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如果不用這種“職務語言”,則會使公司內人際關系趨于融洽,工作進展也會順利很多。
比如經理交給部屬某項工作時,他走到部屬的桌旁說:“有一件事想拜托你……”經理本來應該用命令的語氣,卻對部屬說“拜托”,由于措辭使得立場(身份)逆轉過來。如此一來,部屬便產生了干勁,去忙于被委托的工作。這種辦法很奏效。
語言,原本就帶有社會功能。公司中居下屬地位的人,常常對上級有某種壞印象。但上級如果冠以“先生”來稱呼下級,彼此之間便會扭轉過來,使他有優越感,轉而會尊敬和信賴上級。這樣一來,即使直接發布可能招來抵抗的命令,也可以使部下感受到命令的人情味而去積極執行。
總之,在工作場所,為了有效地調動部屬,讓他們幫你成就大事,你要盡量將領導工作中的指揮、命令行為降低格調。不要在下屬面前總是板著上級的面孔,要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也是領導者低調做人和平易近人的表現。
自命清高口難開,博士硬往水里栽
向別人學習,尊重有經驗的人,能使你少走彎路。
有一個博士畢業后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那里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噌噌噌”從水面上飛一樣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的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噌噌噌”地從水上走回來了。
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意思去問,自己是博士呀!
過了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噌噌噌”地走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
博士也不愿意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撲通”一聲,博士栽到了水里。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呢?”
無論何時,遇到不懂的事都應該向人虛心請教,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哪怕是再偉大的人物,也有他的缺點和不足;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有他的長處。這樣,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就是一種學習,也就是拜人為師。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也是告誡人們要謙虛謹慎,不要自以為是,好為人師,要有甘心當小學生的精神。正像俗話所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丹諾先生的誠懇心態
常言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我們并非圣人,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過錯。錯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低頭認錯。
有些人認為認錯是向別人低頭,有失自尊。其實正相反,勇于承認錯誤,反而會使人更加尊敬你、信任你。如果一味硬撐,拒不認錯,最后一定會后悔不迭。
《紐約太陽報》主筆丹諾先生在讀稿時,常常喜歡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幾段用紅筆勾出,以提醒排校人員“切勿將它遺漏”。
但是有一天,一個年輕校對員讀到一段文字,也是被人用紅筆勾出的,上面大致是說:“本報讀者雷維特先生送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蘋果,在那通紅美麗的皮上露出一排白色的字,仔細一看,原來是我們主筆的名字。這真是一個人工栽培的奇跡!試想,一個完整無缺的蘋果皮上,怎么會露出這樣整齊的字跡來呢?我們在驚奇之余,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白這個奇跡是怎樣出現在蘋果上的。”
那個年輕的校對員是一個常識豐富的人,他讀了這段文字不禁笑起來。因為他知道蘋果皮上的字跡是怎么來的,只要趁蘋果還呈青色時,用紙剪成字形貼在上面,等蘋果變紅時,將紙揭去,字就能夠留在蘋果上面。
所以,這個年輕的校對員心想,這段文字如果登了出來,必將被人譏笑,說他們的主筆竟會愚笨至此,連這樣一點小“魔術”也會“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白……”因此,他便大膽地將這段文字刪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筆丹諾先生看了報紙,立刻氣呼呼地走來,向他問道:“昨天原稿中有一段我用紅筆勾出的關于‘奇異蘋果’的文字,為何不見登出?”
那個校對員惶恐地把他的理由說明后,丹諾先生立刻十分誠懇和藹地說:“原來如此!你做得十分正確,以后只要有確切可靠的理由,即使我已用紅筆勾出,你仍不妨自行取舍。”
在這件事上,丹諾先生充分顯示了他并不是一味堅持的人。一味堅持自己的錯誤,不敢承認,只意味著不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不負責的人不會贏得他人信賴。
但是,有些人犯了錯,不是馬上去道歉,想辦法補救,而是找一大堆借口為自己辯解和開脫。難道找借口辯護,就能把錯誤掩蓋,把責任推個干干凈凈嗎?恰恰相反,為自己辯護、開脫不但不能改善現狀,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會讓情況更加糟糕。就算別人會原諒你這次的行為,但他心中一定會感到不快,對你產生“怕負責任”的印象。有句俗話講得好:“或許你會因此而贏得某場戰役,可是最后你可能輸掉整場戰爭。”
所以,一個人做錯了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想方設法進行補救,而不是為自己辯護和開脫。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一門為人處世、辦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學問。
你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弱點,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解決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果,而且別人也會很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欣賞你的坦誠和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
主動示弱亦可贏得人心
示弱,真正強者玩的游戲
人們似乎都有這樣的心理:同情弱者。因此,當你以弱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你不但不會引起人們的戒心,而且還會贏得人們的同情。因此,甘當弱者,你與成功的距離就會接近。
示弱能換來更多人的支持,逞強只能增加更多的敵人。示弱是比逞強更實用的做人方法。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忌妒。事業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忌妒是難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小到最低程度。
示弱可以是和別人接觸時推心置腹的交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補人之長。
交際中,必須善于選擇示弱的內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學歷,表明自己實在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別人面前多說自己失敗的記錄、現實的煩惱,給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萬事大吉”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諸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妙以及工作中的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坦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幸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示弱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已處于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回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的小名小利應淡薄些,疏遠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忌妒的目標,不可以再為一點微名小利惹火燒身,應當分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處于弱勢中的人。
在具有博弈性質的交往中最好不要在被逼無奈的時候才俯首稱臣,而應知道在即將遭遇惡戰或付出沉重代價前就主動退避三舍,而后再另外尋找獲勝機會,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曾有一個記者去拜訪一位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丑聞資料。然而,還來不及寒暄,這位政治家就對想發出質問的記者說:“時間還長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政治家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多時,仆人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燙!”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這時記者趕忙提醒:“先生,您將香煙拿倒了。”政治家聽到這話之后,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將煙灰缸碰翻在地。
平時趾高氣揚的政治家出了一連串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種敵對情緒消失了,甚至對對方懷有一種親近感。
整個過程,其實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當人們發現杰出的權威人物也有許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畏懼感就會消失,而且受同情心的驅使,還會對對方產生某種程度的親近感。
為人處世中,要使別人對你放松警惕,產生親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跡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出點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這樣就會使人在與你交往時松一口氣,不會與你為敵。
推銷巧應變,簽單三十萬