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抓住當下,珍惜現在

人生中的追之不及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

列子陪同一位“神通廣大”的神巫來見壺子,豈料神巫轉身就逃,列子追之不及,回來對老師說;“看不見,喪失了,抓不回來了。”莊子用“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也”三句話來強調,其實講述了一個人生道理。每一件事情過去就永遠不會回來了,不管怎么追也永遠追不回來,這就是現實。南先生在一段日常的描寫中,抓住了生命中的本質。

有些事情是一朝過去便永遠過去,再也無法重新來一次的。有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或許已被說了太多遍,但其寓意仍發人深思。

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偶然之間相遇、相逢、相知,從熟識的那天起,彼此心中就有種說不出的欣賞和默契,兩人成了摯友知己。那時,他們還在讀高中,接著就上大學、讀研究生、參加工作。幾年已經過去,友情沒有因為時間和空間而慢慢變淡,反而越來越濃,然而也僅此而已。之后,各自去戀愛,彼此都有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有一天,男孩和女孩談論起一個話題,如果有來世的話,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來世愿做男孩還是女孩?照例是爭得沒完沒了,女孩還是要做女孩,男孩還是要做男孩。最后,他解釋說;“來世我不能不做男孩,因為我要娶你?!彪S即淡淡一笑,有些無奈,有些憂愁。女孩像被釘住似的呆在那里,心里恍恍惚惚的,她從來不知道他是愛她的??!知道了又能怎樣?錯過了已難回頭,許多事都無法重來一次。

惋惜嗎?既然心中有渴望,為何不努力去爭?。拷裆氖掠趾伪赝频絹硎??很多人終其一生地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成功的回報。然而,他們卻無憾無悔于生命。因為他們從未慵懶過,且一刻也不撒手地抓牢了春藤般的年輕歲月。對于人生而言,盡早懂得生命中追之不及的東西,并在它從身邊溜過時牢牢將其抓住,才能在生命結束之時安然離世。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準備開創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后輩要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六個字,今天先告訴你三個,供你半生受用?!?0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封密封的信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游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里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三個大字;不要悔。

故事短小,卻令人回味,六個字點透人生。生命總是有限的,想想人生中的追之不及,你是否心有所悟呢?

珍惜生命,活在當下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這段話的意思是,不忘記自己從哪兒來,也不尋求自己往哪兒去,承受什么際遇都歡歡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這就叫作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為的因素去幫助自然。這就叫“真人”。

南先生認為,這就是人生活著的價值。一切的作為,不去追究最初的動機是什么,也不要追求結果怎么樣。一個人如果忘記了無始無終的時空觀念,對現有的生命悠然而受之,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熱了就脫衣服,受而喜之,才能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來自禪,禪師知道什么是活在當下。有人問一個禪師,什么是活在當下,禪師回答,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是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現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現在。

有個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里的落葉。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際,每次起風,樹葉總是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松些。

后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都搖下來,后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于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搖樹,以為這樣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干凈了,他一整天都很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

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毙『蜕薪K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佛家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所謂“當下”就是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圍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事、物、人上面,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嘗、投入、體驗這一切。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后面,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

人們之所以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麻煩,是因為人們總是生活在過去或者未來,而往往被我們忽視或者不予理會的則是我們生活的“當下”。而一個真正懂得“活在當下”的人便能“快樂來臨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接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離,以坦然的態度來面對人生。

美國的圣迭戈是一個浪漫而富有魅力的海邊城市,從它的邊境走過去就是墨西哥的一個小城市。走進墨西哥,你立刻會感覺到一種十分不同的氛圍,從城市面貌上講,毫無疑問,比起鄰居幽靜美麗的圣迭戈,一個是地上,一個是天堂。墨西哥的貧窮落后,使人感到有點像回到19世紀80年代的中國;塵土飛揚的馬路,簡陋的餐廳,賣小玩具討錢的小孩子……

然而,游人能立刻被這里的歡樂氣氛所感染,穿著樸實、熱情友好的人們臉上寫著喜悅,帶給人一種久違的感動。不遠處,三五成群的個子不高的墨西哥男子邊拉手風琴,邊買烤肉,空氣中彌漫著烤肉的香味。實際上,這只是當地人極為平凡的一天。

