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人,他們雖然不貪,但是也走不回來。
二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2],膝之所踦[3],砉然向然,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日:“譆[6],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7]。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8],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9],而況大乎[10]!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1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然己解,如土委地[12]。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1]庖(páo):廚房?!扳叶 奔磸N師。一說“庖”指廚師,“丁”是他的名字。為(wèi):替,給。文惠君:舊說指梁惠王。解:剖開、分解。[2]履:踏、踩。[3]踦(yǐ):用膝抵住。[4]騞(huà)然:皮肉分離的聲音。向(嚮):通作“響(響)”,聲響?!跋颍懀┤弧?,多種聲音相互響應的樣子。[5]中(zhòng):合乎;“中音”,意思是合乎音樂的節奏。[6]譆(xi):通“嘻”。[7]進:進了一層,含有超過、勝過的意思。乎:于,比。[8]批:擊:郤(xi):通作“隙”,這里指牛體筋腱骨骼間的空隙。[9]技(zhī):通作“枝”,指支脈。經:經脈?!凹冀洝敝附浗j結聚的地方??希焊皆诠巧系娜狻t欤╭ǐ):骨肉連接很緊的地方。未:不曾。嘗:嘗試。[10](gū):大骨。[11]硎(xíng):磨刀石。[12]委:堆積。
【譯文】
一名廚師給文惠君殺牛,剖解時手摸到的地方,肩抗著的地方,腳踩住的地方,膝頂住的地方,發出嘩嘩的聲音,就像美妙的音樂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節奏,又合乎經首的樂律。
文惠君說:“嘻,太美了!如此高超的技術你是怎么達到的呢?”
廚師放下牛刀回答說:“我所喜好的是摸索宰牛的規律,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宰牛技術上面。我剛開始分解牛體的時候,所看見的沒有不是一頭整牛的。三年之后,就再也沒看到過整體的牛了?,F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觸而不必用眼睛去觀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來而精神世界還在不停地運行。依照牛體自然的生理結構,劈擊肌肉骨骼間的縫隙,把刀探入牛骨節間大的空處,順著牛體的天然結構去解剖;從不曾碰撞過經絡結聚的部位和骨肉緊密連接的地方,何況那些大骨頭呢!優秀的廚師一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廚師一個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在用刀砍骨頭。如今我使用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宰殺的牛牲豈止上千頭,而刀刃依舊鋒利得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牛的骨節之間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幾乎沒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和組合部位間,對于刀刃的運轉和回旋來說那是多么寬綽而有余地。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鋒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過一樣。不過每當遇上筋骨聚結交錯,不好下刀的地方,我會格外小心不敢大意,神情專注,動作遲緩,動刀十分輕微。整個牛體就能霍霍地全部分解開,就如同堆放在地上的泥土。于是,我提著刀站在那兒,環顧四周,為此而躊躇滿志,從容地把刀擦拭好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廚師的話講得太妙了,我從中明白了養生的道理?!?
【實例解讀】
精彩的是心靈
畢業那年,五位同學受學校推薦去報社應聘,結果唯有他落選。
那四位同學進了報社后,彼此默默地展開了競爭,每個人的發稿量均在報社中名列前茅,且有些頗具影響力的佳作。
這時,在某中學教學的他,落寞地連連感嘆——沒有給自己那樣的機遇,否則,憑自己的文學功底,絲毫不會遜色于那四位同學的。而現在他只能呆在校園這方天地里,難以接觸到大千世界里的那些豐富多彩的人生了。
一日,他陪記者去大山深處采訪一位剪紙老人。他驚訝于那位一生未曾走出大山又不識字的老人高超嫻熟的技藝——只見他隨便地拿過一張紙。折疊幾下,剪刀如筆走龍蛇,眨眼功夫,便魔術般地變成了一幅精致的作品。輕巧的構圖、順暢的線條、形態萬千,那樣自然、巧妙,又那樣美觀、大方,讓他和記者看得都呆了。
他禁不住問老人:“你幾乎足不出戶,怎么能夠剪出這么漂亮的圖案?”
老人笑了:“因為我心里有啊,心里有個精彩的世界,才能在手上表現出來呀?!?
他怦然心動:原來,自己總以為只有面對精彩的世界,才能有精彩的創造。殊不知如果暗淡了心靈,即使面對再精彩的生活,也會熟視無睹的。
此后,他懷著一腔熱情邊教書、邊寫作,他的精美文章頻頻出現在各類報刊雜志上,他利用寒暑假采寫的紀實作品也連連獲獎。
數年后,他又考取了研究生,成為一所高校里頗受同學敬佩的副教授,還是國內頗有名氣的自由撰稿人,其名氣早已遠遠超出那四位當初讓他羨慕不已的同學。
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1]:“是何人也?惡乎介也[2]?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3],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4]。神雖王[5],不善也。
老聃死[6],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則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7],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8],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9]?!?
