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聲調的高低變化反映的心理狀態
在FBI看來,一個人說話聲音的大小與他自身的性格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喜歡大吼大叫的人通常支配欲比較強,這一類人擅長單方面貫徹自己的意志,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且控制欲極強。FBI心理學家羅伯特·K·雷斯勒曾對此做過簡單的分析,那些嗓門大且總是喋喋不休的人,性格一般比較外向,似乎是為了使對方聽懂他的話,所以說話的語調比較明快,也比較希望自己能成為焦點。在雷斯勒看來,這類人一般比較重視人際關系,擅長外交。而當自己的想法或建議被對方所接納,達到“情投意合”的境地時,這類人的聲音就會變得更大,而且聲調里會充滿自信。不過,雷斯勒也表示,這一類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他們總是將自己的想法明確地說出來,并希望別人接受。而另一類說話聲音特別小的人,大都是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他們往往較壓抑自己的感情,一般不會輕易吐露自己內心的想法。
此外,語調的變化也能直接反映一個人內心的變化。
FBI表示,當一個人的思想處于激動狀態時,他的聲調往往會提高。心理學家羅伯特·雷斯勒表示:“如果要表達與對方相反的意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高聲調。”確實,當人們想要堅持自己的意見時,都會提高自己的聲調來壓制對方,而且音量也會隨之增大。
FBI經研究發現,較高聲音的頻率出現在嬰幼兒身上,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音頻會越來越低。如果一個成年人的聲調突然提高,則表示他的深層心理一定是突然間回到了嬰幼兒時期,出現無法控制自己的任性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別人的說辭他也大都不會聽從。
除了聲音的大小外,FBI往往還會通過辨別一個人的聲調來判定對方的性格與心理。羅伯特·K·雷斯勒表示,如果從面部表情、動作、言語等方面無法掌控對方的心態,就可以選擇從聲調上去揣摩這個人的情緒變化。通過多年的研究,雷斯勒將聲調分為了以下幾種類型:
(1)高亢而尖銳的聲調
如果一個人在交談的過程中聲調突然飆高,就說明他此時有些心虛,借提高聲調來掩飾內心的慌亂;但如果一個人的聲調是習慣性的高亢尖銳,反映的則是他自身的性格特征。通常情況下,這樣的人比較敏感,對外部環境的刺激反應強烈。而從性格上看,他們比較富有想象力與幻想力,藝術細胞豐富,比較固執,不會輕易向別人低頭認輸,說起話來也是滔滔不絕。FBI表示,應對這類人,沒有必要當面反駁,可以表現出謙虛的態度,讓對方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羅伯特·K·雷斯勒通過觀察發現,對女性而言,發出這種聲調說明她們特別容易情緒化,為人也較愛憎分明。她們如果執著于某一件事,往往不會顧及其他,而且一般情況下,她們也會為一點小事而傷感情或勃然大怒;對男性而言,發出這種聲調多屬于狂熱分子,只不過他們容易狂熱也容易疲倦。
FBI在對案件進行審查時,也時常會利用到這一點。我們來看看以下這樣一段FBI和犯罪嫌疑人之間展開的對話:
“圣誕節那天晚上,你去過哪里?”
“圣誕節我當然要在家里和家人共度節日了,而且一整天都和家人在一起。”
“誰能證明你圣誕節是在家里過的呢?”
“我確實在家里,根本沒有必要對你們撒謊!”
“請你再好好想想,那天你還去過哪里?”
“我在家和我的家人共度節日!請不要再來煩我了,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再重復一遍,圣誕節那天,你到底在哪里?”
