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爭奪用戶心智的戰爭(經典重譯版)
- (美)特勞特
- 1027字
- 2019-01-02 22:15:24
極度簡化的信息
應對傳播過度的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極度簡化信息。
傳播和建筑一樣,少即多。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們的心智。你一定要摒棄含糊其辭的詞語,簡化信息;如果想給人留下長久的印象,就要再簡化些。
依靠傳播為生的人,都知道極度簡化的必要性。
比如,你要協助一位政治家參與選舉,在見面后的5分鐘內,你對這位政治家的了解會比普通選民在未來5年內對他的了解還要多。
因為你的候選人的信息很少會進入選民的心智,所以你的工作其實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傳播”。
這其實是一項篩選工作,你需要篩選出那些最容易進入心智的原始信息。

極度簡化信息這一定位觀念,又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們“一詞占領心智”的理論。沃爾沃是“安全”,寶馬是“駕駛”,聯邦快遞是“隔夜送達”,佳潔士是“防蛀”。
一旦顧客心智中擁有了一個詞,你就得利用它,否則就會失去它。
阻礙信息發生作用的是傳播的信息量。只有當你領悟到問題的本質,你才能通曉解決之道。
當你想傳播某位政治候選人、某個產品,抑或是你自己的優點時,你得把著眼點從內部轉向外部。
問題的解決之道,并非存在于產品中,甚至也不在于你自己的心智中。
問題的解決之道,存在于外部的潛在顧客的心智中。
換言之,由于能進入顧客心智的信息是那么稀少,你應當忽略信息的傳播方,而聚焦于接收方。你應當聚焦于潛在顧客的認知,而非產品。
“在政治上,”紐約前市長約翰·林賽(John Lindsay)說,“認知就是現實。”在廣告、商業以及生活上也都一樣。
可是,如何看待事實呢?如何看待事情的真相呢?
什么是事實?什么是客觀現實?每一個人似乎都本能地相信,唯有他自己才掌握著普遍真理的密鑰。當我們談到事實時,談論的是什么事實?是局內人的觀點,還是局外人的觀點?

事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人們心智中已有的認知。定位思維的精髓在于,把認知當作現實來接受,然后重構這些認知,以在顧客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我們后來把這個過程稱為“由外而內”的思維方式。
心理學的研究對于理解大腦機制如何運行非常有用。廣告就是“實踐中的心理學”。
這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不同。按照另一個時代的說法:“顧客永遠是對的。”言外之意就是,銷售方或傳播方永遠是錯的。
要將“傳播方是錯的,接收方是對的”作為傳播的前提,可能有些諷刺意味。但如果你想讓你的信息被別人接收的話,你確實別無選擇。
此外,誰說局內人的觀點比局外人的更準確?
反觀之,通過聚焦于潛在顧客而非產品,你就簡化了篩選信息的過程,同時也學到了有助于你大幅提高傳播效率的原則與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