指窮于為蘄,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1]公文軒:宋人,姓公文,名軒。右師:官名。[2]介:獨,只有一只腳。[3]雉(zhì):雉鳥,俗稱野雞。[4]蘄(qí):祈求,希望。畜:養。樊:籠。[5]王(wàng):旺盛。[6]老聃(dān):老子。[7]向:剛才。[8]遁:逃避,違反。[9]帝:天,萬物的主宰??h(xuán):同“懸”。
【譯文】
公文軒看見右師后,驚訝地說:“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腳呢?是天生的還是被人砍掉的呢?”右師說:“天生的,不是被人砍斷的。人的外觀完全是上天所賦予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為的?!?
沼澤邊的野雞寧可走十步啄一口食物,走出一百步喝一口水,也不希望被圈養在籠子里。雖然圈養在籠子里吃喝不發愁,精力旺盛,但失去了自由。
老子死了,秦失趕去吊唁,哭了幾聲便離開了。老子的弟子問他,說:“你難道不是老師的朋友嗎?”
秦失說:“我是老子的朋友?!?
弟子們又問:“像你這樣吊唁朋友,行嗎?”
秦失說:“行。以前我認為你們都是得道之人,現在看來并非如此。剛才我吊唁,發現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輕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他們之所以會聚在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說什么卻情不自禁地訴說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卻情不自禁,這樣是違反常理的,他們都忘掉了人承接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時候人們稱這種行為為背離天理。偶然來到世上,你們的老師他應時而生;偶然離開人世,你們的老師他順依而死。生安其時,順從自然變化,哀樂便都不能進入心懷,古時人們稱為自然的懸解。”
燃燒的油脂作為薪火燃盡了,火種卻能傳續下去,永不熄滅。
【實例解讀】
誰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我一路走去,街面上東一個,西一個,站著一些分發廣告的青年男女。一個靦腆的女孩朝我走來,發給我兩張廣告。我問她:“你為什么給我兩張同樣的廣告呢?”女孩羞澀一笑:“我們有任務的,發完這些,才可以回家?!蔽倚α?,頭上是毒辣辣的陽光,我點點頭,表示理解。繼續朝前走,就發現剛才那個女孩并不貪心。一路上,有一下塞給我三張五張的。
他站在太陽底下,丁字路口,身上背著一只軍用水壺,手上捧著一摞廣告。他往行人手上遞廣告,一人一張,不會多給。他看上去有點黑,但臉上始終呈現出真誠的微笑,他對每一個接納廣告的行人說:“謝謝?!蔽覐亩道锾统鲆粡埫f:“明天,你按這個地址來找我吧?!?
其實,這些年輕人都是公司新近招收的大學畢業生,為磨練他們,公司安排他們上街分發廣告。我則是經理派出的“密探”,旨在從這些新人中篩選出一名誠實可靠、能吃苦耐勞的人做業務主辦。
翌日,望著走進我辦公室的他,我握著他的手說:“恭喜你,你就是我要舉薦的人,你靠你的吃苦耐勞和誠實的精神,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彼t恭地一笑,沉默了一會,搖了搖頭說:“不,我沒想過打敗誰,您說的‘苦’,與我所得到的恩惠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我是一個山里的孩子,爹娘為供我上學賣掉了房子;我是貧困生,在校期間有好心人捐助我,幫我完成學業;大學一畢業,貴公司就接納了我。我是一個被恩澤滋養起來的孩子,所以,除了感恩,除了努力做好大大小小每一件事,我再沒有別的選擇。”
我決定竭力舉薦他,我想,沒有誰比一個心懷感恩的人更值得信任的了。
人間世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臣弒君、子弒父的現象經常發生,社會一片混亂,人心險惡。如何在亂世之中安身立命呢?
處世之道,正是《人間世》的中心。本篇既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
莊子首先提出要“虛以待物”,之后提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最后提出“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歸結到一點仍舊是“無己”。篇中用樹木不成材卻終享天年和支離疏形體不全卻避除了許多災禍來比喻說明“無用”之為有用。世事艱難推出了“無用”之用的觀點,“無用”之用正是“虛以待物”的體現?!盁o用”之用決定了莊子“虛無”的人生態度,但也充滿了辯證法,有用和無用是客觀的,但也是相對的,而且在特定環境里還會出現轉化。
劉鳳苞在《南華雪心編?人間世》中這樣評論:“首段以‘心齋’二字,揭出至人神化之功,先搜剔其所難,而后示以極則,為顏子立論,有行到水窮,坐看云起之妙。次段以命、義二層提出子臣忠孝之誼,先撇開其所難,而后怵以世情,為葉公設法,有移花接木,排云出岫之奇。至顏闔一段,全從喻義摹寫入微,親切指點,機趣橫生,又行文之化境也。若夫櫟社之樹,商丘之木,人皆惜其無用,而無用者反得以自全,有用者多至于不免;畫地而趨,誠不如支離其德。莊子一腔心血,縈回曲折,寫得如許悲涼!其用意用筆,如置身萬仞巖巔,足二分垂在外;而其行文則飛行絕跡,步步凌空,非后人所能階其盡寸?!?
一
顏回見仲尼[1],請行。
曰:“奚之[2]?”
曰:“將之衛?!?
曰:“奚為焉?”
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3]。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敢运勊计鋭t,庶幾其國有瘳乎[4]!”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5]!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6]!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7]?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8];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矼[9],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10],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
且茍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11],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12],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13]。是好名者也。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14],國為虛厲[15],身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圣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