墨西哥人有著豪放歡快、熱情洋溢、無憂無慮的性格。他們的人生哲學是活著一天就享受一天的生命。相比之下,在比之更富有的國家里,人們的臉上卻寫著焦慮不滿、嚴峻冷漠,似乎生活虧欠了他們什么。

是的,活在當下就要對自己當前的狀況滿意,要相信每一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你如果抱怨現狀,因為你不知道還有更壞的,如果你不活在當下,就會失去當下。

人活在當下,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舍棄未來的憂思,順其自然,把全副的精神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因為失去此刻便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無法向往未來。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這段話的意思是,古人祈禱神靈消除災害,總不把白色額頭的牛、翹鼻子的豬以及長有痔瘡的人沉入河中去用作祭祀。這些情況巫師全都了解,認為這些都是很不吉祥的。不過,這正是“神人”所認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這是一段莊子式的滑稽幽默,它卻把人生之道看得十分透徹。莊子引用古代人的迷信來說明,一般人認為不吉利的東西“神人”卻認為有益無害。比如說,一匹頭上有白毛的馬沒人敢騎,反而因此免去了一輩子的奴役;一頭鼻子高高翹起的豬不會被殺掉以祭祀,才會好好地活到老。所以,世人認為不吉利的,在上天看來卻是大吉大利。南先生說,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關鍵是看你如何從不利的一面中看到有利的那一面。

從前有一個國王,除了打獵以外,最喜歡與宰相微服私訪。宰相除了處理國務之外,就是陪著國王下鄉巡視,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國王興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獵,他射傷了一只花豹。國王一時失去戒心,居然在隨從尚未趕到時,就下馬檢視花豹。誰想到,花豹突然跳起來,將國王的小手指咬掉小半截兒。

回宮以后,國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宰相來飲酒解愁。宰相知道了這事后,一邊舉酒敬國王,一邊微笑著說;“大王??!少了一小塊肉總比少了一條命來得好吧!想開一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聽了很是生氣;“你真是大膽!你真的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

“是的,大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說;“如果我把你關進監獄,難道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著說;“如果是這樣,我也深信這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大手一揮,兩名侍衛就架著宰相走出去了。

過了一個月,國王養好傷,又找了一個近臣出游了。誰知路上碰到一群蠻人,他們把國王抓住用來祭神。就在最后關鍵時刻,大祭司發現國王的左手小指頭少了小半截兒,他忍痛下令說;“把這個廢物趕走,另外再找一個!”因為祭神要用“完美”的祭品,大祭司就把陪伴國王一起出游的近臣抓來代替。脫困的國王欣喜若狂,飛奔回宮,立刻叫人將宰相釋放了,在御花園設宴,為自己保住一命,也為宰相重獲自由而慶祝。

國王向宰相敬酒說;“宰相,你說得真是一點也不錯,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我今天連命都沒了??晌也幻靼?,你被關進監獄一個月,難道也是最好的安排嗎?”

宰相慢慢地說;“大王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監獄里,那么陪伴您微服巡視的人,不是我還會有誰呢?等到蠻人發現國王不適合拿來祭祀時,誰會被丟進大鍋中烹煮呢?不是我還有誰呢?所以,我要為大王將我關進監獄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 ?

宰相是一個明智的人,他能從事物的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并始終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南先生認為,正是因為有些人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利與不利,沒有正確認清自己的價值,沒有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人生中難免遭遇一些利害得失,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就會少一些挫敗感,你的人生才能輕松愉快。

人生難把握,何必太執著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南先生解釋說,這里的“藏”字,只能借用一個概念來講,就是佛學中所說的執著。一個人對生命之中的一切,都想把握得很牢,其實生命是永遠都不會被你完全把握的。所以要想將人生牢牢把握,就是這里所說的“藏舟于壑,藏山于澤”,把船藏在山谷里面,把山藏在海洋里面。如此隱藏,在普通人看來,的確十分牢固。人們往往不知道,雖然我們認為藏得很好,但是有個大力士,半夜三更不知不覺地把山和海都背走了。南先生認為,中國古籍中的“天圓地方”,是指地有方位,曾子就曾講過地是圓的,且一直在旋轉,所謂“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觀念,由來已久。這里莊子是說,一般人不懂得,以為自己坐在地球上很穩當,實際上地球一直在轉動,仿佛山和海在夜里悄悄被人搬走。