“我要說多少遍你才能聽得懂?我怎么會是一個壞人呢?請你們拿出足夠的證據再問!如果你再這樣,我將拒絕回答你的提問。”
“嗨,老弟,干嗎這么激動,我們并沒有說你就一定是壞人,只是想知道圣誕節那天你到底去了哪里,你怎么會聯想到自己是一個壞人呢?”聽罷此話,犯罪嫌疑人頓時無語。
可以看到,FBI在和犯罪嫌疑人的整個對話過程中,犯罪嫌疑人的聲調始終是高亢而尖銳的,他的情緒也一直處于激動狀態,當犯罪嫌疑人被問話激怒時,FBI也意識到他并沒有說實話,于是犯罪嫌疑人就這樣暴露了自身的犯罪罪行。
(2)溫和而沉穩的聲調
FBI高級警員安托萬·卡迪納爾表示:“那些聲音溫和沉穩的人,一般屬于慢條斯理溫和類型的人。他們一般富有同情心,不會坐視受困者于不顧。或許剛開始與他們相識時很難同他們進行交流,但是他們卻是忠實可靠的人。”
而如果是女性,音質柔和、聲調低則表明她們的性格多屬內向,她們的情緒會受到周圍大環境的影響,但同時也渴望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FBI建議,與這一類人交往時,應該讓她們盡情地抒發自己的觀點。聲調溫和沉穩的男性看上去很老實,但其實他們也有較為頑固的一面,他們往往會固執己見,不會討好奉承別人,也絕不會受別人意見的影響。
(3)沙啞的聲調
在安托萬·卡迪納爾看來,聲調沙啞的人,具有極強的攻擊性。這樣的人如果是公司的領導者,他會憑著自己的力量拓展勢力,在公司團隊里率先領導他人,而且具有愈挫愈勇的勢頭,并全力以赴。對于具有這種聲調特質的女性而言,她們的外表看似柔,但卻具有強烈的性格。即便對任何人都親切有禮,一般不會顯露出自己的真性情,因此給人一種神秘感。她們可能在同性之間不受歡迎,卻很容易受到異性的賞識。此外,她們對服裝的品位要求很高,也往往具有音樂、繪畫等方面的才賦。安托萬·卡迪納爾提醒,想要同這一類人打交道,最好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她們。具有這種聲調的男性,往往是耐力十足的人。雖然他們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會充滿干勁,但這類人最大的缺點是他們容易自以為是,會對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掉以輕心,從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4)粗而沉的聲調
安托萬·卡迪納爾表示:“發出這種粗而沉聲調的人,具有樂善好施、喜好當領導者的個性,他們很活躍,不會安守本分。”在安托萬·卡迪納爾看來,如果是女性擁有這種聲調,她們往往在同性之間有很好的人緣,也很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因為她們比較容易相處;而如果是男性,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常常是實業家或政治家。但是,這類人的感情比較脆弱,可他們又有強烈的正義感,因此要謹慎處理和他們的關系。
倫敦大學心理研究學院教授史蒂夫·馬克里看來,聲調的高低能夠傳遞出很多信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夠透視出別人的心理特征。在很早之前,史蒂夫·馬克里就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大學校園里隨機找到300名學生,然后每兩個人一組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并根據這些學生談話的聲調來對其心理進行分析。經過兩個小時的觀察,史蒂夫·馬克里發現一個規律:說話聲調高的學生大多能掌握交談的主動權,甚至讓對方沒有機會插上一句話;而聲調低的學生一般都是被動的傾聽,他們很少能掌握說話的主動權。為了進一步讀懂這些學生的心理特征,史蒂夫在隨后繼續對這些學生的心理進行了跟蹤式研究。研究發現,那些說話聲調低的人大多具有這樣的心理特征:冷靜、膽怯、不愛出風頭等,而那些說話聲調高的人則很勇敢、喜歡出風頭等。由此史蒂夫得出這樣的研究結論:聲調的高低能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特征。
美國FBI特工告訴我們,在說謊者神情高昂的背后,往往潛藏著心虛、恐懼的心態,由于不合時宜的突兀表現,使得他們的“準備”顯得幼稚,也很容易分辨出來。但FBI提醒大家,這類提高分貝來掩飾自己的謊言的人,往往比較謹慎,所以對他們應該采取正確的反擊,一語點破他們的軟肋,壓制他們的氣勢,掌握話語的主動權。
在一次案件調查中,特工杰克同一個名叫莉莉安的女子進行了一番談話,當然,杰克是經過喬裝打扮過的。當杰克看到莉莉安獨自一人坐在角落里喝咖啡的時候,他便找了一個借口上去和她搭訕。兩個人聊得很開心,他們從一些很輕松的話題開始聊起,比如童年、寵物、天氣等。沒過多久,莉莉安的心理防線就漸漸放松了。這時,杰克就將話題逐漸轉移到工作上。
杰克說:“最近有一則新聞報道,在普萊諾市,一伙劫匪闖入了銀行搶劫,但是好在該銀行的工作人員很機警,結果劫匪們失敗了。”
