在本縣,乃至全川,根本沒有革命的基因;即便有,也總是慢上半拍。直到十年前辛亥那年四月底,廣州發動起義,全川依然沒有什么大的動靜。倒是到了當年的下半年,省城成都的保路風潮起,以及緊隨武昌起義之后,重慶宣告獨立及蜀軍政府的誕生,他才逐漸改正了自己的偏見。心想:畢竟是巴人尚武?。〉?,大兒子劉正豐來信的原話則明明寫著:
“巴師勇銳,歌舞以陵!”
從大兒子劉正豐寄回的報紙上,村長劉鴻鳴還知道了一些事情:辛亥那年的五月九日,清政府接受盛宣懷的建議,收回地方筑路權,宣布鐵路國有,將集股商辦的川漢鐵路路權拱手讓給外國列強。由于四川、重慶等地人民對于清政府的股權賠償不滿,反清情緒迅速高漲,四川(含重慶)的保路運動在極短期內如火如荼地迅猛展開。兩個月中,全川大多數州縣建立了保路同志會,其中有同盟會,有立憲派,但最主要的力量是各地的袍哥,同盟軍所依靠的力量,也就是袍哥與新軍。當時,四川同盟會負責人熊克武、尹昌衡、楊庶堪(滄白)、吳玉章等人也都加入了袍哥組織。
對于緣自省城成都的四川保路風潮,村長劉鴻鳴還有自己的看法:正因為端方九月初領兵入川,鄂軍西調,武漢空虛,才給武漢的革命黨人造成了一個在十月十日發動起義的絕好時機。換而言之,正是由于四川的保路運動,則直接導致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據村長自己說,他大兒子劉正豐在外晃蕩了幾年之后,終于進入了四川都督尹昌衡開辦的四川陸軍軍官學堂。他還對蠻子和老幺說過:
“你們把兄弟,看來還是正豐有出息!”
三個拜把子兄弟,等大少爺劉正豐一走,就只剩下蠻子和地保老幺,還繼續留在本村。雖說老幺之后也外出闖蕩了一回兒,其間有所中斷,但兩人走動還是稍微比別人要勤一些,畢竟是喝了雞血酒的兄弟。
乳頭山,就是他們拜把子時的圣地。
劉家凼最高的山峰就在乳頭山的頂峰。乳頭山,當然也是俗稱,以形似女人的乳房得名。蠻子曾經在山頂上,還真看見有一塊巨石。如果角度選得好,從山下遠遠打望上去,仿佛就是乳頭一樣。有兵隊追上來時,村民可以穿越松樹林,朝更后邊的大山里逃跑。但是在蠻子模糊的記憶中,他就沒有再跑那么遠去過。
再說,人家那些帶兵的大官,乃至小小的丘八兒,也不愿費力勞神哼哧哼哧爬上山來追趕村民,即便追上了,除了女人,又沒啥搞頭,還不如抄劉家凼大戶的家,來得痛快。如果真想搞女人,也是大戶人家的好,細皮嫩肉,或者打進重慶城去,在“三臺”——重慶城嘉陵江北邊的劉家臺,簡家臺和廖家臺的總稱——就多的是,不愁找不到稱心如意的窯姐。
關于江北“三臺”,以前,村長家的二兒子,二少爺劉正盈說過,它們相當于北京城里的八大胡同,但是檔次也許要低很多。二少爺劉正盈是研究社會學的,他當然知道這些。只不過,因為二少爺劉正盈并沒有真正嫖過女人,所以在地保老幺眼中,他不免有紙上談兵之嫌。
二少爺劉正盈平時的工作,就是做做鄉村調查,偶爾也給報館投投稿,所以一直在家待著。他最為佩服孫文的一句名言:“古人進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實行。能實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進步?!倍矚g毛潤之的“建設新村”的主張。那是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毛先生發表在《湖南教育》第一卷第二期上的《學生之工作》里面的關于“新社會”的設想之一。因為“建設新村”的主張,跟二少爺想在劉家凼建立“新大同村”的夢想,不謀而合。