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總有些難以預料的事情,有時無須太過執著,正如感情,感情是一捧細沙,握得越緊,越容易流失。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中,一切藏得嚴嚴實實,其實卻十分不牢靠。

有一條河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流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后它來到沙漠中。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卻發現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之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于是,它灰心了?!耙苍S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彼j廢地自言自語。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不可以。”“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達你的目的地。你只要愿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沉的聲音說。

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胺艞壩椰F在的樣子,然后消失在微風中?不!不!”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畢竟它從未有過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毀滅嗎?“我怎么知道這是真的?”河流問。“微風可以把水汽包含其中,然后飄過沙漠,等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于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后,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河流問?!翱梢哉f是,也可以說不是?!鄙衬卮?,“不管你是一條河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內在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你之所以會堅持你是一條河,是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贝藭r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山腰,然后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于是,河流終于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之中,讓微風帶著它,奔向它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歸宿。

看看呱呱墜地的嬰兒,生下來都是兩手緊握,成為兩只小小的拳頭,仿佛想要抓住些什么;看看垂死的老人,臨終前都是兩手攤開,撒手而去。這是上天對人的懲罰嗎?當他雙手空空來到人世的時候,偏讓他緊攥著手;當他雙手滿滿離開人世的時候,偏讓他撒開手。無論窮漢富翁,無論高官百姓,無論名流常人,都無法帶走任何東西。上帝總讓人兩手空空來到人世,又兩手空空離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執于某一點、某一事、某一物呢?想永遠藏在一點,是不可能的。

生命歷程往往也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到某種程度的突破,有時必須放下“執著”。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莊子·內篇·逍遙游第一》

南先生說,莊子在這里提出了第五種人格;全世界的人都恭維他,他理都不理;全世界的人都罵他、反對他,他也絕不改變自己的方向。這是一種很難達到的人格高度?!岸ê鮾韧庵帧?,“分”是分量。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物?什么是心?他對自己做人的道理看得很清楚。“辯乎榮辱之境”。他對于人世間什么叫作真正的光榮,什么叫作真正的恥辱,看得很清楚。就算自己遭受了恥辱,也絕不因為現實社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

為人處世,想要超然物外,必須具備特立獨行的人格修養,不受時代、環境的影響,但很多人通常做不到這一點。

一群人到山上去游玩,其中一個人不小心掉進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雙腳都摔斷了,只剩一只左手還健全??佣捶浅I睿趾芏盖?,地面上的人束手無策。幸好,坑洞的壁上長了一些草,那個人就用左手撐住洞壁,以嘴巴咬住草,慢慢地往上攀爬。地面上的人看不清洞里的情況,只能大聲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處險境,嘴巴咬著小草攀爬時,他們忍不住議論起來。

“情況真糟,他的手腳都斷了!”

“哎呀!他這樣一定爬不上來的。”

“對呀!那些小草根本不可能撐住他的身體?!?

“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龐大的家產就無緣享用了?!?

“他的老母親和妻子可怎么辦才好?”

落入坑洞的人實在忍無可忍了,“你們都給我閉嘴!”就在他張口的一剎那,他再度落入坑洞。當他摔到洞底即將死去之前,他聽到洞口的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就說嘛!用嘴爬坑洞,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人就是這樣,太在意外在的評論與看法,總想在別人面前展示一個完美的自己,而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絲毫質疑,就像將自己置于別人的話語圈里,但往往忽視了自己的真實處境??此铺亓ⅹ毿?,實則被外物所困。

豐子愷先生有這樣一段文字;“有一回我畫一個人牽兩只羊,畫了兩根繩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繩子只要畫一根。牽了一只羊,后面的都會跟來。’我恍悟自己閱歷太少,后來留心觀察,看見果然如此;前頭牽了一只羊,后面數十只羊都會跟去。就算走向屠宰場,也沒有一只羊肯離群而另覓生路。后來看見鴨也如此。趕鴨的人把數百只鴨放在河里,不需用繩子系住,群鴨自能互相追隨,聚在一起。上岸的時候,趕鴨的人只要趕上一兩只,其余的都會跟著上岸。即使在四通八達的港口,也沒有一只鴨肯離群去走自己的路?!?

