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辯論賽中,語速更是可以直接反映出對方的心理特征。當雙方在進行辯論時,每名辯手都會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并用盡可能快的語速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時候,如果辯手能夠在說話速度上占據上風,不僅可以有效挫敗對方的銳氣,還能增加自身的信心。可是,如果一些人面對對方強勢的語言攻擊或者別人的伶牙俐齒,或選擇緘口沉默,或選擇含糊其辭,表現出一副口訥語遲的狀態,就會給自身帶來不利影響。如果陷入此類窘境中,不僅不利于自身的發展,還會助長對方的氣焰。
“語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個人說話時的心理狀態,因而,只要你留意他的語速變化,你就能捕抓到他的內心變化。”這是查理·威廉·米勒對FBI進行培訓時曾說過的一句話。在他看來,語速的變化雖然看似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其背后卻隱藏著一些心理特征,而在與人交談時,只要掌握了對方的心理特征,那么接下來你們的交流基本可以在愉快中結束。
一名FBI探員講述了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情:一次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以偽裝的身份同一個嫌疑人結識并成了朋友。FBI了解到,這個嫌疑人沉默寡言、性格偏執,很少與人來往。但在一次街頭制造的偶遇中,這名嫌疑人突然間大發熱情,滔滔不絕地同這位FBI講起話來,這令FBI感到非常詫異。緊接著,FBI對這名嫌疑人進行了更加嚴密的監控,果然,在第二天,嫌疑人就采取了犯罪行動,之后被立即逮捕。對此,FBI心理學家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嫌疑人在作案之前,由于內心極度緊張而引發的巨大壓力,他一直想找人傾訴或轉移注意力,以緩解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美國心理學家亞倫·皮斯表示,一個對人不滿或者懷有敵意的人,因為不能正常交往,所以說話的語速會不自覺地放慢;相反,當有人說謊或心懷敵意時,說話的速度會加快。尤其是想取得別人的諒解時,不僅語速會加快,還會找一些話題以示親近。一位FBI心理學專家說:“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后,回到家往往會對自己的妻子無事獻殷勤,并滔滔不絕地講很多話。這似乎是很合乎規律的現象。因為一般人在心里煩惱不安或愧對等情感時,說話的語速常常是快得異常,以此自欺欺人,緩解自己內心的緊張與恐懼。但是,他們卻沒有經過冷靜的思考,說出的話往往都是空乏無物。這樣,心思細膩的人會很輕易地看出他們內心的不平靜。”
對此,做過多年FBI高級探員后又做過數年聯邦調查局局長的托馬斯·J·皮卡德也表示贊同。他曾說過:“語速變化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人們的心理情緒,如果認真觀察人們的語速變化,你將會了解到很多以前不曾發覺的信息。尤其是在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時,留意對方的語速變化尤為重要,聯邦特工通過留意犯罪嫌疑人的語速變化已經破獲過很多案件?!痹诠ぷ髦校旭R斯·J·皮卡德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件:
2001年,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巴吞魯日繁華商業街附近,接連發生了幾起性質惡劣的分尸案件。這一天,一位清潔工像往常一樣一邊和服裝店的老板打著招呼,一邊收拾垃圾。忽然不知從哪里跑來了一條氣勢洶洶的洛特維勒犬,只見它瘋狂地跳起來將清潔工剛剛整理的垃圾弄得亂七八糟,然后竟神奇地從垃圾里面搜出一根很大的肉骨頭。
突然,服裝店老板的臉色變白了,清潔工回頭仔細一看,這只大黑狗嘴里叼著的哪里是一根肉骨頭呀,分明是一個人的大腿呀!于是,清潔工連忙報了案。
托馬斯·J·皮卡德接手此案后,一時不知所措。說來也巧,就在托馬斯·J·皮卡德特工接手此案的第二天,那只發現了尸體大腿的洛特維勒犬竟然又在市郊的一條小河中發現了一個人頭。托馬斯·J·皮卡德得到這條信息后,連忙對此進行調查,而經過DNA檢驗,這個人頭和那條大腿果然來自一個人,而且托馬斯·J·皮卡德特工發現死者是一名女性,就對這一地區的失蹤人群進行調查,最終確定了死者的身份——死者名叫愛麗絲,是一名醫生。
通過進一步的調查,托馬斯·J·皮卡德特工將懷疑的目光鎖定在了市郊附近的一個名叫理查德·比利的男子身上,當時有人在傍晚看到一個和理查德·比利相貌十分相似的人在小河旁邊不知在忙些什么,而由于天色已晚,對這個人看得也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并不能確定那個人就是理查德·比利。
隨即,托馬斯·J·皮卡德對理查德·比利進行了調查,但奇怪的是,托馬斯·J·皮卡德發現,理查德·比利和死者并沒有直接接觸。就在案情撲朔迷離的時候,托馬斯·J·皮卡德突然發現了這樣一個信息——理查德·比利對漂亮的女性有些反感,而死者生前打扮時尚,長得也十分漂亮。這時,托馬斯·J·皮卡德好像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于是,他連忙對理查德·比利進行了審問。
在審問過程中,托馬斯·J·皮卡德提了一些不太敏感的信息,而理查德·比利也不慌不忙,以平時比較緩慢的語速應對。當托馬斯·J·皮卡德問道:“你認識愛麗絲嗎?以前見過愛麗絲嗎?”理查德·比利有些慌亂,他的語速也變得快了許多:“我可不認識這個女人,以前也沒有見過這個女人?!?
