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實用教程
- 伏忠國 李云鶴
- 6108字
- 2019-01-03 07:45:01
第二節 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始階段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始階段也是一樣,它是輔導的熱身階段(也可稱之為社交階段、聯結階段)。輔導教師如何開始第一次的輔導,通常會給整個主題的輔導定下一個基調。學生對第一次參與的團體輔導的印象會影響著今后輔導的效果,如果學生對輔導教師以及第一次輔導活動的印象很好,后續的團體活動更容易有效地開展。
一、對輔導教師角色的解釋
在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始階段,學生可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輔導,他們對團體心理輔導還不是十分了解,特別是對于輔導教師的角色,有些學生以為輔導教師就像其他的學科教師一樣,扮演著講授者的角色,向他們灌輸心理學知識。通過解釋讓學生知道,輔導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不是輔導的主角,學生才是主角,他們是整個輔導的過程中的中心,輔導教師的作用是陪伴者,是陪伴大家成長的那個人。通過這樣的解釋,學生會對整個輔導的過程產生比較合理的期待。
二、對團體心理輔導運行的解釋
學生在了解輔導教師的角色以后,還應該讓學生知道團體心理輔導是如何運行的,即它的主要形式以及在活動中會發生什么。通過輔導教師的解釋,學生會知道團體心理輔導主要以活動為主,活動可以包括游戲、情境表演、冥想等,以小組成員的討論為主,輔導教師講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同時讓學生了解回答問題的規則是自愿的,在輔導過程中絕不會強迫任何人回答問題。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緊張感,為團體輔導營造輕松的氛圍。
在有些主題的團體輔導中,在每次活動以后,還要留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如真實地寫出活動的感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活動后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非常有利于自己的成長的。有些感受可能會為輔導教師今后的輔導提供借鑒。為了減輕寫活動感受這項任務,輔導教師還要強調一點:所寫感受一定要真實,不要做作,如果沒有任何感受可以寫出自己的理由,在字數上不做嚴格的要求。
三、對團體規則的解釋
既然學生已經組成了一個團體,它就是一個組織,并且應該是個有序的組織,這個團體想要更好地發展,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這個規范的制訂,最好由輔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確定好以后,與大家共同商討,征求大家的意見,可以通過舉手表決,對于那些不同意某些規范的學生,要進行現場詢問,他不同意這些規范的理由是什么?不能直接對其進行批評,強硬的要求他同意。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表示能夠遵守規則,因為這些規則對團體是有好處的。對于個別有意見的學生,他們的本意并不一定是真的不接受規則,有可能的原因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對于這樣的突發情況,要輔導教師現場及時解決。
第一次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規則在書中的附件里,這里還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關于規則中保密原則的解釋。第一次輔導中要重點向學生解釋這一原則的重要性,即對于團體中發生的事情,特別是關系到團體成員的隱私或故事,要保證不外傳,不評論,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并把它概括為一句話讓學生記住“留下故事,帶走感受”,即留下自己或別人的故事,帶走活動后的感受。還要讓成員明白,同樣的情境,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人的感受沒有對錯之分,真實就好。這樣可以激發團體成員積極參與整個活動,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