字畫皆人生,疏淡之間,意趣橫生,細細思量,的確有一條隱在塵世中的繩索,牽著在生活中迷亂的人們。我們每天急匆匆地跟在一件事的后面,追逐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實際是在奔赴一個別人成功過的目標,重復別人走過的路,在別人嚼剩的殘渣中尋覓零星的營養。可惜漫漫人生征途,又能有幾人能獨辟蹊徑?可悲可嘆的是,有時甚至盲目到頑愚的地步,眼看跟著別人一步一步走向了人生的絕境,雖有警覺卻仍堅持趨同主流,迷失自我。

希望每個人都能看清自己,看清這個世界,做特立獨行的第五種人,不要泯然于眾,碌碌一生。

時光如流水,萬年一念間

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眾人役役,圣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敝袊髞碛幸痪湓捠恰肮猛灾猛犞?,就是出自這里。這一段講成道的圣人境界;與天地的精神融合,人和宇宙合二為一,便是抓住了生命的真諦。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身體所奴役,一輩子勞勞碌碌,即佛家所謂的“凡夫”。而“圣人”境界則不同,“愚”而“芚”,“芚”不是利鈍的鈍,“芚”是有生機的,表面上看起來很笨,內在卻充滿生機。圣人到達的這個境界,“參萬歲而一成純”,超越了時間的觀念,一萬年在其看來只是一剎那。

由于時間觀念完全是人的心理制造的,所以美好的時光總覺短暫,痛苦的時刻度日如年?!俺杉儭保耆且粋€純清絕頂的“吻合”的境界?!皡⑷f歲而一成純”,參通了時空觀念,便達到了佛學禪宗中經常說的“一念萬年,萬年一念”的境界?!叭f物盡然,而以是相蘊。”此時,便是身心一體、心物合一了,人與物統一,同一個本體,不分彼此,道藏于心物中。所以得道的人不是做物質的奴隸,而是萬物聽命于他,可以“旁日月,挾宇宙”。

南先生說,后世所謂的“神仙之道,長生不老”就是由此而來。神話中常說;“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睍x代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石室山中,看到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吟唱,王質走近,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兒一樣的東西給王質,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后,腹中不饑,便靜靜看了一局棋,棋局散罷,一個童子對他說;“你為什么還不走呢?”王質起身之時,看到自己斧子的木柄已然腐爛了。等他回到家中,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對于普通人來說,萬年歸一念,或許有些晦澀難懂,下面這個故事是這一哲理的進一步解讀。生命的長短與時光的流逝有關,莫讓你的流年在暗中偷換,有意義的人生總能跳出時光的局限。

佛光禪師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20年后歸來,在法堂里向佛光禪師述說此次在外參學的種種見聞,佛光禪師總以慰勉的笑容傾聽著,最后大智問道;“老師!20年來,您老一個人還好?”佛光禪師道;“很好!很好!講學、說法、著作、寫經,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沒有比這更欣悅的生活了,每天我都忙得好快樂?!贝笾顷P心地說道;“老師,應該多一些時間休息!”夜深了,佛光禪師對大智說道;“你休息吧!有話我們以后慢慢談。”

清晨在睡夢中,大智隱隱聽到佛光禪師的禪房傳出陣陣誦經的木魚聲,白天佛光禪師總不厭其煩地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眾開示,講說佛法,一回禪堂不是批閱學僧心得報告,便是擬定信徒的教材,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禪師剛與信徒談話告一段落,大智爭取這一空當,搶著問佛光禪師道;“老師!分別20年來,您每天的生活仍然這么忙碌,怎么都不覺得您老了呢?”佛光禪師道;“我沒有時間覺得老呀!”