托馬斯·J·皮卡德從理查德·比利慌亂的神情以及突然變快的語速上感覺到這好像印證了自己之前的判斷。
托馬斯·J·皮卡德笑了笑,對理查德·比利說道:“別緊張,伙計。4月6號那天晚上9點的時候,你在哪里,在干什么?”理查德·比利依然用很快的語速回答:“那天我下班后就和朋友一起喝酒,之后我有點醉,就直接回家了。那時候,我大概正在喝酒吧。”后來,托馬斯·J·皮卡德將話題轉移到理查德·比利已經死去的妻子身上:“說來也巧,愛麗絲的職業和你的妻子一樣,也是一名醫生。你現在還很思念你的妻子吧?”這時,托馬斯·J·皮卡德看到理查德·比利露出了一絲仇恨的目光,不過很快就隱去了。理查德·比利語速加快,神情有些激動地說:“我很愛我的妻子,不過很不幸兩年前她因車禍去世了,到現在,我還時常夢見她?!蓖旭R斯·J·皮卡德特工接著說道:“你的妻子的確不錯,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懷念她呢。她不僅漂亮,而且十分善良,救了很多的病人……”理查德·比利聽到托馬斯·J·皮卡德特工的這些話后,神情變得激動起來,當他聽到托馬斯·J·皮卡德說自己的妻子善良的時候,他再也忍不住了,激動地說道:“她才不配做我的妻子。她整天穿得花枝招展的,招蜂引蝶,后來竟然還和一個男子關系密切,并向我提出了離婚。不過,沒過兩天,她就發生了車禍,而我……”
托馬斯·J·皮卡德接過他的話,說道:“其實,你十分怨恨你的妻子。不過,很不幸,你的妻子發生了車禍,而你原本想報復她,卻因此只好不了了之了。案發那天,你喝多了酒,看到愛麗絲獨自一人在外面,你看到她就想起了你的妻子,想起了她的背叛,于是你就將她殺害,并分尸了。可以說,愛麗絲很無辜地就成了你發泄怒氣的替罪羊?!崩聿榈隆け壤拥卣f:“愛麗絲有什么無辜的,她穿得花枝招展的,如果我不殺她,她早晚也會成為像我妻子那樣水性楊花的女人……”托馬斯·J·皮卡德生氣地打斷理查德·比利的話,厲聲說道:“夠了,你殘忍地殺害了一個無辜女子,竟然還死不悔改,你的下半生就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中度過吧?!?
