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內篇(6)

  • 莊子
  • 莊子
  • 4977字
  • 2017-06-21 16:54:14

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7],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8],見彈而求鸮炙[9]。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脗合[10],置其滑涽,以隸相尊。眾人役役[11],圣人愚芚[12],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與王同筐床[13],食芻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14]!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15]。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16]。君乎、牧乎,固哉[17]!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18]。萬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即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19],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謂和之以天倪?”

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20],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21],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于無竟[22],故寓諸無竟。”

[1]瞿鵲子、長梧子:杜撰人物。[2]夫子:孔子。[3]務:事,含有瑣細事務的意思。[4]就:趨赴,追求。[5]違:避開。[6]奚若:何如,怎么樣。[7]聽熒:疑惑不明。[8]時夜:司夜,即報曉的雞。[9]鸮(xiāo):一種肉質鮮美的鳥,俗名斑鳩。炙:烤肉。[10]脗:通。[11]役役:馳鶩于是非之境,意思是一心忙于分辨所謂是與非。[12]芚(chūn):渾然無所覺察和識別的樣子。[13]筐床:亦寫作“匡床”,方正而又安適的床。[14]蘄(qí):祈,求的意思。[15]田:打獵。這個意義后代寫作“畋”。“田獵”即畋獵。[16]竊竊然:明察的樣子。[17]牧:牧夫,用指所謂卑賤的人,與高貴的“君”相對。固:鄙陋。[18]吊(dì)詭:奇特、怪異。[19]黮(dǎn)闇:昏暗不明的樣子。闇:通暗。[20]化聲:指是非不同的言論。[21]倪:分,“天倪”:天然的分際。[22]振:暢。竟:通“境”,境界、境地。

【譯文】

瞿鵲子向長梧子說:“我聽孔夫子說:‘圣人不做瑣碎之事,沒有私心雜念,不逃避憂患,不貪圖妄想,不依據常規;沒有說話就等于說話,說了話就如同沒有說話,灑脫游于世俗之外。’都是輕率不當的言論,而我認為這些正是可以身體力行的妙道,你覺得呢?”

長梧子說:“黃帝聽了也會感到懷疑的,你怎么會如此肯定呢?你太操之過急了,就好像看到雞蛋就想起公雞,看到彈子便想馬上得到烤斑鳩的肉。我只是隨便說說,你姑且聽下。何不依傍著日月,挾持著宇宙,與日月宇宙萬物合為一體,任憑是非雜亂不齊,把奴仆同樣看作是尊貴的人?人們總是忙忙碌碌,圣人同樣一副愚昧無知的樣子,任憑萬物混為一體。萬物也全都是這樣,而且因為這個緣故相互蘊積于渾樸而又精純的狀態之中。我怎么知道貪生不是迷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厭惡死亡就像少年流浪在外不知回家呢?

“麗姬是麗戎艾地封疆人的女兒,麗戎被晉國打敗后她成了俘虜,她當時哭得淚水浸透了衣襟。等她進了晉國王宮,和晉王同床共枕,同吃山珍海味,后悔當時哭得那么傷心。我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會后悔當初的求生呢?睡中開懷暢飲,醒后卻痛哭流涕;夢中悲傷哭泣,醒后卻狩獵作樂。而做夢的人做夢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睡夢中還會卜問所做之夢的吉兇,醒來才知道是在做夢。只有圣人才知道人生不過也就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么都明察的樣子。君王啊,臣子啊,都一樣淺陋。我說你們是在做夢,其實我也是在夢中。這些言論可以把它稱為怪異的言論,也許萬世之后會遇到一位大圣人能了解這個道理,這恐怕也是偶爾遇上的吧!