關于團體規則的制訂環節,筆者曾經出現這樣的失誤:用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讓學生逐一討論規則,討論出同意哪些不同意哪些,并發表自己的看法。經過實踐發現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團體規則就是一個行為規范,符合每個人的利益與要求,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遵守,討論時間過長會使本次的輔導偏離方向。
四、團體成員對參加此次團體心理輔導目的的解釋
在這個環節上,輔導教師要了解每個成員參加此次團體輔導的目的,即他有什么樣的目標、對團體有什么期待。要求大家對以上內容的闡述是越具體越好。對于那些沒有闡述具體目標的成員,可以讓他們現場思考,讓他們對本次自己參加團體的目標清晰起來。同時希望每個人都講自己的真心話,怎樣想的就怎樣說,實事求是。
這個環節在第一次輔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任何團體的活動都是圍繞目標進行的,輔導教師會在輔導之前制定團體的輔導目標,但是這個目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結合團體成員的個人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成員和輔導教師相互了解各自的輔導目標后,雙方目標之間的差距才會越來越小,契合度才能越來越高,團體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
五、團體成員相互熟悉
初期階段,一個成員如果能認同團體中至少一位成員,并與其有共同話題,他們就可以形成人際聯盟,這樣就能減少他們的孤獨感、自我懷疑和被拒絕感。
對于來自不同班級的學生組成的團體,第一次的相聚,彼此都不熟悉,存在生疏感。有的學生會在這樣完全陌生的團體中感到緊張,如果在這樣的氣氛下進行主題活動,學生之間很難敞開心扉、自由溝通,進而會影響整個團體的運作效果。因此,在第一次團體輔導中,輔導教師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并用最短的時間讓他們彼此熟悉,形成團體動力。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達到這樣的目的:第一是暖身活動、第二是分組、第三是盡快地相互認識。因此,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成員相互熟悉,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
如果輔導教師發現,成員之間有相似的目標、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情緒或相似的經驗等,可以做適當地引導,對于幫助成員間相互熟悉,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和隔閡,也是比較好用的方法之一。
(一)暖身活動
暖身活動的作用是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集中成員的注意力等。通常可用的暖身活動有:游戲暖身、音樂暖身、故事暖身、肢體活動暖身等,選擇哪種形式的暖身活動,取決于該次團體輔導的主題與需求。以后每次團體輔導的開始階段,暖身活動都是非常必要的。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暖身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要與該次活動的目標有聯系。
(二)分組
一個大的輔導團體,輔導教師為了讓成員間更好、更快地熟悉起來,可以先把團體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先彼此認識并熟悉。在實際的操作中,分組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可做參考。
1.“棉花糖”游戲分組
例如,“無家可歸”,具體的活動過程如下。
(1)所有人圍成一圈,當聽到輔導教師說:“棉花糖”,同學們便齊聲問:“粘幾個?”。教師說幾,就幾個同學粘在一起,組成一個“家”。
(2)對于那些沒能找到自己“家”的同學,要接受小小的懲罰,給大家表演節目。
(3)為了分組的需要,最后輔導教師可以根據團體的實際人數,將成員平均分成幾個小組。
這項活動可以很好地活躍現場氣氛,特別適合分組環節。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組員體會到被人接納的感動或是被拋棄的酸楚,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的可貴。學會感謝、學會包容、培養團隊精神。
2.報數分組
