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寶貴的人生智慧
(譯本序)
世上既獨特又優秀的好書并不是很多——除了優秀外,我還強調獨特。國內頗受讀者喜歡的暢銷書《傅雷家書》便是其中之一,若干年前我讀到它時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從傅雷對他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獲益匪淺,懂得了不少人生的道理,后來我堅定不移地在自己所熱愛的翻譯事業上努力拼搏并取得一定成績,不能不說是受了此書的很大影響。我們一生可以讀到許多好書,但真正能讓我們久久難忘的恐怕有限。對于我而言——我也相信對于不少讀者而言——這本書是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的。
在從事翻譯工作的過程中,我十分高興地發現在英國也有一本與《傅雷家書》類似的杰作,它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名人父親為了引導兒子更好地成長,以便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不辭辛勞、毫無保留地以書信形式把自己幾十年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融合總結而成的著作。雖然作者當時是只針對自己兒子寫作的——這當中必然包括較多的在通常情況下,其他人難以聽到的東西——但在時過境遷的若干年后,我們也有機會欣賞并吸取到其中可貴的精神財富,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是一位杰出的長者在向千千萬萬的青年傳授他從實踐中總結探索出來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從中汲取頗有價值的東西為己所用,從而使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趨于平坦,更加富有光彩。
這本英式“傅雷家書”的作者,便是英國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P.D.切斯特菲爾德伯爵(1694~1773第四世)。他曾任英國駐荷蘭大使、國會議員、愛爾蘭總督等職,以所著這部《一生的忠告》聞名遐邇。他溫文爾雅,機智敏捷,很受同時代重要人物的贊賞。他與著名作家蒲柏、斯威夫特和伏爾泰過從甚密,還是許多艱苦奮斗的作家的贊助人。
《一生的忠告》是一部教人如何富有教養,善于在社會上處世以獲得成就的杰作。它充滿了人生寶貴的經驗和智慧,讀者可從中懂得許多人生的道理,得到非常有益的啟示,對自身的成長頗有幫助。書中有不少精辟的語言,教人如何珍惜光陰,積極上進,樹立良好的美德;如何恰當地對待享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何交友才能受人歡迎,避免不應該犯的錯誤;如何讀書,如何講話,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等等。它是一本關于人生藝術的書,有理有據而不空談,體現了一位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必定能學到很多可貴的知識。請看我隨意選出的如下一段話說得多好,而這樣的警句在本書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我最希望你應該知道的,也是很少人知道的,就是時間的真正用途和價值。人人都掛在嘴上,卻極少有人落實到行動上。每個在任何時候都無所事事的傻瓜,也會說出某句平凡陳腐的話——這樣的語言可以百萬計——以此證明時間如何珍貴,轉瞬即逝。同樣,在整個歐洲的所有日晷上,都刻有大意相同的精致題詞,凡是浪費掉時間的人,每天無不聽說并明白充分利用時間多么必要,如果失去它即無可挽回。
有評論者把作者與其子的這種父子關系比作師生關系,朋友關系,認為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得到這樣一位如此真誠、持久、慷慨和卓越的導師、哲學家和朋友的教導,從來沒有誰的努力和奮斗獲得如此巨大的回報。雖然這種看法未免有點極端,但我們也從中看出本書所產生的很好的效果。作者的處世哲學盡管像所羅門的箴言一樣古老,但它永遠是清新真誠的,在任何時代都能以其簡練的表達、經久不衰的常識、閃光的智慧和可愛的幽默給人帶來喜悅。
人生是一門藝術,掌握好這門藝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才會使自己獲得更加美好的生活藝術,從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和完美。人要有所作為或大有作為,無疑首先要有豐富的知識,但僅做到這點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會生活,會處世,這樣才可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如魚得水,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這便是作者在本書中所強調和指導的。一件本來很有意義的好事,如果我們不用正確恰當的方法去做它,也會事倍功半,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人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事情卻比很多文化水平頗高的人辦得好,在社會上頗受歡迎,原因就在于他們善于待人處世,能夠較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關系。這種在事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處世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學習,而本書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只要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分析,并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適當運用,我們的處世能力和辦事效果必然會大有提高。作者本身是這方面的行家名人,而他悉心培養出來的兒子確實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他在各方面都比較出眾,勝過不少同齡人,獲得了較大的成功,這與其父的那種朋友般的耐心引導密不可分。
如上所述,由于本書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信,很多對我們有幫助的觀點看法在正統的教育和一般情況下是聽不到的。比如書中這樣寫道:
就世事而言我所能告訴你的最普遍的準則——你從自己經驗中也會深信事實如此——就是在眾人中絕不要自作主張,而要跟隨他人,多注意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不要力求讓他們羨慕你。你若能讓那些人為自己更感到高興,我保證他們便會非常喜歡你。
本書中的有些觀點不一定正確,不過作者主要是強調我們生活在社會上要力求受人歡迎,否則將一事無成,或至少成事艱難。
又比如虛榮心的問題,我們通常認為這是一個缺點,但作者指出只要把握好“度”,有一定的虛榮心并非不好,它可以使我們生活得有熱情,積極努力,以便贏得別人的贊賞;而沒有虛榮心的人大多懶惰冷漠,缺乏工作熱情。一個完全沒有虛榮心的人并不是正常的人——捫心自問而不說大話,誰多少沒有一點虛榮心呢?關鍵是我們要正確對待并把握好它。
正如我們對待每本好書一樣,對本書也要注意有鑒別有選擇地吸收,而不應認為所有的話都是正確的。作者畢竟生活在兩百多年前,思想觀念自然也會存在一定的局限——即便是現今杰出的名人,也同樣存在各種不足。人無完人,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所以有鑒別地吸收知識,是我們對待任何一本書應有的態度。重要的是我們要努力去學習別人的長處。
在此希望廣大讀者都不斷提升自我并積極實踐,為國家和人類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劉榮躍
2016年6月修訂于北京東燕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