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序二(3)

實際上,閱讀《重現的時光》的結尾,使我們陷入一種矛盾的狀況:主人公對自己撰寫小說的計劃信心十足,并概述了撰寫的原則,這些原則其實卻在指導即將結束的作品。然而,在最后撰寫的《女囚》和《阿爾貝蒂娜失蹤》中,在《重現的時光》中對戰時的巴黎的描寫中,敘述并未遵照這些原則,而是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崩離析,并朝著新的方向發展,這種方向跟原先的計劃有著很大的區別:女子同性戀、無法預料的婚姻以及戰爭。這是因為時間先后的問題,談理論的部分是最初的意圖,而作品的寫作延續了十四年之久,吸收了現實中發生的新情況,或是因為普魯斯特寫作的基本傾向是擺脫統一。實際上,這兩種向心和離心的對立傾向同時存在:一種傾向要預先實現最后闡述的理論,即隱喻的普遍化,尋求心理學和社會的重大規律,在真實的相互矛盾的現象后面尋求統一;另一種傾向是主題和時間先后的不連貫,不斷移動已寫好的片斷,把它們移到別的地方,因此就留下敘述上或語法上的無數缺陷(讀者往往不易發現,因為普魯斯特用語法和邏輯上十分引人注目的銜接將其掩蓋),但對動機進行的二元或多元的鋪敘(他的散文可以說是“分裂生殖”),這是一種焦慮不安的理智主義的結果,它總是把一個項轉到其對立物、補充物以及所有可能的對應物。計劃好的框架,他似乎在整體上保持不變,并在認可時在某一本練習簿手稿的結尾寫上“結束”這兩個字,但在這框架內部,分裂的強烈沖動不斷出現;這些沖動來自巨大的敘述板塊,這些板塊在起初并未預見到,因個人(阿爾貝蒂娜的故事)或歷史(戰爭)的原因產生,計劃因此而偏離方向;另一些沖動則是預料到的,如同性戀、人物的巨大變化、諾普瓦空泛的言語,它們使作品無限膨脹,而且仿佛無法抑制。最后,后面幾卷未定稿的稿子,其特點是添加的部分無數,有時無法在敘述中插入,一些添加部分又產生另一些添加部分,因此,作者如果能繼續寫下去,真不知會在何時停止添加。

作品的演變

現在來談《追憶似水年華》產生和發表的大致情況。從《讓·桑特伊》中已經涉及的那些主題出發(童年時代、家庭生活、度假、記憶,都用第三人稱來回憶),形成了一個計劃,既想寫對圣伯夫的評論性隨筆,又想敘述對醒來時情況的回憶,然后敘述一個人物跟他母親的談話。對這些內容的充實和修改分好幾個階段進行:敘述在不久后選擇用第一人稱;1910年至1911年出現了找回的時間的概念,這種概念把記述的往事重新置于文學志向這個軸心之中,并占據以前歸于隨筆的理論部分的位置。1912年,小說將取名為《心靈的間歇》,已經有第一部分《失去的時間》的打字稿,第二部分《找回的時間》為手稿。在為發表這第一部分而尋找出版商的努力失敗之后,普魯斯特于1913年把這一部分交給格拉塞出版社自費出版。第一部分的末尾部分被刪除,將置于第二卷中,第二卷取名為《蓋爾芒特那邊》,而《找回的時間》為第三卷。總書名改為《追憶似水年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蓋爾芒特那邊》的出版工作于1914年中止。普魯斯特因健康原因未被征召入伍,就大量增加小說后面部分的內容,對其進行修改,插入新的部分。小說第二卷到1919年初才出版,題名為《在花季少女倩影下》,由新的出版商加斯東·伽里瑪出版,其后各卷也由該社出版,1920年出版《蓋爾芒特那邊(一)》,《蓋爾芒特那邊(二)》和《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收入一卷,于1921年出版,《所多瑪和蛾摩拉(二)》于1922年4月出版。普魯斯特身體患病,因出版這幾卷和準備出版后面幾卷而弄得精疲力盡。他于1922年11月18日死于肺炎,留下并未校閱完畢的后面一卷,即《所多瑪和蛾摩拉(三)》(第一部):《女囚》。伽里瑪出版社于1923年出版該卷,題名簡化為《女囚》。其后一卷改動眾多,應取名為《所多瑪和蛾摩拉(三)》(第二部):《阿爾貝蒂娜失蹤》,伽里瑪出版社于1925年出版,取名為《阿爾貝蒂娜失蹤》,但發表的形式受到質疑。《重現的時光》在練習簿手稿上一直沒有定稿,最終于1927年出版。