例如,1到5報數,所有報到相同數字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抽卡片分組
具體的做法是:輔導教師事先準備好幾種顏色的卡片,把每個卡片分成六個或八個部分,抽到相同顏色卡片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并盡快把卡片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形。這樣分組的好處是: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就開始了人際交往。如果采用競爭機制,看看哪個小組用時最短,則更能激發他們的合作意識。
4.抓鬮分組
事先準備好的6類動物、6類植物、6類水果或6種顏色的紙條,組員通過抓鬮完成分組。如將6種水果:蘋果、葡萄、菠蘿、櫻桃、香蕉、西瓜,分別寫在小紙條上,組員隨機抓鬮,形成蘋果組、葡萄組、菠蘿組、櫻桃組、香蕉組、西瓜組。
5.“滾雪球”分組
輔導教師要求所有成員先2人認識、再4人認識、再6人認識……但是有一個要求,結識的對象是自己不認識的、不熟悉的人。
6.撲克牌分組
讓每個成員抽取一張撲克牌,請他們記住自己的,先不要看別人的,也不要和別人交換。請抽到紅桃的成員組成一個小組,抽到黑桃的成員成為一組,抽到方塊的成員組成一個小組,然后抽到草花的成員組成一個小組。
(三)相互認識(根據活動需要,以下活動可任選其一)
1.游戲“棒打薄情郎”
具體的做法是:每個小組發一個充氣棒,從組長開始進行如下的自我介紹。
A 同學:我是來自__、興趣(或愛好)__、姓名__的A。
B 同學:我是來自__、興趣(或愛好)__、姓名__的A旁邊的來自__、興趣(或愛好)__、姓名__的B。
C 同學:我是來自__、興趣(或愛好)__、姓名__的A旁邊的來自__、興趣(或愛好)__、姓名__的B旁邊的來自__、興趣(或愛好)__、姓名__的C。
對于D、E、F等同學,都是先把前面所有同學的信息重復一遍后再來用這個句式介紹自己。在每個組員說別人信息的時候,如果出現錯誤,組長就可以執行懲罰,就可以給那個人“當頭一棒”。在每個小組組員都認識了之后,再請各小組的組長將自己的組員介紹給大家。
這個活動做完以后,也許還是有些同學不太熟悉,活動中最后一個同學因為重復的信息最多,也可能會覺得不公平,輔導教師可根據時間情況,進行第二輪游戲。為了加深成員的了解,也為了公平,第二輪可以讓剛才每組的最后一個同學,作為開頭,重新進行自我介紹。
2.“同心圓”
為了使團體成員都能盡快地認識,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來完成。把整個團體分成兩個大組,一個組圍成一個小圓圈,站在內側每個人面朝外;另外一個組圍成一個大圈,把剛才的小圈圍住。里外圈的同學一一對應好,然后相互進行自我介紹,彼此認識。都認識了以后,里圈不動,外圈向右或左移動一個人的位置,相對應的兩個人再進行自我介紹,以此類推。直到所有人都認識后,活動結束。
在活動結束以后,要請學生談談這個活動的感受:哪些地方讓自己印象深刻?如果教師觀察到有個別同學,能很熟練地掌握所有人的信息,也可以請他來談談他是如何做到的。這樣的成功經驗會給其他同學帶來啟發。
3.“魚在水中游”
首先請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在水中的游泳的魚,大家彼此都不是十分熟悉,為了進一步認識,需要大家聽老師的相應口令做對應的動作。在音樂的伴隨下,大家在一個大的圈中任意走動,但必須要走到自己不認識的人面前,用肢體接觸的方式來打招呼,相互地介紹,用具體的哪個部位打招呼,老師會臨時告訴大家。
第一次:走!讓大家走動一會兒后,輔導教師喊停,音樂也停。輔導教師說用手與對方打個招呼,彼此介紹下自己。
第二次:再走!音樂響起,大家自由走動,去尋找自己不認識的人,當輔導教師喊停!告訴大家用手臂與對方打個招呼并相互認識。接下來的幾次可以選擇的身體的不同部位,如膝蓋、臀部、小腿、腳等。
如果輔導教師感覺現場異性的相互認識較少,可以強調異性的“魚”之間也要認識,可以鼓勵他們走到不認識的異性面前,用背部與對方打招呼,增進同學之間的認識和了解。
還有一些比較實用的類似活動,在本書中各主題活動中的熱身環節,均有詳細的介紹。
4.身體對對碰
請全體成員圍成一圈,大家先自由走動,當輔導教師說停的時候,用下面不同的方式與其他組員相互認識:
(1)用你平時最熟悉的方式與組員認識,如握手、說“你好”,彼此介紹自己。
(2)用眼神與自己不認識的組員打招呼,并彼此介紹自己。
(3)用食指點不認識組員的鼻子說“你好,很高興認識你”,并彼此介紹自己。
(4)用耳朵與不認識的組員打招呼,用手輕輕地捏對方的耳朵,說“你好”,并彼此介紹自己。
(5)用身體與不認識的成員打招呼,把不認識的組員想象成搖錢樹,抱住對方搖啊搖,并相互地認識。
(6)用腿與不認識的成員打招呼,雙方抬高右腿,彼此用手抬住對方的腿,然后共同跳動。
通過以上活動,可以讓成員了解到自己平時在生活中的交往模式,如與人交往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開放的還是封閉的,是否愿意與每個人交往等。