“倘若我和你展開辯論,你勝了我,我沒有勝你,那么你就是對的,難道我就錯了嗎?我勝了你,你沒有勝我,我就是對的,或許你也是對的。是我們兩個人有一方是對的,有一方是錯的呢?還是我們雙方都對,或者都錯呢?我與你都不知道,世人本來就受到它的蒙蔽而暗淡不明。我們又能讓誰作出正確的裁判呢?讓觀點跟你相同的人來評定嗎?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定!讓觀點跟我相同的人來裁判嗎?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定!讓觀點不同于我和你的人來裁判嗎?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評判!那么,我和你和其他別人都不評定誰是誰非了,還等待誰來評判呢?”

“什么叫做混同于自然來調和一切是非呢?”就是說:“有是就有不是,有對就有不對。對的假如當真是對的,那么對的不同于不對的,這就不須去爭辯;正確的假如當真是正確的,那么正確的不同于不正確的,這也不須去爭辯。忘掉生死歲月,忘掉是非仁義,就能暢游于無窮的境界,這樣也就把自己寄托在不能窮盡的境域了。”

【實例解讀】

飽滿的稻穗 往往是下垂的

小趙初來公司應聘時,連份像樣的簡歷都沒有,只一張白紙,寥寥幾百字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身世,第一關就被人事部刷下來。后來因為新招的幾個業務員有兩個不堪壓力招呼不打一聲就走了,不得不進行補招,我便把他約來。

面試時,我問一句他說一句,我不問,他就一聲不吭坐在那里,這是業務員最忌諱的。但是看他已經在這個城市尋尋覓覓兩個多月,不免有些心軟,便決定給他一個月的時間試試。

小趙的任務是推銷我們新代理的一款管理軟件。市場上同類軟件多如牛毛,究竟有沒有市場,誰心里都沒底。公司能提供的只有一本厚厚的電信黃頁,但上面的電話不是人事部就是門房,一聽是推銷“啪”的一聲就掛了,聽得人心驚肉跳。后來小趙提出,就按黃頁上的地址去找,說不定會有收獲。

一個禮拜下來,又跑丟了兩個業務員。正當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小趙帶回了第一單生意。這個客戶是開發區的一家制造公司,新投產的一條生產線正需要這款軟件。不僅如此,他還順藤摸瓜,牽出一大片,令人刮目相看。

一般業務員出去,不是到人才市場,就是回家睡覺,唯有他按著黃頁上的地址一家一家去找去問,別人帶回來的都是抱怨,唯有他任勞任怨。

后來小趙引起廠商的注意,被挖了去。有天我清理桌面資料,翻出他的那份簡歷,發現這樣一句話:飽滿的稻穗,往往是下垂的;低俯之草,往往更經風霜。

罔兩問景曰[1]:“曩子行[2],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3]?”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4]?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5]?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6],栩栩然胡蝶也[7],自喻適志與[8]!不知周也。俄然覺[9],則蘧蘧然周也[10]。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11]。

[1]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景:影子;這個意義后代寫作“影”。[2]曩(nǎng):以往,從前。[3]特:獨。操:操守。[4]待:依靠,憑借。[5]蚹(fù):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蜩:蟬。[6]胡蝶:亦作蜩蝶。[7]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8]喻:通作“愉”,愉快。適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9]俄然:突然。[10]蘧(qú)蘧然:驚惶的樣子。[11]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將渾而為一。

【譯文】

影子之外的影子問影子:“先前你在行走,現在又停了下來;以前你坐著,如今又站起來。為什么不堅持自己獨立的操守呢?”

影子回答:“我這樣是有依賴的東西嗎?我依賴的東西也是有依靠的嗎?難道我所依賴的東西像蛇的鱗皮和蟬的翅膀嗎?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的?同樣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這個樣子?”