二少爺劉正盈在重慶佛圖關讀“巴縣甲種農業學校”時,就曾經是歐文的忠實信徒。當然,為了開闊自己眼界,他也會四處找尋《新民叢報》《新小說》等出版物來看。特別是讀了去年刊登在《新蜀報》上的吳玉章(永珊)的文章,他已經被作者“建設平民政治、改造社會經濟”的總目標所征服。還有就是《大同書》,康有為對理想社會的政治、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家庭與婚姻等等,都有十分具體的描寫,劉正盈對這些新東西、新學說,極感興趣。
另外,二少爺還佩服一個人,他就是毛潤之。這是因為從他所著的《學生之工作》一文來看,雖是直接受日本新村主義的影響而寫成的,而且,其中的一些具體設計,還可以明顯看出所受于《大同書》的影響,但是,他自己的洞見也不少。
正如康有為于“公車上書”時,在《上清帝第二書》中所說的那樣,“養民之法:一曰務農,二曰勸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窮。天下百物皆出于農,……”于是,作為少爺的劉正盈,在春天偶爾也耕作一下,秋天也揮揮鐮刀。兩三年下來,他才終于曉得了,屈原在《離騷》之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一詩句的深刻含義。
平時里,望著他那并不高大魁梧的身影兒,村長劉鴻鳴就覺得,二兒子劉正盈比那個喜歡舞槍弄棒的大兒子劉正豐,還是有出息多了,畢竟,俗話說得好,“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嘛。當然,自己一手置辦的家產,也有了合格的接班人。就像蠻子順理成章接管他嬸嬸的家產一樣,看樣子,劉正盈也是自己家產的合格繼承者。不過,望著劉家凼最高的山峰乳頭山,令村長劉鴻鳴感到非常得意的卻是,兩個兒子都崇拜孫文,即孫中山先生。
現在,在乳頭山逃難途中的蠻子,感到肚子有些餓了。
同秀兒拜堂前些年,蠻子還在乳頭山那片林子里同地保老幺,村長家的二少爺劉正盈等人,一起打過野兔、斑鳩、獐子、麂子和山雞。人們都說,山上還有老虎,可能是從貴州山跑過來的。有時候,蠻子就背著火銃,獨自一人爬上去,想打一只來看看,興許縣長還能獎賞他呢。他甚至想:如果能獎賞個婆娘就更好了!
蠻子也曾獨自一人上山,去撿過雨后放晴時生長出來的菌菇,將它們混合在裝有小鯽魚兒的砂鍋里,給嬸嬸她們一家熬鮮魚湯喝。熬湯時,蠻子先將鯽魚在油鍋里炸一會兒,用豬油,然后再加入老姜、大蒜、花椒,然后再放洗凈切好的菌菇,還要在湯里放一小撮大米。因為嬸嬸說過,如果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說明菌菇湯就好了,否則會中毒。那鯽魚蘑菇湯端上飯桌時,乳白色,撒些翠綠的蔥花兒進去,香飄四溢,味道兒實在是鮮美!
現在,逃難途中的蠻子,的確感到肚子有些餓了,清口水一股股往下咽。二少爺劉正盈輕腳輕手走過來,遞給蠻子一支香煙。他自言自語道:“也不曉得我大哥……”說完,兀自嘆息。蠻子知道,也許,這次交火,就是他屋大哥干的;于是傻傻地望著二少爺,許久也不搭話。
“還是應該跟大哥走?!?
二少爺說完,又輕輕嘆了口氣。蠻子很為難。他不清楚二少爺話里的含義,到底是后悔他們中的誰,沒有跟大少爺走?蠻子說:“飽吃冰糖餓吃煙?!闭f完,將手里的香煙點燃?!斑^了這道坎兒就好了。哪個不曉得你二少爺是孝子?總言之,你們劉家,都是些出將入相之人。”二少爺劉正盈笑道:“就你會添肥,盡說好話安慰我。對了,你那豬鬃生意,做得還好吧?”蠻子道:“好個屁!我聽人說,高鼻子洋人就是買了豬鬃去擦炮管用的,現在一軍二軍還不是這樣?老子都不想再做豬鬃生意了,都成了幫兇了!”
二少爺笑了笑,也沒搭話,又遞給蠻子一支香煙,徑直離開。
蠻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汗水又下來了。他非常后悔自己剛才說的話。近來,豬鬃生意的確不好做了,但還是有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