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25小時:理時間=理財
- 李斯克 簡倍祥
- 2247字
- 2019-01-05 01:22:40
第六節 克服舊習慣的“飛輪”
能由“A”變成“A+”才可出人頭地。
不以“A+”為目標的人,極可能連“A”也得不到。
從“A”到“A+”
斯坦福大學企管研究所的柯林斯教授在撰寫《從A到A+》這本暢銷書前,與研究團隊一共耗費了一萬五千個小時,深入探討美國長春型企業的成功秘訣。在即將完書之際,他突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別人要付多少錢,才能讓自己打消出書的念頭?
最后他得到的結論是:就算別人出再高的價格,他也不愿放棄出版這本書,因為這是他累積六年心血的智慧結晶。
柯林斯的努力與堅持,終于使這本著作獲得了“A+”級的優異評價。
要得到“A”不容易,但是期望獲得“A+”更困難。如何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是頗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時間管理最大的困難在于習慣難以改變
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搭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登陸月球的剎那,的確令人嘆為觀止。但宇航員得先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才能飛往月球。因此在剛發射的幾分鐘,也就是整個任務一開始的幾英里之內,是最艱難的時刻,所耗的力量往往超越往后的幾十萬英里。
習慣也是一樣,它具有極大的引力,只是許多人不注意或不肯承認罷了。“起飛”需要極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脫離重力的牽絆,我們便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
“飛輪”的概念
《從A到A+》這本書提到了“飛輪”的概念,與個人的工作效率息息相關。
飛輪是一種圓形的金屬盤,架在輪軸之上。一開始運動時,因盤身具有相當的重量,使得飛輪無法迅速快轉起來,僅能緩慢地轉動。
當你再施加一些力氣,飛輪便會開始迅速轉動。其實這時你耗費的力量與第一圈差不多,但是此時飛輪卻能越轉越快了。
你每轉一圈,就會為下一轉累積旋轉動能。當動能的相乘效果發揮到極致時,即便你不再施力,飛輪也會自動快速旋轉,這是由于慣性原因使得飛輪可以不停地轉動。
學習時間管理,也如同推動飛輪一般。
開始學時間管理時,可能覺得困難重重,總是無法稱心如意,即使用盡力氣推動“工作飛輪”,也僅能讓飛輪緩慢轉動,因此容易喪失學習的熱情,重新回到“憑直覺做事”的狀態。
此刻若能暫時忍耐痛苦與辛勞,不輕言放棄,繼續投入力氣轉動“工作飛輪”,就可讓飛輪轉速加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你投注的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工作飛輪”的旋轉慣性足以克服地心引力時,即使不予施力,飛輪亦會自動旋轉不止,即達到了工作效率最高的境界。
飛輪式的工作效率
《易經》所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實與工作飛輪的旋轉有異曲同工之妙。
該句話的原文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指宇宙的運行剛強勁健,君子應留存圖強;大地的氣勢厚美磅礴,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自強不息的君子,正如同不停旋轉的飛輪一般。
推動飛輪的不同階段,亦可用以代表工作效率高低的各個狀況。讓我們以推動飛輪來模擬及解釋提升工作效率的四大動力:
提升工作效率的四大動力

踏出第一步:徒有再好的構想與計劃,如果不實際執行,也僅是紙上談兵,工作效率等于零。推動飛輪的第一圈最費勁,也很辛苦,但是沒有費力的第一圈,就不會有后續的無數圈,坐面言不如起而行,切勿拖延等待,應果決地踏出第一步。
不輕易放棄:雖然飛輪在旋轉初期,僅能緩慢轉動,無法充分反映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過此時如果輕易放棄或退縮的話,之前的辛苦付出將會前功盡棄。所有的工作都必須經歷一定的學習曲線,才能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切莫因初期的效率低而灰心喪氣。
努力持續付出:飛輪開始旋轉后,如果施加的后勁不足,仍會減緩速度,甚至停止轉動,必須不斷投注心力,持續付出。當施加的力量越小、飛輪越轉越快時,即意味著自己的工作效率已大為提高。
等待成果:當飛輪累積足夠多的動能后,即使不施加外力,也會持續快速運轉,即已達到最高效率的境界,此刻就是坐收成果的時候,過去的辛勞與努力將化為甘美的果實等你收獲。
推動“工作飛輪”的“力氣”
推動“工作飛輪”的力氣為“知識”、“勇氣”與“技巧”三者的混合體。
1. “知識”是理論性的觀念,告訴我們“做什么”及“為何做”。
2. “勇氣”則是“想做”,表示我們有付諸行動的愿望。
3. “技巧”是指“如何做”。
要培養一種習慣,這三項要素缺一不可。
習慣養成的三要素

前兩者來自學校教育及生活經驗,最后一項則來自于學習時間管理,完成工作的決心與堅定信念。
擅長時間管理、工作效率高的人,經常會開發出一些既輕松又容易堅持下去的方法。他們相信這樣的方法一定會有成效,然后花1~3個月的時間來嘗試,最終會創造出新的成果。這樣的經驗使他們堅信,借助方法能夠更容易地創造出成果。因此,在下一次采取新方法的時候,他們更有信心多堅持幾個月。
另一方面,不能養成習慣的人,一般都不擅長用新的方法來協助自己。這樣通常會堅持得很辛苦,很容易放棄;放棄之后會再去嘗試新的方法,同樣會覺得辛苦,又不得不放棄,長期下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學會堅持,這才是第一步。這個時候,不能單憑意志一味堅持下去,而是必須開發有利于養成習慣的方法。找到便于堅持的方法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改變習慣的過程可能很不好受,畢竟習以為常的事物比較能給人安全感。但為追求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暫時犧牲眼前的舒適也是值得的。經過一番努力與犧牲所換來的果實,將更為甜美。
三種“力氣”兼備,可讓你由“A”躍升至“A+”,成為頂尖的時間管理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