托馬斯·J·皮卡德正是從犯罪嫌疑人突然加快的語速上發現了一絲異常,并證實了自己之前的推斷。之后,他再通過合適的審訊方法,慢慢引導犯罪嫌疑人道出事實的真相,順利地偵破了此案。而理查德·比利在剛開始回答FBI那些與案情關系不大的問題時,雖然語速正常、從容應對,但當FBI提及那些敏感信息后,理查德·比利卻神情激動,語速加快,從而暴露了自己作案的嫌疑。可見,語速變化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一絲玄機,那就是這個人的心理發生了某種變化,可能隱瞞了一些信息或者正在說謊。
3 用和緩的語氣平復對方的失控情緒
在日常交流中,語言溝通是主要途徑,而語氣在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FBI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在談話過程中總會在無意間加入自己的語氣,而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行為人的情感表達。比如在融洽的談話過程中,語氣的加入可以讓談話氣氛更加融洽;而如果是火藥味十足的談話,語氣的加入很可能使交談雙方陷入沖突。據此,心理學家表示,語氣往往是情緒波動的真實外在體現。行為人如果對語氣和心理活動之間的關系有足夠了解,不僅可以避免使用不當語氣,還可以通過對方語氣準確捕捉其心理信息,了解對方所思所想,為自己做出合理的言行尋求依據,以求最終達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FBI心理學家對人說話的語氣和不同語氣所對應的不同性格特征作了一些觀察,他們發現,一個人說話時的語氣不僅體現出他當時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還關系到他一定的性格特征。比如性格沉穩的人,在任何一種情緒和心理作用下,語氣都不會有太大變化,而性情多變的人卻不同。性情多變的人說話時的語氣,正如他陰晴不定的臉色和情緒,開心的時候,感嘆、祈使語氣居多,且語調明朗活潑;沮喪時則多懷疑語氣,說話有氣無力。
FBI的探員們在辦案和審訊犯罪嫌疑人時,也會通過聊天的方式,感知到嫌疑人習慣性使用的說話語氣,結合嫌疑人的其他特點,就可以大致判斷出嫌疑人的性格特征。如果嫌疑人在審訊過程中不堪重負,心情變得暴躁,根本不愿意配合審問,那么負責審訊的探員通常就會轉移話題,用和緩舒適的語氣與嫌疑人交談,盡量營造出輕松溫馨的氛圍,引導嫌疑人放松戒備,積極配合案件審訊。只要一個人擁有足夠強大的氣場,他說話的語氣是可以感染周圍的人的。在社會上具有聲望的人,面對公眾演講時,總能夠讓聽眾認同他的觀點,并慢慢在心理上與他達到同頻。
2004年,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午休時,軍事基地的幾個士兵在一起閑聊。突然間,一名袖標上印有“美國海豹突擊隊”的士兵拿起上了鏜的手槍,對準基地的廚師,而且情緒異常激動,呼吸急促。這一幕恰巧被路過的埃爾維斯上??吹?,他意識到這個士兵可能遭遇了什么變故。
于是,埃爾維斯上校上前問道:“嘿,朋友,怎么了?”
“我討厭這里,討厭做無所謂的犧牲!”這名士兵激動地大聲喊道。
“你到底遇到什么困難了?”埃爾維斯關切地問。
“都是這該死的戰爭!每天都有那么多同伴犧牲!”士兵奮力咆哮著,同時流下眼淚。
根據士兵的面目表情和言辭,埃爾維斯上校意識到,戰爭造成的慘重傷亡在他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陰影,才進而引發了他的極端行為。
埃爾維斯上校先生對士兵微笑了一下,然后調整自己的語氣,緩緩地告訴士兵:“你的家人都以你為榮,因為你在為國家爭光,他們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同時他們也不希望你會做出任何傻事?!边@時,這名士兵開始抽噎起來。埃爾維斯繼續低聲勸道:“我知道你對當前的情況不滿意,但是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而如果你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反抗的話,不僅會傷害別人,同時也會傷害你自己。”過了一會兒,埃爾維斯意識到自己的勸說起到了一定成效,似乎碰觸到了對方的軟肋,于是,他立即改用命令的語氣向士兵說道:“現在,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慢慢向我走來,然后把槍交給我?!闭斣趫龅钠渌勘鴮Π柧S斯的命令表示懷疑時,這名士兵竟然低頭緩緩地向埃爾維斯走去,并將槍交給了他。
從最初這名士兵的咆哮可以看出,如果當時用比較強硬的態度制服這名士兵,必會激起他的反抗,甚至還會產生流血事件。埃爾維斯上校則通過對方的聲音,推測出其心理反抗程度,理智地采取了應對措施從柔和的語調到強硬的語調最終解開了士兵的心結,化解了矛盾。
在現實生活中,語氣的殺傷力并不比一把手槍的殺傷力弱——只是,手槍直接造成人員傷亡,語氣則“借刀殺人”。與人交談時,對方說話時的語氣,除了能向我們傳達他此時的心理和情緒狀態以外,還能夠使我們覺察到他對我們的情緒反應。一個人偶然得知了對方的豐功偉績,如果見到對方時他使用了肯定和贊賞的語氣,那么就表示他心里是為對方感到驕傲的;但如果他說猶疑,語氣中有不屑的成分,那對方就明白他心里不舒服。因此,FBI心理學家建議,在人的性格形成過程中,不妨適當進行一些正確的引導性語氣交流,這對良好的性格形成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尤其是那些正處在成長期的小孩,家長和老師在和他們進行交流的時候,語氣技巧的運用就會顯得更為重要一些。不過,因為語氣形成對于行為人來講很難察覺,而且隨著情緒改變而變幻無常,行為人要想掌握一定的語氣交流技巧,就必須對相關的心理知識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