前文本(即文本發表前的所有書面記載)使我們了解到作家的工作方式。他沒有左拉那樣豐富的文獻檔案,甚至沒有確切的提綱;但起初有筆記本里的幾個大綱和幾條引語,接著有無數草稿,先是寫在活頁紙上,后來寫在學生練習簿上。這些草稿逐漸變為前后連貫的手稿,往往加有破紙片,即貼在練習簿上和相互黏在一起的紙頁或紙片。修改工作在這些手稿上進行,后又在打字稿和校樣上進行(校樣眾多,使印刷工感到絕望),看來只是勉強停止。第一批草稿并未按時間的次序敘述,而是一個個相互獨立的主題的發揮,把敘述和評論混雜在一起,如同一個星云,多次重寫,然后散布在各個練習簿里,以構成一個個整體,這些整體在修改過程中也拆開并以另一種方式重組,直至最后的校樣。因此,樊特伊的七重奏,起初想必以四重奏的形式被置于《重現的時光》的末尾,即在蓋爾芒特王妃府的下午聚會時,直接置于主人公頓悟之前,因此是這頓悟的組成部分。在這初稿中,音樂與文學相比,其作用說得更加清楚:奏鳴曲和七重奏的關系,被說成跟“貢布雷”中白色花枝和粉紅色花枝的關系相同,或是跟對阿爾貝蒂娜的愛情和主人公的所有愛情相同,也就是單一和眾多的一種對應關系;這種關系能產生文學作品,因此,“貢布雷”這一章既統一又單一,像音樂的序曲那樣介紹主題,這些主題在其后被廣泛地展開,并被巧妙地纏繞在一起。

隱喻、句子、話語:風格問題

談到風格時,普魯斯特宣稱,風格并非僅僅是技巧問題,而且是看法問題。他的風格可以在其他風格中分辨出來,跟他的藝術觀有著密切的關系,并在從詞到總體結構的所有層面上表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隱喻、句子和話語。隱喻是心理學上的無意識記憶的修辭外表。它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隱喻以及比較。它是取兩個不同的詞,并通過它們的共同含義,使它們建立類比或相似的密切關系。它像無意識記憶那樣,從兩件真實的事情中得出一個永恒的時刻;“作家用兩種感覺都有的一種品質進行對照,得出它們共同的本質,并將這兩者聚集在一起,用一個隱喻使它們免受時間的偶然性的影響。”(《重現的時光》)這個辭格既是理智性(我們通過它來理解一種既抽象又感性的真理)和情感性的(因為擁有這共同的成分和這種“和諧”,我們能得到一種愉悅),又是構建性的(因為這種真理,我們需要將其所有組成部分都套在“一種優美的風格所必須的一個個環”里)。隱喻至少要使它的一個項是具體事物,并總是求助于我們在感覺方面的想象和我們的實際經驗。因此,對在貢布雷時閱讀的回憶,把門鈴的丁當聲跟金色聯系起來,把斯萬的來訪跟一籃籃覆盆子和一片龍蒿葉聯系起來。如果取的是隱喻的廣義,那么它甚至參與敘述的構建,因為一些描寫的成分或敘述的成分先是被說成并不相同,后來卻變得相互接近。最明顯的例子是貢布雷的“這邊”和“那邊”,它們在開始時截然不同,到最后卻接合在一起;或者是《阿爾貝蒂娜失蹤》中的威尼斯,被說成是另一個貢布雷。在中介層面上,這個辭格參與文本的擴展,這時,一個物體因隱喻而跟它周圍的事物相似:鐘樓在麥田中間像麥穗,在海邊則像一條魚或一個貝殼。而在精心撰寫的段落中,普魯斯特不再用確切的隱喻,而是用花束般的隱喻群。

