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你說的話是為了表明一個意思:我很愿意聽你的敘說,不論你說得怎樣,說的是什么。這樣可以消除對方的猶豫,堅定他傾訴的信心。
第二,當對方由于心煩、憤怒等原因,在敘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時,你可用一兩句回話來疏導。
“你一定感到很氣憤。”
“你似乎有些心煩。”
“你心里很難受嗎?”
說這些話后,對方可能會發泄一番,或哭或罵都不足為奇。因為,這些話的目的就是把對方心中郁結的一股異常情感“誘導”出來,當對方發泄一番后,會感到輕松、解脫,從而能夠從容地完成對問題的敘述。
值得注意的是,說這些話時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誤區。不應對他人的話做出判斷、評價,說一些諸如“你是對的”“他不是這樣”一類的話。你的責任不過是順應對方的情緒,為他架設一條“輸導管”,而不應該“火上澆油”,強化他的抑郁情緒。
第三,當對方在敘述時急切地想讓你理解他的談話內容時,你可以用一兩句插話來“綜述”對方話中的含意。
“你是說……”
“你的意見是……”
“你想說的是這個意思吧……”
這樣的插話既能及時地驗證你對對方談話內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對其的印象,又能讓對方感到你的誠意,并能幫助你隨時糾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種傾聽中的插話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不對對方的談話內容發表判斷、評論,不對對方的情感做出是與否的表示,始終處于一種中性的態度。這是你要切記的,如果你試圖超越這個界限,就有陷入傾聽誤區的危險,從而使一場談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
傾聽要知曉的規則和潛規則
在交談過程中,不少人都是只顧著自己說話,而不注意聽清楚別人的意思。這就造成自己的回話經常產生彼此誤會的情況,各想各的,都站在自己的立場,相互爭辯,最終大家弄得不歡而散。
因此,真正有見識的人,會善于傾聽對方的談話,并同時在腦中把對方的觀點分析、整理出來,歸納出要點,讓大家有個一致的交談方向。然后,再據此回答,說出自己的意見,使整個討論的方向更為明確,這種人才是最會表達的人。
因此,為保證自己的每一句回話為人所重視,不惹人討厭,你就要做到少說話,靜靜地思考,耐心地聽別人說話。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要遵守6個規則:
規則一:對講話的人表示稱贊
這樣做會營造良好的交往氣氛。對方聽到你的稱贊越多,他就越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在聽話中表現出消極態度,就會引起對方的警惕,對你產生不信任感。
規則二:全身心注意傾聽
你可以這樣做:面向說話者,同他保持目光的親密接觸,同時配合標準的姿勢和手勢。無論你是坐著還是站著,與對方要保持在雙方都最適宜的距離上。我們親身的經歷是,只愿意與認真傾聽、舉止活潑的人交往,而不愿意與推一下轉一下的石磨打交道。
規則三:以相應的行動回答對方的問題
對方和你交談的目的,是想得到某種可感覺到的信息,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或者使你改變觀點,等等。這時,你采取適當的行動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回答。
規則四:別逃避交談的責任
作為一個聽話者,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如果你不明白對方說出的話是什么意思,你就應該用各種方法使他知道這一點。
比如,你可以向他提出問題,或者積極地表達出你聽到了什么,或者讓對方糾正你聽錯之處。如果你什么都不說,誰又能知道你是否聽懂了?
規則五:對對方表示理解
這包括理解對方的語言和情感。有個工作人員這樣說:“謝天謝地,我終于把這些信件處理完了!”這就比他簡單說一句“我把這些信件處理完了”充滿情感。
規則六:要觀察對方的表情
交談很多時候是通過非語言方式進行的,那么,就不僅要聽對方的語言,而且要注意對方的表情,比如看對方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觸、說話的語氣及音調和語速等,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站著或坐著時與你的距離,從中發現對方的言外之意。
在傾聽對方說話的同時,還有幾個方面需要努力避免:
第一,別提太多的問題。問題提得太多,容易造成對方思維混亂,談話精力難以集中。
第二,別走神。有的人聽別人說話時,習慣考慮與談話無關的表情,對方的話其實一句也沒有聽進去,這樣做不利于交往。
第三,別匆忙下結論回答。不少人喜歡對談話的主題做出判斷和評價,表示贊許和反對。這些判斷和評價,容易讓對方陷入防御地位,造成交際的障礙。
再列舉6點令人滿意的聽話態度:
(1)適時反問。
(2)及時點頭。
(3)提出不清楚之處并加以確認。
(4)能聽出說話者對自己的期望。
(5)輔助說話的人或加以補充說明。
(6)有耐心并想深入了解說話的內容。
聽,無聲勝有聲的回答
教育家卡耐基說:“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人最大的尊重、呵護和贊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聲音是最重要、最動聽的,并且每個人都有迫不及待地想要表達自己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友善的傾聽者自然能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小李的父親是位知識分子,為人古板,不喜與人交往,每次小李來了熟人,父親就獨自躲到書房,很少與人打招呼。一次,小李的三個高中同學來到家里。大家一見分外親熱,其中有兩位喜歡下棋,閑談中都是些術語、行話,而另外一位對“黑白世界”一無所知,無聊中去了父親的書房。這外邊三位在棋局上殺得天昏地暗,沒去管他。等玩夠后,才從書房中把那個同學叫出來,令小李吃驚的是:老父居然送出房門口,還問兒子為什么不留他們吃飯,臨行還一再叮囑:以后有空來玩。在小李的記憶中這是父親第一次留他的同學吃飯,而且以后還經常問及那位同學為什么不來玩。
