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用心,否則再小的事情也無法完成。
每逢節假日,總能收到許多千篇一律的祝福短信,找遍了整天信息,都看不到自己的名字。除了發送者的姓名不一樣之外,其余都是一樣的,這讓我一度懷疑手機是不是染上了病毒,無限制地復制信息。
這些信息發到了我的手機里,命運已經注定,或許蚍蜉的壽命要比它還要長一些吧!出于禮貌,我回復簡單的幾個字:節日快樂!當然,我會附上他的姓名,表示看我的信息時能夠看到自己的名字。
在90%的情況下,我希望這種信息不再出現。但鈴聲響過之后,我比以前更堅信我的希望變成失望了。
我即便被復制的信息說服了,但卻固執地堅持著我本來的意見。
復制的信息缺少一種東西——靈性,我只能這么說。
再來說幾個奇怪的現象:
我認識一位叫威廉的英國小伙子,他特別喜歡中國的京劇,不遠萬里,從英國趕來學習京劇。威廉來中國跟隨一位京劇老師學習,除去上課的時間之外,其余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來學習京劇。
威廉很努力,花了三年的時間,學得認認真真,甚至有很多次催著老師教他,把老師累得半死,可結果也就學個一點半星,咦咦哇哇半天,要么就是音不對,要么就是腔不對。上臺邁腳,總也不對路數,自己著急,老師也跟著著急。
希臘有一種精美的繡花手巾,白色的布品織上蕾絲般的花紋圖案,非常美麗。桌巾、床單、圍裙,還有小件的手帕、頭巾等,有種希臘特有的白色的美感。希臘奧運會期間,一個朋友到那里去,喜歡上了這種手工藝,努力學習這種繡花手藝。由于時間有限,她購買了一本學習這種繡花手藝的書籍,又找了一個懂希臘語的朋友幫忙翻譯成中文,努力學習。
然而,兩年過去了,她依舊是只掌握一點皮毛。繡出來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那個標準,大家都不知道是差在哪里,最后只好放棄。
當今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汽車技術都很先進,而德國和日本的汽車技術是最為發達的兩個國家。尤其是日本生產的汽車,質量更是一絕。日本汽車的程序與各國的程序沒有任何不同,都是先生產出散件,然后再組裝。美國、英國、中國,為了省錢,向日本人提出批量生產零件,自己組裝。然而,這幾個國家組裝的日本車,卻怎么也比不上日本人自己組裝的精良。
很多人懷疑原因出在組裝技術方面。為此,派人去學習組裝技術,然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可學的名堂。各個部件的零件是一樣的,組裝機是一樣的,程序也是一樣的,組裝順序和動作都是一樣的。然而回到國內,組裝的汽車還是不如日本人。
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DELL(戴爾)電腦公司的創始人是邁克爾·戴爾。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冊時資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9年,它的銷售額達到了390億美元。其中,1999年是戴爾筆記本的一個分水嶺。從那一年起,戴爾筆記本的銷售額節節攀升。
DELL的成功,離不開戴爾的營銷方案。在初中時,年輕的戴爾擁有了第一臺蘋果(Mac)電腦,并且迅速將興趣轉入電腦背后的商機,他用賣報紙賺的錢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售出取得利益,接著再改裝另一臺。通過他一系列的分析,他得出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而且沒有中間商,自己改裝的電腦又具有價格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上的優勢,這樣就可以和其他店,甚至Mac、Capon、IBM這些大公司競爭了。這個想法就是今天DELL公司輝煌的源泉。
當時,HP、Mac、IBM等,牢牢占據著電腦市場。如何能夠在激烈的電腦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與戴爾高明的營銷手段息息相關。
戴爾的營銷方案中有四個關鍵詞:Where?What?How?Why?
Where?即了解消費者在哪里購買,在哪里使用。即了解消費者在購買某類商品時的習慣;
What?即了解消費者在一年中的哪季,一季中的哪個月,一月中的哪個星期以及一個星期中的哪一天,一天中的什么時間實施哪類購買行動和需要什么樣的商品或服務,了解消費者什么時候消費哪類商品的服務;
How?即了解消費者怎樣購買、喜歡什么樣的促銷方式,又包括要搞清楚消費者對所購商品如何使用;
Why?即了解和探索消費者行為的動機或影響其行為的因素。消費者為什么喜歡這個牌號的商品而不喜歡另外一個,為什么單買這種包裝、規格的商品而拒絕接受其他種類等等。
戴爾將上述理論框架結合實際中的電腦購買行為,研究出一種營銷模式——那就是著名的“戴爾模式”。早在DELL成立之初,Mac、IBM等知名電腦公司的銷售商品方式無一不是代理銷售,然而戴爾便打破了這一模式。DELL緊緊抓住客戶管理、員工服務與供應商這三者關系,形成了他的成功秘訣。
當今網絡發達的社會,通過上網或一個電話,你便可訂購DELL的電腦。然而DELL在全球的客服中心,并沒有任何庫存,這節省了大量資金。當接到訂單,便依據訂單從配件供應商提供的零配件開始組裝,一臺PC從原料入廠到打包出廠不出5、6小時,而組裝只需5、6分鐘。這便是“戴爾模式”的效率體現,這大大縮小了必要勞動時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也是為何DELL如此迅速地發展的原因。
除此之外,良好的售后服務業是DELL成功的一個原因。通過直銷模式與顧客建立了直接聯系,不僅節省了中間環節所浪費的時間和成本,也更好、更直接地了解了顧客的需求,并培養起一個穩定的顧客群體。DELL不僅通過網站和電話為顧客提供了全面的售后服務,而且定期會主動向客戶打電話,征求意見。這一點,充分證明了商品的服務極大地影響了消費,也帶動了DELL的發展。
戴爾模式的成功,在于通過最便捷的方式,了解顧客的需求,最大化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消除顧客的后顧之憂。這應了德魯克的一句話:“顧客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購買,所以不同的產品出現時,對他們而言,它們只不過是滿足需求的不同產品而已。”
的確,DELL的迅速崛起讓所有人感到吃驚。這是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
從表面上看,這也是一種非常容易模仿的營銷模式。可讓人不解的是,那些模仿“戴爾模式”的企業卻以失敗告終。
原因何在?
20世紀80年代,英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名詞:看不見含量。正是看不見含量的存在,影響著同一事物的不同結果。比如,威廉學習京劇、朋友學習繡花技術、日本企業組裝汽車,之所以同樣的努力達不到相應的效果,就是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文素質甚至世界觀與潛意識起著決定作用。在事物的表層,這些因素卻是無法洞察的。同樣的表層現象,內含卻有著天壤之別,其中的差距甚至是致命的。
以京劇為例,在學唱京劇的過程中,京劇人的大腦里,始終裝滿了京劇的傳統藝術,血液里流淌著京劇的神韻,有一種潛在的京劇風韻指揮著他們。而沒有潛意識中的神韻意識,充其量只能是模仿,模仿得再像,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當今科學的發展,讓許多領域都已經無秘密可言。然而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技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正像有人說的那樣:東和西,到底有多遠,誰也不知道。其實這是一個用心的問題,心差多遠,東和西就差了多遠。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眼睛所能看見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許多看不見的含量,才是決定事物或某項藝術的最終因素。
生活中,要學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才能掌握別人掌握不了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