是啊,心中沒有老的觀念,時光便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所謂“參萬歲而一成純”正是如此吧!

人生如夢,大夢先覺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錦樣年華水樣過,輪蹄風雨暗消磨。倉皇一枕黃粱夢,都付人間春夢婆。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古人夢到喝酒,不一定是高興的事,白天可能觸霉頭。古語常言;“夢死得生。”夢到壞的,往往白天遇到好事,即夢大多是與現實相反的?!皦艨奁撸┒铽C?!庇腥藟舻酵纯嗟氖拢滋炜赡苡腥苏埬闳ゴ颢C?!胺狡鋲粢?,不知其夢也”,做夢時絕對不知道自己在做夢,“覺而后知其夢也”,醒來才知在做夢。

南先生講解莊子的話,人生就是一個大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里的夢是白天夢里的夢,如此而已。什么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必須得道,只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大徹大悟大清醒以后,便會頓悟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三國演義》諸葛亮詩云;“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边@就是道家思想境界的文學。

“愚者”常自以為是,竊喜自己的清醒,其實像牧童放牛一樣,被人牽著鼻子走。這句話是在告誡世人,天地間本來無主宰,沒有人能夠牽你,可你自己卻被它限制了,自己不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不懂人生,實在是冥頑不靈、頑固不化。

人生不過一場夢,空留慨嘆在人間。中國古代流傳了許多“恍然如夢”的故事,讀來讓人回味悠長。

相傳,有個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節。一天適逢生日,他在門前大槐樹下擺宴和朋友飲酒作樂,喝得爛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兩個紫衣使者請他上車,馬車朝大槐樹下一個樹洞馳去。但見洞中晴天麗日,別有洞天。車行數十里,行人不絕于途,景色繁華,前方朱門懸著金匾,上書“大槐安國”,有丞相出門相迎,告稱國君愿將公主許配,招他為駙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覺已成婚禮,與金枝公主結親,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前后二十余年,上獲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擁戴。這時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顯赫,家庭美滿,萬分得意。

不料,檀蘿國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敵,屢戰屢敗,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連遭不測,失去國君寵信,后來他辭去太守職務,扶柩回京,心中悒悒不樂。后來,君王準他回故里探親,仍由兩名紫衣使者送行。車出洞穴,家鄉山川依舊。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見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眼前仆人正在打掃院子,兩位友人在一旁洗腳,落日余暉還留在墻上,而夢中經歷好像已經整整過了一輩子。淳于棼把夢境告訴眾人,大家感到十分驚奇,一齊尋到大槐樹下,果然掘出個很大的螞蟻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蟻穴一個。夢中“南柯郡”“槐安國”原來如此!

故事恐怕大家都聽過,但讀來仍別有意味,真正參透夢境、參透人生之人又能有幾個?說到“大夢誰先覺”,又想到了禪宗中著名的“桶底脫落”。某日,清了禪師在廚房看到一位弟子在倒水,忽然水桶的底兒掉了,整桶水全灑了。眾人見狀說;“好可惜??!水全灑了!”可是,禪師卻說;“桶底脫落是件好事啊!各位為什么煩惱呢?扶持舊桶,桶底呼脫,桶底無水,水中無月?!?

想想,桶底都掉了,桶中還有什么呢?什么都沒有,而且東西再也裝不進去,豈不是很好?!巴暗酌撀洹笔穷D悟的境界,“大夢先覺”也是醒悟的表現,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攀枝花市| 浦北县| 白朗县| 象州县| 隆德县| 南部县| 阳东县| 正镶白旗| 四子王旗| 石泉县| 濮阳市| 武邑县| 临洮县| 鹿邑县| 建平县| 琼结县| 嵊州市| 宁明县| 吴堡县| 铜陵市| 秀山| 安溪县| 钟祥市| 河津市| 罗城| 南通市| 桂阳县| 屯昌县| 洪湖市| 江陵县| 肇源县| 沛县| 瑞金市| 宿州市| 郎溪县| 青田县| 芮城县| 大埔县| 梅州市|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