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自在飛舞的蝴蝶,得意忘形地居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從夢中突然醒來,才認識到自己依然是莊周。說不清夢中是莊周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化為莊周,蝴蝶與莊周二者是有區別的。這就是萬物的化而為一。

【實例解讀】

還好我不是

有一家研究機構做了一個這樣的幸福實驗:

心理學家讓受試者造句,規定以“我希望”起頭,例如“我希望我像比爾?蓋茨那樣富有”,“我希望我是柳傳志”,“我希望我買的彩票能中百萬”。

然后,心理學家要求受試者再造3個句子,以“還好我不是”起頭,例如說“還好我不是絕癥患者”,“還好我不是乞丐”,“還好我老公沒有暴力傾向”等等。

調查結果顯示:同樣一批人,在完成“我希望”的造句后,心情都會變得比較差,而完成“還好我不是”造句時,心情都比較好。

養生主

本篇是莊子大談養生之道的篇章。“養生主”顧名思義就是養生的關鍵。而“養生主”的中心便是“順應自然”。

“養生主”全文字里行間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表現哲學思想和生活領悟。莊子在全篇中表達了他的觀念:“知識”、“名聲”甚至“屈辱”都是虛偽的,只有“自然無為”才是最好的。“順其自然”才能長生。“順其自然”,即使死了,也能獲得永生。

釋德清就曾這樣評論《養生主》:“此篇章教人養性全生,以性乃生之主也……教人安時處順,不必貪求以養性,但以清凈離欲以養性,此示人道之功夫也。”

“養生”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涵,從“養生”出發可以關聯到莊子哲學的整個體系。莊子主張,生命與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來面對,不要把它當成社會目標的附屬物,不要以社會的價值來決定生活的行止,而要以“生活的照顧”、“生命的觀念”來作為人生活動的目的。

“養生”的觀念在本篇中化為許多的具體操作智慧。“全生保身”的生活哲學、庖丁解牛的“養生”哲學、“委于自然”的生命觀、“安時處順”的生活哲學等,而這些觀念的建立,是直接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放在非道德性的自然義的整體天地之間來看的,就是在一個“齊物的胸懷”中開釋自己,在一個“真人的知能”中處理自己,在一個“逍遙的意境”中走出自己。

清代胡文英于《莊子獨見?養生主》篇末這樣總評:“‘養生主’是言養生之大主腦。開手直起‘生’字,反旋‘養’字;‘善’、‘惡’兩層,夾出‘緣督為經’句,暗點‘主’字;下四句,飛花驟雨,千點萬點,只是一點。隨用‘庖丁’一段接住,見養生者,雖不隨無崖以自殆,亦不至畏物而離群;惟養此一片清剛之氣,隨機鼓動,神游于天理,則自不傷于物,明點‘養生’二字。折到右師之介,將不養生的樣子作襯。末段帶出一極養生之老聃,拈著一無關養生閑事,坐他最足傷生的過失,正見得養到老聃模樣,還須仔細,非貶薄老聃也。通篇只首段文法略為易明,馀則月華霞錦,光燦陸離,幾使人玩其文而忘其命意之處。”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無涯[2]。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3],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4],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5],可以養親,可以盡年[6]。

[1]涯:邊際,極限。[2]知(zhi):知識,才智。[3]已:此,如此;這里指上句所說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無盡的知識的情況。[4]近:接近,這里含有追求、貪圖的意思。[5]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6]盡年:終享天年。

【譯文】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欲望,必然會危險,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逐欲望,那就更加危險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于面對刑罰。順應自然之路并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保全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修身養性,奉養雙親,享受天倫之樂了。

【實例解讀】

貪心的地主

從前,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向他要塊地。

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往回走的時候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便都是你的了。

太陽落山了,貪心的地主沒有趕回來,因為他走得太遠,累死在路上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南投市| 北流市| 宿州市| 平乡县| 嘉峪关市| 崇文区| 彭山县| 吉首市| 兴文县| 聂荣县| 香格里拉县| 安福县| 白山市| 洞头县| 老河口市| 山丹县| 庐江县| 佛学| 密山市| 法库县| 施甸县| 延安市| 临澧县| 栾川县| 宣恩县| 木里| 阿克陶县| 黄平县| 揭西县| 蒙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泰来县| 内乡县| 育儿| 临沂市| 平塘县| 榆树市| 修水县| 安多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