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你的溝通技能(第四版)
- (英)艾倫·巴克
- 2730字
- 2019-01-03 08:34:12
建立思維框架
給交談活動設置框架能極大改善你的交談情況,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其一分為二。
我們可將思維看作是由兩個階段組成的過程:第一階段是對問題進行思考,第二階段是考慮解決方案;第一階段探索現實并將我們發現的問題轉化為語言,第二階段處理語言并決定實施某一行動。也可以說,第一階段思維是認知,第二階段思維是判斷。
人們常會忽略第一階段思維。我們總認為自己了解正在處理的事情。但顯而易見,第二階段思維的質量直接與第一階段相關。若我們對某一情況的認知受到限制,那么對其做出的判斷也會相應受到限制。如果誤解了某個問題,那么我們有可能會提出糟糕的解決方案。
我有時認為人們過度熱衷于尋找解決辦法。迫于時間壓力及結果導向,人們常常直接跳到第二階段思維,而花在第一階段思維的時間遠遠不夠。人們或許不愿處理過于棘手的問題;畢竟它們會使人感到恐懼,而且人們不喜歡忍受尚未解決的問題。最好能處理問題:弄清問題、解決并擺脫它。
避免直接跳至第二階段思維。給第一階段(即問題階段)思維盡可能多的關注,留出充足的時間,確保交談參與者步調一致。
技巧就是找到兩個思維階段之間的聯系。嫻熟的交談者會把如下幾方面聯系起來:
■過去和現在;
■問題和解決辦法;
■要求和答復;
■消極觀點和積極觀點;
■對于事實的看法和對于后果的推測。
交談的四種類型
思維的兩個階段可被分解成為四種交談類型,分別是:
■發展關系的交談;
■尋求可能性的交談;
■尋找機遇的交談;
■旨在采取行動的交談。
這四種交談類型可以構成一個單一的、更大型的交談,它們也可以單獨發生在某一過程或項目的不同階段之中(如圖3-1所示)。

圖3-1 四種交談類型
發展關系的交談
這是一種探討性的交談。通過交談,我們可以建立或發展某種關系,以期最終實現目標。
這類交談中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各項。
■我們是誰?
■問題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我們與目前的問題有何關系?
■我們之間的聯系是什么?
■我們如何看待事物?
■哪些問題是我認識不到而你卻可以認識到的?
■哪些問題是你認識不到而我卻可以認識到的?
■我們看待問題的方法在哪些方面存在相似點或差異?
發展關系的交談可能會顯得猶豫、尷尬或讓人感到難堪,因此,這類交談總是匆匆收場。想象一下你在聚會上與陌生人進行的交談,這種交談總是令人感到棘手。良好的發展關系的交談不能僅僅只停留在“你做什么工作”“你住在哪里”這樣的問題上,而是要定義雙方的關系,處理手頭的問題。
尋求可能性的交談
尋求可能性的交談使交談得到進一步發展:它進一步深化了第一階段思維,提出了雙方的著眼點是什么。
尋求可能性的交談中,關鍵問題包括如下各項。
■實際問題是什么?
■我們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這是個問題嗎?
■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這一問題?
■能否從不同角度解讀這一問題?
■如何做到這一點?
■若從別人角度看,這一問題是怎么樣的?
■這次跟上次有什么不同?
■我們以前是否做過類似的事情?
■我們能否將其簡化?
■我們能否將問題拆開來看?
■這一部分是什么樣子?
■這一部分給人什么感受或看起來是什么樣子?
尋求可能性的談話的目的并不在于是否應該做某事,或者應該采取何種行動,而是尋找看待問題的新方法。
我們可以通過如下途徑找到看待問題的新方法:
■換個角度看問題;
■對目前發生的事情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
■試圖區分問題本身與你對問題的認識;
■詢問他人如何看待問題;
■將問題分解為若干部分;
■把問題的某一部分分離出來并仔細觀察;
■把問題與更廣的思維網絡相聯系;
■詢問該問題是什么情況。它有什么特點?你有何感受?
尋求可能性的談話可能會激發創造力:頭腦風暴就是個好例子。但探尋不同的觀點有可能引發沖突,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稱之為“對抗性思維”。(稍后將會在第六章詳細介紹。)
這不是作決定的時候。例如,如果你在主持一場會議,要鼓勵人們提出想法,但也要提醒自己不應當輕易下結論或草率提出批評意見——無論針對其觀點還是個人。特別要注意控制交談的情緒,婉轉詢問對方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
尋找機遇的交談
尋找機遇的交談使我們進入第二階段思維。
此類交談主要包括如下問題。
■我們從哪些方面采取行動?
■我們能做什么?
■基于何種可能性作為出發點?
■哪些可能性切實可行?
■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什么?
■潛在的障礙有哪些?
■如何得知自己已經獲得成功?
這類交談著眼于未來的行動,即從若干個可能性中尋找共同目標。因此,這種交談是關于計劃的。許多好的想法最終未能實現,正是因為人們沒有繪制出通向機遇的路徑。尋找機遇的交談的目的就在于構筑這樣的路徑。你要對可能采取的行動從如下方面進行評價:資源、支持及技術。
評估是連接可能性與機遇之間的橋梁。你可以開始確立目標,設立里程碑,設置障礙并明確成功的標準。如何判斷自己已經實現了某個目標?
倒推式規劃通常會比預先規劃更有效。回顧你的最初目標,它是否有所改變?將自己置身于心愿得償的未來。這樣的未來是什么樣子?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那時發生什么?你如何籌劃才能實現這樣的未來?通過倒推式規劃,你能夠簡化計劃并發現采取行動的新機遇。
旨在采取行動的交談
在這類交談中,雙方就要做什么、由誰完成及何時去做達成一致。但要把機遇轉變為行動不僅僅需要意見一致,雙方還應許下承諾,即對于行動的保證。
在會面或會議尾聲進行一次旨在采取行動的交談很有必要。畢竟,如果交談最終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那其意義何在?旨在采取行動的交談可以平衡提出要求及做出承諾。若有必要,可一步步開展這類交談。
如何開展旨在采取行動的交談
1.要求對方在某一時刻做某事。要明確表示這是請求,而非命令。命令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很少能使人們全心投入。
2.現在對方對你的請求可能有四種回答:
——他們可以接受;
——他們可以拒絕;
——他們可以承諾稍后會接受或拒絕;(“等××時我告訴你。”)
——他們可以討價還價。(“我做不到那一點,不過我可以……”)
3.雙方進行談判,直到對方做出肯定答復。“到××時我會做××。”
做出承諾的一方會使用這樣的措辭。對此不要簡單回復“好的,我會這樣做”。如果對方具體說明他們會在何時做什么,并且如果他們親自將其寫下來,這樣他們才更有可能去做。在會議結束時使用這一技巧取得對方采取行動的承諾。如果人們公開承諾會做某事并寫下來,那么他們更有可能去兌現諾言。
只有按順序進行,這四種交談才能真正收到實效。每一次交談的成功或失敗都取決于上一次交談是否成功。如果你這一次談話出現障礙,問題就會以某種非語言形式延續到下一次談話。例如,發展關系的交談中如果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尋求可能性的交談,使之成為可能出現的沖突、隱蔽意圖或“性格沖突”。未被我們探索的可能性最終也會變成白白流失的機遇,同樣沒有經過保證的承諾有可能會導致諾言最終無法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