5.介紹好搭檔
在分好組的情況下(最好每組的人數是偶數),請組內成員自愿選擇一對一地搭檔,要求盡量選擇自己不熟悉的人。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相互認識。然后,每個人把搭檔的姓名、哪個班級,最像哪種動物、參加此次輔導的期待是什么等,向組內的其他成員做全面的介紹。
6.“新有緣人”活動
輔導教師提問:
(1)假如你是一只動物,你希望自己是什么動物,為什么?請將此動物畫在紙上。(只能選一種動物)
(2)同類分組,并在組內分享自己選擇該動物的理由,介紹自己的姓名,說出名字的寓意。
(3)集體分享:各組找到成員之間的三個新的共同點。
(四)選出各小組的領導者
每個小組選出領導者。領導者的職責是組織小組活動,要引導成員積極反饋,使得組內成員都有均等的自我暴露程度。為了使得每個成員都得到鍛煉,小組的領導者可以定期更換。
(五)為小組組名
小組成員共同商討自己的組名,并說明理由。
(六)小組口號
小組成員討論自己組的口號,最好是容易讓人記住并叫起來朗朗上口的,能夠反映小組成員共同意愿的口號。
(七)畫出小組logo
設計小組的logo,并把它畫在紙上。
(八)展示成果
請各小組的全體成員到前臺來展示自己小組的組名、口號、logo,以及集體亮相的pose。輔導教師可用相機記錄各組的精彩瞬間。
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團體的概念,讓成員相互認識和了解。
這個階段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各小組在完成以上任務的過程中,可能有的進行速度較快,提前完成任務,輔導教師可以根據現場的觀察,為其追加任務,避免該小組成員坐在那里無所事事。可以選擇追加的任務有:讓小組成員找出三個以上的共同的個性特點,也可以是共同的興趣愛好等,并舉出詳細的例子加以說明。
六、結束輔導
第一次團體輔導對下階段的團體進程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第一次的團體活動結束階段要進行必要的總結。一般情況下,在結束階段我們要向成員提出以下問題。
你喜歡這個團體的哪些方面?
你不喜歡團體的哪些方面?
在這里發生的事情與大家想象的一樣嗎?對你來講,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最好不要第一個問題就問,你這次的輔導感受怎樣?因為談事情總比談感受更加輕松,這樣更有利于成員開放自己的想法。)
有沒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你從這次的團體輔導中學到了什么?
參加完這次團體你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如果你是團體的組織者,你想對團體做哪些改變?
通過學生的反映,學生的想法,為輔導下一步進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這個環節要引起輔導教師的重視,在第一次輔導結束時必不可少。
七、評估輔導
第一次的輔導效果如何,影響著接下來的輔導,因此對第一次的輔導做一個評估,或者說經驗總結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第一次的輔導學生的團體動力很好,大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團體的目標就更容易實現,對于這樣的成功經驗是非常值得總結的。這些經驗對今后的輔導也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有時候,第一次輔導的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輔導教師對輔導的目標不是很明確;
(2)在輔導過程中,團體的氛圍不夠輕松,成員缺乏安全感;
(3)小組成員的投入不夠,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
(4)小組成員對輔導教師的表現不夠滿意;
(5)輔導教師沒有制訂好輔導計劃;
(6)熱身活動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沒有達到熱身的目的;
(7)沒能很好發揮團體中每個成員的價值,創造機會發揮他們的作用,降低了個體對團體的依賴以及歸屬感。
如果第一次活動的效果不理想,將會對接下來的輔導產生消極影響,為了挽回不利局面,輔導教師需要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設計更加細致、周全。如果不好好總結第一次輔導的失敗教訓,就倉促進行第二次輔導,輔導目標會很難實現,此次團體輔導的成功率可能不高。這需要輔導教師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