“是嗎?我很少看報紙。”莉莉安突然提高了聲調。
杰克又說:“警方已經查看了監控錄像,很難想象這些人可以躲到哪里去,因為錄像的畫面很清晰。”
莉莉安繼續高聲說:“警察會抓住他們的!但是這又和我有什么關系呢?一點關系都沒有。我沒有錢存進銀行,更不會關心什么人搶銀行了。”
短短的幾句話,杰克就意識到他們可以結束談話了。因為在這之前,莉莉安的情緒一直都很穩定,沒有任何波動,而當談及普萊諾市的搶劫案時,她就立馬提高了自己的聲音,變得有些焦躁,那么,莉莉安的嫌疑就比較大了。而事實證明杰克的判斷是正確的,莉莉安就是這起案件的接線員,參與了整個事件。
從聲音方面對一個人進行推測判斷,是美國特工識人的必備策略。聲音作為一個人的突出特征,往往會給別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FBI表示,當從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動作、言語等無法掌控對方的心態時,往往可以從聲調去揣摩他的情緒變化。
FBI相信,從一個人說話聲調的高低中,就能夠讀懂這個人內心世界的變化情況,而他們也常常將其運用在破案的過程中,并收到了良好的結果。因而,人們在與別人交談時也可以通過聲調來分析出與自己交談的人的心態,以便彼此的交談始終處于愉快的狀態中。
2 語速快慢能表達人的所思所想
人類是高級生物體,人與動物最直接的區別之一就是人具備自己獨特的語言。“人的語言是一套音義相結合的復雜系統,更是一個特殊裝置。”人與人在說話時,不會像動物般吼叫,而是會通過語言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一個人說出的話,是他在說話時的心理、感情以及態度的真實流露。而說話速度的快慢在很多人看來是最平常的事情,但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認為,說話速度的快慢能直接反映出說話者心理的最真實狀態。
FBI高級特工查理·威廉·米勒曾表示:“從一個人說話速度的快慢中可以察覺到這個人心里的所思所想。”在他看來,一個心理健康且感情細膩的人在不同場合或不同環境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說話速度。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每個人或許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和說話速度。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是性情緩慢之人,說話吞吞吐吐,不急不躁,就算再著急的事情,他也一樣會用自己習以為常的緩慢語速來敘述給別人聽;可有些人的脾氣卻非常急,說話速度能快到讓人聽不清他們在講些什么,而別人也根本沒有可以插嘴的機會。不過,現實中大多數人的說話速度是介于兩者之間的,這部分人采用的是中等的語速與人交流。總之,語速是每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固有性格特性所致。大多數情況下,說話速度緩慢的人比較厚道老實且性格屬于內向類型,甚至還會給人木訥的感覺;而說話速度快的人,往往是比較精明的人,且熱情外向,偏向于張揚的性格。
而在現實中,人們可以較深刻地感受到說話速度中傳遞出的人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從一個人說話速度的快慢中判斷出這個人的心里最真實的想法。比如一個人平常與人溝通時口若懸河、伶牙俐齒,而當他們面對某個人或某件事情時,卻變得反應遲鈍,甚至是吞吞吐吐,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判定這個人一定是隱瞞了什么事,或者做錯了什么事情。
曾經對FBI進行過心理培訓的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布魯德斯曾用戀人之間的案例告訴人們語速快慢背后存在的心理特征。一個男子可以在朋友面前談笑自如,并保持很快的說話速度,可是一旦面對面和自己喜歡的女士溝通時,他往往就會變得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要說什么,有時即使有話要說也會含含糊糊,語速時快時慢。而這樣的信號所傳遞出的心理特征就是:他喜歡這名女士。
一個平常說話吞吞吐吐、慢慢悠悠的人,面對別人對自己指責的言語時,如果他采用了快速的說話速度并大聲進行反駁,那么這就表明別人對他的話語是無端的誹謗,而他用快速的說話速度表明的正是他抗擊無端誹謗的決心;但如果這個人吞吞吐吐,半天說不出反駁的話語,那么別人的指責可能就是事實,他由于心虛,缺少底氣,才半天說不出反駁的話語;而當一個平時說話語速很快的人,或者說話語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語速時,就一定是他想要強調什么,想引起別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