不過,普魯斯特風格的基本框架卻是極其富有特色的句子。句子甚至提供了一個項,可用于各種不同的藝術,是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之一:確實,貝戈特的漂亮句子使主人公首次向往文學;一個小樂句被長久提及,是樊特伊奏鳴曲的瑰寶;這個樂句跟其它樂句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七重奏,并充當普遍的美的楷模;某些作家可感知的、典型的重大主題,在《女囚》中被稱為典型句。句子被加在普魯斯特的作品中,如同在貝戈特的初期作品中那樣,首先是把語言的原始資料變為藝術材料的場所:它鑲嵌了形象,布滿疊韻和頭韻,因巧妙的語序倒置而得到提升,用借鑒于詩歌的韻律和演說的節奏來編寫,最后加入了一種“聲調”,即間接地、往往是無意識地表達藝術家內在人格的能力。句子如同《代爾夫特小景》中黃墻的小塊墻面,由多層顏色畫成,貝戈特去世前對此十分欣賞。然后在廣度上進行工作,寫出那些復雜的長句,這些句子十分獨特,使我們只看到它們,以及它們中眾多的從句、并列句和插入句。這些長句并非是匆忙寫出或無法壓縮的結果,而是像接連不斷的草稿所表明的那樣,一般是被劃去后又被采用的許多嘗試的產物。長句如此眾多、雄渾,是因為普魯斯特借助于它們來尋找那些本質,對真實播下一張張詢問之網,采用的方法是映襯、區分、對比和各種比喻。或者是因為他首先用直覺感到這些本質中的一種,并將其在不可抑制的雄渾表述中展現,采用的方法有復制,其中第二個項往往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展示(因此常常出現句子偏離中心的現象),或是對更多的語群進行對比,或是用同調的方法,即上述方法的一種變體,或者還可以用循環式展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使一些成分不時在遠處重現。這后兩種方法也屬于音樂領域,即敘述者偏愛的領域。因此,讀者在看到一個個極長的和諧復合句而猶豫不決時,可注意這些句子的音樂性,讓自己隨著一個個節奏和詞語組合前進,而不必作分析式的閱讀:最好讓自己隨波逐流,而不必去數有多少滴水。讀到后來總是可以回到一個個細節之中。確實,普魯斯特喜歡迂回曲折、放慢速度、深入研究,他有時在句中的做法,就像在構建他小說時那樣:他首先提出總綱和精彩結尾,然后對中間的各個部分加以發揮。他那些和諧復合句的整體句法很少出錯;他由于閱讀夏多布里昂和福樓拜的作品,了解詩意散文的各種能力,但他喜歡使這種句子的框架破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用“喂食過多”的方法。然而,在作品的最后幾卷中,存在著結構斷裂或缺失的問題,原因是重讀或添加時出錯,而他也沒有時間使添加的部分融入整體。普魯斯特也玩弄句子和句中的成分,如同畫家玩弄色彩、陰影、主要塊面和反光,使用的是他特有的一些組合(大家顯得會想起埃爾斯蒂爾以及作為他楷模的所有人)。跟一種成見相反,這些長句并非始終在他作品中出現,長度也并非總是相同:它們出現較多是在前面幾卷和最后一卷,往往是在談論某些持續的主題(回憶、時間、閱讀、房間、教堂、同性戀)和某些人物(主要是“我”,但還有萊奧妮姑媽、弗朗索瓦絲、勒格朗丹、斯萬、埃爾斯蒂爾……)之時。它們由上下文決定,或者出現得令人意外,但都能像演出《淮德拉》時的貝爾瑪那樣卓爾不群,給幾個句子勾勒出芭蕾舞的形象,就像馬丹維爾的兩座鐘樓那樣,或者像堅固的群體,建造出宏偉的建筑,如同對貢布雷教堂的描寫。從這方面看,普魯斯特顯然是詩人、音樂家、畫家、建筑師和編舞大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木县| 禄劝| 郴州市| 宁强县| 靖宇县| 德庆县| 北川| 东宁县| 中江县| 浦县| 乌兰县| 刚察县| 林口县| 绍兴市| 沭阳县| 平谷区| 广灵县| 家居| 基隆市| 塔城市| 萨嘎县| 华蓥市| 梅州市| 融水| 连江县| 潞城市| 石台县| 大厂| 济宁市| 苗栗市| 洛隆县| 同江市| 电白县| 澄城县| 双桥区| 隆化县| 仙居县| 康定县| 定州市| 木兰县|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