小李在驚嘆之余,問及同學怎樣贏得父親的欣賞。結果那同學說:“沒什么呀,你們下棋我不懂,就去你父親書房,見你父親在看一本水利方面的書,就問你父親是否搞水利的,然后就好奇地問長江大橋的橋墩怎么做的,你父親就開始給我講解,如何先將一個大鐵筒插進去,將里面的水抽干,挖出稀泥,打地基,直到做好干透,再將鐵筒抽掉,你父親在說,而我只是認真聽,也沒說什么。”
傾聽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而且關系到能否與對方建立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不懂傾聽不光會讓我們顯得無知、無禮貌,往往還會錯失良機。
德懷特·莫羅是一名剛剛出道的外交家,受柯立芝總統之命出任墨西哥大使。“這是一件很困難的差使,”布魯斯·巴頓說,“墨西哥是山姆叔叔手上最敏感的一個手指頭,到那邊去做大使是很麻煩的一件事。”鑒于此,對莫羅而言,第一次拜見墨西哥總統卡爾士的表現,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如何給墨西哥總統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呢?在這樣的緊要關頭,莫羅運用了一個巧妙的回答策略。莫羅絕口不提起那些應當由大使來負責談判的嚴重問題。他只是稱贊廚子,多吃了幾塊餅,點著了一支雪茄,請卡爾士總統給他講一些墨西哥的情形,內閣對于國家的希望如何?總統所想做的有哪些事情?他對將來有些什么看法?當卡爾士發表意見時,他則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聽。結果,第二天,卡爾士總統對一個朋友說,莫羅才是真正會說話的大使。
卡爾士總統的這句話讓情緒緊張的墨西哥人、焦急不安的美國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初出茅廬的莫羅如此輕易地折服了卡爾士總統,并非采用了什么特別的策略,只不過讓卡爾士總統發表意見,自己洗耳恭聽罷了。
很多人認為,傾聽不過是一種最基本的溝通手段而已。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傾聽不僅是一種溝通的手段,更是一種禮貌,是尊重說話者的一種表現,是對說話者最好的恭維。傾聽,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回答,專注傾聽對方說話,可以使對方在心理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這正是莫羅成功的秘訣。通過傾聽,無形之中,他顯示了自己對卡爾士總統的尊崇,讓卡爾士總統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沒有誰會拒絕耐心而專注地聽自己說話的人。當你想贏得陌生人的好感時,不要試圖多“說”而要多“聽”。
沉默比夸夸其談更有力量
有的人因為一心急于說服對方,改變對方的想法,回答別人的話題時滔滔不絕說個沒完,絲毫不給對方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事實上,真正想要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想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讓對方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對方娓娓細說自己的想法時,即使你對他的觀點頗不認同,你也應該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沖動,萬萬不能半途插嘴,打斷對方的話。畢竟,此時此刻對方真正關心的并不是你的想法如何,而是要一心一意將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多言之客以耳聞,少言之客以口問。”與人交談回話要多用耳朵聽,用嘴巴問,切忌喋喋不休。
一個工廠生意清淡,工廠主想改行,于是打算變賣自己的舊器材。他心想:“這些機器磨損得很厲害,能賣多少算多少吧,能賣到4萬元最好了,如果別人壓價壓得狠,3萬元我也咬牙賣了。”
終于來了一位買主,他在看完機器后,從剝落的油漆說到老化的性能,再到緩慢的速度,挑三揀四地說了一大通,幾乎沒有停過。工廠主知道這是壓價的前奏,于是耐著性子聽對方滔滔不絕的埋怨。
買主終于轉入正題:“說實話,我不想買,但要是你的價格合理,我可以考慮一下,你說個最低價吧!”
工廠主靜靜地思索著:忍痛賣了還是不賣?就在他沉默的那3秒鐘里,他聽到了一句話:“不管你想著怎么提價,首先要說明的是,我最多給你6萬元,這是我出的最高價。”
與人交談,保持適當的沉默很重要。適時閉嘴,在沉默中讓對方多說,可以讓對方吐露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讓你省去了許多口舌之勞,縮短了你說服和回答過程。沉默比夸夸其談更有力量。
沉默是推銷行業里廣為人知的規則之一。作為一個銷售員,在與客戶談判時,要善于保持沉默,因為沉默可以給對方和自己留有余地。
有一次,貝德加去拜訪頗有名氣的家具批發商喬治·戴蒙先生。在6小時的商談中,貝德加說話的時間竟不到5分鐘。
貝德加第二次約見戴蒙時,特別安排在午餐后,會談從下午2點開始,然而,當戴蒙的司機在6點來敲門時,他們仍談性正濃。
在這兩次拜訪中,貝德加實際上只用了30分鐘介紹保險,卻花了9個小時聆聽這位老先生冒險刺激的實業家生涯。從自己如何白手起家,如何闖出一番大事業,卻在50歲時因合伙人負債而破產,以及他如何經過不斷的努力才東山再起,獲得了不凡的成就。似乎已多年沒有人愿意花那么長的時間,聽這位老人細數陳年往事,戴蒙顯得很興奮,在他傾訴時,眼睛中流露著少有的感情。
喬治從頭至尾仔細聆聽他的故事。最后,為了保護他的事業,戴蒙為他的兒子投了10萬元的壽險。
在交談中,如果你保持適當的沉默,留意且欣賞對方的談話內容,會使對方感覺受到尊重,說服自然也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